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试题小学语文毕业升学专项试卷(六)——古诗文阅读人教版(含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专项试卷——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古诗文阅读专项试卷一、选择。
(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遥看/瀑布/挂前/川B.白云/生处/有人/家C.门泊/东吴万/里船D.不知/细叶/谁/裁出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的是()。
A.桃花B.荷花C.迎春花D.梅花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在()看到的景色。
A.望湖楼B.黄鹤楼C.鹳雀楼D.岳阳楼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
A.四川峨眉山B.安徽黄山C.山东泰山D.江西庐山5.对《泊船瓜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B.一个“绿”字既写出了颜色,又写出了动态的美。
C.“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隔了几层山,还比较远,无法回头。
D.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
6.下列古诗词表述的节日依次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①春节②中秋节③端午节④除夕B.①元宵节②中秋节③清明节④春节C.①元宵节②七夕③重阳节④春节D.①元旦②七夕③重阳节④元宵节7.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新教材】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毕业升学专项复习卷(四)语文第一轮复习古诗文积累与运用你一定很喜欢古诗文吧,现在,就请你来检测一下自己吧!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
(10分)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________,________代书画家、诗人。
本诗第一句用一个“________”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的________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生命力的________;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表现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咏柳》一诗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
在这首诗中,作者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无限热爱。
二、诗词积累。
(38分)1.将诗题、作者、诗句连起来。
(5分)《示儿》杜牧但悲不见九州同《梅花》陆游孤光一点萤《清明》查慎行凌寒独自开《舟夜书所见》叶绍翁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王安石牧童遥指杏花村2.在下列诗句中填上恰当的数字。
(7分)(1)春种()粒粟,秋收()颗子。
(2)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人间()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
(5)飞流直下()尺,疑是银河落()天。
3.填花名,将古诗补充完整。
(4分)(1)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4)()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根据提示写古诗名句。
(11分)(1)高适有两句诗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有两句诗意思和它相反,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升学古诗词专项训练和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毕业升学古诗词专项训练一、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0分)1.苏轼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下句是()A.休将白发唱黄鸡B.潇潇暮雨子规啼C.门前流水尚能西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A.阴山B.边关C.燕山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宋朝诗人()A.苏轼B.杨万里C.王维D.王观E.黄庭坚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5.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A.宋B.秦C.唐D.明二、看到下面的成语,你想到了哪句古诗呢?写下来吧。
(8分)1.柳暗花明:2.千锤万击(凿):3.万马齐喑:4.无可奈何:三、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6分)1. ,浪淘风簸自天涯。
2.衙斋卧听萧萧竹,。
3. ,只留清气满乾坤。
4.造物无言却有情, 。
5.山下兰芽短浸溪, 。
6. ,夜静春山空四、读一读,解释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0分)1.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持: 漉:2.寒雨..送客楚山孤。
..连江夜入吴,平明寒雨: 平明: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 依依:4.黄河远上..万仞山。
..白云间,一片孤城远上: 孤城: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云: 曛:五、把相关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12分)《江畔独步寻花》辛弃疾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竹石》王维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四时田园杂兴》高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送元二使安西》郑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杜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别董大》范成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六、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8分)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4.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答案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这句诗告诫人们,年轻时不努力,老年时只能感到伤悲。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似曾相识___归来”。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无奈和对过去的留恋。
3、《七步诗》的作者是___。
这首诗是___为追求自己的爱情所写的,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___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之后的美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___的《春望》。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___的诗句。
这句话表达了友情的真挚和距离的无关。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
”是___的诗句。
这句话表达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和信念。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___燕山。
”是___的诗句。
这句话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抵抗。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的意思是坐下。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宁静。
10、___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美丽和神秘。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___的诗句。
这句话表达了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马致远。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深沉。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___《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句诗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梨花。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___的《无题》。
这句诗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学业考试试卷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42分) 1.临写小诗,注意写得美观、整洁。
(2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r óng y ù ku í w ú sh ēng j ī b ó b ó ( ) ( ) ( ) 3.阅读中遇到“褶”字不认识,怎么办?( )(1分) A.用音序查字法查找 B.用部首查字法查找 C.查难检字表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线…………内…………不…………要…………答…………题………………………4.给下列词语中“危”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A.不安全B.损害C.端正D.高①危峰兀立()②危及生命()③居安思危()④正襟危坐()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轻于鸿毛连绵不绝精兵简政千钩一发B.鞠躬尽瘁功无不克半途而费哄堂大笑C.应接不暇肃然起敬赴汤蹈火突兀森郁D.语重心长专心致致含辛茹苦座无虚席6.用“弱”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2分)A.她瘦小得很,看起来很(),其实很刚强。
B.老师生了一场大病,身体(),但他依然坚持为我们上课。
C.清政府()无能,割让了许多领土给外国人。
D.那()的灯光给人以力量。
语文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我断定他大概是李明的哥哥。
B.在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作文进步很快。
C.春天的炎陵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
D.在老师的教育下,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8.选择合适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
(4分)A.排比B.比喻C.拟人D.夸张A.优美的音韵,像清泉一般流了出来。
()B.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C.这天气真热,都快把我烤熟了。
()D.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类文阅读-3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DF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3 古诗词三首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
玉盘: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答案:1.银河月亮 2. A 3.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解释词语。
莫:彻:
闻:闲:
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答案:1.不要整,通看悠闲 2. C 3. 且莫催 4.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5.元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
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2023•洛阳)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学弈ㅤㅤ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弃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说出其意思。
①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
为: ②为 是其智弗若与?为: (2)两人学弈的结果是: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方式。
自问自答,总结了全文。
(4)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成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 。
2.(2023•瀍河区)文言文阅读。
陆绩怀橘ㅤㅤ绩①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②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③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④之,后常称说。
(选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注释】①绩:陆绩,三国时吴国著名学者。
②出:拿出,取出。
③遗:送给。
④奇:对……感到与众不同。
(1)为下面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临行拜辞术。
A.言辞。
B.告别。
②跪对曰。
A.回答。
B.面对面。
③后常称说。
A.称赞。
B.称为。
(2)陆绩把橘子放在怀中带走的原因是 A.橘子很甜,他还想带一些回家吃。
B.母亲让陆绩带一些橘子回家给她吃。
C.橘子很甜,他想带一些回去给母亲吃。
(3)“术奇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文中陆绩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写一写。
3.(2023•黔西县)课内阅读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毕业模拟卷 (有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
(42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厦( )门悼( )念麦穗( ) 栅( )栏喷( )香勉强( ) 血泊( ) 要塞( )2. 查字典。
(3分)“凹”字共( )画,第二笔的笔画名称是( ),用“凹”字组词有( )。
用部首查字法查“岂”字,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
用数笔画查字法,“臾”字应查( )画。
3. 下面四组词语中,只有一组有错别字,在括号里打“√”。
(2分)(1)波澜状阔拨地而起盛气凌人排山到海 ( )(2)小心翼翼漫不经心群星璀璨满腔怒火 ( )(3)南辕北辙前赴后继惟妙惟肖赞不绝口 ( )(4)翻天覆地弃旧图新化难为易大公无私 ( )4. 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6分)( )人为乐乌云( )布凿( )借光负( )请罪狂风( )号拾金不( )(1)出自历史故事的有:。
(2)描写自然环境的有:。
(3)表现人物品质的有:。
5. 根据意境填古诗。
(4分)《诗经》里,水是姿态各异的:“今我来思,”;杜甫心里,雨是善解人意的:“,当春乃发生”;苏轼笔下,雨是迅猛飞溅的:“黑云翻墨未遮山,”;而在白朴眼中,水是色彩斑斓的:“青山绿水,”。
6. 选词填空。
(3分)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1)( )天气寒冷,( )他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2)你( )还不努力学习,( )不能通过期末考试了。
(3)冀中平原上的人民( )坚持了生产,( )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7. 用“√”选出与例句意思相同的句子 (2分)例句:琥珀是松脂的化石。
(1)琥珀不是松脂的化石。
( )(2)琥珀难道不是松脂的化石吗 ( )(3)琥珀怎能不是松脂的化石! ( )8.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6分)(1)杜甫是我国宋朝时期的伟大诗人。
(2)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和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3)听了老师的话,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专项试卷(六)——古诗文阅读一、选择。
(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遥看/瀑布/挂前/川B.白云/生处/有人/家C.门泊/东吴万/里船D.不知/细叶/谁/裁出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的是()。
A.桃花B.荷花C.迎春花D.梅花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在()看到的景色。
A.望湖楼B.黄鹤楼C.鹳雀楼D.岳阳楼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
A.四川峨眉山B.安徽黄山C.山东泰山D.江西庐山5.对《泊船瓜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B.一个“绿”字既写出了颜色,又写出了动态的美。
C.“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隔了几层山,还比较远,无法回头。
D.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
6.下列古诗词表述的节日依次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①春节②中秋节③端午节④除夕B.①元宵节②中秋节③清明节④春节C.①元宵节②七夕③重阳节④春节D.①元旦②七夕③重阳节④元宵节7.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8分)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的“东”“西”都是名词用作状语,“朝东”“向西”的意思。
()2.“家祭无忘告乃翁”与“当春乃发生”中的“乃”意思相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是对汉朝防守边疆的大将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按要求填空。
(7分)1.《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竹石》一诗中,诗人咏诵了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其中“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古诗文,完成练习。
(64分)(一)黄鶴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2分)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①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②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4分)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
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8分)A.扬州B.黄鹓楼C.烟花三月D.送别这是一首()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孟浩然的去向是();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二)白梅(11分)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一诗中“不同桃李混芳尘”中的“混”字,说明白梅具有什么品格?(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梅》一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如梦令(9分)[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2分)A.稀疏B.密集C.疏远、生疏D.开通2.“残酒”指的是()。
(2分)A.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B.别人喝后剩下的酒C.质量低劣的酒D.还未消尽的醉意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3分)A.浓睡人教训语气B.卷帘人责备、焦虑的语气C.卷帘人不耐烦的语气D.浓睡人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2分)A.初春B.暮春C.盛夏D.金秋(四)农妇与鹜(21分)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颌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wù):野鸭子。
②盖:大概。
1.解释加点的字。
(8分)于河边拾薪.()妇就.之()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熟视之,乃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妇不忍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旬日”是指()。
(3分)A.几天B.三十天C.十天4.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蜀鄙之僧(11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1.解释加点的字。
(4分)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 贫者自.南海还 _________2.翻译句子。
(3分)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解析】划分节奏时,注意不要拆掉诗句中的词组。
A、B、C三项分别拆掉了“前川、人家、万里船”。
2.D3.C4.C5.C6.C7.D二、1.√ 2.× 3.√ 4.×【解析】第2题“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是“你们”的意思,“当春乃发生”中的“乃”是“才”的意思。
第4题中的句子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1.宋杨万里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绝不随波逐流刚毅3.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四、(一)1.孟浩然三月孤帆长江 2.D B C A(二)1.具有不与桃李争高低,不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思想感情。
3.都是借梅花抒怀写志,表露自己的胸怀,展现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参考译文:《白梅》: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三)1.A 2.D 3.D 4.B参考译文:昨晚狂风大作,雨却稀疏,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消尽。
我询问起卷帘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看,回道:海棠花依然盛开。
”我听后嗔叹道:“知道吗?这个季节应该是绿叶繁盛,红花稀疏。
”(四)1.柴走近伤捧起 2.(1)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野鸭。
(2)农妇不忍心把鸭子卖了。
3.C 4.好心会有好报的。
参考译文:以前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隐约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野鸭。
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
农妇捧着野鸭回家,给野鸭治疗了十天,其伤口慢慢痊愈。
(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
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
农妇不忍心把蛋拿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
到了第二年,农妇家渐渐富裕起来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五)1.凭借。
从。
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难事也能变易事。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立定志向、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参考译文: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艘船南下,到现在还没去成,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