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摸索出来的一整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实践经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这一体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和阶段性特点。
它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长期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根据实践经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而发展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在发展中制定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加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共享,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共享发展战略,推进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框架结构图_2023年学习资料

文化-内涵-先进文化-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方-坚持 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价值系-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辩证关系-重大意义-主要任务-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社会性质-国情-经济特征-:五种经济成分-主要矛盾-总路线-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道路:互助合作-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农业-阶级政策-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步骤:循序渐进—-互助组、初级社 -高级社-主义:通过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了集体所有制-手工业-方法步骤:-注意:通过改造,手工业个体 有制改造成
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按劳分配:依据、体现、意义-其他分配方式:实质、必要性和根据 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收入-关系-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制度-分配改革-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大意义-主要内容-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 村-战略-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结构框架图
提出-历史进程-科学内涵-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最新理论成果-萍 马思义-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形成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形成过程-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过程-国的史程理-想 体系内容-理论内容、活的灵魂-地位意义-时代背景、历史现实根据-邓小平理论-国色会义-特-“三个代表”-形 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形成条件:根本依据、现实基础、-重要借鉴
中特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1、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 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 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3、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 4、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 系
• 与时俱进
小结
• 邓小平: 勇于创新、开辟道路 • 江泽民: 抵御风险、捍卫前进 • 胡锦涛: 承上启下、继续推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1. 一个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 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回答三大问 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好执政党? 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更好更快发展?
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报告指出: 十五大报告指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 样发展”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 一脉相承
理论渊源—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理论主题—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理论品质—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理论基点—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 理论目标 — 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理论的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1、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3、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体系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4、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5、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结构1、理论基础和基石,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基本理论路线,一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二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3、战略布局和基本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即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战略布局,又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发展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4、实践的主体和根本保障,人民群众、人民军队和党的领导这三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实践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反应了社会进步的新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着鲜活的实践特色,与此同时它又顺应世界大局,反应时代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容结构严整而又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本质:解
任
的
纲领
领
和
坚
建
全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形成条件国内: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三个代表”国外: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什么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怎样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战略
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
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都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们提出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和措施。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政治协商的民主集中制。
它将民主原则和集中制原则结合起来,强调政治协商,增强政治整体性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它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中包括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等。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它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知识体系框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知识体系框架一、社会主义基本知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条)3. 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条)1. 渐进式改革的定义:2.3. 渐进式改革的特征(34. 渐进式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4条)5. 渐进式改革取得成功的成功经验(10条)注:比较4、5的相同和异同点。
三、收入分配问题(国家对分配问题先无定论,一般不会出题)1. 概念:国民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2. 按劳分配的实质(2方面)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通过市场机制迂回曲折地间接实现(3条)4. 按劳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平等:2方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承认差别,等量交换)效率:2方面:(分化、干预、降低积极性、效率;更大、更高、共同富裕)四、产权理论和国企改革1. 产权的定义和功能——产权明晰化的功能2. 国有制下国有产权的安排——国家代理制⑴使用国家代理制⑵国家代理的方式:行政代理(成本4条)经济代理(难题3条)3. 国企改革:⑴方向:推荐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明晰化⑵历程: 三大战役放权让利试行股份制 三大战役:战略性调整4. 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⑴核心:建立法人资产制度⑵法人资产制度的特征(7条,02年简答)⑶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公司制五、中国经济建设的理论: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⑴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纵向定义)⑵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的定义(横向定义)2.经济增长的方式:⑴粗放型增长方式①定义②特征(4条)⑵集约型增长方式⑶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04年简答)①制度的定义②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时,经济增长表现为制度的变迁③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环节:(3条:产权、国家、意识形态)3.经济发展模式:⑴定义⑵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5条)⑶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6条)⑷我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5条)4.具体的发展战略、政策: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⑵科教兴国的战略措施(5条)⑶科学发展观(4条)六、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1.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条)2.如何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01年论述)①坚持政策、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立足点②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引进技术利用外资③二者统一、相辅相成3.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3条)4.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6条)七、政府职能与干预调节:1.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参考财政学相关内容)2.政府适度敢于的界定(9条)3.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目标(00年简答):基本目标(3条)具体目标(5条,08年论述)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4条,02年论述,06年简答,08年论述)注:红色标注为可能考选择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复合型原则,从历史、实践、理论和制度等方面综合体现的中国特色的建设理论。
它的逻辑框架是,先有实践、再有理论、再求发展。
实践是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实践视角是一切
真理的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
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立场坚持、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坚持讲求实效,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是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及世界社会发展诸多趋
势的认识与把握,也是实践的回报,用于理解、总结和转化实践中的
新成果。
从总体上来说,在实践中发展中国共产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发展是一切理论体系的最终目的导向,是衡量价值的最重要标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的客观要求。
发展就是指正确实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各项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是“先有实践、再
有理论、再求发展”,即以实践为根本,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发展
为终极目标。
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实践为指导,通过发展实现改革
开放、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维,充分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美好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解
任
的
纲领
领
和
坚
建
全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形成条件国内: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三个代表”国外: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什么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怎样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战略
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