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教学心得

合集下载

莫扎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体会

莫扎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体会
一、版本的选择 要在莫扎特音乐作品的弹奏中,把握其演 奏风格,首先要选择好音乐曲谱的版本,首选能 够反映莫扎特作品艺术特征的原版,维也纳原版 或者哼勒新版都比较忠于莫扎特原作。1956 年 的 Nathan Broder 版,是根据最为可靠的第一首 莫扎特手稿以及头版资料而编订的,在 1960 年 时做过一些修改,虽然不能说每一个细节都是最 准确的,但确实是基于莫扎特手记谱法之上的, 并在括号中标注了演奏的提示,此版本中没有指 法的标示。在 G.Schirmer 版与 Carl Fischer 版这 两个版本中都作了很多的修订,并作出了很多 指法标识。很多演奏者认为,Barenreiter 版是演 奏者们的首选,是在世界上权威的莫扎特版本 Neue Mozart Ausgabe 的基础上的版本。另外, 还有 Konamann 版与 Henle 版本,都很不错。 二、触键方式以及音色 想要弹好莫扎特钢琴作品,必须要有正确 的触键方式以及优美的音色,演奏者手指是否灵 敏,是体现莫扎特钢琴音乐的重要因素。莫扎特 的钢琴音乐作品细腻中带有纯洁空灵之感,清新 中带有圆润与光泽,要弹奏出其钢琴作品的清脆 音效,手指触键就必须要均匀、集中,并且要轻 快、灵敏,手腕到手指要灵活。例如在弹奏调音 的时候,要使手臂的力量自然掉落,胳膊放松, 自动下落,要知道,莫扎特音乐的弹奏过程中, 调音的表现就像拍皮球一样,手腕处要极富弹性, 才能够体现音乐的活力感。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雪竹 . 走进莫扎特——学习研究莫扎 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体会 .[J]. 音乐创作 .2011 (06) [2] 樊禾心 .《钢琴教学论》.[M] 上海音乐 出版社 .2007. [3] 应诗真 .《钢琴教学法》.[M] 人民音乐 出版社 .2007.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是莫扎特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该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二乐章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章之一。

这个乐章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细腻的表现力而著称,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

该乐章的旋律极富感染力。

莫扎特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叙述,旋律线条流畅清晰,充满了活力和情感。

在这个乐章中,莫扎特采用了大量的音乐动机重复,使得整个乐章的旋律更加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特别是在中段部分,钢琴的旋律更是如泣如诉,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同身受。

和声运用丰富多样。

和声是音乐的灵魂,莫扎特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中的和声运用非常出色。

整个乐章中,和声的变化非常丰富,从简单的和弦堆叠到复杂的和声进行,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和声技巧,给人一种层次丰富的听感。

特别是在转调部分,和声更是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和声的巧妙变化,增强了整个乐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表现力十分细腻。

莫扎特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中的表现力非常细腻,通过钢琴的细腻演奏和音乐的高度凝聚力,将旋律、和声和节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整个乐章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有时是激昂奔放,有时是细腻婉转,给人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莫扎特通过精心的编排和音乐的情感表达,将整个乐章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节奏感强烈。

莫扎特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中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通过快速的音符和变化多端的节奏变化,使整个乐章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特别是在快速的转调部分,莫扎特通过紧凑的节奏编排,使乐曲更加活泼生动,引人入胜。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具有鲜明的写作特点,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表现力细腻、节奏感强烈,展现了莫扎特作为音乐大师的非凡才华和无穷魅力。

这个乐章的音乐内涵深厚,艺术价值极高,不仅是钢琴学习者的经典之作,也是音乐爱好者的必听之选。

莫扎特 c大调小奏鸣曲

莫扎特 c大调小奏鸣曲

莫扎特 c大调小奏鸣曲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被广泛地
传唱和演奏。

其中,他的C大调小奏鸣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作品,被
誉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小奏鸣曲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慢板和快板。

整个曲子
的演奏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是一首比较长的小奏鸣曲。

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了莫扎特的个性和风格。

在这首小奏鸣曲中,莫扎特运用了许多古典音乐的技巧和手法。

例如,他在曲子中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使得旋律更加华丽和精致。

此外,
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位法和变奏技巧,使得曲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变
化性。

除了技巧和手法之外,这首小奏鸣曲还表现了莫扎特的情感和思想。

在快板的第一乐章中,莫扎特运用了快速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表现
了他的欢乐和兴奋。

而在慢板的第二乐章中,他则运用了缓慢的节奏
和悠扬的旋律,表现了他的思考和内省。

最后,在快板的第三乐章中,他再次运用了快速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表现了他的热情和活力。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C大调小奏鸣曲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作品,它
不仅展示了莫扎特的技巧和手法,还表现了他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曲子至今仍然被广泛地演奏和传唱,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谈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的作品风格及演奏方法

谈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的作品风格及演奏方法
述。

C大调 奏 鸣 曲是 莫 扎 特 3 2岁 时 创 作 的优 秀 作 品 , 他饱 经风 霜 后 , 音 乐 读 写 美 好 的未 来 , 带 是 用 是 着 眼泪 的微 笑创 作 的 。该作 品幽雅 怡美 、 和细 腻 , 柔 主题形 象 生 动 , 律 富 于 歌 唱 性 , 板 乐 章 极 其 明 旋 快 亮 、 巧、 雅 , 灵 典 表现 出阳光 般 的明 朗和 乐观 的情操 。 莫 扎特 C大 调 奏 呜 曲作 品风 格 也 受 时 代 的 思 想 动态 、 文化 倾 向 、 会 风 尚 的 影 响 , 求 掌 握 听众 社 力 的心 理 , 到听众 的认 同。 同时 , 得 又显 现 出他 直率 真 挚 、 脱 自如 、 淡高 雅 的气质 和 恬 静 、 洒 清 优美 、 甘甜 的 美好 的理 想 主义 个性 。 主要表 现 如下 : ( ) 品旋律 色 彩 极 为 丰 富 , 它 的精 髓 。 它 一 作 是 的主旋 律充分 表 达 了人 们 情 感 和 内 心世 界 , 以内 心 歌 唱带 动演 奏 , 手 在 钢 琴 上 “ ” 带 有 苦 涩 的、 用 唱 出 祈求 的 、 亲切 的 、 幸福 的 、 对美好 生 活憧 憬 的 、 美 的 完 旋 律 。这 样 的旋 律 和 生 动活 泼 的节 奏 , 畅 悠扬 的 流 气息 , 圆润 优美 的歌 唱 性 体 现 了 莫 扎 特特 有 的典 雅 高 贵 的气质 。 ( ) 品音色 优 美 而 富于 变 化 。音 色 清 晰 、 二 作 明 快 、 明 、 净 、 次 清 楚 、 弱 分 明 。在 声 音 处 理 透 纯 层 强 上 , 求灵 巧和 华 丽 , 要 而从 发 出既 有 速 度 又 清 晰 , 既 均 匀 又 明亮 , 轻快 又 细腻 的声 音 , 而达 到千 变万 既 从 化、 永无 穷尽 的音 响魅力 。 二 、 调 奏鸣 曲的演 奏方 法 C大 ( ) 一乐 章 。这 一 乐 章 是 小快 板 , 达 了简 一 第 表 洁 如 歌 、 真 烂 漫 的 情 绪 , 律 典 雅 。 音 乐 特 点 透 天 规 明、 清亮 、 稳 、 平 亲切 。触 键 多用 指 一关 节弹 奏 , 求 要 音粒清晰、 干净 、 畅 。少用 手腕 力 量 , 流 以免 破 坏 那 种平 稳 和 宁静 的意境 。 l 4小节 是 主题部 分 。旋 律要 弹 奏 的微 笑 、 一 亲 切 、 洁 。左 手 弹奏 要平 稳 、 纯 悠长 , ( 转第 8 下 6页 )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1. 引言1.1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是一首令人迷恋的音乐作品,其写作特点展现了莫扎特作为音乐天才的独特魅力。

这首乐章在结构上紧凑而富有动感,体现了莫扎特在谱曲技巧上的高超造诣。

这首乐章的主题明确,旋律清晰优美。

莫扎特运用了简单而富有魅力的旋律,使整个乐章更加易于被听众理解和接受。

其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让人陶醉其中。

音乐结构严谨,节奏活泼。

莫扎特在乐章中巧妙地安排了各个乐章段落的音乐结构,使整体音乐呈现出严谨有序的风格。

乐章的节奏活泼轻快,充满了活力和活力,让人忍不住想跟随着音乐一起舞动起来。

乐章中的和声设置十分动人。

莫扎特在乐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和声的变化和对位的处理,使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和声的变化和对位的处理为乐曲增添了层次感和戏剧性,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情感的交织与碰撞。

2. 正文2.1 主题明确主题明确是指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或情感清晰明确,能够让听众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中,主题明确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一乐章的主题清晰简洁,从开头就呈现出明确的乐谱和旋律,让听众快速抓住曲子的主题。

在开头的段落中,钢琴的旋律清晰明了,没有复杂的装饰,使得整个乐章的主题能够迅速被听众理解。

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也使得乐章中的主题更加突出。

通过对主题的反复呈现和变化,莫扎特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题的内涵和情感。

这种巧妙的处理方式使得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得以清晰地展现,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莫扎特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中展现出了对主题的清晰把握和精准表达,使得这一乐章成为了一首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通过主题的明确呈现,莫扎特成功地传达了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让听众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魔力。

浅谈莫扎特K310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心得

浅谈莫扎特K310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心得
文史 艺术 2013年 1 1期 (中 )
浅谈莫扎特 K3 10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心得
牛思 萌

莫扎特创作 了大量的钢琴作 品,奏 鸣曲 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人们在描述莫 扎特音乐时偏爱用 “优美”或 “欢乐”这类 词 ,因为莫扎特 的作品旋律线条优美 ,情绪 上乐观明朗,结构规整 ,和声简 洁,充满着 青春的活力 ,欢快而跳跃 ,他在歌剧 中表现 出的非凡旋律天才 ,也充分展示在钢琴音乐 的创作 中。他的音乐无论是快 板或慢板 ,都 好似吟唱歌剧般 ,充满 了歌唱性。尤其在钢 琴奏鸣曲中,将原本枯燥 而单调 的阿尔贝蒂 低音加 以继承 和发展 ,增 强 了低 音的旋 律 性 ,使其具有隐伏 的旋律线条 ,成为 了音乐 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不但吸取 了法国古钢琴音乐中的典雅趣味 ,同时也大 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 ,让装饰音成为旋 律 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装饰作用 ,也形成 了莫扎特钢琴音乐中所特有 的优雅 、纤巧 的 风 格 。
31小节要渐弱性使其具有隐伏的旋律线条成为了音乐尤其是在161718小节28小节开始要并换个气口转入32小节左手的和弦很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但吸取注意左手旋律上内声部与外声部的流动二厚度感但是弹奏的时候仍要注意节制不能了法国古钢琴音乐中的典雅趣味同时也大分音符与附点二分音符要弹奏出来非常充比右手强了
第二乐章仍然是奏呜曲式 ,呈示部 1— 31小节 ,展开部 32—53小节 ,再现部 54~ 86小节 ,通 常奏鸣曲的第 二乐章是慢板 , K310也不例外。这个 主题充满了憧憬之情 , 似乎 反应 出莫扎特对阿露西亚的思念之J隋, 所以从最开始的弱拍起 ,要柔和而优美地歌 唱 ,而不是弹得很死板很生硬,右手的三度 双音不 能不齐也 不能脱落 ,要弹得 非常优 美 ,往上进行要明亮 ,往下进行要稍稍渐弱 , 此时最好用指腹那部分弹奏 ,手指可以不必 直立。第 2小节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处要注 意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而太快 ,要注意发音。 第 5小节最后一排要 弹成 四个 三十二分音 符 。第 7小节 的装饰音不要强 ,震音要弹得

【音乐课堂】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讲解

【音乐课堂】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讲解

【音乐课堂】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讲解C大调奏鸣曲作于维也纳完成于1788年6月,莫扎特亲自注明的“为初学者的小键盘奏鸣曲”。

1788年的莫扎特内心阴郁倍感无助,然而这首作品却有着天真无邪的透明乐章无处不弥漫着纯真的童心。

莫扎特奏鸣曲 C大调 K.545 巴伦博伊姆莫扎特奏鸣曲K545第一乐章提起莫扎特,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的天赋无人能及,他的早逝令人扼腕,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几乎涉及当时音乐创作的所有题材:交响乐、歌剧、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换句话说,只要音乐上有,莫扎特都写得出来。

创作时间之短(莫扎特只活了短短36年,可写作的时间掐头去尾最多不超过30年)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后世的作曲家难出其右。

也许有人说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天资极高,但是天资高最多就是神童。

莫扎特能够成为大师巨匠却和他的刻苦努力分不开。

他就像一个存储量巨大的硬盘,博采众长,对各种写作技法全盘收入,然后化成他自己的音乐源源而出。

这世上聪明人很多,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很少,莫扎特尚且如此,我等凡夫更没理由偷懒懈怠了。

分析作品前先讲一个小知识。

为什么莫扎特的作品编号都是”K”打头,不像我们常见的“Op”打头?这是因为莫扎特生前没有给自己的作品编过号,而是后来由奥地利植物学家,矿物学家Kochel(库歇尔)编排,著有《莫扎特编年主题目录》。

这首K545是莫扎特为教学编写的,奏鸣曲结构,音乐明朗清澈,天真烂漫,像春天的明媚阳光。

但要弹好也非易事:首先音阶、琶音的基本功要好,手指触键特别干净利索,其次演奏者还得有点儿“思无邪”童心才能表达出音乐的美感。

我们还是先分段:一、呈示部:1---28小节。

1 主部主题:第1小节---第12小节,C大调。

要点有三个:首先是准确的拍子。

这也是学习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基本要求。

我们可以先从第5小节--10练起,把音阶的跑句先练好,弄清楚自己一拍4个音能弹到什么速度(要求快速、均匀、有起伏同时能做到),再回头弹1---4小节,速度就控制好了。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的独特魅力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的独特魅力
二 、《C大 调 钢 琴 奏 鸣 曲》K.545中显 现 出 的人 格 魅 力
《c大调钢琴奏鸣 曲》K.545,是莫扎特最后六首奏鸣 曲中的一首 ,与他 著名 的降 E大调 交响乐 K.543是 同时期 的作 品。全 曲共有 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奏鸣 曲式 ;第二乐章为三部 曲式 ;第三乐章为 回旋 曲式 。
最 后一 组 奏 鸣 曲 共六 首 (K457、533、545、570、576、547),写 于 1784~1789年 (去 世 前 两 年 ),这 属 于 他 晚 年 的 作 品 。 其 中 K457是他 重 要 的作 品 ,预 示 了 贝 多 芬 风 格 。而 作 品 K545和 K57O的音 乐 极 为 纯 真 ,属 “天 鹅之歌”,是他 的绝 唱。莫扎特这 时期 的作 品有着 强列 的情感 表现 ,以乐观 的情 绪为基 调 ,充满 坚定 、自信 和 力量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该奏鸣曲音乐上整体的协调和平衡性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三个乐章的速度分别为快慢快调性布局为cgc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乐章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是从下属调再现的这在莫扎特时代的古典奏鸣曲中是非常大胆新颖的创新手法
维普资讯
黄 钟 (中国 ·武 汉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2006年 第 3期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 f Music。China)
莫扎特从来不把音乐作为反抗 的工具 ,或者作为受难 的见证 人 ,而只是借来 表现他 的忍 耐与天使般 的温 柔 。他 自己没有从音乐中得到太多的抚慰 ,却在用音乐永远 的抚慰别人 。后世的人单听他 的音乐 ,万万想象 不 出他的遭遇 ,而只能见识他明智 、高贵、纯洁的心灵 !音乐家都说莫扎特的作 品所反映的不是他 的生活 ,而是他 的灵魂 。他将痛苦留给 了自己,却将愉快永远地传 给了别人 ,从他的音乐 中体现的是至高无尚的人格魅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教学心得
廖志坚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出生于德奥边境的萨尔茨堡,父亲曾任该城宫廷、教堂乐师,从小得到了良好的音乐训练和才能发掘,有音乐“神童”之称。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范围几乎涉及所有音乐领域,是举世公认的音乐天才。

下面就他的C大调奏鸣曲(K545)做一些教学上的探讨,期望有抛砖引玉之用。

第一乐章:奏鸣曲形式,4/4拍,快板。

本乐章为带再现部的二乐段,结构严谨、精致而富于逻辑性,其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呈示部:第一主题1-12小节第二主题14-26小节
发展部:29-41小节
再现部:42-73小节
第一乐章的精髓是“简单”“自然”和“歌唱性”,第一主题单一而完整的旋律,在dolce 的气氛中进来,惋如一缕清风,轻柔地吹进人的心扉,令人心神怡悦,仿佛置身于一个殿堂之中,不容得有半点杂念,尤其是第4小节中的颤音要弹得要清晰可辨,不能含糊过去,后半拍可以“想长一点儿”,可以把第二拍颤音弹成五连音效果,要有唱歌一样的感觉,内心感觉和手指独立一样重要。

5-10小节为快速流畅的音阶跑动,其节奏型是| || |||| |||| |||| ,要把下行的旋律音符即每小节的第一个音a、g、f、e、d弹得强调一些,并有<>的效果,左手休止符要干净,这样才能把莫扎特泉水般的乐思表现出来。

第二主题:先在高音区出现,似乎是由长笛吹出,其难点是短颤音。

比较适合少年儿童演奏的效果是把它简化为波音的奏法,接下去高低音互相呼应,声部穿插要清晰可见,如高天流云,色彩斑澜,因而踏板使用要适度,不能一片轰鸣。

25小节的长颤音对不少人是一个不小难题,这多半是因为基础不牢才会出现。

练习时可以先弹稳左手的“阿尔贝提低音”,边弹边数1、2、3、4,然后右手加入,指法是3指开始,2指结束,然后进入结束乐句,转到属调G大调上,第一段结束。

发展部第一小节,一个坚挺的八度G把调性转入同名g小调,紧接着是各种大小调音阶的不断变化,让人目不暇接:31小节g旋律小调上行,g自然小调小下行;32小节A自然大调上行,d和声小音阶下行等,这种左右手穿插不停的变化,一直持续到第40小节,然后一个C7和弦把乐曲转入F大调,主题再现。

再现部的主题几乎是第一主题的“原封不动”的重现,但却不知不觉巧妙地转到了F 大调。

练习中最难的地方是第50—53小节的左手主题再现。

就这一处都可能把很多人拦在“山腰”上了,这个地方的左手跑动技术水平绝不亚于车尔尼299前半部分(No.25)的水平。

从54小节到结束,几乎和第一段11小节开始往后的一样,不同的是这里是回到了主调C大调上,而第一段却“游离”到C大调的属调G大调上。

从这种“鬼斧神工”式的转调技术,可以从中隐约发现巴赫的影子。

第二乐章:回旋曲形式,3/4拍,行板其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A1--16小节,B17--24小节,A25--32小节,C33-48小节,A49--64小节尾声65—74小节第二乐章更像是一个室内乐章,G大调,充满了灵性,表现了作曲家天真无暇的内心世界,是天才音乐家童真的流露。

左手通篇都是用阿尔贝提低音(Alberti bass)伴奏,双手紧密无间,天衣无缝。

这也是本乐章的弹奏技巧所在。

B段左手分解和弦要匀称流畅,需弹出大提琴般的音色,从20小节—23小节,要把下行旋律的音流弹清楚:|d #c b| a g #f |b a g| a a a|。

弹好这种音型要用手腕带,四个音用一次手腕提手动作,整个手腕,臂部的重量落在第5、4指上,掌心略朝外,避免1指过响,
影响和声效果。

第三乐段33--48小节是C 段,A 段主题的同名小调(g 小调),接着频繁地转调(g 小调→b B 大调→C 小调→g 小调),音乐到这里仿佛进入了沉思的片段,或许是贫困艰难的生活触动了莫扎特的心。

从41—44小节左手隐约的下行旋律:| a g f | e d c | #c d e | d d d | ,一定要交代清楚,紧接着45、4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高潮点,这两小节的音头b E 和D 要用身体的力气弹下去,弹出浑沉厚重的效果,才能把作曲家的内心感受发泄出来。

49--64小节,音乐又回到了开始主题A ,平静温和的主题再次萦绕在我们耳边,渐渐进入尾声,第二乐章在平和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 回旋曲形式,2/4拍,稍快板,单乐段,没有真正的第二主题,全乐章由一个主要动机:2/4 55 | 30 44 | 2 贯穿始终,本乐章活跃,充满动感,表达了作曲家天性不拘世俗、笑傲群英的性格,在曲式上也是突破常规,虽然我们能从中分出回旋曲的结构(A+B+A+C+A ),但它更多却是音乐走向的多动性和跳跃感,对作曲家而言形式似乎是多余的东西。

他更注重的是内心的坦露。

第三乐章演奏上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乐章开始时的双手卡农(Canon )技术,三度的跳音和左手的附点音符,会给两手的准确接入带来一定的困难,相信通过慢练和分手练习,便能迎刃而解。

真正出问题多的还不在这里,8--12小节的快速连跳音和双手把位跳跃,才是本乐章的关键所在。

这种情形还出现在结束乐句68--73小节。

这就是第二难题:指法问题。

指法问题看来是“小事一桩”,但适合自己的指法却会事半功倍,目前国内常用的版本有克勒编的Schirmer 版,有C.F.Peters 版,这两种版本都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还有一种是由Austria 出版的Wilhelm Rauch 版。

比如68--69小节的右手指法(0的地方为未注指法):
Schirmer 版:24152312
C.F.Peters 版:24050000 14
Wilhelm Rauch 版:24152312
1
哪种指法才合适自己呢,这要反复地摸谱子之后才能做出判断,只有把指法搞通顺了,才能把这第二个难点扫清。

本首奏鸣曲还有一个长期在教学上困扰师生的问题,即速度问题。

有一个概念必须明确,古典乐派时期的Allegro 和二十世纪的不同,如果把第一乐章弹成每分钟132拍或更快,那么效果就不是莫扎特的风格,可能是“帕格尼尼”风格,结合各名家的见解和录音比较,我建议第一乐章用 | =104-116,第二乐章 | =54-56,第三乐章 | =108-112。

本首奏鸣曲是莫扎特(1756—1791)晚年的最精美的奏鸣曲之一,完成于1788年6月,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钢琴上课教材,其单纯、朴质的结构,变化而又自然的转调,愉快而明朗的气氛,二百多年来深受全世界人的喜受,对广大学琴的少年儿童而言,只要基础牢靠,弹完车尔尼849即可练习第一乐章,再加上努力练习和教师指导得当,想必能给他(她)的终身带来愉悦和欢乐。

(本文创作于2008年,指导教师:上海音乐学院王觉)
参考资料:1 林今满《莫差尔特钢琴奏鸣曲教学研究》全音乐谱出版社(台北)
2 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
3 孔祥东、范大雷版录音上海声像出版社(上海)
4 包森(Brtur Balsam)版录音台北福茂唱片音乐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