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数据传输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2019年版)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2019年版)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采用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平台数据交换范围与格式、交换方式与流程、交换管理等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国家级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接口设计,以及交换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工作,适用于规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数据规范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WS363-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3-2012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WS37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5-2012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WS376-2013儿童保健数据集WS377-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T447-201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48-2014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82-2016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WS/T502-2016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WS537-2017居民健康卡数据集WS538-2017医学数字影像通信基本数据集WS539-2017远程医疗信息基本数据集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542-2017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WS374.1-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一部分:卫生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WS374.2-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二部分:卫生监督行政许可与登记WS374.3-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三部分:卫生监督监测与评价WS374.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四部分:卫生监督机构与人员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T546-2017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与统一通信平台交互规范GB/T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2-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GB/T3304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4761家庭关系代码GB/T4658学历代码GB/T6565职业分类与代码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1062.4-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3术语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一、综合布线系统1、线缆敷设线缆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线路应平整、无扭曲、无破损。

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

线缆在桥架、线槽内的敷设应整齐、有序,无交叉、重叠。

2、信息插座信息插座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高度和间距应一致。

插座的面板应安装牢固,无松动、倾斜现象。

插座的接线应准确无误,接触良好,无短路、断路现象。

3、配线架配线架的安装应牢固、平稳,位置应便于操作和维护。

配线架上的线缆应绑扎整齐,标识清晰、准确。

跳线的连接应可靠,无松动、接触不良现象。

4、测试与验收应对布线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线缆的连通性、衰减、近端串扰等指标。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如有不合格项应及时整改。

二、安防监控系统1、摄像机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应覆盖重点区域,视角应无遮挡。

摄像机的图像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应符合要求,无图像模糊、失真现象。

摄像机的焦距、光圈应调整适当,以满足监控需求。

2、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的容量应满足系统存储时间的要求。

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应得到保证,无数据丢失、损坏现象。

3、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显示设备应清晰、无闪烁,能够准确显示监控图像。

监控软件应操作方便、功能齐全,能够实现图像切换、回放、报警处理等功能。

4、报警系统报警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合理,灵敏度应符合要求。

报警信号应能准确传输到监控中心,并及时触发报警装置。

三、门禁管理系统1、读卡器读卡器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居民使用,高度应适中。

读卡器的读卡距离、速度应符合要求,能够准确识别有效卡片。

2、门锁门锁的开启、关闭应灵活可靠,无卡滞现象。

门锁的安全性应得到保证,能够有效防止非法闯入。

3、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应能够准确接收读卡器的信号,并控制门锁的动作。

控制设备的权限管理应功能齐全,能够实现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设置。

4、数据管理系统应能够记录人员的进出信息,数据保存时间应符合要求。

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应方便、快捷,能够为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引言
居民健康卡是我国推行的一项重要健康管理工程,旨在提供全民健康的基础服务。

为了实现居民健康卡在各类健康管理应用中的统一接口标准,本文档将介绍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1. 概述
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技术规范定义了居民健康卡应用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的
交互规范,包括接口定义、数据传输格式、安全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接口结构
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采用RESTful风格,基于HTTP协议进行通信,通过URL
路径和HTTP方法进行资源的访问和操作。

以下是接口结构的基本要素:
2.1 URL结构
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的URL结构遵循以下规范:
/{version}/{module}/{resource}/{id}
其中,version表示接口版本号,module表示模块名,resource表示资源名,id表示资源的唯一标识。

2.2 HTTP方法
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的HTTP方法遵循以下规范: - GET:获取资源或资源列表- POST:创建新的资源 - PUT:更新已有资源 - DELETE:删除指定资源
3. 接口定义
本节将介绍居民健康卡应用接口中常用的几个接口定义。

3.1 获取居民健康卡信息
接口URL:/v1/residents/{residentId}/health-card
请求方法
GET
请求参数
参数名类型描述residentId string 居民ID accessToken string 访问令牌
响应结果
```json {。

麦格纳ds标准

麦格纳ds标准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麦格纳ds标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麦格纳ds标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麦格纳ds标准(大纲)一、麦格纳ds概述1.1麦格纳ds的定义1.2麦格纳ds的发展历程1.3麦格纳ds的应用领域二、麦格纳ds技术标准2.1技术规范2.1.1电气特性2.1.2机械特性2.1.3环境适应性2.2性能指标2.2.1传输速率2.2.2延迟2.2.3抗干扰性2.2.4安全性三、麦格纳ds产品系列3.1产品分类3.1.1按传输速率分类3.1.2按应用场景分类3.1.3按封装形式分类3.2产品特点3.2.1高性能3.2.2低功耗3.2.3易用性3.2.4可靠性四、麦格纳ds应用案例4.1在汽车行业的应用4.1.1车载网络通信4.1.2车辆安全4.1.3车辆娱乐系统4.2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4.2.1机器人控制4.2.2智能制造4.2.3工业物联网4.3在其他行业的应用4.3.1能源管理4.3.2健康监护4.3.3智能家居五、麦格纳ds未来发展5.1技术发展趋势5.1.1更高的传输速率5.1.2更低的功耗5.1.3更高的安全性5.1.4更广泛的应用场景5.2市场前景5.2.1国内外市场需求5.2.2竞争态势分析5.2.3发展机遇与挑战一、麦格纳ds概述1.1 麦格纳DS的定义麦格纳DS(Magna DS)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处理框架,它旨在为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高效、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2019年版)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2019年版)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采用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平台数据交换范围与格式、交换方式与流程、交换管理等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国家级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接口设计,以及交换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工作,适用于规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数据规范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WS363-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3-2012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WS37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5-2012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WS376-2013儿童保健数据集WS377-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T447-201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48-2014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82-2016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WS/T502-2016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WS537-2017居民健康卡数据集WS538-2017医学数字影像通信基本数据集WS539-2017远程医疗信息基本数据集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542-2017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WS374.1-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一部分:卫生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WS374.2-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二部分:卫生监督行政许可与登记WS374.3-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三部分:卫生监督监测与评价WS374.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四部分:卫生监督机构与人员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T546-2017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与统一通信平台交互规范GB/T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2-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GB/T3304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4761家庭关系代码GB/T4658学历代码GB/T6565职业分类与代码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1062.4-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3术语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功能规范与数据标准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功能规范与数据标准

需求背景
基本思路
参考资料 总体架构图 组织框架
规范目录结构
第一篇 基本功能规范
1 2 3 4 5 6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本内容 第三章 基本功能
第四章 标准化 第五章 系统安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篇 业务服务系统功能规范
居民个人 健康档案 门急诊诊疗 住院管理 居民健康 卡管理 全科诊疗 健康体检管理 家庭档案 管理 家庭病床 与护理
检验结果数据元 共享文档元素 值限制 <code code=“” codeSystem=“?” codeSystemName=“《..检查检验代码 标准》" /> 检查/检验-类别代码 organzier/code
取值约束
检查/检验-项目名称 obeservation/code@displayName observation/code/originalText
自定义。
(七)数据访问控制功能:能按照预定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不同角色对数据的访问。 (八)数据共享及交换功能:基层卫生服务系统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之间、基层卫生服务系统各功
能单元与其对应的上、下级业务信息系统之间能按照第三章规定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传输及交换,在共享权限范围 内可查询、导出、打印相关数据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健康档案管理
基本医疗服务
业 务 服 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儿童健 孕产妇 老年人 卫生监 康管理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 督协管 II型糖尿病 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病 患者健康管理 网上预约提醒 用户管理 传染病与突发 公卫事件管理 健康信息 发布管理
健康信息服务
健康档案查询

某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标

某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标

某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标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化系统在居住小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化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以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度为目标,实现各种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某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应用。

技术标准硬件设备某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是智能化系统的核心,负责集中控制和管理各种智能设备。

中央控制器需要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稳定的通信能力。

2.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收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器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3.执行器:执行器用于根据中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家居设备的开关状态。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开关类执行器、调光器、窗帘控制器等。

4.网络设备:智能化系统需要依赖网络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因此,需要配置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软件应用某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软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PP应用:借助APP应用,小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地控制智能设备。

APP应用需要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和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

2.数据管理:智能化系统需要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以便实现各种智能功能。

数据管理模块需要能够高效地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

3.安全保护:智能化系统需要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安全保护模块需要具备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能力。

智能化系统应用某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安防: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家庭安全状态,如门窗是否关闭、有无人员入侵等,并通过执行器发出警报或自动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2.能源管理: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采集室内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等,并根据设定的策略,智能地控制空调、照明等设备的开关状态,以实现节能和舒适的目标。

3.生活便利: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如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等。

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

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

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引言卫星数据传输业务是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将数据传送到遥远地区或者无法通过传统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地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数据传输业务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基本原理卫星数据传输业务基于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两个过程。

发送端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转换成卫星可接收的数字信号,然后利用地面站将数字信号传送给地球上的卫星,卫星在轨道上接收数据并转发到接收端的地面站。

接收端的地面站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成原始数据,完成数据传输过程。

卫星通信系统一般由卫星、地面站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卫星作为中间节点,起到接收和转发信号的作用。

地面站负责和卫星进行通信,并处理接收到的信号。

用户终端是数据的源或者目的地,负责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应用场景农业卫星数据传输在农业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数据传输,农民可以获取到实时的气象信息、土壤含水量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策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在边远地区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卫星数据传输业务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帮助勘探团队确定合适的勘探地点,提高勘探效率。

此外,卫星数据传输还可以监测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灾害监测和预警卫星数据传输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可以获取到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及时预警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信网络补充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传统的通信网络覆盖不到。

卫星数据传输业务可以弥补这些地区的通信缺失,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这对于偏远地区的居民和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数据传输业务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几个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1.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速率将会得到大幅提升,用户将能够更快地传输和接收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数据传输统一标准(翻译参照本:IEC870-5-102)电量计费室1998.10.6目录1.1链路层 (1)1.1.1 字节格式 (1)1.1.2 帧格式 (1)1.1.2.1 帧起始符68H (2)1.1.2.2 数据长度域L (2)1.1.2.3 控制域C (2)1.1.2.4 地址域A (3)1.1.2.5 链用户数据LINK USER DATA (3)1.1.2.6 校验码CS (3)1.1.2.7 结束符16H (3)1.1.3 传输规则 (3)1.2应用层 (4)1.2.1 应用数据的基本结构 (4)1.2.2 应用数据单元(ASDU)中各组成域的定义和编码 (5)1.2.2.1 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 (5)1.2.2.2 可变结构标识(Variable structure qualifier) (7)1.2.2.3 传输原因(Cause of transmission) (8)1.2.2.4 数据积分终端设备地址(Address of integrated total DTE) (9)1.2.2.5 记录地址(Record address) (9)1.2.2.6 信息对象地址(Information object address) (10)1.2.2.7 信息元素 (11)1.2.2.7.1 积分值(Integrated totals) (11)1.2.2.7.2 时间信息a,分钟~年(Time information a, minutes to year) (12)1.2.2.7.3 时间信息b,毫秒~年(Time information b, milliseconds to years) (13)1.2.2.7.4 标准的发行日期(Date of standard) (14)1.2.2.7.5 生产厂家代码(Manufacturer code) (14)1.2.2.7.6 产品代码(Product code) (14)1.2.2.7.7 带地址和标识的单点信息(Single-point information with addess andqualifier) (14)1.2.2.7.8 签名(可选)(Signature) (15)1.2.2.7.9 初始化原因(Cause of initialization) (16)1.2.3 ASDU的确切定义 (16)1.2.3.1 由分站发出的执行信息的ASDU (16)1.2.3.2 由分站发出的系统信息的ASDU (18)1.2.3.3 由主站发出的系统信息的ASDU (19)1.3附录A (27)1.4附录B (31)电力系统数据传输统一标准(翻译参照本:IEC870-5-102)此标准是基于国际标准IEC 870-5系列在电力系统中传输累计量(电能量)的配套标准 此配套标准的目的是对累计量(电能量)的传输进行标准化,在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 )一部分的高压(HV )或中压(MV )网络中,这些累计量(电能量)是代表在电力公司之间传输的电能量,或者代表一个电力公司和一个独立生产者之间传输的电能量,此标准不涉及低压(LV )网络,或者和电能耗费表计的接口。

定义:DTE :integrated total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累计量数据终端设备 DCE :data circuit terminating equipment 数据电路终端设备1.1 链路层1.1.1 字节格式每个字节有一个开始位(二进制0),八个信息位,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终止位(二进制1),其格式如图所示。

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

1.1.2 帧格式起始位校验位 结束位1.1.2.1帧起始符68H68H:标识一帧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1.1.2.2数据长度域LL:L为用户数据域的字节数。

包括控制域、地址域和链数据域的字节数。

1.1.2.3控制域C控制域用于指定信息的传输方向和传输的服务类型,并能控制坏帧的重复传输。

控制域在两个传输方向(从主站到分站和从分站到主站)上的格式不同,分别如图所示。

●主站发往分站的方向保留位传送方向控制是否重复传输D7=0:不用的保留位,故设为0PRM=1:信息来自主站FCB:对于连续的每一个SEND/CONFIRM或REQUEST/RESPOND传输,FCB以0,1交替改变来表示传输成功,否则,FCB的值不变以使该传输重复进行。

FCV=0:FCB的交替功能异常FCV=1:FCB的交替功能正常D3~D0:请求/应答(REQUEST/RESPOND)或发送/确认(SEND/COMFIRM)功能码0:远端LINK的重新设置。

对应的FCV=0,帧类型为SEND/COMFIRM3:用户数据。

相应的FCV=1,帧类型为SEND/COMFIRM9:请求链路状态。

FCV=0,REQUEST/RESPOND10:请求Class1用户数据。

FCV=1,REQUEST/RESPOND11:请求Class2用户数据。

FCV=1,REQUEST/RESPOND●分站发往主站的方向保留位传送方向D7=0:不用的保留位,故设为0PRM=0:信息来自分站ACD=0:没有传输Class1数据的请求ACD=1:有传输Class1数据的请求DFC=0:分站还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DFC=1:分站不能接受更多的信息,否则,数据溢出D3~D0:应答(RESPOND)或确认(COMFIRM)功能码0:分站成功接收到信息。

相应的帧类型为COMFIRM1:链路忙,信息不能被接受。

相应的帧类型为COMFIRM8:用户数据。

相应的帧类型为RESPOND9:(暂时)没有主站所请求的数据。

相应的帧类型为RESPOND11:链路状态或ACD状态。

相应的帧类型为RESPOND注:分站提供的数据信息被分为两类,即Class1和Class2。

Class1数据指具有高优先权的事件或信息,最近时段的累计量(电能量)是Class2数据,而较早时段存储起来的累计量(电能量)和由read-ASDUs请求的全部信息是Class1信息。

1.1.2.4地址域AA:用来指定站的地址。

从主站发往分站的帧的地址域指定目标站的地址,从分站发出的帧的地址域指明来源站地址。

地址域的字节数由提供方和使用方协商并由系统参数决定,可以有1~2个字节:Alternative 1(a=1) Address = A: = UI8 [1…8] <0…255>Alternative 2(a=2) Address = A: = UI16 [1…16] <0…65535>具有i个字节的地址范围为:0~28i-1 ;通知信息地址= 28i-1。

1.1.2.5链用户数据LINK USER DATA本协议的传输帧中,链用户数据只包含一个应用数据单元,即一个ASDU,而ASDU的基本结构由如下一些应用信息元素组成:类型标识、变量结构识别器、传输原因、ASDU的公共地址(又包括积分终端设备的地址和记录地址)、信息对象的地址和信息元素集及其时标等。

具体的定义将在应用层中阐述。

1.1.2.6校验码CSCS:所有用户数据(包括控制域、地址域和链用户数据域)字节模256的和。

1.1.2.7结束符16H标识一帧信息的结束,其值为00010110B。

1.1.3传输规则1.该协议使用非平衡传输过程,即主站与分站的地位是固定的,主站通过轮流检测分站来控制数据传输,所有信息的传输均由主站发起,分站只在被检测到时才被动回传信息。

2.主站的发送或请求帧在前一个服务结束时(线空闲时)即开始传输。

3.线空闲态是二进制1;4.一个帧的两个字节间不应有空线间隔;5.当有错误检测到时,在两帧之间应至少有33位空线间隔;6.用户数据序列由校验和(CS)来终止;7.对于每一个字节,接收方检查其开始位、终止位和奇偶位;对于每一个帧,则检查其两个开始符、两个数据长度(L)、被接收字节的个数是否为L+6、帧的校验和(CS)以及结束符。

当检查到错误时,按上述规则5处理。

当有任何一个错误被检测到时,该帧将被放弃以进行重复传送,否则,该帧被释放给用户。

8.对于SEND/NO REPL Y类型的帧(传输信息,但不要求返回应答)主站的链路层在可以传输信息时将接受链用户发送来的请求原语REQ(SEND/NO REPL Y),否则当它不能传输信息时(如线路断开或状态错误),否定的确认原语CON将被返回。

帧传输结束后检测到错误时,将有线空闲间隔出现在两帧之间。

9.对于SEND/COMFIRM类型的帧(传输信息,并要求返回肯定或否定的确认应答)分站的链路层对由主站发来的帧进行检测:当没有错误并且缓冲够用时,将返回给主站一个肯定的应答(ACK);当信息被正确接收但不能被接受时(如由于内存不够),返回否定的应答(NACK);当有错误检测到时,则不应答,把原来的信息丢掉。

主站的链路层将向应用层报告它所接收到的ACK或NACK,当没有检测到应答时,将向分站重复发送上一个信息,直到在指定的重复发送次数后仍没有接到任何应答,则向应用层报告出错。

10.对于REQUEST/RESPOUND类型(传输请求,并要求应答所请求的数据或失败通知)的帧分站的链路层在可行的情况下将应答主站的请求,否则返回NACK;当检测到帧错误时,不应答。

主站的链路层没有检测到应答或错误通知时,将重复传输,直到在指定的重复发送次数后仍没有任何响应时,将往应用层报告“传输出错”信息,否则将分站传来的应答传递给应用层。

11.在传输过程中,分站的应答信息暂时存放于缓冲,当从主站传来的下一个帧的FCB与上次的相同时,说明传输不成功,则重新传输,否则传输成功,缓冲中的信息被放弃。

12.重发延迟时间(To),是指从某一帧自主站发出后开始,直到该帧被认为无效而被重复发送的这一段时间。

在该协议中,To是一固定参数,与传输速率有关,当传输速率大时,To 可以选小一些,反之,则应大一些。

1.2应用层1.2.1应用数据的基本结构前已述及,本协议中传输帧的链用户数据只包含一个应用数据单元。

所以应用数据单元(ASDU)和前面帧格式中所提到的链用户数据(LINK USER DA TA)在此可以视为等同的概念。

ASDU的基本结构如下表所示,其中每个元素后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相应元素所占的字节数。

由表可知,一个数据单元由数据单元标识、信息对象和该数据单元的公共时标组成。

数据单元标识又由类型标识、可变结构标识等构成;信息对象则又包含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元素集和信息对象的时标。

注:表中的信息元素集可以是由单个信息元素、复合信息元素或序列信息元素组成(可参看1.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