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案(人民版必修3)(1)
江苏赣榆县智贤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重要观点, 难点:三个代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再现历史】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检查、 巩固 学习成果, 温故知新。
复习提问问题设计: 复习提问 1、请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展: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操作流程:教师提问两位学生到黑板展示,其他学生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毛 在下面默写,然后由学生互换答案卷,对照教材和导 泽东思想的发展。 学案批改,教师最后做点评。 (参考答案 1、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 建设 2、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感知历史】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1.教师展示自主学习问题(见学案) ,学生自主学 习教材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 导。 3.教师展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图片见课件) ,学生 结合自己预习的结果,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自主学习 的部分教材到黑板分小组展示所想要解决的问题。 4.教师关注学生展示的问题,查漏补缺,并组织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重难点以表格的形式予以解析: 画出时间轴 1978 年、1982 年、1987 年、1992 年、1997 年 着重点出 1978 年和 1992 年 “和合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找出对应时间的重 大事件、对应的简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5.教师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整 合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初步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 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 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6.学生限时记忆,教师检查。 过渡语:任何一种理论都会存在问题,它脱胎于现实 社会,因此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不断发展、完善。邓 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江津五中高中历史《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案 人民版必修3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标要求】(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一、独学指导:11.知识指导:12.独立学习:3.抛砖引玉:二、互学引导:三、活学辅导:1、举一反三:(1).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①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第一次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如此镇长》,应该用什么思想来批判这种现象最准确()A.三民主义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毛泽东思想(5).下图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巨幅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耸立在深圳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近年来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佳去处。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Word版缺答案

序号48 必修三专题四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编制:高一历史备课组操慧老师使用班级:高一(1、2、9、10、11) 2016、5、【学科指导意见】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历史背景:(1)“”结束后,百废待兴。
(2)仍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国家前进艰难。
(3)邓小平提出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开始形成:(1)1978年12月,邓小平《》的讲话。
(2)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建设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进入关键时期。
(2)内容:①判断实践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③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认为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才是硬道理。
⑤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是把改革开放和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1)召开: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①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②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与邓小平南方谈话一起,标志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中共十五大:年(1)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
(2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继续前进的旗帜。
【合作探究1】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人物的思想理论名称、核心内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

【A:自主预习案】课题:预习范围:《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预习任务:了解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一、看书本专题四第三节,弄懂下列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了解邓小平理论2、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二、完成下列题目,并总结: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D、一脉相承而且与世俱进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3、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因为()A、解决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B、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C、使改革开放的局面进一步深入发展D、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新解答4、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学重大思想理论史的方法:【B:课堂活动单】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目标: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精髓是什么?活动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开始的标志。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人民版必修3)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课时)一、【课程标准】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1.历史背景(1)“”后,百废待兴。
(2) 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3)邓小平提出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4)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开始形成3.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进入关键时期。
(2)内容①判断实践的标准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⑤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①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
②是把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1)召开: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①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②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与一起,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中共十五大(1)首次使用“”这个概念。
(2)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1. (2012年徐州高二检测)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
重庆市开县中学高中历史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重庆市开县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人民版必修3【课程标准】: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基础构建】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历史背景:文革结束之初,“左”的思想并未根本改变;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 2.标志:①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过程:⑴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1978.12,中共央在北京召开会议,邓小平作了②的讲话。
他指出:首先是③,其次他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还提出④的任务。
⑵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发展表现:⑴邓小平南巡讲话:主要内容:⑤判断实践的标准; 发展才是硬道理.⑵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召开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⑥,确立了⑦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形成体系: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⑧,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⑩。
4.成为旗帜:1997.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
【合作探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基本内容是什么?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1.提出: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人关键时期。
2.主要内容:11 3.意义: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12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课堂检测】1.(哈师大附中)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2.(山东省高青县07-08下高一实验班期末考22题)《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高中历史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 人民版必修3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巩固]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所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
答案:B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故选B项。
答案:B3.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①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D4.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C.①②④ D.③④⑤解析:联系史实,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排除③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中提出的,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①②④⑥都对,答案为B项。
4.3【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民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它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工程。
本节主要围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开阐述。
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成熟、指导地位的确立、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要求学生课前搜集邓小平的有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事迹和思想。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熟悉的歌曲、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领路人——邓小平同志深情的怀念和祝福,下面我们来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讲授新课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中央工作会议:(1)背景:“文命”结束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邓小平刚恢复领导工作。
(2)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并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课时)一、【课程标准】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1.历史背景(1)“”后,百废待兴。
(2) 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3)邓小平提出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4)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开始形成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进入关键时期。
(2)内容①判断实践的标准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⑤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①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
②是把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1)召开: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①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②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与一起,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中共十五大(1)首次使用“”这个概念。
(2)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1. (2012年徐州高二检测)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
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B)A.坚持以经济建设不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入手,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上的异同。
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2.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温家宝总理辗转飞抵灾区,指导抢险救灾,他在多个场合强调,目前的第一位的工作就是救人。
这些场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C)A.中国先进生产力B.中国先进文化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解析】本题引用现实问题考查“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从题干中所反映的信息来看,温总理看望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抢救伤员很明显表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一)图说历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邓小平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贡献。
基辛格说:“很少有政治家能够做到像邓小平那样,所预期的目标都能够实现……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几乎每一个方面我都在大约15年前听邓小平讲起过。
当然,中国改革进展之迅速,即使邓小平有生之年,也是难一想象的。
邓小平对中国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决定性的。
”(二)互动解疑1.为什么说邓小平南方谈话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了新阶段?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各是什么?共同之处又是什么?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内化迁移一、选择题1.右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
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C.题词说明中围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2.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3.右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
人群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1992年,中国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结合下面图片,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解放思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B.邓小平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C.“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式确立6.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色透亮,画的上方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它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A.实行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B.享t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解放生产力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如何保持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问题8.结合漫画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少数党员干部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风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③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④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9.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B.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C.邓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D.邓小平同志创造了中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材料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材料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应怎样完整表述?(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12.(选做题)史实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实研习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
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
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
”你认为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什么特点?(2)归类整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请你帮助整理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论证说明:运用史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
上面两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请说明你的依据。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构化预习(一)、 l.(1)文化大革命(2)个人崇拜(3)实事求是2.解放思想宣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二)、 1.(1)改革开放(2)①生产力②解放生产力④发展经济⑤科学技术(3)②改革开放解放思想2.(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邓小平南方谈话 3.(1)邓小平理论(三)、改革开放自身建设先进生产力最广大人民怎样建设党马列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互动解疑1.(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严峻考验。
(2)1 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开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2.(1)精髓: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
(2)共同点:都强调实事求是。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同化的产物。
(3)地位:它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
3.(1)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3)是中国工程师人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
内化迁移1.D 2.C 3.D 4.D 5.D 6.D 7.C 8.C 9.D l0.D11.(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巾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12.(1)巾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努力,吸收外资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所史性转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③十三大;④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3)特点: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