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适用性筛选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一、概述中医养生穴位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对特定的穴位施加压力或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本文将对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二、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理论基础1.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经过整个身体的特定路径,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传导气血和信息。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基于经络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运行,达到改善人体健康的效果。

2. 气血理论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三、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应用1. 缓解疼痛中医养生穴位按摩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头痛、肩颈痛、腰酸背痛等。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身体释放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等,从而减轻疼痛感。

2. 改善睡眠许多人都存在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等。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改善睡眠问题。

3. 提高免疫力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这对于预防感冒、减少感染等疾病非常重要。

4.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问题。

五、中医养生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1. 穴位准确在进行中医养生穴位按摩时,要确保按摩的穴位准确无误。

不同的疾病需要按摩的穴位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按摩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或从良好的书籍中获取相关知识。

2. 力度适中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力度可能会造成伤害,而过小的力度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按摩时要把握好力度,可以逐渐增加力度,观察身体的反应。

3. 个人情况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进行中医养生穴位按摩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按摩方法。

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按摩推拿疗法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按摩推拿疗法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按摩推拿疗法应用研究针对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按摩推拿疗法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按摩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观察分析,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探索按摩推拿的疗效、适应症和操作要领,为中医护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首先,在中医护理个案中应用按摩推拿疗法时,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

按摩推拿治疗是根据经络理论和腧穴定位方法来进行的,因此需要明确病人的病情、病机和腧穴分布,才能精准地选择相应的按摩手法和操作部位。

而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个案化,因此在进行按摩推拿治疗时,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只有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疾病在按摩推拿治疗中的特点和疗效。

其次,按摩推拿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中医护理个案中,按摩推拿不仅可以作为特定病症的治疗手段,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按摩推拿可通过刺激胸部、背部和腹部的相应穴位,增加肺活量和改善呼吸道通畅,起到舒展肺组织和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按摩推拿可刺激肠道蠕动,改善消化道的功能,有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而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按摩推拿可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促进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改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

因此,在中医护理个案中,按摩推拿可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疾病治疗中。

此外,按摩推拿在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操作要领也需要注意。

按摩推拿的手法繁多,如揉、捏、推、拿、挤、拉等,每种手法都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应症。

操作时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正确的手法和按摩部位。

此外,按摩推拿还需要注意力的集中和操作的连贯性,以确保按摩过程的连贯性和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按摩推拿疗法的应用研究还需要注意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

在进行按摩推拿治疗时,需要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按摩推拿技能,并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

穴位按摩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穴位按摩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穴位按摩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促进乳汁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及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等方面综述穴位按摩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标签:穴位按摩;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穴位按摩以中医学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具有疏通筋络、活血祛瘀、调整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

穴位按摩也是一项中医护理技术[1],越来越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近年来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1.1 缓解便秘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很多疾病发生与加重的诱因。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系大肠传导失常,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2]。

腹部穴位按摩主要作用是加强胃肠蠕动、调畅气机,从而达到健脾助运的目的[3]。

郑赛红[4]选取腹壁神阙穴对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穴位艾炙和按摩防治便秘,结果观察组42例显效(2d后能自行排便1次/d或1次/2d,便软)24例,有效(3~5d后能自行排出条状软便)17例,无效(5d 以上大便仍秘结者)1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42例显效5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神阙穴穴位按摩能有效防治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的便秘。

高志虹等[5]选取中脘穴、神阙穴进行腹部穴位按摩对帕金森病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38例按摩3d和7d后便秘均较按摩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便秘改善则仅在7d后出现;两组间比较,3、7d后观察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部穴位按摩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状况。

陈峰英[6]采取经络拍打和选择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对腰椎手术患者进行按摩护理预防术后便秘,结果观察组40例,发生便秘11例,发生率为28%;对照组40例,发生便秘26例,发生率为65%。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的现状、创新观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骨伤科流派是指中医骨伤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和独特技法的集合体。

通过对不同流派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推进中医骨伤科事业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中医骨伤科流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唐代以来,中医骨伤科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多次学术争鸣和技术创新。

目前,中医骨伤科流派大致可分为北方流派、南方流派、华东流派、西南流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随着中医药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医骨伤科流派也将不断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者们对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和技术特色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发掘出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性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骨伤科流派的研究,发掘更多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观点,即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应注重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和独特技法的全面整合。

需要深入研究各个流派的学术思想,了解其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探究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特色。

应重视诊疗经验的研究,总结不同流派在常见骨伤疾病治疗中的优缺点及适应症,为临床提供更多可行性方案。

要挖掘独特技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更多适应现代临床需要的骨伤科诊疗方法。

为验证创新观点的可行性,本文选取了两个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案例一为一名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经过北方流派特色的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恢复了行走功能。

案例二为一例严重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经过西南流派特色的关节镜手术治疗后,成功地恢复了关节功能。

这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骨伤科流派在临床实践中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对不同流派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中医骨伤科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为推进中医骨伤科事业的进步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老年骨伤科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老年骨伤科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3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在我院骨伤科接受临床诊治的患者中选择94例老年患者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入组。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且接受影像学检查等得以确诊。患者纳入标准为:自愿入组、一般资料完整、意识正常。此次研究患者排除标准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年龄<60周岁患者、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意识不清患者、一般资料不全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先天性骨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47例对象。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1—72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为62—7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
[4]陆延,田聪,吴晶琳,周红海.浅析明清时期与现代骨伤科辨证方法的异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10):69.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老年骨伤科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骨伤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案当中,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骨伤科收治的94例老年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穴位按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伤科的老年患者护理,让其接受穴位按摩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护理人员先将穴位按摩的方法以及优势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征求对方的同意,患者以坐位接受穴位按摩,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侧方或者背部位置,选择患者的利尿穴、天枢穴、迎香穴、合谷穴以及耳穴等,利用拿捏、弹拨、点压等方式进行按摩。护理人员在患者每个穴位按摩2—3min,患者每日接受2次穴位按摩,连续接受一周按摩。此外,护理人员也需要选择耸肩、头手相抗、双掌擦颈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力度以患者耐受性为宜,之后进行渐进性锻炼[5]。

穴位按压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穴位按压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穴位按压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一、按法:用指或掌根、肘在一定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深压、捻动、按而留之的一种手法称按法。

二、按压手法:拇指按——握拳拇指伸直,用指端或螺纹面按压1.指压法:屈指按——也称点按法,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按压掌根按——用单手掌根在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按压2.掌按法:叠掌按——用双手掌根在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按压3.屈肘按法:用肘后尺骨鹰嘴突起处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力深压的一种手法。

4.小鱼际按法5.大鱼际按法三、临床应用: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解痉散结、诱导止痛、放松肌肉等作用。

用以治疗头痛、失眠、胃脘痛、半身不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四、取穴法: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一般取穴有四种。

1.骨度分寸法:按照人体各个部位把它拆作几等分,每一等分叫做一寸,来作为定位标志。

2.手指同身寸法:以患者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①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和拇指连接成环状,以中指侧面中节两横纹间作为一寸,用于四肢和背部取穴②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第一关节作为一寸,常用于四肢的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指法”,嘱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三寸。

3.解剖标志:①固定标志:利用人体上一些解剖特点作为定穴标准,如:两眉间取印堂、两乳间取檀中。

②动作标志:利用各种姿势来取穴。

如握拳于掌横纹头取后溪、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一种取穴方法,如两耳尖直上取百会,两虎口交叉取列缺,垂直中指取风市等。

5.阿是穴:又是“压痛穴”“天应穴”,古代叫做“以痛为腧”,它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作为腧穴。

五、注意事项:1.任何部位均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形体、部位、病情等情况确定。

手法轻适用于表层,手法中适用于里层,手法重适用于深层。

中医的推拿按摩论文

中医的推拿按摩论文

中医的推拿按摩内容摘要:中医的推拿按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很多作用,它也有它独特的特点。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及脏腑,外达四肢、皮肤九窍,分布于全身,所以中医学认为无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许多种疾病都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推按、疏通经脉、调气、免疫、简便引言:中医推拿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

当时的人们在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处,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

经过长期实践后,古人认识到了按摩的作用,并成为自觉的医疗活动,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医的推拿学科。

1、中医推拿按摩的方法推拿属中医外治范畴,按摩师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而这种功是按摩师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的功,它可以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

这种功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内,从而改变与其有关的系统机能,达到对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效果。

(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

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

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

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

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

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

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

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

我们看的姿式,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2、中医推拿按摩的作用人体一旦有病痛时,会在体表的某些部位或某些点上出现酸胀或冷热的现象,而当时推拿刺激这些部位或点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及治疗作用,同时这些部位或点还会产生酸、胀、麻、热等感应,这种感应往往会循着人体的经络扩散到人体的脏腑或其它组织器官,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功效。

针灸推拿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针灸推拿作为中医护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自古以来就在中国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针灸是利用针刺皮肤或黏膜,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以达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本文将聚焦于针灸推拿的应用及其效果观察,以进一步了解其在中医护理中的价值与作用。

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护理的两种重要手段,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和治疗效果。

首先,针灸和推拿可以用于疼痛症状的缓解。

针灸能够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内源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感。

而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氧,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其次,针灸推拿在慢性病的治疗中也有显著的效果。

例如,针灸推拿在肩颈病、腰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善病理性改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观察中,许多患者反映通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推拿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体力恢复,大大提高了对疾病的治愈信心。

针灸推拿不仅可以用于疼痛和慢性病的治疗,还可以在中医护理的其他领域中发挥作用。

例如,在康复护理中,通过针灸推拿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功能的恢复。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对于中风后偏瘫、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推拿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组织,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的重建,加速康复的速度。

此外,针灸推拿还可以用于调整心理和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推拿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当然,针灸推拿也具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通过合法的中医医院或合格的医生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其次,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适宜进行针灸推拿治疗。

最后,针灸推拿过程需要规范操作,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为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临床的运用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及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进行适用性的筛选,一般的筛选是从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安全性、适用程度以及护理的专业性等方面进行筛选。

采用excel2007、spss17.0统计软件以及层次分析法yaahp0.5.3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结果经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访谈得出,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程度约为23.50%,安全性约为45.30%,护理的专业性为31.20%。

说明安全性、适用程度以及护理的专业性在评价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科的相关病症治疗上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外科上乳房的相关病症、皮肤病以及肛肠疾病,还有其他的一些外科疾病,如糖尿病,压疮等。

认准相关的穴位,通过穴位按摩能够刺激按摩部位的相应皮肤血管和神经,表现出通调腠理、疏畅血脉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中医骨科上,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能够对老年骨折性卧床病人的功能性便秘、胸腰推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排便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根据相关的适应性筛选,得出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中医外科和中医骨科的相关患者的病症进行相应的穴位按摩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穴位按摩护理技术;中医外科;中医骨伤科;适用性筛选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原理是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对患者采用相应的穴位按摩手法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摩,通过按摩来刺激患者的穴位,从而达到相应的疏通经络,调动相关的机体免疫抗病能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强健患者身体。

通过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的研究,推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相应的护理工作,为相关的护理方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现对相关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查阅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参考文献(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基础》)以及相应的接受过穴位按摩护理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记录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探究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

1.2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及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进行适用性的筛选,筛选的主要方面是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安全性、适用程度以及护理的专业性等。

之后对相关的数据采用excel2007、spss17.0统计软件以及层次分析法
yaahp0.5.3软件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2 结果
经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访谈,根据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相关安全性、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研究价值等分析,得出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程度约为23.50%,安全性约为45.30%,护理的专业性为31.20%。

说明安全性、适用程度以及护理的专业性在评价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讨论
穴位按摩是一种基于中医护理的技术。

中医上历来重视护理,并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突出的强调护理在治疗相关疾病以及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进行相关的护理集中体现了这一理念。

本文通过对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的相关研究,指出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科的相关病症治疗上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外科上的相关病症,皮肤病、肛肠疾病、糖尿病以及压疮等。

在进行穴位按摩护理时,认准相关的按摩穴位,通过穴位按摩能够刺激按摩部位的相应皮肤血管和神经,能够表现出通调腠理、疏畅血脉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中医骨科上,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能够对老年骨折性卧床病人的功能性便秘、胸腰推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排便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根据相关的适应性筛选,得出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中医外科和中医骨科的相关患者的病症进行相应的穴位按摩护理具有良好的效
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67-209.
[2] 刘虹,巫和蓉,李艳琳,等.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4-129.
[3] 李信群,王笑,裘黄飞.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背部按摩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a):33-34.
[4] 谈卫华.早期糖尿病足行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3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79-80.
[5] 崔屹.穴位推拿预防i期压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46-47.
[6] 胡亚丹,蒋进枝.合谷穴位按摩治疗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119-120.
[7] 柴维霞,张军.穴位按摩操在预防胸腰推骨折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42.
[8] 张菊芳,戈勤妹,陈静华.五穴指压法在腰椎问盘突出症术后腹胀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37.
[9] benner p.issues in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j].nursing outlook(may),1982:303-309.
[10] shea k.staff development nursing
secrets[m].philadelphia,pa:han iey & belfus,2002: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