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_数和代数—数的整除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与代数-数的运算PPT课件

温故知新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温故知新
预设②:相同点: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不同点: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温故知新
分数乘法法则:预设①:分数乘分数,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分数的除法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第6单元 数与代数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老师:11
温故知新
(一)回顾复习方法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
过渡:每一种运算都有其自己的含义,也有其自己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一部分的知识。
预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出示:(提示)1. 回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知识点2. 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3. 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4. 整理知识
27.5×1.4
3.12÷15+4.71
12.5×28-193
课堂练习
作业:第79页练习十五,第1题。 第79页练习十五,第2题。
课后作业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老师:11
课程结束
第6单元 数与代数
温故知新
监控:乘法的意义。(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3)分数乘法的意义:一个整数和分数相乘有时可以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有时可以表示这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个分数相乘表示求其中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数的整除》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数的整除》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理解整除的定义,掌握整除的符号表示。
2. 掌握整除的性质,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整除关系不变。
3. 学会使用试除法、筛选法等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4. 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整除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整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整除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整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筛选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直尺。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将36个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整除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整除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整除,如何表示整除关系。
(2)讲解整除的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整除关系不变。
(3)介绍试除法、筛选法等判定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判断36是否能被4整除,并说明理由。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整除的判定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整除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整除》2. 内容:(1)整除的定义(2)整除的性质(3)判定方法:试除法、筛选法(4)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找出能被4整除的两位数。
2. 答案:(1)能被6整除的数:12、18、24、30。
(2)能被4整除的两位数: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72、76、80、84、88、92、96。
2024年六年级数学《数的整除》教案设计

2024年六年级数学《数的整除》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理解整除的定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方法。
2. 掌握整除的性质,如:若a能被b整除,c是a的因数,则c 也能被b整除。
3. 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整除的概念、性质,能够运用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整除的概念、性质,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整除性质解决问题,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整除的概念。
实践情景:小明和小红去果园摘苹果,小明摘了18个苹果,小红摘了12个苹果。
他们要把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们,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 新课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探讨整除的定义。
1)讲解整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整除的含义。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求最大公约数:通过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等方法求解。
2)求最小公倍数:利用最大公约数求解,或通过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等方法求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整除的概念、性质2.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若a能被b整除,则a是b的倍数。
b. 若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d,则a和b一定能被d整除。
求两个数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A. 最大公约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B. 最大公约数是18,最小公倍数是48C. 最大公约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48D. 最大公约数是18,最小公倍数是72答案:判断题:1)a正确,b错误;2)正确答案为A。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_数和代数—数的整除

。
。
20以内的质数有 2,3,5,7,11,13,17,19
。
20以内的合数有 4,6,8,9,10,12,14,15,16,18,20 。
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9和16的最大公因数:1
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互 质 数 的 几 种 特 殊 情 况 1、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 2、两个相邻的奇数。 3、两个不相同的质数。 4、较小的数是质数,较大的数不是它的倍 数的两个数。 5、较大数是质数的两个数。 6、1和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 7、2和任何奇数。
4、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 5、57是3的倍数。( √ ) 6、12的倍数只有12,36,48。( × ) 7、1是1、2、3、4、5……的因数。( √ )
考考你! 一个数既是9的因数,又是9的倍
数,这个数是( 9 )。
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两个数既不是互质数关系又不是倍数关系,先用这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
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
起来。
4和8的最大公因数:4
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16
17和34的最大公因数:17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 1和7的最大公因数:1 8和9的最大公因数:1
奇数和偶数:
奇数 自然数 偶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与代数》 ppt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 与代数》
3.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
你能举些 例子吗?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而且各个位上的 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 与代数》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 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 单位“1”
分 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0.35%=( 0.0035)
百分数
16 ≈0.167=16.7%
1.2= 1120
=1
1 5
40%=
40 100
=
2 5
分数
数的整除
1. 整除与除尽 2. 约数和倍数 3.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4. 偶数和奇数 5. 质数和合数 6.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7.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整数和小数
分数和百分数
数的整除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 与代数》
1.自然数,0和整数
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0,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的整除》知识点复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的整除》知识点复习1.整除与除尽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数b整除,或数b能整除a.除尽:数a除以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或是有限小数,这就叫做除尽。
注: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整除也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不一定是整除.2.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3.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3)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4)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而且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4.奇数与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0也是偶数。
5.质数与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质数是:2 最小合数是:46.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质因数: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数的整除教案

数的整除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的概念,掌握整除的判定方法;2.掌握整除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整除的性质解决问题;3.能够应用整除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整除的概念和判定方法;2.整除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整除的性质的应用;2.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内容1. 整除的概念整除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即余数为0。
例如,6能够被2整除,因为6÷2=3余0。
2. 整除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如果余数为0,则被除数能够被除数整除;2.如果被除数的个位数是0、2、4、6、8中的任意一个,则被除数能够被2整除;3.如果被除数的个位数是0或5,则被除数能够被5整除;4.如果被除数的个位数是0,则被除数能够被10整除。
3. 整除的性质整除具有以下性质:1.如果a能够被b整除,且b能够被c整除,则a能够被c整除;2.如果a能够被b整除,且a能够被c整除,则a能够被bc整除;3.如果a能够被b整除,且a能够被c整除,且b和c互质,则a能够被bc整除。
4. 实际问题的解决使用整除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1.一个班级有60名学生,要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且最少,问最多能分成几组?–解:60能够被2、3、4、5、6、10、12、15、20、30、60整除,因此最多能分成60组。
2.一个数能够被2、3、4、5、6、8、9整除,且个位数是6,这个数最小是多少?–解:这个数能够被2、3、4、6整除,因此这个数最小是12。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整除的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让学生掌握整除的基本知识;2.举例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整除的应用;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整除的运用技巧。
六、教学过程1. 整除的概念和判定方法1.讲解整除的概念和判定方法;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整除的判定方法。
2. 整除的性质1.讲解整除的性质;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整除的性质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的整除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整除教案人教版1、使同学们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2、通过复习,让同学们掌握抓重点内容进行复习的方法,最好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
3、培养同学们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自然数与整数1、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数的整除。
(板书课题)2、教师提问:既然是数的整除,自然就与数有关,同学们都学过什么数?(教师板书:整数、小数、分数)同学们会数数吧?(学生数数)(教师板书:1、2、3、4、5、)继续数下去,能数到头吗?数不到头,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呢?(教师板书:“……”)3、小结: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等等,叫做自然数。
(板书:自然数)提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当一个物体也没有时,我们用几来表示?(板书:0)二、整除的概念1、教师明确:数的整除,不仅与数有关,还与除有关,一说到除,在家就会想到两个数相除,那么整除又是什么意思呢?整除也是两个数相除,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研究整除不包括“0”。
2、出示1、24提问:在数的整除中研究这样的两个数相除吗?为什么?3、再出示卡片:1020,165,153,369,242提问:这几个式子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什么数?教师明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这是我们研究数的整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4、教师说明: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如:1020,我们能不能说10能被20整除呢?还不能,还要看它的商。
组织学生口算出5张卡片的商。
(其中165指定回答“商几余几”)提问: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商可能有哪几种情况?排除没有整除关系的卡片,指153=5一类的卡片,说明:只有这样的,我们才能说15能被3整除。
5、学生举例。
6、提问:用字母a表示这样的被除数,用b表示这样的除数,商怎么样,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呢?这样看来,整除除了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自然数外,还得有一个什么条件?教师明确:商是自然数,没有余数是整除的又一个重要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和16的最大公因数:1
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互 质 数 的 几 种 特 殊 情 况 1、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 2、两个相邻的奇数。 3、两个不相同的质数。 4、较小的数是质数,较大的数不是它的倍 数的两个数。 5、较大数是质数的两个数。 6、1和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 7、2和任何奇数。
奇数和偶数:
奇数 自然数 偶数
在自然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 叫做奇数,个位上是1,3,5, 7,9。
在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 做偶数,个位上是0,2,4,6, 8。
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
奇数+偶数=( 奇 数 );
奇数+奇数=( 偶 数 );
偶数+偶数=( 偶 数 )。
1.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9 3 15 和 12 30 和 45 34 和 17 15 和 16 3 15 17
42 和 54 6 5和9 1
16 和 48 16
1
2.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 9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A. 1
A. 4
B. 3
B. 6
16的因数: 1,16,2,8,4。
17的因数: 1,17。 18的因数: 1,18,2,9,3,6。 19的因数: 1,19。
8的因数: 1,8,2,4。
9的因数: 1,9,3。 10的因数: 1,10,2,5。
20的因数: 1,20,2,10,4,5。
质数和合数: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如:把30分解质因数。
2 3
30 15 5
30=2×3×5 注意:如果写成2×3×5=30是错误的,这表示一 个算式,不是分解。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 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几个数 的最小公因数都是1。
12的因数是:1、12、2、6、3、48的公因数是: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 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
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比较简便地求出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 24 36 12 18 2 3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2×6 = 12。 2 6
2、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4和5 3和8 1和7 6和15 4和10 6和9 8和10
2、3、5、7、 11、13、17、19、 23、29、 31、37、 41、43、47、 53、59、 61、67、 71、73、79、 83、89、 97
熟记以下数据对快速解题有很大帮助:
20以内的奇数有 1,3,5,7,9,11,13,15,17,19 20以内的偶数有 2,4,6,8,10,12,14,16,18,20
C. 4
C. 8
D. 9
D. 16
(2) 16 和 48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D (3)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 数是______。 C A. 1 B. 甲数 C. 乙数 D. 甲、乙两数的积
3. 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7 ( 1 ) 9 8 ( 4 ) 36 18 ( 18 ) 72 9 ( 3 ) 1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小学数学总复 习
整除:
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
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
判断一个算式是否是整除的方法: ①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除数不能为0)。
②没有余数。
除尽
整除
因数和倍数: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数a就叫做数b的 倍数,数b就叫做数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互相依存 的。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1
4,6,8,9, 2,3,5,7,11,13, 10,12,14, 17,19。 15,16,18, 20。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 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 这个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和合数:
如30÷5=6 30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5是30的因数。6也是30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 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下面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1、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
两个数既不是互质数关系又不是倍数关系,先用这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 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 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还可以 用下面的方法:
2 18 3 9 3
30 15 5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2×3 = 6 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3× 3× 5 = 90
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
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8。 两个数是倍数关 系,它们的最小公倍 数就是较大的数。
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
4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6。 两个数是互质数关 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就是它们的乘积。
我们也可以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比较简便地
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既不是互质数关系又不是倍数关系,先用这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
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
起来。
4和8的最大公因数:4
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16
17和34的最大公因数:17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 1和7的最大公因数:1 8和9的最大公因数:1
1 自然数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
质数 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 因数超过两个(除了1和它本身以 外还有别的因数)。
你知道为什么不研究0的因数吗?
填空: (5)最小的质数是( 2 ),最小的合数是( 4 ), 最小的偶数是( 0 ),最小的奇数是( 1 )。 (6)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是根据 ( 因数的个数 )。 (7)一个合数至少有( 3 )个因数。
奇数×偶数=( 偶 数 奇数×奇数=( 奇 数 偶数×偶数=( 偶 数
); ); )。
质数和合数:
1的因数: 1。
2的因数: 1,2 。 3的因数: 1,3。 4的因数: 1,4,2。 5的因数: 1,5。 6的因数: 1,6,2,3。 7的因数: 1,7。 11的因数: 1,11。 12的因数: 1,12,2,6,3,4。 13的因数: 1,13。 14的因数: 1,14,2,7。 15的因数: 1,15,3,5。
。
。
20以内的质数有 2,3,5,7,11,13,17,19
。
20以内的合数有 4,6,8,9,10,12,14,15,16,18,20 。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 数的最大公倍数不存在。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54,60,
66,72,78,84,90,96……
10的倍数有:10,20,30,40,50,60,70,80,90…… 6和10的公倍数是:30、60、90…… 6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30。
数,这个数是( 9 )。
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 个位上是0、2、4、6、 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的特征: 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并且各 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并且各 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 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 数。
如:12=2×2×3,2、3都是质数,并且又是6的 因数,所以,2、3叫做12的质因数。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 过程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
2、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 因数。(× )
√ 3、 6既是6的因数,也是6的倍数。( )
4、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 5、57是3的倍数。( √ ) 6、12的倍数只有12,36,48。( × ) 7、1是1、2、3、4、5……的因数。( √ )
考考你! 一个数既是9的因数,又是9的倍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
外都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6)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7)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 (8)两个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