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航空母舰“拉下水”

合集下载

论述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

论述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

论述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
嘿,你知道船舶咋下水不?那场面可老壮观了!船舶下水主要有几种方法呢。

一种是重力式下水,就像坐滑梯一样,把船顺着滑道推下去。

这可得小心操作,要确保滑道光滑,不然船要是卡住了可就麻烦啦!而且要计算好角度和速度,要是太快了说不定会翻船呢,那可不得了!重力式下水适合那些比较小的船舶,简单又直接。

就好比小孩玩滑滑梯,嗖一下就下去了。

还有一种是漂浮式下水。

哇塞,这就像让船在水上漂起来一样。

先把船放在一个可以注水的船坞里,然后慢慢注水,让船浮起来。

这过程得慢慢来,不能急。

要是水注得太快,船可能会不稳定,摇摇晃晃的多吓人呐!漂浮式下水适合大型船舶,那家伙,一浮起来可威风了。

就像大象走进河里,慢悠悠但很有气势。

那船舶下水安全不?当然得安全啦!在下水前,工程师们会反复检查,确保一切都没问题。

各种设备都得调试好,不能有半点马虎。

就像准备一场大冒险,得把装备都准备齐了。

要是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灾难,损失惨重啊!
船舶下水有啥用呢?这用处可大了去了。

可以让新造的船快速进入
水中,开始它的使命。

比如运输货物、载人旅游啥的。

没有好的下水方法,船就出不来,那可咋整?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飞不出去多憋屈。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艘大船下水,那场面,哇,老震撼了!大家都欢呼雀跃,为这伟大的时刻鼓掌。

这就是船舶下水的魅力啊!
船舶下水的方法各有千秋,都很厉害。

只要操作得当,就能让船舶顺利下水,开启新的征程。

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

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

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船舶的下水是指将已经建造完成的船舶从船坞或船台上放入水中的过程。

下水是船舶建造的重要环节,也是船舶建造工作的终点之一。

下水的过程包括了船舶浸泡、推进和漂离等步骤,下水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船舶的大小、重量以及建造环境等因素。

船舶下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下水方法包括滑道下水、浮吊下水和自由浮渡下水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下水方法及其特点。

首先是滑道下水。

滑道下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下水方法,适用于小型船只。

滑道是一种由坡道构成的设施,有时也会采用木板或钢板覆盖以减少摩擦力。

船舶在滑道上逐渐向水面滑动,最终进入水中。

滑道下水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船坞环境有限的场所。

然而,滑道下水需要船舶与地面的摩擦来推动船体,因此需要船体充分润滑以减少摩擦力,否则可能导致船舶卡住或滑行不稳定。

其次是浮吊下水。

浮吊下水是一种常见的大型船舶下水方法。

浮吊下水一般需要使用起重机或浮吊来提起船舶,然后将其悬挂在空中,同时逐渐推进到水面上,最终松开索具或绞车,使船舶整体落入水中。

浮吊下水的优点是适用于大型船舶,可以保证船舶下水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浮吊下水需要大型起重设备和吊运专业人员的参与,成本较高且风险较大。

最后是自由浮渡下水。

自由浮渡下水是一种现代化船舶下水方法,适用于大型船舶以及需要进行海试的船舶。

自由浮渡下水的原理是利用船坞的浮力将船舶从船台上推离,并通过控制船舶的重心和浮力来实现平稳下水。

自由浮渡下水的优点是无需使用起重设备和吊运操作,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安全风险。

自由浮渡下水还可以与船坞与船体相互配合,通过调整水位和船舶的运动来保证下水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自由浮渡下水需要设计精细的船坞和专业的控制系统,成本相对较高。

船舶下水是船舶建造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船舶建造成果的重要时刻。

不同的船舶可以选择不同的下水方法,以保证船舶下水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在选择下水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船舶大小、重量、建造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下水方法。

军舰如何下水?

军舰如何下水?

军舰如何下水?军舰建成后要举行下水仪式,同时进行命名,这是军舰首次对外亮相。

观赏舰船由船台滑行到海面的豪华场面,真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什么是“下水”?自古以来,无论大小,在岸上建造的船舶总是要移动到水里的,俗称下水。

这时船东都要召集相关人士和参观者,一同分享喜悦之情。

在下水前还要是用旗帜、彩带把新船装饰一番。

就下水方式而言,军舰与民船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为此举办的下水仪式的内容却有非常大的差别。

军舰下水时,一般是先举行命名仪式,然后举行下水仪式。

船舶下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只使用滚木,有的则需复杂设备。

早期的舰船下水方式大多采用纵向滑行方式,小型艇也采用横向滑行方式。

驱逐舰以下的小型舰艇,多是采用在固定船台和滑道摆放滚木(也称船排)的方式,像是从算盘上滑下物体一样。

对于小舟艇则不少是用浮动起重机吊放下水的。

潜艇下水多是先纵移到室外,然后横向移至浮船坞,由浮船坞下水。

随着船舶的进步和大型化,下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到19世纪中叶,利用下水台下水已经相当普遍。

船台下水方式在岸上建造的舰船最后必须移到水上,其重量从数百吨到数万吨不等。

除了船舶以外,很少有在短时间内移动这么重的产品的情况。

我们首先介绍以前最常用的纵滑方式。

先来看看利用这种方式下水的舰船重量纪录。

舰船类是1940年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的“武藏”号战列舰,包括下水装置在内重量达35737吨;商船类是英国“玛丽女王”号,37287吨,1934年9月下水。

纵向滑行下水方式几乎都是从船尾开始进水的,理由首先是避免在下滑过程中碰伤舵和螺旋桨等设备,并且船尾入水会产生更大的浮力;其次是负载集中在船体首部,加固船首比船尾更容易。

通常在船首和船尾加设支架,兼作加固船体。

普通商船下水时船体大而重量轻,一般不需要支架。

但是船体细长、需要舾装的军舰则不可或缺。

安装支架时为了不损伤船体,需要借助保护材料,用缆绳等扎牢,直到甲板处,根据需要在船体内部增加加固材料。

船舶静力学:第六章 船舶下水

船舶静力学:第六章 船舶下水

重力式下水:下水时,船舶通过下水架坐落在滑道 上,并依靠自身重力的斜面分力滑行入水,因而称 为重力式下水。
纵向重力式下水:船舶下水的滑行方向与船体纵剖 面平行时称为纵向下水。
横向重力式下水:而滑行方向与船体纵剖面垂直时 称为横向下水。
纵向重力下水。
船舶下水时,首先将龙骨墩、边墩和支撑全部拆除,使 船舶重量移到滑板和滑道上,再松开止滑装置,船舶便 和支架、滑板等一起沿着滑道滑入水中,同时依靠船舶 自身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
一、第一阶段
常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船舶无法滑动。 解决方法: (1)计算润滑油脂摩擦系数和承压能力,合理选用滑油; (2)借助机械驱动顶推滑板使船舶沿滑道滑动。
第二阶段
常出现的问题:船以滑道末端为支点而发生尾落现象,尾落 现象极其危险。 解决方法:(1)增加滑道水下部分的长度;
(2)在船首增加压载,使重心前移,减小重量 对滑道末端力矩;
6图819滑道末端水深示意图图819滑道连接方式图820滑板许用平均比压力曲线图图822中间支架示意图图823尾支架示意图图824杠杆式机械止滑器示意图二下水过程中消除事故的工艺措施在下水准备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以防止事故或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处理
第六章 船舶下水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纵向下水过程的分析及计算
第四阶段
船舶在这个阶段中可能发生两种情况: 1.船已完全浮起; 2.船舶的下水重量仍大于浮力,则将发生首落现象。 避免首落现象发生,可采取措施: 1.增加滑道水下部分的长度; 2.等待潮水更高时下水。
五、船舶下水计算
根据上述分析,并通过计算,可以绘制出以滑行距 离为横坐标的下水曲线图,如图8-15所示,用来预报船 舶在纵向倾斜滑道上下水时的力学过程。

如何把航母“拉下水”

如何把航母“拉下水”

如何把航母“拉下水”作者:史峰来源:《大众科学》2016年第01期使劲砸、疯狂炸、拼命咬,到底哪一招才能把航母这个“海上巨霸”拉下水?自从1917年问世以来,航空母舰就成为当之无愧的“海上巨霸”,大是它的优势,却也是它致命的缺点,因为巨大,更容易成为被打击的海上目标。

航母上的岛式舰桥、飞行甲板、弹射器、通讯天线等设施,任何一种被摧毁,都有可能是对航母的致命一击。

在大海里耀武扬威的航母,并非天下无敌,它们时刻要警惕着被击沉的恶运。

历史上,已经有许多航母被击沉于水底了。

比如“列克星敦”“大风”“翔鹤”“大黄蜂号”“信浓号”等名噪一时的航母,现今都已经沉睡海底,成了锈迹斑斑的残骸。

那么,在海战中,对手会用什么招术把航母“拉下水”呢?第一招:使劲砸航母有超强的进攻系统和防御系统,强大到让许多进攻性武器都不得近其身,所以想一开始用“贴身战”把航母“弄沉”是不可能的。

要想找到“弄沉”航母的机会,首先要破坏它的“眼睛和耳朵”。

航母甲板上有个“通讯塔”,天线林立,那就是航母的“眼睛”和“耳朵”。

要是有办法把它的眼睛给“弄瞎”,把它的耳朵给“弄聋”,让它看不见也听不到,再找机会“拖它下水”就容易多了。

破坏航母装载“天线”,投射普通导弹是不行的。

当普通导弹飞来的时候,航母上的电子设备立即就能侦测出来袭导弹的位置和速度,然后发射“反导导弹”,并能在距离航母20000米的高空把来袭导弹拦截下来。

这么远的距离,爆炸对航母一点儿也不起作用。

破坏航母“天线”的导弹是一种“专用导弹”。

这种导弹内部不装高爆炸药,而是装载了许多10公斤重的铅弹。

这种导弹飞临航母上空的时候,会自爆或被航母发射的“反导导弹”引爆。

爆炸之后,10公斤重的铅弹从高空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高速砸向航母甲板,砸什么毁什么。

甲板被砸得变了形,坑坑洼洼。

弹射器被砸得零乱不堪,不能弹射飞机了。

最重要的是通讯天线会被这些从天而降的铅弹砸断砸碎,失去“通讯功能”。

10枚这样的“铅弹导弹”,就能让一艘航母变得又瞎又聋,被砸傻了一般。

航空母舰抛锚的原理

航空母舰抛锚的原理

航空母舰抛锚的原理
航空母舰抛锚的原理是利用锚的重量和摩擦力来固定航空母舰在海底,防止其漂移。

具体运作过程如下:
1. 航空母舰通过船体上的锚链或绳索将锚下放到水中。

锚通常由重型金属制成,具有较大的重量。

2. 锚绳逐渐伸展直至触及海底,然后继续伸展以增加摩擦力。

3. 一旦锚达到足够的深度并与海底接触,航空母舰通过控制锚链或绳索的张力,将锚牢固地固定在海底。

4. 锚链或绳索在锚处形成一条固定的连接线,形成一个稳定的锚点,防止航空母舰漂移。

5. 航空母舰使用其他设备,如缆绳或锚桅杆,来调整锚链或绳索的角度和张力,使锚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航空母舰抛锚的原理是通过将锚下放到水中,通过重量和摩擦力固定在海底,以防止航空母舰漂移。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船舶建造是钢质船舶焊接船体和上层建筑的制造工艺,体现着一个国家的重型装备设计制造水平。

那么,新船舶造完是如何下水的呢?
船舶的船台下水,分为三种方式:即侧滑式下水、倒退式滑轨下水和吊运式下水。

1、船台侧滑下水:是通过滑轨方式实现的,是将滑轨铺设在船体侧面,然后船体横向划入水中,巨大的船体常常会随着冲击力左右摇摆,所以对船舶的平衡性和建造工艺要求比较高,但好处是简单快捷。

不要为这些船舶的安全担心,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安全横倾角,通过布置压舱物什么的,这些新船壳可以在很大角度的横倾下自动扶正。

2、船台倒滑式下水:这种下水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在船体底部铺设一条通往水边的斜向滑轨,船舶建造完成后,拆掉固定装置,切断绳索,新船舶缓慢的滑入水中,它一般适用于大型船舶,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整个船台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新船舶建造完成后,依靠重力自行滑入水中,所以被很多造船厂采用。

那为什么是后退式下水而非前进式下水,这是因为很多军舰的船艏位置都装有精密的声呐等设备,为了保障其安全会选择船尾方向后
退下水。

当然这种下水方式也有缺点,为了保护船尾螺旋桨在后退下水时不会损坏,会在船舶下水后,再在水下安装螺旋桨。

3、吊运式下水:利用船台上的起重机,将整条新船吊到水面上下水。

这种下水方式,只适合小型和微型船艇。

航母地漏的原理

航母地漏的原理

航母地漏的原理航母地漏是指在航母上出现的排水系统中的一种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船体上的雨水、泡水等排放出船舱。

航母地漏的原理是基于重力原理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首先了解一下航母的排水系统。

航母的船体是由许多舱室构成的,在船舱内部,一般都有积水管道系统,用于排放舱室内的积水。

航母地漏就是这个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母地漏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重力原理。

船体上的地漏通常设置在舱室的底部,周围有一个陷阱用来收集积水。

当舱室内的水超过陷阱的一定高度时,重力将使积水通过陷阱的管道流入地漏。

地漏的底部是一个管道系统,将积水从舱室排放到船体下方,并最终进入海水中。

除了重力作用之外,航母地漏还利用了流体动力学原理,以确保排水的顺畅和有效。

地漏的排水管道通常是设置在船体的底部,这意味着在航行中,船体会随着海浪的波动而产生摆动,水位也会随之变化。

这要求地漏能够适应不同的水位变化,并保持通畅的排水。

为了实现这一点,航母地漏通常采用了一些特殊设计。

首先,地漏的排水管道通常是倾斜的,以便在船体摆动时,水能够更流畅地进入管道。

其次,地漏的底部通常会设置一个阀门或过滤器,以防止废物进入排水系统。

同时,地漏的排水管道还会设置一定的直径和倾斜角度,以确保水能够快速地被排放出去,并且不会产生堵塞。

此外,航母地漏还需要经常维护和清理。

船舶舱室的积水通常会带有一些杂质和废物,这些杂质有可能会堵塞地漏的管道。

因此,航母地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以保持管道的畅通。

综上所述,航母地漏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基于重力和流体动力学原理的排水系统。

它利用重力将舱室内的积水通过地漏排放到船体下方,并最终进入海水中。

为了确保排水的顺畅和有效,地漏的管道采用了特殊设计,以适应水位变化,并避免堵塞。

此外,航母地漏还需要定期维护和清理,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