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辅导-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导介绍:乔春生
新祥旭考研辅导-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导介绍:杨娜

2:北京交通大学校基金‘空间金属蒙皮结构在静、动荷载下的非线性性能 研究’(2005-2007)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循环荷载作用下变截面 H 型钢构件的非线 性相关屈曲研究’(50308001)’(2004-2007)
http://jiaoshuotang.xxBiblioteka /
论文题目: 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所获学位: 工学硕士
毕业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2 年 9 月-1996 年 7 月: 本科生
专 业: 工业与民用建筑
毕业设计: 门式刚架结构
所获学位: 工学学士
毕业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作简历
/
硕士研究生
2008 级:康敏、张岩、张菁菁、纪万金、钟延营
2007 级:郭婷、李鹏、谌伟、孟庆铜、彭雄
[6] 姜兰潮,杨娜: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专业实习环节的探讨,兰州 理工大学学报,2009,35(39):287-289
[7] 周长东,杨娜: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 兰州 理工大学学报 2009,35(39):32-36
会议论文: [1] Ting Guo , Na Yang : Dynamic crowd loading test on tibetan ancient structures,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prediction, Monitoring, Mitigation and evaluation,2009,Beijing,591-598 2008 年 [1] 杨娜 乔磊 焦通 陈爱国:楔形 H 型钢短柱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 究与数值模拟, 工程力学,Vol.25,No.6,2008 [2] 杨娜 郭婷:梁腹板开圆孔节点的组合效应影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 报,2008,03:69-73:146-152 [3] 杨娜 何转利: PERFORMANCE OF STEEL PORTAL FRAME WITH LOCAL BUCKLING OF TAPERED H-SECTION BEAM OR COLUMN ,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Changsha,2008-10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7年硕士录取名单

100047110400758
张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2
272
614
拟录取
姓名 田聪 郭文凯 张禄乾 郭威 杨大尉 方铭典 常涛 杨冬宝 徐英晋 陈贝贝 朱忠镇 李瞰 程雨恒 李培基 郑建广 黄芮 徐航 彭文丹 穆少雄 郭馨阳 李智霖 冯智 李志斌 李然洁 杨学海 李颢 王燕 贾陆锋 宿蔚荣 曹付阳 李泽 许云丰 李珂
方向/专业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 岩土-建筑与土木工程非全 日制
初试成绩 415 385 393 399 372 364 356 371 368 360 359 361 350 354 399 385 374 375 380 392 387 376 376 372 364 367 347 358 354 392 338 336 340
复试成绩 292 294 284 272 279 280 287 271 271 274 264 247 240 193 290 295 296 289 283 270 261 272 267 271 277 269 279 259 263 221 253 208 197
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导师及方向(学术型)工程力学专业:[导师5名] (080104)李革、方治华、赵学友、顾永强、贾宏玉岩土工程专业:[导师5名] (081401)杨永新、银英姿、冯玉芹、张春梅、王英浩结构工程专业:[导师13名] (081402)组合结构研究方向[导师3名]:李斌、刘香、闻洋钢结构研究方向[导师5名]:赵根田、陈明、万馨、曹芙波、周骥(兼职导师)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方向[导师2名]:薛刚、李奉阁新型建筑材料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方向[导师3名]:杭美艳、蔺石柱、牛建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导师5名] (081405)结构减震、耗能及抗震性能研究[导师1名]:田志昌工程结构抗震[导师4名]:李斌、赵根田、刘香、薛刚隧道与桥梁工程专业:[导师2名] (081406)张玥、于景飞硕士研究生导师及方向(专业学位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组合结构研究方向[导师3名]:李斌、刘香、闻洋钢结构研究方向[导师5名]:赵根田、陈明、万馨、曹芙波、周骥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方向[导师2名]:薛刚、李奉阁新型建筑材料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方向[导师3名]:杭美艳、蔺石柱、牛建刚岩土工程方向[导师5名]:杨永新、银英姿、冯玉芹、张春梅、王英浩道路桥梁方向[导师2名]:张玥、于景飞结构抗震[导师4名]:田志昌、李斌、赵根田、刘香、薛刚工程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导师4名]:蔺石柱、金国辉、徐伟、吴永博(兼职)建筑设计研究方向[导师3名]:马明、孔敬、白胤导师介绍目录李革 (1)方治华 (2)赵学友 (3)顾永强 (4)贾宏玉 (5)李斌 (6)刘香 (7)闻洋 (8)赵根田 (9)陈明 (10)万馨 (11)曹芙波 (12)薛刚 (13)李奉阁 (14)杭美艳 (15)牛建刚 (16)蔺石柱 (17)金国辉 (18)徐伟 (19)杨永新 (20)银英姿 (21)冯玉芹 (22)张春梅 (23)张玥 (24)于景飞 (25)田志昌 (26)马明 (27)孔敬 (28)白胤 (29)李革男,196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新祥旭考研辅导-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导介绍:李进

基本信息姓名:李进毕业院校:北京交通大学性别:女民族:汉族职务:系所主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51684391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市政环境系电子邮件:jinli@个人简历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厂化学专业;1982.08-2000.05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讲授过“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火力发电厂水处理"、"锅内汽水里化过程"、“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等课程;2000.05至今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科研及系管理工作;讲授“水化学”“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英语”“水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等课程;2003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期间,合作完成了“5083铝合金腐蚀疲劳性能的研究”项目。
研究领域1.冷却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2.工业水处理技术研究;3.热力设备电化学腐蚀机理;4.生物膜理化特性及其对金属腐蚀的应用研究;5.脱硫烟气对混凝土设备结构的腐蚀研究。
科研项目1.“发电厂冷却排污水的回用研究--膜技术深度处理”;2.“凝汽器铜管电化学特性的研究”;3.“发电厂凝汽器铜合金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试验研究”;4.“循环冷却水阻垢分散剂效果评价试验”;5.“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的研究”;6.“城市污水回用于发电厂冷却水系统腐蚀影响因素的研究”;7“城市污水回用于发电厂冷却水系统深度处理研究”;8.“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对烟囱混凝土结构腐蚀研究”;9“火力发电厂节水示范模式研究”;10“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优化运行”。
论文及著作2010年论文1.Jin Li,Jiuyi Li,Weishuang Yuan,Yili Du.Bio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 alloys BFe30-1-1and HSn70-1AB by SRB using AtomicForce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J].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Biodegradation.Volume64,(5),2010,Pages363-370. ISSN:0964-83052008年前1.李进,许兆义,杜一立,苑维双,牟伟腾.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对HSn70-1AB铜合金电极界面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8,Vol.28(5), pp.265-270,2762.郑强,李进,杜一立,杨春雨.硫酸盐还原菌对HSn70-1A铜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8,28(1):38-443.杜一立,李进,葛小鹏.原子力显微镜对铜合金的微生物腐蚀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8,28(6):321-3244.Jin Li,Z.Y.Xu,H.G.An,L.Q.Liu.Study of Using Microfiltration and Reverse-Osmosis Membrane Technologies for Reclaiming Cooling Water in the Power Industry[J].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200779(7):753-758(6).5.Li,J;Zeng,Q;Wen,X Y;Zhai,T.Microstructure,tex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tinuous cast AA5083aluminium allo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3(2):225-2286.李进,许兆义,杜一立,牟伟腾,孙文刚.硫酸盐还原菌对铜合金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Vol.27(6),pp,342-3477.苑维双,李进,杜一立,张飒.原子力显微镜应用于铜合金表面生物沉积膜特性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7,(2):142-1478.杜一立,李进,崔连军,赵哲军.生物膜在B30合金微生物腐蚀中的作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7,19(6):401-4059.许晶晶,李进,李强,李蔚,回用水中氨氮对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2007,27(7):60-6310.李强,李进,许晶晶,牟伟腾,城市污水作冷却水影响316L不锈钢耐蚀性的因素[J],材料保护,2007,40(3):21-2311.许晶晶,李进,李强,回用水对冷却水系统316L不锈钢的腐蚀[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4):107-10912.Li J.Y.,Chen Y.,Li J.,Zhang D.H.,Wang S.G.,Wang L.J.,Jiang D., Sun F.Y.,Zhang Q.,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ation,J.Chem.Technol.Biotechnol.,2006,81,823–830。
新祥旭考研辅导-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导介绍:杨成永模板

[25] 许兆义、白明州、杨成永等,铁路建设生态环境重点指标研究,铁道 部,40.0 万,2005~2007(项目编号:2005Z005)
[26] 刘世海,密云水库集水区人工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化学性质研究,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23 万,2005~2007(批准号:50409006)
[27] 杨成永、许兆义、白明州等,北京地铁黄庄车站施工期结构安全性评 价与对策,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20.0 万,2005~2007
基本信息 姓 名: 杨成永 出生年月: 1966 年 12 月 8 日 毕业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职 称: 教授 办公电话: 51688183 通讯地址: 100044 北京市 北京交通大学 土建学院 电子邮件: chyyang@ 个人简历 1983 年 09 月~1987 年 08 月 贵州工学院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学士 1987 年 09 月~1990 年 03 月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专业 硕士 1990 年 04 月~1991 年 08 月 贵州工学院 地质系 助教 1991 年 09 月~1994 年 06 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山工程力学专业 博
[21] 杨成永、白小亮、张 弥,考虑统计不定性时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中 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43~46
/
[22] 杨成永、张 弥、陆景慧、田韶英、杨菁轩,热力土建地下结构 CAD 系统开发,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计算机在土木工程 中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22~225
[28] 杨成永、许兆义、白明州,铁路沿线建筑利用地源热泵的适用性研究, 北京中铁创业节能技术有限公司,2 万,2005~2006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导介绍:任福民-新祥旭考研辅导

基本信息姓名:任福民出生年月:1966年4月7日毕业院校:北京交通大学性别:男民族:汉族职称:副教授办公电话:51683857通讯地址: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三号电子邮件:renfumin2004@ 个人简历任福民,男,1966年4月7日生,博士,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教研室副教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理事,科研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组副导师。
开设二门研究生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
本科生课程:环境评价, 洁净燃烧技术。
出版著作二本,.《新型建筑材料》,海洋出版社, 1998 年8月。
《建筑工程材料》,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年5月。
《建筑工程材料》一书获2000年北方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一级学报十篇)。
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子课题: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中混凝剂及产物分析,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及部级科技项目五项。
.主持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铁路固体废物衍生燃料技术研究》,主持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基于燃油改质的内燃机车有害排放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参加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客车废弃生生源控制及车站处理设施规划研究》,并主持其子课题《客车垃圾理化及污染特性分析》工作,并撰写子课题报告。
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特大城市固体废物发生量及其种类的建模研究》,并用直接分类法分析各组分特性。
针对我国燃用重油单位的使用问题,主持研究《稀土复合型重油燃烧促进剂》项目,并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研究开发水泥矿化剂和发电厂燃煤固硫除灰剂.。
这些项目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项目现已成功推广,《中国建材》、《中国建材报》等媒体都作过报道。
针对我国铁路内燃机车提速、重载过程行车安全、燃料供给等问题,主持《内燃机车柴油多效添加剂》项目,于2000年4月通过北京铁路局组织鉴定,获2001年北京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班-北交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介绍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开始招生于1913年。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班,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设有桥梁工程系、隧道与地下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力学系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拥有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拥有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领域,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覆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等一级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固体力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学院建设有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安全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平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建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科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题的学术队伍。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辅导班,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学院有教职工225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教授69名,副教授93名。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学院在册学生3439人(其中本科生1600人,硕士研究生927人,博士研究生398人,工程硕士研究生514人),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任务。
1999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2004年和2008年通过了专业复评。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导介绍:乔春生-新祥旭考研辅导

基本信息姓名:乔春生毕业院校:日本东京大学性别:男民族:汉族职称:教授办公电话:51688143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100044电子邮件:qiao-cs@个人简历1978.2-1982.2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矿山建井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10-1985.3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日本秋田大学工学院岩石力学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4-1988.9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资源开发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1988.10-1994.11 在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从事矿山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工作,先后任室主任、工程师、高工;1994.12 在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任副教授,1997.9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10被聘为特聘教授;2008.1受聘于教授三级岗;1995.11-1996.1 日本东京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2000.10-2000.11 日本秋田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
研究领域不连续岩体力学性质及其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岩土工程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和程序设计及工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边坡工程与加固技术研究。
科研项目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以及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军工科研项目2项以及铁道部科研项目1项。
论文及著作1 The stability study on the underground mine in jointed rocks by 3D-FEM, Third Asia-Pacific min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Manila, 1992,215-2232 Research on the prediction of fractured zone of the tunnel in soft and weak rock mass, Proceedings of IACMAG’97, Wuhan, China, 1997,Vol.2, 1407-14123 三维有限元在地下采矿设计中的应用,岩土力学,1997(增刊),228-2324 岩石节理非线性分析,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22(1),1-65 大团山矿床采空区处理方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8(4),734-7386 冬瓜山矿床岩爆发生可能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增刊),917-9217 软弱岩体中锚杆轴力分布与隧道破坏区的关系,铁道学报,1999,21(2),72-758 岩体力学参数预测的新方法,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3),48-529 岩石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的多专家决策方法,中国CSRM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193-19710 运用哈密顿图进行基于实例推理中的改写,计算机科学,1999,26(7),57-6011 岩石工程数值分析中选择岩体力学参数的神经元网络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1),64-6712 中国獅子山銅鉱山における初期地山応力測定とその応用、資源と素材2000(秋田)、岩盤工学、107-11013 Multi-expert decision-making method for support design in tunneling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ncrete Composites & Infrastructures, Beijing, China, 2000, Vol.2, 77-8214 隧道锚喷支护设计的神经元网络方法,中国公路学报,2002,15(3),68-7215 富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岩土力学,2003,24(增刊),225-23016 边坡位移非线性时间序列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智能建模与预测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4,26(1),57-6117 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确定岩体强度指标,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28(1),51-5418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隧道变形预测方法,中国铁道科学,2004,25(1),86-9019 岩石地下工程锚喷支护设计的人工智能方法及其集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5),781-78520 Design of tunnel shotcrete-bolting support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Int. J. Rock Mech. Min. Sci.,2004, 41(3), 510-51121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stratiform ro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Int. J. Rock Mech. Min. Sci.,2004, 41(3), 37222 边坡角设计的支持向量机建模与精度影响因素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28-33523 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工程地质学报,2006,14(2),233-23824 单节理岩体强度试验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7,28(4):34~3925 Study on the strength of jointed rock mas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353-358:381-38426 基于SVM隧道与溶洞安全距离预测模型,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增刊):72-7727 复杂地质条件下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变形与受力特征,岩土力学,2007,28(增刊):449-45428 数值流形方法覆盖自动剖分算法的几点改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32(1):54-5829 基于支持向量机岩溶塌陷的智能预测模型,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32(1):36-4330 公路隧道围岩地质条件评价方法及其富溪隧道应用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7,15(6):789-79531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施工优化及支护受力特征分析,岩土力学,2008,29(10):2747-2752,275832 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jointed rock masses using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Boundaries of Rock Mechanics-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28 April-2 May,2008,Beijing, China,83-8833 富溪双连拱隧道围岩强度及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学报,2009,31(2):259-26434 弹塑性数值流形方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119-12535 Anisotrop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ed rock mass, Proceedings of the ISRM-Sponsore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Rock Characterisation Modelling and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19-22 May 2009,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指导研究生情况已指导硕士生28名,其中已毕业22名,在校生6名;指导博士生13名,其中已毕业5名,在校生8名;指导工程硕士5名,其中已毕业4名,在校生1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
姓名:乔春生
毕业院校:日本东京大学
性别:男
民族:汉族
职称:教授
办公电话:51688143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100044电子邮件:qiao-cs@
个人简历
1978.2-1982.2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矿山建井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10-1985.3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日本秋田大学工学院岩石力学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5.4-1988.9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资源开发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10-1994.11在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从事矿山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工作,先后任室主任、工程师、高工;
1994.12在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任副教授,1997.9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10被聘为特聘教授;2008.1受聘于教授三级岗;
1995.11-1996.1日本东京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
2000.10-2000.11日本秋田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
研究领域
不连续岩体力学性质及其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隧道及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岩土工程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和程序设计及工程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边坡工程与加固技术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以及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军工科研项目2项以及铁道部科研项目1项。
论文及著作
1The stability study on the underground mine in jointed rocks by 3D-FEM,Third Asia-Pacific min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Manila, 1992,215-223
2Research on the prediction of fractured zone of the tunnel in soft and weak rock mass,Proceedings of IACMAG’97,Wuhan,China,1997,Vol.2,1407-1412
3三维有限元在地下采矿设计中的应用,岩土力学,1997(增刊),228-232
4岩石节理非线性分析,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22(1),1-6
5大团山矿床采空区处理方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8(4),734-738
6冬瓜山矿床岩爆发生可能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增刊),917-921
7软弱岩体中锚杆轴力分布与隧道破坏区的关系,铁道学报,1999,21(2),72-75
8岩体力学参数预测的新方法,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3),48-52
9岩石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的多专家决策方法,中国CSRM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193-197
10运用哈密顿图进行基于实例推理中的改写,计算机科学,1999,26(7),57-60
11岩石工程数值分析中选择岩体力学参数的神经元网络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1),64-67
12中国獅子山銅鉱山における初期地山応力測定とその応用、資源と素材2000(秋田)、岩盤工学、107-110
13Multi-expert decision-making method for support design in tunneling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ncrete Composites&Infrastructures,Beijing,China,2000, Vol.2,77-82
14隧道锚喷支护设计的神经元网络方法,中国公路学报,2002,15(3),68-72
15富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岩土力学,2003,24(增刊),225-230
16边坡位移非线性时间序列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智能建模与预测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4,26(1),57-61
17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确定岩体强度指标,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28(1),51-54
18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隧道变形预测方法,中国铁道科学,2004,25(1),86-90
19岩石地下工程锚喷支护设计的人工智能方法及其集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5),781-785
20Design of tunnel shotcrete-bolting support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Int.J.Rock Mech.Min.Sci.,2004,41(3),510-511
21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stratiform ro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Int.J.Rock Mech.Min.Sci.,2004,41(3),372
22边坡角设计的支持向量机建模与精度影响因素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328-335
23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工程地质学报,2006,14(2),233-238
24单节理岩体强度试验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7,28(4):34~39
25Study on the strength of jointed rock mas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2007,353-358:381-384
26基于SVM隧道与溶洞安全距离预测模型,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增刊):72-77
27复杂地质条件下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变形与受力特征,岩土力学,2007,28(增刊):449-454
28数值流形方法覆盖自动剖分算法的几点改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32(1):54-58
29基于支持向量机岩溶塌陷的智能预测模型,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32(1):36-43
30公路隧道围岩地质条件评价方法及其富溪隧道应用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7,15(6):789-795
31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的施工优化及支护受力特征分析,岩土力学,2008,29(10):2747-2752,2758
32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jointed rock masses using the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Boundaries of Rock Mechanics-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28April-2May,2008,Beijing, China,83-88
33富溪双连拱隧道围岩强度及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学报,2009,31(2):259-264
34弹塑性数值流形方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119-125
35Anisotropic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ed rock mass, Proceedings of the ISRM-Sponsore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Rock Characterisation Modelling and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19-22May2009,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hina
指导研究生情况
已指导硕士生28名,其中已毕业22名,在校生6名;
指导博士生13名,其中已毕业5名,在校生8名;
指导工程硕士5名,其中已毕业4名,在校生1名。
每年计划招收硕士生2-3名,博士生1-2名。
获得荣誉
1996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1996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009年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团体兼职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数学物理模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