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航空母舰的发展史

航空母舰的发展史
航空母舰是一种装备有飞机和直升机的船只,可以在海洋上作为移动的基地使用。
以下是航空母舰的主要发展阶段:
1.早期飞艇母舰(1910年代-1920年代):最早的航空母舰是用
来作为飞艇的基地,这些母舰通常没有飞行甲板,而是用吊篮或固定的甲板来搭载飞艇。
2.早期装甲甲板航空母舰(1920年代-1930年代):在20世纪
20年代末期,飞行员开始尝试在装甲甲板上着陆和起飞。
这
些母舰还使用蒸汽弹射器来帮助飞机在起飞时获得足够的速
度。
3.舰载机的发展(1930年代-1940年代):在1930年代,舰载
机的设计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些飞机可以在较短的跑道上起飞和着陆,并且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和燃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它们被用于远洋打击,控制海域,以及提供空中支持。
4.蒸汽弹射器的发展(1950年代-1960年代):在冷战期间,舰
载机的速度和负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帮助飞机在短跑道上起飞,蒸汽弹射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弹射器可以将飞机在起飞前快速加速,从而让它们能够携带更多武器和燃料。
5.核动力航母的出现(1960年代-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
国推出了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它可以无限期地
在海上停留。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母舰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包括更快的航速、更先进的雷达系统、更强大的舰载机、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更先进的导弹和武器系统等。
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航空母舰制造国。
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中国和印度等也在不断开发和建社。
航空母舰与营销学

航母简述--航空母舰的出现发展、战法战术(营销学)最近要写一篇有关营销战术的文章,发现航母中的机动性能同战术与营销有些关联。
一、航空母舰的出现发展时光倒流至1903年12月7日,当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号飞机第一次飞离地面冲向蓝天的时候,人们的好奇心就投向了那宽广无际的海洋。
飞机能从地面起飞,为什么不能在海上起飞呢?1909年,法国大发明家克雷曼·阿德在他的《军事飞行》一书中第一次描述了载机航空母舰的新概念。
然而,它却被本国人嗤之以鼻,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梦幻;次年11月14日,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美国飞行员埃利,驾驶一架“柯蒂斯”式飞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成功。
两个月之后,又驾机在军舰上安全降落,为航空母舰的发展铺垫了第一块基石。
自从“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第一架飞机算起至今已有80多年了。
在这80多年来,航空母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创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及战后的现代化发展,已成为一支海上核心兵力。
航空母舰实际上就是一个浮动的海上机场,平坦而宽阔的飞行甲板是航空母舰的显著标志。
早期的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十分简陋,大都是在商船和巡洋舰上铺设一块木板,用吊杆吊上吊下,运往战区。
水上飞机则靠浮筒在水面起飞和降落。
例如: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日、法四国共发展了13艘航空母舰,而当时战列舰的数量则超过了140艘,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比例为1:11。
当时,航空母舰还没有引起军事家们的足够重视。
1918年,英国又用客轮改装了世界上第一艘直通型平坦飞行甲板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1922年,美国则利用运煤船改装了一艘直通型飞行甲板的“兰格利”号航空母舰。
它长166米,排水量11000吨,航速15节,能携载33架飞机。
当时该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主要是通过机轮滑跑起飞,着舰则采用22根两端系有沙袋的绳索阻拦降落。
另外,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只。
航母发展史

航空母舰发展史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以飞行距离260米,滞空时间59秒飞行记录,开创了人类征服天空的新记录,也为航空母舰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金鸟”号飞机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两月后,伊利又一次驾驶“金鸟”号由“宾夕法尼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
这两次实验的成功,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作为海空霸主的新一代武器——航空母舰,即将走上属于它的历史舞台。
其实,早在一年前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克莱门特艾德尔曾在《军事飞行》一书中率先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性,并对飞机起降军舰上建造宽敞起降甲板等观点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只可惜《军事飞行》一书在法国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因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被整整耽搁了十年之久。
早期的航空母舰是先从水上航母的研究入手,都是由巡洋舰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改装而成,。
英国的“克技神”号便是水上航母的代表之作,是世界上第一艘搭载水上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
英国在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思想方面总是处于领先地位,1912年他们就开始有了3艘真正的航空母舰。
像倾斜式飞行甲板、蒸汽动力飞机弹射器、飞机降落指挥系统,还有现代飞机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都是英国人首创的。
而在一战中,英国也是唯一一个将水上航母应用于海战之中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空母舰并不是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那时的海战还是其他战舰唱主角,航空母舰只不过是待在它们一边的飞机平台。
但航空母舰的潜在威力,却已经被头脑敏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发现,一战后,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迅速发展,为二战中航空母舰的精彩“演出”做好了准备。
而英美日三国在发展航母的道路上展开了疯狂竞争。
日本自从在1922年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开始,此后又将“赤诚”号和“加贺”号战列舰改成了航空母舰,然后又陆续建造了“苍龙”号和“飞龙”号三艘航空母舰。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以来,中国航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一、中国航母的起始
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
2. 1998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艘航母。
二、第一艘中国航母
1. 200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兴建工程开始。
2. 2011年“辽宁舰”服役,并成为中国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
三、中国航母的发展进程
1. 2012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二艘航母。
2. 2017年第二艘航母下水,并且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3. 2020年第二艘航母完成海试并投入使用。
四、中国航母的性能和特点
1. 中国的航母采用了滑跃起飞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
2. 航母上搭载的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5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设计和生产都是自主完成的,表明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五、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
1. 中国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建造多艘航母。
2. 未来中国的航母可能会搭载更为先进的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作战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充分展现航母在海战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母在过去几十年里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能够预见到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前景。
航母发展史

• 继“企业”号之后,美国于70年代后又建造了7艘“尼米 兹”级核动力航母。“企业”和“尼米兹”的满载排水量 均为9万余吨,可载机90架,后者外形稍大,续航能力为 前者的2倍。“尼米兹”级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 舰,也是当今最大的军舰。
现今世界各国航母一览
• • • • • • • • • • • • • 美国:共拥有“小鹰”级、“尼米兹”级和“企业”级在内的13艘大型航母(现役11 艘)。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系列,现共有3艘,即“无敌”号、“卓越”号和“皇家方舟” 号 法国:现役只有1艘3.6万吨级“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俄罗斯:现役只有1艘排水量为6.5万吨的“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 意大利:现有 “加里波第号”“加富尔伯爵号”“凯沃尔号”3艘轻型航母。 西班牙:现有1艘满载排水量1.69万吨的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 印度: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 帅”号(苏联建)。 韩国:现有1艘满载排水量1.9万吨的“独岛号”轻型航母。 巴西:现有“圣保罗号”一艘航母。 泰国:现有1艘航母,即1997年8月从西班牙购买的满载排水量为11485吨的“加克里? 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 日本:现在自称拥有3艘“大隅”级“输送舰”,其规模和作战能力接近航母。另有1 艘所谓的--16DDH“直升飞机驱逐舰”“日向”号。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是阿根廷海军最大的战舰,也是阿根廷唯一一 艘航空母舰。 中国:曾从前苏联购买了瓦良格号、基辅号、明斯克号等航空母舰,但这些航母都未
“暴怒”号
• 1917年6月,英国 将一艘巡洋舰改装 为世界上最早的航 空母舰“暴怒”号, 它载机20架,但是 原巡洋舰中部的建 筑未拆除,甲板分 别前后两块,飞机 起落既不方便又很 危险。
航母简介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
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赖当地的机场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行动。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空母舰,是1918年5月完工,同年9月正式编入英国皇家海军的“百眼巨人”号。
该舰排水量为14459吨,可载机20架。
它的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到制空、制海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一般来说,航空母舰主要有以下类型:按担负的任务,可分为攻击航母、反潜航母、护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按舰载机种类,可分为固定翼飞机航母和直升机航母;按吨位,可分为大型航母、中型航母和小型航母;按动力,可分为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
航空母舰一般不单独活动,它总是由其他舰只陪同,合称为航空母舰编队,又称航空母舰战斗群。
整个航母编队可以在航空母舰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
因其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的海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战斗,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是一个战斗群,一般包括一艘旗舰,两艘防空巡洋舰,4~6艘防空反潜驱逐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
CV是航空母舰的英文缩写,全称是Carrier Vessels 。
美国现服役的11艘航母详解

美国现服役的11艘航母1,企业号(CVN-65)核动力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
企业号是在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时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
该舰排水量85,600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
武器装备为3座雷声(Raytheon)Mk298联装发射装置导弹、“北约海麻雀"(NATOSeaSparrow)对空导弹、3座(GE/GD)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Phalanx)炮,。
一般配备20架F-14“雄猫”(Tomcat)36架F/A-18“大黄蜂”(Hornet),4架EA-6B“徘徊者”(Prowler),4架E-2C“鹰眼”(Hawkeye),8架S-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60F和2架HH-60“海鹰”(Seahawk).服役35年来,“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区和冲突地区,应付突发事件。
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时,“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行动。
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
越战期间,,“企业”号曾参与越战的空袭行动,并参与1975年的西贡撤退。
1969年1月14日是“企业”号的灾难日,它的飞行甲板突然发生火灾意外并引爆9枚五百磅炸弹,飞行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内部也受创不轻,幸好在数小时抢救后扑灭火势并自力返航,之后的修复作业耗时三个月。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份子猛烈攻击时,“企业”号正准备结束在中东的巡航返国,不过立刻被留在当地,并参与了日后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作战行动。
这艘颠簸半生的“企业”号预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的第一艘取代,届时“企业”号已在海上奔驰了52年。
航母介绍

航母在中国
航母计划并非是建造一条航母这样简单,还需要配套 的舰载机与护航编队。文革结束以后的华国锋时代, 中国的航母计划才第一次有了模样,这一次是购买为 主了,由于与英国密切相关,相关消息比较多。整个 70年代,中国与英国希斯政府都很友好,中国在72年 采购了民用斯贝,75年底签约购买军用斯贝。现在一 系列的解密资料说明华国锋在政治上相当依重海军, 以获取PLA的支持,购买为主的航母计划就是一个证明。 海军当时的唯一选择是谋求英国的合作,取得航母计 划的外部支持。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涉及海军水面 舰队的现代化,核心是直升机航母。最后由于种种原 因航母计划再次破产 。
中国所需要的航母
舰载机起飞方式选择:世界各国海军航空母舰舰 载机的起飞方式主要有弹射起飞、滑橇起飞和垂 直/短距滑跑起飞等。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是利用 机载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来实现起飞,对甲板 长度要求低但携载量和航程难以满足需要,因此 这种起飞方式目前用得较少。
中国所需要的航母
弹射器一般由动力系统、往复车、导向滑轨等构成。 弹射起飞时,驾驶员操纵飞机松开刹车,加大功率, 并在弹射器动力系统的强力作用下,使往复车拉着 挂在飞机上的拖索,沿导向滑轨做加速运动,经过 50~95米的滑跑距离,达到升空速度起飞。当飞机 升离甲板时,拖索与往复车弹射器和飞机脱钩,落 在飞行甲板前端的回收角网兜内。然后由复位系统 将往复车拖归原位,准备再次弹射。现代弹射器中 已经取消拖索,往复车通过牵引杆,与舰载机前起 落架直接相连。
中国所需要的航母
滑撬起飞
中国所需要的航母
滑跃起飞不需要弹射器,飞机出动频率不受弹射 器功率和故障的影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等优点;取消了弹射器,还有助于简化航母设计、 降低造价、节省训练和维修费用。 而且不存在维 护量,可以大降低航母的使用费。但是滑跃起飞 的缺点是必须是推重比相当高的飞机才能起飞, 而且载弹量有限,更无法起飞预警机。弹射起飞 当然可以起飞包括预警机在内的各种飞机,但是 弹射器尤其是蒸汽弹射器效率低、维护量、使用 成本高等一系列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航母萌芽并非在美国,而是一位浪漫的法国人。
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莱曼?阿德率先出版了一本名为《飞行》的专著,首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战舰结合的迷人梦想,并向各国海军展示了航空母舰的雏形,立即引起了海军强国的极大兴趣。
20世纪初,处于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大力发展大型战舰,决心使用航空母舰来改变海战模式,并加快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10年11月14日,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的外形与往常显得有点异样:从舰上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安装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跑道;而在跑道上一架待飞的“柯蒂斯”式飞机此时正迎风而立。
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著名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在检查完各项设施后,迅速跨入座舱,启动发动机。
随着螺旋桨越转越快,飞机向前急速滑去,但由于木质甲板长度太短,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结果机头直往下扎。
就在围观的人们以为一场悲剧即将发生时,沉着的伊利操纵尾舵,拉起了机头,驾驶着飞机在海面上空蹒跚前进了几千米,最后安全地降落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
两个月后,美国海军又在旧金山海湾进行了航空母舰的舰上降落试验。
由于飞机在战舰甲板上降落比起飞难度更大,也更危险,因此美国海军特地选择了一艘吨位更大的重型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而且在其尾部安装了比“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甲板更长、更宽的一段木质跑道:长约36米、宽约9.6米。
为了能迅速减小飞机的着舰速度,还沿着甲板横向设置了22根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
伊利还把自行车内胎缠在身上,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1911年1月18日,这天海面风大浪涌,战舰颠簸不已,而舰长又错误地决定抛锚停航,并将舰尾迎着风向。
幸亏伊利技艺高超。
他关闭了发动机,降低高度,压低机尾,钩住了其中的11根拦阻索;通过一段距离的减速滑跑,飞机总算在距平台前端9米处停住。
伊利先后成功地实现飞机在战舰的起飞和降落,为航空母舰的正式发展奠定了基石。
此后不久,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很快一批包括水上飞机母舰在内的性能迥异、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舰接连问世,不久便在战争中突显出它们的威力。
可是因“巨舰大炮”的思想在不少国家海军领导人头脑中作祟,他们对“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方案并不以为然;武断地认为要使飞机能在军舰上起降,就必须拆除军舰上的大炮,而这将大大降低军舰的战斗力。
因此,早期的海军强国并没有大力发展阿德那种在军舰甲板上起降飞机的航母设想,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研制水上飞机及其母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母舰开始登场亮相,并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它固有的缺点也充分显示出来:吊放与回收不方便,起降受风浪影响大等。
于是,英国转而把一艘商船改装为设置全通飞行甲板和岛型舰桥的航空母舰,命名为“百眼巨人”号。
这艘满载排水量1.4万余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成为现代常规航母的雏形。
1918年英国首次专门设计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海军两年后设计建造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却赶在英国人之前,于1922年提前服役,夺取了世界上首艘专门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桂冠。
到二战前夕,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建造了数量可观的航空母舰,但因“大舰巨炮”思想始终在各国海军中占主导地位,战列舰依然是
海上霸主,航空母舰只能作为辅助兵力。
二战爆发后,英国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在塔兰托海战中成功开局,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袭击珍珠港,航空母舰日渐发挥出其他兵力兵器难以匹敌的作战威力。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交战双方都以航空母舰作为海战的主力,航空母舰正式问鼎“海上霸主”宝座。
整个战争期间,各国包括改装护航航空母舰在内的航空母舰数量猛增,其中美国高达122艘、英国69艘、日本28艘。
二战之后,各国就纷纷淘汰了各种老旧或性能不佳的航空母舰,并对少数大战中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现代化改装。
到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武器装备方面的物化,一些海军强国开始研制新型航空母舰及喷气式舰载机,同时逐渐推广使用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舷侧升降机、新型拦阻装置、全天候助降装置等多项最新技术和设施。
其后,各型导弹、新式舰炮、反潜武器、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以及核动力都在航空母舰上装设运用。
当代航空母舰更是汇集各种高新技术的集大成者,其战技术性能和攻防能力远非二战时的航空母舰可比拟。
航空母舰发展已近百年,期间受到各种兵力兵器多方冲击。
但毫无疑问,以航母为核心的编队仍具有其他兵力兵器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航空母舰编队有着很强的海上综合作战力量,不仅搭载有各类性能先进的舰载机,而且配属有若干艘水面舰艇及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等。
航母编队既可遂行反舰、防空、反潜任务,也可对近海战略设施实施精确打击,还可发射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实施纵深打击。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航母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海战场,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作战,真正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从发展趋势看,航空母舰还是空间作战的极佳平台,可以搭载高能激光武器、高速动能武器等,对太空卫星、空间武器等实施拦截和摧毁。
除此之外,航编队也可以胜任其他兵力无法完成的海上非战争行动,利用其庞大的阵势、广阔覆盖的海空域、超强的立体作战能力,实施常规威慑,执行海上日渐增多的反恐、反海盗、救援、撒桥等任务。
在可预见的未来,航空母舰依然是海上作战兵力兵器中首屈一指的“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