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染色体病4in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遗传效应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遗传效应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上的一部分或整个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1. 缺失: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或染色体片段缺失或丢失。
这可能导致缺失区域基因的缺失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相关的生物过程。
2. 重复: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或染色体片段出现重复。
这种变异可能导致相应基因过度表达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物调控。
3. 倒位: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或染色体片段发生倒位,即发生了颠倒。
这种变异可能导致基因间的序列重排,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4. 易位: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或染色体片段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交换。
这种变异可能导致两个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位置,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这些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对遗传产生不同的效应:
1. 显性效应: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相关基因的功能改变,进而表现出明显的遗传效应。
这些效应可能是由于基因缺失、重复或倒位引起的。
2. 隐性效应: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基因的功能改变,但这种改变在个体的表型中并不明显。
这些效应可能是由于基因重复或易位
引起的。
3. 无效果: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非编码区域或没有明显功能的基因上,因此对个体的遗传效应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总的来说,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遗传效应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类型的变异可能导致不同的遗传效应。
这些遗传效应可能会对个体的发育和健康产生影响。
医学遗传学一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一名词解释1、遗传:是指生物繁殖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不仅形态外貌上相似,而且在生物体的结构生理和生化特征等方面都相似一保持世代间的延续,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
2、变异:是指生物世代间延续的过程中子代与亲代,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3、单基因病:主要受一对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即由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单个基因或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呈孟德尔式遗传。
4、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多对或若干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5、染色体病:或称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是指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所导致的疾病。
6、基因: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7、调空基因:调控基因指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8、结构基因:结构基因指可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9、断裂基因:指编码序列不连续,被非编码序列分隔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的基因。
如人类的结构基因。
10、基因组:指生物承受生殖细胞(单倍体细胞)DNA分子的全部基因总和。
11、基因表达:指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蛋白质或酶分子,形成生物特定性状的过程。
12、转录:转录指以DNA为膜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 的过程,13、翻译:翻译指mRNA指导下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14: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数目发生改变。
15:移码突变:是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一、两个或多个碱基时,引起变化点下游的碱基发生位移,密码子重新组合,导致变化点以后多肽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16:整码突变:指DNA链上密码子之间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增加或减少了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变化点前后的氨基酸不便。
17:染色质:是一种核蛋白复合体。
呈细丝状。
为细胞间期和中解旋染色体的形态表现。
18:染色体:呈棒状,是有丝分裂期的螺旋化、浓缩了的染色质。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2期·专题笔谈·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李娇1 丁丽娜2 林彭思远3 (1.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广西南宁 530003;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诊断科,广州广东 510010;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长沙410007)【摘要】 4号染色体属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常因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是致死性异常,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的发生是非常罕见的,因嵌合比例和嵌合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从表型正常到多发性先天畸形或胎儿宫内死亡均有报道。
4号染色体上没有明确的与疾病相关的印记基因,具有表型的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隐性基因纯合突变所导致。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再发风险评估等进行总结,以期对4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0.02.004 通信作者:林彭思远,E mail:linpengsiyuan@163.com 4号染色体属于B组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全长共约191Mb,含154276个碱基,包含1347个基因,其中OMIM基因约618个,致病性OMIM基因约176个(https:∥decipher.sanger.ac.uk)。
除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和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外,4p16.3微缺失可导致Wolf Hirschhorn综合征(OMIM#194190)。
因4号染色体上没有明确的与疾病相关的印记基因,具有表型的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隐性基因暴露而导致相应的单基因疾病。
第07章染色体病

第07章染⾊体病第七章染⾊体病染⾊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是由于体内﹑外因素导致的先天性的染⾊体数⽬异常或结构畸变⽽引起的疾病。
经研究表明,染⾊体是核基因的载体。
⼈类的⼆倍体细胞含有46条染⾊体,构成2个染⾊体组,每个染⾊体组所携带的基因构成1个基因组,基因在染⾊体上按严格的序列呈直线排列,并且每个毗邻的基因位置是恒定的,⼀旦发⽣染⾊体数⽬增减或结构改变,势必导致多种基因的增加或缺失,⽽这些基因表达结果,可引起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临床上表现出⼀组症状群,如智⼒低下﹑多发畸形等,故⼜称为染⾊体畸变综合征。
本章共分四⼤部分,既正常核型、分⼦细胞遗传学、染⾊体畸变和染⾊体病。
从正常染⾊体识别及相应发展起来的染⾊体技术介绍,逐渐深⼊到分⼦细胞遗传学技术和应⽤,着重讨论了染⾊体畸变类型、发⽣机制及⼏种染⾊体病病的细胞、分⼦遗传学特征及发⽣机制。
在正常核型⼀节中讲解了染⾊体形态结构和类型,着重对染⾊体分组、核型与各种显带技术介绍。
在介绍分⼦细胞遗传学内容时,列举最新、适⽤、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引物原位标记(PRISH)技术、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DNA fiber-FISH)技术、⽐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染⾊体涂染检测技术。
在讲解染⾊体畸变⼀节中,从数⽬畸变和结构畸变两⼤类进⾏分析,前者分为整倍性改变和⾮整倍性改变两种;后者主要有缺失、重复、插⼊、易位和倒位等。
不管数⽬畸变,还是结构畸变,其实质是涉及染⾊体或染⾊体节段上基因群的增减或位置的转移,使遗传物质发⽣了改变,都可以导致染⾊体异常综合征,或染⾊体病。
详细分析了染⾊体畸变发⽣的原因,重点讨论了染⾊体数⽬异常及其产⽣机制和染⾊体结构畸变及其产⽣机制,并说明了染⾊体畸变的分⼦细胞⽣物学效应。
由染⾊体畸变引起的染⾊体病⼜称为染⾊体畸变综合征,包括常染⾊体病、性染⾊体病。
这类疾病对⼈类危害很⼤,⽆特异性治疗措施。
染色体病

B
四射体
A D
C
(四射体照片) 四射体照片)
四射体形成的18种类型配子, 四射体形成的18种类型配子,受精后只有一种为正常 18种类型配子 CD);一种为易位携带者(AD, BC)。 人(AB, CD);一种为易位携带者(AD, BC)。其他均含 有不平衡染色体。 有不平衡染色体。
B
相互易位形成的18种类型配子 相互易位形成的18种类型配子 18
4q13
4q25
2、重复 (duplication,dup) duplication,dup)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5 6 6 7 7
1 2 3 4 5 6 7 6 7
倒位(inversion,inv)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染色体 总数 性染色 体组成 畸变 符号 变化染 色体号 断裂点
繁式: , , ( )( )(pter→q21:) 繁式:46,XX,del(1)( :)
染色体 性染色 总数 体组成 畸变 畸变 符号 染色体号 改变了的染色体 带纹组成
q21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1. 缺失(deletion) —— 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2. 重复(duplication) —— 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3. 倒位(inversion) 4. 易位(translocation) 5.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 6.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7.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
4q13
4q24
46,XY,inv (4)( , , )(q13q24) )( ) 46,XY,inv (4)( , , )(pter → q24 :: q13 → )( q13:: ::q24 → qter ) ::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遗传效应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遗传效应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这些变异会导致不同的遗传效应。
1. 缺失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这会导致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缺失环或多出一段,有致死、半致死、降低生活力或育性等效应,纯合体通常为致死的。
这种缺失也可能导致拟显性现象和后代中正常分离比的改变。
2. 重复是指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这会导致此区段上的基因也随之增加。
遗传效应一般小于缺失,但有时也会引起疾病。
3. 倒位是指同一染色体上内部区段发生180度倒转后重新连接,使得基因顺序发生颠倒和重排。
这可分为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一般认为促进生物进化。
4. 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者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
这会引起变异和疾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遗传学书籍或咨询遗传学专家。
染色体病 ppt课件

18三体综合征( Edward综合征 )
发病率为1/25000,女性多余男性。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出生体重低,2243克左右,智力 低下,肌张力亢进,眼裂小,眼距宽,有内眦赘皮,眼球小, 耳位低,后枕骨突出,胸骨短小,95%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脏 病,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闭锁不全,特殊握拳姿式,1/3通 贯手,摇椅型足,男性常见隐睾,女性患者常见大阴唇或阴 蒂发育不良 核型:47, XX(XY), + 18-----------80% 易位型、嵌合型--------20%
PPT课件
41
PPT课件
42
易位型
PPT课件
43
嵌合型:在胚胎发育中某一时刻发生了染色体不分 离,形成嵌合体。嵌合体的临床表现较纯合体轻, 发病程度与异常核型细胞比例有关。 易位型:易位型可以是D/G易位,也可以是G/G易位。 D/G易位型21-三体有45%是由平衡易位携带者 遗传而得。55%为新发生的。 96% G/G易位型21-三 体是新发生的。
1
2
3
B组
C组 D组 E组
4 —— 5
6 ——12、X 13 ——15 17
16
18
小 F组 G组
19 ——20 21——22、Y
PPT课件
人类染色体核型 显带染色体: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 示出明暗交替或染色深浅不同的横纹——带。
6
3
p
2 1 1
54 3 2 1 2 1 3 21 1 2 1 2 3
PPT课件
44
14
14 21
减数分裂
21 14 21
21
14
14
21
14 21 21 21 21
染色体畸变的四种类型

染色体畸变的四种类型一、易位(Translocation)易位指的是两条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两条染色体的任何一部分可能会发生位置上的变化,从而导致遗传分子的子片段调整,从而影响遗传物质的修饰,从而引起一定的遗传病。
易位一般发生在染色体对的连接点(染色体螺旋点)联合处,也可能存在单碱基的差异,发生易组错误。
易位包括四种形式:完整交换易位、部分易位、反向易位和混合易位。
二、剪接(Deletion)剪接指染色体上某一部分被移除(Delete)或被拉长(Duplication)。
剪接是由两种不同的基因组成细胞组织内发生的,它通常由染色体的末端至中端产生,简称“细胞的多拷贝和删除”,从遗传物质的组成形式上看,剪接分为多拷贝和删除。
多拷贝是指某一遗传产物(如染色体中的基因片段)在同一染色体上存在两个以上的拷贝,而删除则是指在染色体上某一部分被移除。
由于原有的遗传物质被删除或拷贝,导致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引起一些遗传病。
三、插入(Insertion)插入是指某一段新的DNA片段插入到染色体中原来没有的一段DNA序列中,从而引起遗传物质的结构变化。
插入有可能造成基因的激活或抑制,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这些插入片段可以来自另一条染色体,可以来自同一条染色体,也可以由病毒DNA入侵而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变形体。
插入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完整插入(COMPLET Insertion)、部分插入(INCOMPLET Insertion)、重复插入(REPEATA Insertion)、多重插入(MULTIPLE Insertion)等。
四、变异(Mutation)变异是染色体上单等位基因中单对碱基编码的遗传特征发生改变。
变异主要发生在基因组的碱基组成上,如基因组上的碱基的种类可以发生改变、碱基的顺序可以发生变异,以及基因组上碱基的数量可以发生变化。
变异常见于疾病的遗传变异中,但变异也可以对某些蛋白质的功能有帮助,如病毒的变异。
变异可以分为插入变异、缺失变异、重复变异、基因重链变异和单碱基变异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