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压力管道监控使用单位监控措施和安全责任

合集下载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氨制冷企业安全要求(包括厂区建设,制冷系统及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直接制冷系统及以氨为制冷剂、无相变介质为载冷剂的间接制冷系统的制冷企业,采用其他制冷剂的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36液体无水氨GB 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T 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 28009冷库安全规程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72冷库设计规范GB 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GB 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SBJ 11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 12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制冷系统 refrigeration system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设备,以管道、阀门、密封件等连接,制冷剂在该封闭的系统内完成制冷循环的系统。

3.2直接制冷系统 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达到直接冷却效果的制冷系统。

指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制冷剂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桶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

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制冷)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质检特函[2013]61号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质检特函[2013]61号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正文:----------------------------------------------------------------------------------------------------------------------------------------------------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质检特函〔2013〕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保障氨制冷装置中的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全,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2013]6号)的要求,现提出涉氨特种设备治理工作指导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以氨为介质的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以下简称涉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涉氨压力容器包括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集油器、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贮氨器、氨液分离器等;涉氨压力管道包括制冷系统中输送氨介质的液相管和气相管。

冷却间、冻结间、冷藏间、冰库等冷间内设置的蒸发排管、其他形式的蒸发或冷交换设备及设备本体范围的管道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一、涉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要求(一)基本要求。

涉氨压力容器和新建、扩建、改建的涉氨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应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制造、安装。

(二)设计及安装的要求。

1.涉氨压力管道的设计。

(1)设计文件的内容应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的规定。

压力管道的设计应按《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执行。

验收应按《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2-2009)执行。

(2)压力管道的对接接头必须采用全焊透的焊接工艺(如氩弧焊打底等)。

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安装监督检验的要点

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安装监督检验的要点

检验检测/I n s p e c t i o n06(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 镇江 212002)摘要:氨制冷系统因其在运行时的能耗比低等诸多优点,在现在的冷库建设中被较多地采用,而氨制冷系统中的压力管道的安全性对于冷库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工程实际发现,很多冷库事故与氨制冷压力管道的安装中存在的缺陷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由于氨制冷系统管道的介质—氨的特殊性,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应该针对氨制冷压力管道的特点严格开展监督检验工作,从而保证管道安装质量。

关键词:氨制冷压力管道;安装;监督检验氨是一种比较常见、价格较低廉的制冷剂,且氨制冷系统有热力学性能良好、能耗比较低等优势,同时,GWP(使全球变暖潜能值)和ODP(消耗臭氧潜能值)都为零,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冷库建设中。

但同时,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在空气中浓度为15%~28%时为氨的爆炸极限,氨一旦泄漏,还会对人体眼睛和呼吸道的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严重时会造成呼吸困难,危害人的生命。

因此,氨制冷系统的核心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我国现有冷库氨制冷压力系统中包含螺杆压缩机组、高效冷凝器、贮氨器、氨压力管道等设备,其中的氨压力管道主要用于完成氨液、氨气的输送,管道的安全是氨制冷系统安全问题的核心,管道的安装质量,是影响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文章列举了氨制冷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要求,通过对安装监督检验中这些特殊要求进行重点控制,从而提高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的安装质量。

1 设计、施工、验收的相关标准、规范氨制冷系统中压力管道因为其特殊性,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中除满足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TSG D0001-2017《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184-201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工业管道的通用标准、规范外,还要满足一些行业特殊的标准规范的要求;氨压力管道的设计按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执行;验收按SBJ12-2011《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

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

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参考文本)版本号:发布人:颁布日期:2023年X月X日实施日期:2023年X月X日西安XXX区XXX公司颁布XXX公司文件XXX〔20XX〕X号关于颁布《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安全规范化管理手册》的决定各部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加强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下简称“制冷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制冷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公司制定了《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安全管理手册》,现予以颁布实施,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提高制冷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制冷设备安全运行。

XXX公司20XX年X月X日XXX公司文件XXX〔20XX〕X号关于成立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加强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下简称“制冷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制冷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制冷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决定成立制冷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XXX(公司主要负责人)副组长:XXX(公司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成员:XXX 设备部经理XXX 办公室主任XXX 安全管理员附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架构图XXX公司20XX年X月X日附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架构图XXX公司文件XXX〔20XX〕X号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各部门:兹任命XXX为本公司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负责人,任命XXX、XXX、XXX为本公司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员。

XXX公司20XX年X月X日XXX公司文件XXX〔20XX〕X号批准页为了满足氨制冷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下简称“制冷设备”)日常使用和管理的需要,保证制冷设备的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本公司制冷设备安全管理手册。

氨制冷管道管理制度

氨制冷管道管理制度

氨制冷管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氨制冷管道的管理和使用,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管道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道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氨制冷管道的单位和个人。

三、管道设计1. 管道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耐压性能。

2. 管道应设置防爆装置,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停止氨气泄漏。

3. 管道应设置有限位安全阀,以防止管道过载。

四、管道安装1. 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工程勘察,确定管道的走向和位置,避免与其他设备和建筑物发生碰撞。

2. 安装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避免静电引起爆炸。

3. 安装完成后,应对管道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确保管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五、管道维护1. 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管道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保持通风良好。

3. 管道使用过程中,要避免碰撞和损坏,一旦发现破损及时修复。

六、管道使用1. 管道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相关资质证书。

2.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行为。

3.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七、应急处理1. 在发生氨气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疏散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2. 应急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确保人员随时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八、责任和处罚1. 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管道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

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管道管理部门负责执行,持续改进,确保管道的安全使用。

2. 对未尽事宜,由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规定。

以上就是关于氨制冷管道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广大使用氨制冷管道的单位和个人能够认真遵守相关规定,确保管道的安全使用。

同时也希望各级管理部门能够加强对管道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氨制冷用压力管道操作规程

氨制冷用压力管道操作规程

压力管道操作规程一、压力管道在使用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二、凡操作压力管道的人员必须熟知所操作压力管道的性能和有关安全知识。

非本岗人员严禁操作。

值班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交接班应将设备及运行的安全情况进行交底。

交接班前要检查管道是否完好。

三、压力管道本体上的安全附件应齐全,并且是灵敏可靠,计量仪表应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四、压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运行状态,随时做好运行记录。

注意压力、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设备的本体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变形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

常规检查项目如下:㈠各项工艺指标参数、运行情况和系统平稳情况;㈡管道接头、阀门及管件密封情况;㈢保温层、防腐层是否完好;㈣管道振动情况;㈤管道支吊架的紧固、腐蚀和支撑以及基础完好情况;㈥管道之间以及管道与相邻构件的连接情况;㈦阀门等操作机构是否灵敏、有效;㈧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安全保护装置的运行、完好情况;㈨静电接地、抗腐蚀阴阳极保护装置完好情况;㈩其它缺陷或异常等。

五、阀门的安全操作一般情况下,要求阀门的开启和关闭都应缓慢进行。

向容器内充装制冷剂时,阀门应缓慢打开,以免引起容器的脆性破坏;开启供液和回气阀门时,应缓慢进行,防止压力波动过大引起液击;严禁敲击碰撞低温设备的阀门,尤其是铸铁阀门,防止低温脆性;液体制冷剂管路及水路的阀门应缓慢关闭,防止发生“液锤”现象破坏管路及阀门;在有液体制冷剂的管路和设备,严禁将两端门同时关闭,防止引起“液爆”。

易发生液爆的部位包括:(一)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的管路;(二)高压贮液器至膨胀阀之间的管道;(三)高压设备的液位计;(四)容器之间的液体平衡管;(五)气液分离器、循环贮液器至蒸发器的管道;(六)泵供液的液体管道;(七)容器至紧急泄氨器之间的液体管路等。

开启阀门时,为防止阀芯被阀体卡住,要求转动手轮不应过分用力,当开足后应将手轮回转1/8左右,这也方便其他操作者判断阀门的开、关状态。

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定期检验风险评价研究

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定期检验风险评价研究

2013年第39卷第4期工业安全与环保A pm2013I ndust r i al Saf et y a nd E nvi r or xa ent a l Pr o t ect i on81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定期检验风险评价研究*周波许林涛朱保赤(台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台州318000)摘要通过对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相关的检验规程,总结出了对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全面检验的重点与要点,并引入风险检验概念。

关键词氨制冷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未焊透St udy O n Per i odi c I ns pedi on R i sk A ss es岛neat f or U s ed A m m oni a R e f r i ger a t i on P r es sur e Pi pez I-I O U B o X U L i n t ao ZI-I U Baodf i(Tai如u删匈峋靴眦S哪i o.and I nspec t i on C e nt e r Tai如u,Z heji ang318000)A b醴喇B as ed o n t he i nvest i gat i on of t he act ual us e d t he us e d am m oni a r ef r i ger at i on pr e ssu r e pi p e a nd t he condat e i n-B p ect i o n m gu姚。

璐,t hi s paper s珊∞删也笛s om e i m por t ant a nd key poi nt s d us e d am m o ni a r ef r i ger at i on pr essur e pi pe i n-sp ecl i o n a nd al so i nt r oduce s r is k ass essm en t.K e y W or ds am m oni a r ef r i ger at i on pr ess ur e pi pe saf et y as se ssm ent i ncom pl et e pe net r at i o n0引言台州现有400多家水产冷冻企业,为当地支柱企业,都含有氨制冷压力管道。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氨制冷企业安全要求(包括厂区建设,制冷系统及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直接制冷系统及以氨为制冷剂、无相变介质为载冷剂的间接制冷系统的制冷企业,采用其他制冷剂的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36液体无水氨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28009冷库安全规程GBT206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SBJ11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2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制冷系统refrigeration system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设备,以管道、阀门、密封件等连接,制冷剂在该封闭的系统内完成制冷循环的系统3.2直接制冷系统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达到直接冷却效果的制冷系统。

指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制冷剂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制冷)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365lunwen。

Cn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氨制冷压力管道监控使用单位监控措施和安全责任
依据《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和《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全面检验缺陷处理意见》实施检验,氨制冷压力管道被评定为监控使用的单位,必须落实以下监控措施和安全责任,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一、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YYY,制定并落实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各级人员负相应责任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严格执行。

同时,使用单位应配备相应的压力管道作业人员、在线检验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并持证上岗,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二、使用单位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规范职工行为,特别是严禁酒后上岗、擅离岗位、无证代班等现象发生;禁止车间内无关人员进出;杜绝职工在车间内睡觉和休息。

三、使用单位因各种原因更换设备及压力管道时,必须上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并经检验单位进行检验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

四、使用单位要制定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计划和检修计划,并落实到人,保证按计划实施。

对监控使用的管道系统每年要进行不少于2次的在线检验;加强日常巡回检查,每天重点检查经检验存在缺陷的部位、容易发生局部腐蚀损坏的部位和安全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