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下《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类和回收利用》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回收利用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对垃圾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和回收利用的实践操作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回收利用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2.难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和回收利用的实践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和回收利用的实践操作,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知识,准备好自己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垃圾处理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垃圾处理的问题?你们知道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和处理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2.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回收利用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垃圾的分类方法。
2.垃圾的回收利用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意义。
2.使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垃圾物品,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供学生参考。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吗?垃圾是否可以回收利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垃圾物品,向学生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老师提供的垃圾物品进行分类。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垃圾的回收利用意义,让学生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利用的意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3)

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学准备】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
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
小学科学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

小学科学44《分类和回收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分类和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 理解垃圾分类以及回收利用的概念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中来。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的事例或新闻,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1)垃圾分类的概念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垃圾分类,即对垃圾进行不同的分类和处理。
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几类。
不同的垃圾分类有利于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
(2)垃圾分类的方法详细介绍不同分类垃圾的方法和处理方式。
例如,可回收物应该被分别归类、清洗干燥,然后放入相应的容器中;厨余垃圾要尽量沥水后装入生活垃圾袋并系紧,以防腐烂气味扩散;有害垃圾应该专门收集并交由指定机构进行回收处理;其他垃圾则需要丢到指定的垃圾箱中。
(3)回收利用的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
例如,废纸可以做成新纸制品、废玻璃瓶可以被再次加工成玻璃制品等。
让学生了解到回收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3. 实践与训练(1)垃圾分类游戏通过设计垃圾分类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辨认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身边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经验,并从中提取出一些好的实践方法。
(3)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垃圾分类设施,比如回收桶、分类垃圾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实践。
4.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参观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春教科版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

课题教课目标任务定位单元内容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四单元备课人姚国华4、分类和回收利用备课时间(一)科学观点:1.垃圾中一些原资料能够从头回收利用,这样能够减少垃圾、节俭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办理。
3.堆肥法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二)过程与方法:1.检查当地废品回收状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加回收利用的活动。
3.展开做堆肥的活动。
(三)感情 , 态度 , 价值观 :1.培育激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俭资源的习惯。
正确划分可回收与不行回收垃圾,并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正确划分和办理不一样垃圾。
教课准备板书设计有回收标记的不一样品种的塑料瓶,相关图片,做堆肥箱用的空箱子等。
垃圾。
4-4 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够回收利用的物件:分类废铁、铜等金属塑料,玻璃,纸课时目标和教课过程设计课前部署部分学生检查家乡的废品回收状况,认识哪些废品能够回收,如何回收。
一、辨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图片出1.上节课,我们议论了减少抛弃和从头使用能够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但仍是有很多垃圾,示垃圾图 ) 莫非这部分垃圾就真的没用了?此中哪些还能够回收利用呢?学生思虑、报告。
2.小结:生活中有很多荒弃物经过回收,是完整能够从头加工利用的。
比方:金属、塑料等。
( 认识一些能够回收利用的物件)3.介绍回收标记。
4.你知道这些能够回收的荒弃品是如何回收利用的吗?这些物件回收后有什么用途?5.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有什么利处呢?学生沟通报告6.概括小结: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料再加以利用,能够节俭资源、节俭能源、节俭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7.家庭垃圾中可回收资料的辨别发问: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了哪些能够被回收利用的资料呢?学生疏组议论并达成76 页的表格,联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辨别哪些资料属可回收垃圾。
8.各组派代表沟通。
2020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1)-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1)-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小学科学】20xx最新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
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2.课后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4个纸盒垃圾桶(上面标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垃圾卡片(卡片上有垃圾的名称)。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播放网红视频:上海垃圾分类之干垃圾和湿垃圾。
生观看视频,了解去年7月1日,上海开始施行垃圾分类。
师引导学生知道:解决垃圾问题,首先要减少垃圾的数量,再将可利用的材料回收,剩下的作无害处理。
师引出课题:分类和回收利用。
师板书课题:分类和回收利用。
二、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小组讨论记录:在家庭垃圾中,包含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记录: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很多。
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
回收利用废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生交流讨论结果:(预设)师补充拓展资料:我们喝水的杯子、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 , 三角型里面有一个数字,一般是1-7,数字不同,代表材料的实用范围,毒性差异。
链接:一张图看懂塑料底的秘密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师引导学生: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4、分类和回收利用》word教案(4)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4.分类和回收利用一、教材简析:本课是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是学生认识了《减少垃圾及重新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重新使用垃圾的研究。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许多垃圾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垃圾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和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
本课共三个活动:认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学习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第一个活动需要布置学生课前先进行调查,了解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而垃圾的回收利用必须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由此进入第二个活动,利用学生自己带来的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在分类和分装时,学生会发现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厨余垃圾,对这部分垃圾怎么处理呢?于是又进入第三个活动:做一个堆肥箱。
二、教学背景:垃圾的回收利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垃圾的回收利用必须以垃圾的分类和分装为前提,现在一些国家已经实行垃圾源头分类,我国也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试点实施垃圾分类分装。
垃圾的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能否让学生从小养成对垃圾进行分类和装的习惯是我们教学的任务,因为学生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的产生者,更是垃圾的治理者,他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对垃圾进行治理,垃圾分类是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二)过程与方法: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难点: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垃圾。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有关图片,做堆肥箱用的空箱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3月14日
学科
科学
六年级下
课题
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
执教者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学生思考汇报。
出示垃圾分类表格(见教材77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
谈话: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
学生汇报
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
提问: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76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使学生对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学堆肥箱的制作方法。
带学生到生物园建堆肥箱
总结: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布置作业:
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要求制作适当图片贴在回收箱上。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小组作品的评比,并落实回收箱放的地方,谁去管理,怎么管理及回收后怎么办。
提问: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归纳: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
提问: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课前,老师派一小队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活动,让他们调查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调查小组同学的汇报吧!
调查小队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倾听才会更有收效。)
补充、归纳: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值卡(手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四、做一个堆肥箱
谈话:说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约有1/3是食物废料,大家知道吗?它们利用得好,可是宝贝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板书:堆肥箱)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示教材76页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归纳小结: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
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属、塑料等。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
学生交流、汇报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