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本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刖言 (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 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 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 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 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 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 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 病人的护理需求。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 Nursing)学时数:152其中:实验学时78课外学时0学分数:9.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者:陈希萍副教授审核人:保颖怡副教授系主任;詹海涛教授副院长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绪论,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是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

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结合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也将为今后学习各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基本框架,介绍了护理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以构筑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娴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常用的一般生活护理技术、与诊疗相关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病情观察、临终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护理学基本技术 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本技术  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本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课程编号:035 编写时间:2013年课程名称:护理学基本技术英文名称:Basic of Nursing学时:144 学分:10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适用专业:护理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一、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护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养的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护理学基本技术》课程在充分调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并深入分析出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学生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掌握这些核心能力,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兼顾执业护士考试要求,形成包涵四个模块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支撑课程”模块主要是为护理专业提供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生命周期课程”的学习搭建知识和技能平台。

《护理学基本技术》作为专业支撑课程之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紧紧围绕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求,根据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在课程剖析和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2008版的教学大纲后制定的,最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可行性论证。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护理学基本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其授课对象是高中、中职毕业生。

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学生学习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等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等“专业支撑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等“生命周期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护理理论、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在正确的护理理论指导下,使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独立完成护理技术操作,以解决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

护理技术的课程标准

护理技术的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一、本课程教学目标概述《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应护理岗位能力需求、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岗位必需的常用护理能力。

二、本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护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满足护理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时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常用护理技能是护理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石,是连接专业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之间的桥梁,涵盖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岗位最常用的技术,在整个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常用护理技能,将无法完成各种临床专科技能学习。

学生只有经过规范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才能胜任不同护理岗位常见的护理工作。

三、本课程培养目标(一)能力目标:1.具备规范应用基础护理技术的能力。

2.具有无菌意识,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3.具备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通过《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得关于铺床、搬运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书写医疗文件、规范给药、注射法、静脉输液与输血、胃肠道护理、泌尿道护理、氧气吸入、吸痰、临终护理等22个项目的知识。

(三)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与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与细心。

(四)终极目标:具备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必备的《基础护理技术》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时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胜任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最常见的护理工作。

五、教学进度及学时安排《基础护理技术》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课,第二学期主要学习入院护理和用药护理,第三学期主要学习生活护理、专项护理、出院护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 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XXX学院《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专业:教学承担单位:执笔人:审定人:制定日期:修订日期:二〇一X年X月《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标准本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护士执业资格证考核大纲、医院临床需求,再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编制。

1. 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医学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它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今后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

345678910五、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考核法、情景模拟演练法。

2113. 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并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护理行业的临床实践经历或经验,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自身优势,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对学生负责,为学生解决学业上、心理上的问题。

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以及示范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自如,提高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六、课程资源1.教材选用与编写(含实训指导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张连辉和邓翠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由本校老师编著的《基础护理实训指导书》2.参考资料《基础护理学》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版《护士资格考试历年真题》人卫版3.网络资源12爱课堂教学视频、中国大学MOOC、百度教学视频七、考核方式总成绩=线上平时成绩30%+线上测验成绩30%+线下测验成绩40%考核标准:(一)线上平时成绩30%,按百分制计算,六十分增减扣分项:1.签到,少签一次扣5分2.课间活动少做或乱做扣5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护士执业职格考试大纲,以优质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编写《基础护理技术》讲义。

基础护理学课程实用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实用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护士执业职格考试大纲,以优质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编写《基础护理技术》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基本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助产士1、课程的性质
《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课程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课程
突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为目标,围绕护理岗位实际需要,通过工作任务与情景、情境设计,将
基本护理技术融入到护理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升能力,为
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按照护理
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工作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设计课程内容;按照护理
职业岗位的特点,临床主要以门诊、急诊和住院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设置
门诊护士、急诊护士与病区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针对每个
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机构设计
教学活动,通过基本护理技能仿真或全真实训、技能考核、见习与顶岗实习
等教学活动,实现理—实一体化、实习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强调护士执
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本课程的全部执考点,培养护士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
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本课程学时安排:总学时,理论学时72,校内实训学时72,临床见习学时
顶岗实习学时。

(见图1)
“工学交替, 递进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
临床见习
技能强化性教学
图1《基本护理技术》课时安排
校内生产实训
学时为
学校教学、临床 教学相结合
校外顶岗实习
学时为 学时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