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
如何结合修辞手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第4讲如何结合修辞手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第一部分:课前热身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2、知识回顾第二部分:第6课的重要内容梳理第6课《梅花魂》一、考点训练一:多音字组词。
抹(mā)()抹(mǒ)()抹(mò)石灰;折(zhé)()折(shé)()折(zhē)()二、考点训练二:形近字组词。
绸()—稠()—调()谓()—渭()—猬()魂()—魄()—愧()—槐()侨()—桥()—娇()—轿()—骄()三、阅读训练。
离别前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沉重、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昂贵)的画马?”□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是寒冷,()还是风欺雪压,花开得()精神,()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经历多少(困难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在“□”里填上标点符号。
3.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连贯。
4.外祖父赞扬了梅花和别的花不一样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无论……总……”写一句话。
(仿写画线句子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中的小常识一、《三国演义》:123、“勉从虚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阅读理解之重点词句的作用

阅读理解之重点词句的作用小学语文徐老师理词解句阅读理解之三重点词句的作用所谓“重点词句”是指它们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词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
“重点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什么是重点词句?重点词语解释或理解词语的含义作用答:“××”词本意是什么这里指……表达出……、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问指的是什么)多从前文找答案。
、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这个词或者换成别的词语行不行)回答方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回答方式:去掉或调换另一词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不去掉或不调换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围绕词语来赏析句子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表扬了赞美了歌颂了突出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重要句子A、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章或语段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的语句。
一般来说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语句起总领、总结或重要的过渡作用的语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都是重要语句。
B解题思路与技巧: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考虑。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①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灵②点明文章背景③揭示、深化文章主题。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②总结全文或总结上文③承上启下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⑤前后呼应等。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精讲-分析句段作用,领会句子含义

分析句段作用,领会句子含义本课目标剖析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根据要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对精彩句子作一点赏析。
知识点拨理解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如何准确理解句子,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分别从试题题型和解答方法两方面进行讲解。
一、理解句子类题型1.理解句子含义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2.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基本意思和情感的。
3.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5.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二、理解句子解题方法(这个知识点在六年级秋季班已经重点讲过,本讲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即可)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在理解句子时,先抓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去理解,重点字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弄明白了。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这样的句子,不能把它们单独抽出来,脱离文章孤立地去理解,而应该把它放到文章中,联系全文的内容来理解。
3.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4.紧扣文章的主旨来理解。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它是用来回答“为什么要写”。
用文章的主旨进行牵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句子处于文首,起着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作铺垫)、设置悬念、总领全文的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一、理解句子类题型1、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2、问题的主要形式有: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3、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5、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考纲》要求初中生识别: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比等八种修辞方法。
考生对这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掌握不好,是无法解答这种题的。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根据理解句子题目所考查方面多少的不同,可分为单一题型和综合题型两大种,在解答时要具体区分,分别对待。
二、理解句子解答法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三、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认、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我们说,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四、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片言只语总关情——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朵中考小花,在中考语文试题百花园中逐渐绽放开来。
此考点考查分析、理解和归纳、整合的水平,水平层级为D,要求比其它题目要高。
只要能够掌握解题的钥匙,就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要句子的类别“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包括下面几类:①主旨句: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人们所说的“文眼”;②过渡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对行文有推动或转承作用的句子;③总结句:处于段落或者文章的结尾段,那些内涵比较丰富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④修辞句: 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如警示句、矛盾句、引用句、比喻句等。
另外,用作文章标题的句子,一些议论抒情句和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常见的考查形式①“××××××”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题“×××”的含义。
④最后一段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何作用?⑤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三、理解句义的方法下面以2011年相关中考试题,例说如下:1.紧扣修辞法大凡优秀作品中的彩精语句,往往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而成为重要的考点。
解题时考生要从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入手,去透视其深层的意义,去感悟其精彩的亮点。
不过需要具体分析,切忌笼统,如回答比喻的作用时不要只回答“生动形象”几个字,要从比喻的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上着手,写出该比喻句蕴含的思想感情;讲比照作用时,要讲出是什么与什么比照,通过比照突出了什么。
理解关键句子的效果和含义

理解关键句子的效果和含义作者:杨爱珍来源:《课外语文》2024年第02期文学就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有人、有物、有事、有理,让我们窥见另一个时空的美好和黑暗,感受到另一个时空的快乐和感伤,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而这些美好和黑暗、快乐和感伤都隐藏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句子也能让文章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所以,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从而获得阅读文本美的认识和体验。
这也是语文中考当中常见的文学类文本题型之一,它对强化个人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立足课标和中考语文考查要点,以鲁迅的《故乡》为例理解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和含义。
一、理解语句效果和含义的前提在实际的中考题型中,如果离开文本去贸然地谈句子的表达效果,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单个句子、词语并不能代表整体,反而陷入了“断章取义”的境地,为此,阅读文本中有一个前提不能去掉,那就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作者写一篇文章肯定有自己的目的,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点,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也就是说作者是想通过故事中的人或者事,反映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
比方说在鲁迅的《故乡》当中,文中通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三个部分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后,以杨二嫂和闰土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下层人民生活悲惨现状,他们经济上破产,于是在生活上难以为继;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遭受到封建时代旧观念、旧思想的迫害,始终难以抽出身来,并由此造成了他们思想上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加深,表达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为了达到这样的写作目的,鲁迅精心构思了很多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描写了生动形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其具体解题思路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先,要了解这类试题的几种设题方式:①文中运用了许多新奇的比喻,令人惊奇。
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加以赏析;②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③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④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摘抄一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其次,要把握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如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排比:能够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等等。
第三,要了解答题时的常规思路:①细读所给的语句,确认使用的修辞手法;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使用过程;③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④表达了作者/人物的什么情感。
例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
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作者: ————————————————————————————————日期:ﻩ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指导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词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
【要点讲析】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3.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4.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一)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
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
2.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此类句子主要是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
主要抓住文章挈领性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的语句。
(二)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要理解文意,首先要理解句意,特别是句子的深刻含义(三)阅读现代文,理解句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1、抓首句。
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
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
“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
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
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抓中心句。
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
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3.抓转承句。
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4.抓点睛句。
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5.抓警句。
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6.抓矛盾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7.抓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8.抓特殊句。
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
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9.抓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
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10.抓尾句。
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方法指导】一、要“句不离词”。
要弄懂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能够解释词语,而且要领会其在表达上的特定作用,如修饰、限制、强调等。
二、要“句不离篇”。
所谓句不离篇,一是指不离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目的,句子的表达作用也就有所不同;二是不离上下文特定的语意环境,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句子的表达内容、感情色彩、语意轻重等也是不一样的;三是不离开作者写作时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背景,同样的句子,由于作者的思想状况和具体背景不同,其含义也往往是不尽相同的。
三、要借助语法。
如理解单句,就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理解复句就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分析;理解特殊句子,就要抓住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
四、要借助修辞。
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方法,就可以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例1 注意:③句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即强调学习要有过程,不可操之过急;用的是讲道理的方法。
①“文化”这个词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
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
③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1.这段文字的第③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例2 注意:这是个中心句。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
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
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
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
要创造出这样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2.联系文段,说说作者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的?例3 注意:这些句子的位次、作用。
④中划线句是作者为进一步证明本段论点而引用的名言。
⑥中划线句是本段文字所要说明的道理:书籍和它负载的伟大的思想永远不会被淘汰。
①看一个人读些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一个人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一样……②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最好的朋友。
……④好书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
人生的境界,主要就在于他思想的境界。
所以,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的宝库,若将其中的崇高思想铭记于心,就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
菲利普·悉尼爵士说得好:“有高尚思想作伴的人永不孤独。
”⑤当我们面临诱惑的时候,优美纯真的思想会像仁慈的天使一样,净化并保卫我们的灵魂。
优美纯真的思想也孕育着行动的胚芽,因为金玉良言几乎总会启发善行。
⑥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是人类勤奋努力的最为持久的产物。
寺庙会倒塌,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
对于伟大的思想来说,时间是无关紧要的。
多少年代前初次闪现在作者脑海里的伟大思想今天依然清新如故。
他们当时的言论和思想刊于书页,如今依然那么生动感人。
时间唯一的作用是淘汰不好的作品,因为只有真正的佳作才能经世长存。
……3.简要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寺庙会倒塌,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例4注意:句子见的前后关系。
这是个结果句,那就要找原因。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
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
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
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
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
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5.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