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3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3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板块一 知识层面·主干层级突破
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考点 1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1.硫单质 (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
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2)物理性质 硫俗称_硫__黄__,是一种_淡__黄__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_水____,微溶于酒___精__,易溶于_C__S_2_ (用于洗涤沾有硫的 容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23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总结提升
几种物质漂白原理的比较
2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题组三 SO2 与 CO2 的区别
5 . [2017·湖 北 八 校 高 三 联 考 ] 有 以 下 九 种 溶 液 :
①Ba(OH)2 溶液;②Ba(NO3)2 溶液;③KMnO4 溶液;④品
板块三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若 A 瓶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混合气体含有 SO2。B 瓶 除去剩余的 SO2。C 瓶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 SO2 已除净。 若 D 瓶生成了白色沉淀,证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 CO2。
注意: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 SO2 和检验 SO2 是 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 KMnO4 溶液,现象 是酸性 KMnO4 溶液颜色变浅。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 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 2SO2+O2催化剂 2SO3、SO3+H2O===H2SO4。 途径 2: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
2020版高中一轮复习:第4章 章末高考热点聚焦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 形眼镜和鼻腔等
(2) 生石灰、无水氯化钙能与水反应 可作(食品)干燥剂
(3) P2O5能与水反应
可作干燥剂(不可用于食品)
(4) 硅胶能吸收水分 (5)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6) 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7) (8) (9)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 不能用玻璃塞 可用于焊接铁轨 作耐高温材料 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 可用于泡沫灭火器 可用于中和胃酸 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26) (27) (28)
Fe 具有还原性 Cu+2FeCl3 2FeCl2+CuCl2 CuSO4 使蛋白质变性
(29) BaSO4 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应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 反应 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 肥皂水显碱性 水玻璃不燃不爆
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 品添加剂 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不可漂白 食物)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 中和剂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联题 —结合题目中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中学化学知
识体系中“知识块”和“化学原理”,找准提取信息的方向
标题 —找准知识点,思维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对新题目进行有效加工、整合
解题 —在知识和方法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选择题要注意题目要求,非选择题要言简意赅
【热点集训】
作供氧剂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可用作耐火材料
(19)
(20) (21) (22) (23) (24) (2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 新人教版

(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 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 a 活塞,挤压胶头滴管, 再打开 c 活塞)。片刻后,关闭 a,然后打开 b 活塞
基础专题整合
3.氯及其化合物关系图
本章体系构建4Biblioteka 硫及其化合物关系图本章体系构建
5.氮及其化合物关系图
基础专题整合
基础专题整合
有关“喷泉实验”思想的综合应用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 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 反应,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溶液 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 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下表列出的气体作 用于吸收剂,就能形成喷泉:
装置Ⅳ: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 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Ⅴ: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 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基础专题整合
装置Ⅵ:烧瓶中通入 H2S(或 SO2),然后通入 SO2(或 H2S),现象为有淡黄 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喷到烧瓶内。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
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
是
。
(2)若先打开 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资料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课标要求]1.了解SiO2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硅酸的制备和化学性质。
1.硅元素的存在和原子结构2.二氧化硅(1)存在与形态SiO2的存在形态有和两大类,统称,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
1.石英、沙子、水晶、玛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均是SiO2。
2.SiO2是硅酸的酸酐,但硅酸不能由SiO2与水反应制得。
3.熟记三个化学方程式(1)SiO2+2NaOH===Na2SiO3+H2O。
(2)SiO2+4HF===SiF4↑+2H2O。
(3)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证明H2CO3酸性强于H2SiO3)。
硅元素的存在与二氧化硅(2)结构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原子数之比为的比例组成的结构的晶体。
每个硅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每个O原子周围结合2个Si原子。
(3)物理性质熔点;硬度;溶解性:于水。
(4)化学性质(5)用途①沙子是基本的建筑材料。
②纯净的SiO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材料,可以制作。
③石英和玛瑙制作饰物和工艺品。
④实验室中使用坩埚。
[特别提醒]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以SiO2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没有游离态的硅。
1.为什么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要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玻璃的成分中含有SiO2)2.实验室能否用玻璃瓶保存氢氟酸?3.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吗?SiO2和CO2的比较SiO2CO2不同熔、沸点高低状态无色晶体气态点与水反应不反应与酸反应只与氢氟酸反应不反应相同点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SiO2=====高温CaSiO3CO2+CaO===CaCO3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CO2+2NaOH===Na 2CO3+H2O与某些盐反应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SiO2+CaCO3=====高温CaSiO3+CO2↑CO2+H2O+Na2CO3===2NaHCO3CO2+H2O+Na2SiO3===H2SiO3↓+Na2CO3与碳反应SiO2+2C=====高温Si+2CO↑CO2+C=====△2CO1.下列关于SiO2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SiO2分别是碳酸和硅酸的酸酐B.CO2和SiO2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酸C.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是两性氧化物D.CO2和SiO2都是由相应的分子组成的2.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SiO2+2NaOH===Na2SiO3+H2O B.SiO2+CaO=====高温CaSiO3C.SiO2+4HF===SiF4↑+2H2O D.SiO2+4HCl===SiCl4+2H2O1.制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呈色,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变为色,有生成结论Na2SiO3溶液呈碱性;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可以制得硅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硅酸H 2SiO 3=====△SiO 2+H 2O 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 。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第3节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1.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磺)能化金银钢铁,奇物”,所得产物不可能是() A.Au2S B.Ag2S C.CuS D.FeS解析:S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弱,所以只能将金属氧化为低价,所以将Au、Ag、Fe氧化为+1、+1、+2,转化为Au2S、Ag2S、FeS,所以选项A、B、D有可能;S氧化Cu应该转化为低价的Cu2S,选项C是不可能的。
答案:C2.如图有关硫元素循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解析:D项,大气中的硫元素部分转化成H2SO3随雨水降到土壤里,错误。
答案:D 3.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褪色或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组合是()①酸性KMnO4溶液②溴水③碘水④氯水⑤FeCl3溶液A.①⑤B.②③C.全部D.都不是解析: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SO2氧化为H2SO4,自身被还原成无色的Mn2+: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SO2能使卤水褪色,是由于X2(不包括F2)将SO2氧化为H2SO4,本身被还原为无色X-:SO2+X2+2H2O===H2SO4+2HX。
SO2能使棕黄色的Fe3+变浅,是由于Fe3+氧化SO2生成H2SO4,本身被还原为浅绿色的Fe2+:SO2+2H2O+2Fe3+===2Fe2++4H++SO2-4。
故以上均不是SO2的漂白作用。
答案:D4.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下列关于该溶液所含离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4A.一定会有SO2-4和Ag+B.含有SO2-3中的一种或两种,也可能只含有Ag+4、SO2-C.可能含有SO2-3或CO2-3D.可能含有SO2-4与Ag+不能大量3的干扰;B项错误,因为溶液中SO2-解析:A项错误,不能排除Ag+、SO2-3的干扰;D项错误,由“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共存;C项正确,因为不能排除Ag+、SO2-3。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4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精品课件-新人教版

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硅的特性 金刚石、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
非金属单质一般为绝缘体
硅为半导体,常用于电子部件;石墨为 电的良导体
非金属一般不与强碱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非金属一般不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硅还原性大于碳
Si+4HF=SiF4↑+2H2↑ △
C+2H2SO4(浓)====CO2↑+2SO2+2H2O
第10讲 │要点探究
3.CO的检验 (1)检验方法 向待检验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Ca2+或Ba2+的可溶性盐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适量的盐酸,白色沉淀溶解且生成无色 、无味的气体,则待检验溶液中有CO
(2)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加酸看是否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方法检验,因 CO与HCO两种离子都有该现象发生。 ②不能用Ca(OH)2溶液和Ba(OH)2溶液鉴别CO和HCO,原因 是OH-将HCO转化为CO。
第10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碳 硅
【知识梳理】 一、碳、硅比较
存在形态
单质的存 在形态
碳 游离态和化合态
金刚石、石墨、C60等同素异 形体
硅 化合物
_晶__体__硅___和 无__定__形__硅__
单质物 理性质
金刚石:_熔__点__高__、__硬__度__大___ 石墨:_硬__度__小__、__电__的__良__导__体_
2.CO2和SiO2的比较
物质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硅
结构特点
由CO2分子构成
由硅、氧原子构 成的网状结构
物理 性质
熔沸点 溶解性
低 可溶
高 不溶
第10讲 │要点探究
物质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3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集训(含解析)

第3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许昌一中模拟)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B.自然界中,氨是动植物体腐败后的产物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解析:选C。
C项中由于N2很不活泼,故可以做保护气,不参与化学反应,也就不参与氮的循环。
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粉质量减少,则该盐不可能是( )A.FeCl3B.NaClC.KNO3D.Cu(NO3)2解析:选B。
A项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铜粉溶解;C、D项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均为8H++2NO-3+3Cu===3Cu2++2NO↑+4H2O,铜粉溶解;B项不反应。
3.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极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解析:选C。
实验一是氨的喷泉实验,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是碱性气体。
实验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是碱性气体。
4.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解析:选D。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即氮气与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NO2。
5.(2021·广东省选择考模考)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总结练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总结章末总结一几种重要的物质性质比较一、氢化物(HCl、H2S、NH3)的比较1.HCl、H2S和NH3的制取方法2.HCl、H2S和NH3的性质比较二、氧化物(CO2、SO2和SiO2)的比较1.CO2、SO2和SiO2的物理性质比较2.CO2、SO2和SiO2的化学性质比较三、三大强酸(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比较 1.HCl 、H 2SO 4和HNO 3的物理性质比较2.HCl 、H 2SO 4和HNO 3的化学性质比较 (1)不稳定性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浓)=====光照或加热4NO 2↑+O 2↑+2H 2O ,而盐酸、硫酸则不易分解。
注意 久置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溶解了HNO 3分解生成的NO 2。
因此,实验室中存放浓硝酸时,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向变黄的浓硝酸中通入足量空气(或氧气)能使其变成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2+O 2+2H 2O===4HNO 3。
(2)强酸性盐酸、硫酸、硝酸均为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弱酸盐等发生反应。
①与酸碱指示剂的显色盐酸、稀H 2SO 4、稀HNO 3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注意 浓HNO 3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显红色(表现强酸性),后褪色(表现强氧化性、漂白性)。
②与金属的反应盐酸、稀H 2SO 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H 之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反应通式:活泼金属+酸(盐酸或稀H 2SO 4)―→相应的盐+H 2↑。
例如: Zn +2HCl===ZnCl 2+H 2↑ Fe +H 2SO 4===FeSO 4+H 2↑HNO 3为氧化性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除Pt 、Au 之外的金属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NO 3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其中Fe 、Cu 、Hg 、Ag 等分别与稀HNO 3、浓HNO 3反应的通式: 金属+稀HNO 3―→硝酸盐+NO ↑+H 2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3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2、CO、Cl2等气体解析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排放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但不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SO2、CO、Cl2等气体。
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C.硫粉在适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解析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是弱酸,A错误;常温下铜片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能反应,B错误;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大量的SO2,C错误。
答案 D3.将S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且SO2过量时沉淀不溶解的是( )①Ba(OH)2溶液②Ba(NO3)2溶液③BaCl2溶液④Ba(ClO)2溶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向Ba(OH)2溶液中通入SO2,先产生BaSO3沉淀,继续通入过量的SO2,沉淀溶解,转化为Ba(HSO3)2,错误;②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发生反应:2NO-3+3SO2+2H2O===2NO+3SO2-4+4H+、Ba2++SO2-4===BaSO4↓,正确;③BaCl2与SO2不发生反应,错误;④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 发生反应:ClO-+SO2+H2O===Cl-+SO2-4+2H+、Ba2++SO2-4===BaSO4↓,正确。
答案 C4.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O2-4C.将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具有还原性D.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解析A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与NaHCO3反应生成CO2,酸性H2SO3>H2CO3,正确;B 项,SO2溶于水显酸性,H+与NO-3结合成HNO3,HNO3会氧化SO2-3生成SO2-4,错误;C项,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SO2作氧化剂,错误;D项,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SO2生成SO2-4,SO2表现还原性,错误。
答案 A5.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的石灰水②H2S溶液③酸性KMnO4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①②③B.②③④C.除①以外D.全部解析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盐,所以不能区别SO2和CO2。
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有淡黄色沉淀生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和氯水氧化(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而CO2没有这些性质。
所以可以用②、③、④、⑤来区别SO2和CO2。
答案 C6.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是否含有SO2-4时,先用盐酸将待检验溶液酸化,然后往其中滴加BaCl2溶液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用硝酸酸化D.定性检验SO2-3,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解析B项,高锰酸钾会将Cl-氧化为Cl2,不能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C项,HNO3会将Fe2+氧化成Fe3+,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3+,错误;D项,HNO3会将SO2-3氧化为SO2-4,错误。
答案 A7.常温下,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他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 通过测定pH 来比较H 2SO 3和H 2CO 3的酸性强弱,酸的浓度必须相等,由于SO 2的溶解度远大于CO 2,两饱和溶液的浓度不相等,故A 项不能达到目的;根据酸越弱其对应的盐越易水解的规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前者的pH 小于后者的,说明其对应酸的酸性H 2SO 3>H 2CO 3,B 项能达到目的;通过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酸性:H 2SO 3>H 2CO 3,C 、D 项可达到目的。
答案 A8.某兴趣小组探究SO 2气体还原Fe 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能表明I -的还原性弱于SO 2的现象是B 中蓝色溶液褪色B .装置C 的作用是吸收SO 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 .为了验证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 .为了验证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 4溶液,紫红色褪去解析 装置B 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反应:SO 2+I 2+2H 2O===H 2SO 4+2HI ,表明还原性:SO 2>I -,故A 合理;装置C 中NaOH 溶液能吸收SO 2,防止污染环境,B 合理;将SO 2通入FeCl 3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 2-4存在,表明装置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 合理;溶解的SO 2气体也能使KMnO 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所以D 选项不合理。
答案 D9.一定量的Cu 粉与浓H 2SO 4共热产生SO 2气体的体积为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A .加入Cu 的质量为6.4 gB .加入的浓H 2SO 4中含溶质0.2 molC .加入Cu 的质量大于6.4 gD .加入浓H 2SO 4中含溶质多于0.2 mol解析 由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知,生成2.24 L SO 2需要消耗6.4 g Cu 、0.2 mol H 2SO 4,但随反应的进行,浓H 2SO 4会变为稀H 2SO 4,故硫酸量应大于0.2 mol ,D 正确,B 错误;铜可能恰好反应完全也可能有剩余,A 、C 正确。
答案 B10.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A .检验试液中的SO 2-4:试液――→稀硝酸无沉淀――→BaCl 2白色沉淀B .检验试液中的SO 2-4:试液――→足量稀盐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C .检验试液中的I -:试液――→H 2O 2深黄色溶液――→淀粉溶液深黄色溶液D .检验试液中的CO 2-3:试液――→足量BaCl 2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解析 A 选项中先加入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没有SO 2-4,而存在SO 2-3,硝酸可能将SO 2-3氧化成SO 2-4,最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A 选项错误;B 选项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SO 2-3、Ag +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 2-4,B 选项正确;如果溶液中存在I -,I -具有还原性,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但是C 选项中最终溶液没有变蓝色,故C 选项错误;D 选项中如果存在SO 2-3,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故D 选项错误。
答案 B11.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 2SO 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 S ――→浓硝酸H 2SO 4,途径② S ――→O 2SO 2――→O 2SO 3――→H 2O H 2SO 4A .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 .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 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 .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 2SO 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 ,各转移6 mol 电子D .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解析 途径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6HNO 3(浓)===H 2SO 4+6NO 2↑+2H 2O ,属于浓HNO 3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产物中无盐生成,因此浓硝酸只表现氧化性而不表现酸性,A 项说法错误。
答案 A12.X 为一种常见气体(常温下),a 、b 、c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常见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a 、b 、c 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 中可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B .若X 为O 2,a 为一种固态单质,则c 可能为CO 2和SO 3C .若b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 与X 所含元素同主族,则a 、b 、c 均能与X 反应D .若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X 所含元素同周期,常温常压下c 为白色固体,则X 与a 所含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2解析 从框图分析,常见气体X 可以为CO 2、O 2、Cl 2等。
符合各个选项的框图情况如图所示。
B 项看似a 为C 、S 均符合,但由于S 与氧气化合不能直接生成SO 3,符合条件的只有C 及其氧化物的转化。
答案 B二、填空题13.某同学欲探究SO2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分为如表所示3组,则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第1组第2组第3组S(单质) SO2、X、Na2SO3、NaHSO3SO3、H2SO4、Na2SO4、NaHSO42(熔点:SO2-76.1 ℃,SO3 16.8 ℃,沸点:SO2-10 ℃,SO3 45 ℃)①装置Ⅰ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按Ⅰ、Ⅱ、Ⅲ、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Ⅲ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2+,同时pH降低,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按Ⅰ、Ⅱ、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Ⅳ中有40 mL 2.5 mol·L-1 NaOH溶液。
反应后增重 4.8 g,则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