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学堂乐歌的内容,意义及对现当代音乐生活的影响

学堂乐歌的内容,意义及对现当代音乐生活的影响
校园歌曲,也叫校园乐歌,是一种描绘青少年教育、娱乐、友谊和成长的歌曲。
它从轻松
快乐的主题开始,以积极向上的视角表达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充满活力和热情。
校园乐歌在
歌词中探讨学生成长和校园文化,它们既反映了童趣,也反映了由青少年走向成人的过程。
校园乐歌是在不断变化的艺术领域中,能够弥补学生社会课程缺失,成为青少年文化现象
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热衷于听校园乐歌,因为这些歌曲能够与一代人共同分享和创造
共同的文化环境。
而这些歌曲也为学生们提供了逃避日常压力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之间相
互支持的互动关系,也增强了校园里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校园歌曲的发展也能够为未来音乐生活带来新的机遇。
它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推动他们不断寻求创新,对当代音乐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比如,很多校园乐歌给出了一种跨文化、跨代的艺术模式,让学生们可以吸取过去的传统元素,探索当代音乐的各
种表现形式。
另外,校园乐歌不仅仅是艺术,也是沟通的桥梁。
它可以让不同年龄层的孩子们把社会问题转成歌中的意义,因此,校园乐歌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社会敏感度,让他们能够从不同人群中更好地理解彼此。
总而言之,校园乐歌是一种真实而有活力的文化形式,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艺术表现,也能为当代音乐生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这种文化也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发展,从而为当今的音乐生活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1. 学堂乐歌的旋律简单易记呀!就像《两只老虎》的旋律,大家一下子就能哼出来。
它不追求复杂华丽的曲调,而是注重让人能轻松跟上节奏。
李叔同的《送别》不就是这样嘛,那旋律多简单又好听呀,简直能立马抓住你的耳朵!
2. 歌词通俗易懂可是学堂乐歌的一大特色哟!跟咱平时说话似的,好理解得很呢。
比如沈心工的《竹马》,那歌词就像你我日常的对话一样,让人一下子就知道表达的啥意思。
这样大家学起来多容易呀,对不对?
3. 学堂乐歌很多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呢!哎呀,就像早上刚升起的太阳,活力满满呀!比如那首《体操-兵操》,听着就让人感觉精神一振,仿佛有无穷的力量要爆发出来。
这就是学堂乐歌带来的积极向上的感觉啊!
4. 它还具有教育意义呢,这多重要啊!就好比是一位好老师,在教你知识和道理。
像《勉学》这首歌,不就是在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嘛,让你在听歌的时候也能学到东西,多棒呀!
5. 学堂乐歌还常常和当时的一些新思想结合呢!这不就是与时俱进嘛,多时髦呀!像反映爱国情怀的《何日醒》,让人听了就对国家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不是吗?
6. 还有呀,学堂乐歌有不少是集体演唱的形式呢!哇,大家一起唱,那场面得多热闹,多有感染力!就像大家一起唱《黄河大合唱》一样,齐心协力,那气势可不得了!
我觉得学堂乐歌真的是很有魅力很独特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简单好听又有意义的歌曲,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了解呀!。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一)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一)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基本信息
•学堂乐歌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形式起源于中国学堂,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1.教育属性强:学堂乐歌的创作与演唱都以教育为目的,它不仅能
教育人们各种道德观念和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乐曲简洁明快:学堂乐歌的曲调通常简单易学,旋律明快,容易
被大众接受和传唱。
3.歌词寓教于乐:学堂乐歌的歌词经常以教育内容为主题,通过歌
词中融入道德、传统文化等元素,使其更具教育性。
4.民族特色鲜明:学堂乐歌在创作和演唱中注重体现中国的传统文
化和民族特色,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
5.演唱形式多样:学堂乐歌可以由个人或团体演唱,也可以选择合
唱形式,因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发展历程
•学堂乐歌起初是作为教育工具出现的,主要用于学堂教育。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学堂乐歌逐渐走进校园,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学堂乐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逐渐扩大,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这种音乐形式。
以上就是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它是一种具有教育性和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形式,通过简洁明快的乐曲和寓教于乐的歌词,引导人们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学堂乐歌的特点范文

学堂乐歌的特点范文学堂乐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起源于唐朝,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学堂乐歌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被称为“古乐中宗”,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堂乐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次,学堂乐歌的歌词寓意深远。
学堂乐歌的歌词内容主要以经史子集、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段落为基础,通过抒发情感、渲染氛围和传达思想等方式来表达歌曲主题。
不同的歌曲歌词主题涉及到了人生哲理、爱情、家国情怀、历史故事等多个领域,寓意丰富且富有启迪性。
第三,学堂乐歌有独特的演唱方式。
学堂乐歌的演唱方式主要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形式。
其中,独唱是最常见和基本的表演方式,歌手通过对声音的控制和调节,将情感融入到唱腔之中。
对唱则是两个歌手相互合作,通过对答唱的方式来展现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合唱则是多个歌手合作演唱,通常用于庆典、盛会等场合。
第四,学堂乐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学堂乐歌的表演形式包括舞台表演、视听结合和戏曲表演等多种形式。
舞台表演是学堂乐歌最常见的表演方式,通常在舞台上进行演唱,配以精美的服饰和舞蹈,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视听结合则是将学堂乐歌与影像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体验。
戏曲表演则是将学堂乐歌融入到传统戏曲中进行表演,形成了戏曲音乐的一个分支。
最后,学堂乐歌注重传承与创新。
学堂乐歌的传承是后世音乐发展和创作的重要基础之一,许多著名的古代音乐家和乐师都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和改进。
同时,学堂乐歌也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审美需求进行创新,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同时,注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综上所述,学堂乐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曲调,寓意深远的歌词,独特的演唱方式,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以及传承与创新的特点。
通过学堂乐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印记和人文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古代音乐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学堂乐歌的特点

学堂乐歌的特点
学堂乐歌一般比较轻快,曲调流畅,旋律活泼,易于掌握,在唱起来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增强一种轻松的心情,有助于放松心情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有一些学堂乐歌以故事或者场景为主题,以优美的曲调,描述著古代的故事或者事件,让人们感受到古代的文化。
内容上往往充满着正能量,有教育性,既可以增强人们的正面情感,又能激发人们发现事物美妙之处,增强大家的阅读能力。
此外,学堂乐歌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曲艺艺术之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加强语言素养,培养良好的见解能力,增进友谊,增强乐趣,也有助于强化记忆力。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近现代音乐教育中,学堂乐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堂乐歌以其简单易学、富有启发性的特点,深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喜爱。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堂乐歌的定义、特点及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堂乐歌的定义及特点学堂乐歌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唱歌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以简单易学、轻快活泼的曲调和深入浅出的歌词为特点,是一种适合学生学唱和集体表演的音乐形式。
学堂乐歌不仅包括传统的民歌、儿歌,还包括一些现代流行音乐,以及专门为学校音乐教育创作的教学歌曲。
它的特点是旋律简单易记,歌词朗朗上口,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集体合作和情感表达。
1.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学堂乐歌是学校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唱学堂乐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学堂乐歌中的简单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唱学堂乐歌,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在学堂乐歌的陪伴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为他们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堂乐歌的学唱和表演是一种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唱学堂乐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合作、表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学堂乐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通过学唱学堂乐歌,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感知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
3.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学堂乐歌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式,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音乐学习资源。
学堂乐歌中的歌曲种类多样,包括了丰富的民歌、儿歌和流行歌曲,还有专门为学校音乐教育创作的教学歌曲,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经典之作,又有时尚的新歌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学习内容。
学堂乐歌的形式

学堂乐歌的形式
学堂乐歌(chanson d'école)是指在学校中唱的一种特定形式
的歌曲。
它通常具有以下的形式特点:
1. 简短朗朗:学堂乐歌的歌曲长度通常较短,旋律简单易记,便于学生迅速掌握。
2. 教育性质:学堂乐歌的主题通常与教育、学习、师生关系等相关,目的是用歌曲形式提供教育性的内容和信息。
3. 可互动性强:学堂乐歌通常设置有重复部分或者反复唱句,以便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
4. 鼓励合唱:学堂乐歌鼓励学生进行合唱,通过集体合作唱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易于传播:学堂乐歌的歌词形式通常简单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被学生传唱和传播。
总的来说,学堂乐歌是一种具有教育性质、旋律简单易唱、鼓励合唱和易于传播的学校歌曲形式。
它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增加趣味性、提供教学内容、培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歌曲的形式,将音乐知识和技能融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学堂乐歌的特点、应用、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学堂乐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堂乐歌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够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多维度的内容设置可以让学生在歌唱中既能获取知识,又能培养技能,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是学堂乐歌注重歌曲的选择,它可以在保证内容的丰富性的选择那些旋律优美、歌词易懂的歌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学堂乐歌可以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配以动作、乐器演奏等辅助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等阶段。
在学前教育领域,学堂乐歌可以通过简单易懂、节奏明快的歌曲,培养幼儿的音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堂乐歌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歌曲,教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节奏感,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学堂乐歌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深层次主题的歌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分析和批评,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学堂乐歌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堂乐歌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可以使得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达方面更加敏锐和自信,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堂乐歌也为那些具有音乐天赋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发展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不可忽视。
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和音乐欣赏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院(系)名称 音乐学院
专 业 名 称 音乐学
学生姓名 赵艳
学号 050914053
指导教师 高彩荣讲师
完 成 时 间 2009年5月 2
目录 前言 一、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二、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一) 学堂乐歌的题材特点 (二) 学堂乐歌的曲调创作特点 三、学堂乐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贡献 (一) 学堂乐歌改变了乐歌课的现状 (二) 学堂乐歌促进了一批音乐家的出现 (三) 学堂乐歌促进了学校音乐教材建设 (四) 学堂乐歌促进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结语
3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赵艳 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 学号050914053 指导教师:高彩荣讲师
摘要:学堂乐歌是产生于清末民初专供学生集体演唱的学校歌曲。这些歌曲虽然在音乐创作上还不够成熟,但正是它们把音乐课引入了学校教育,促使了一批音乐教育家的产生,也促进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堂乐歌;题材;曲调创作;音乐教育
前言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中所唱的歌曲,它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产生的新生事物,乐歌的题材选择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新思想。它的曲调以日本和欧美为主体,也有中国人自创作品,还有选用中国民间曲调填词的。自从学堂乐歌时代开始,中国才有了系统的音乐教育,因此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系统化的开端,它的发展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开辟了道路。首先将乐歌课引入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促进了音乐教材建设,并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走向了专业化道路。
一、 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 学堂乐歌通常是指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供学生集体演唱的学校歌曲。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不再是闭关自守的国家,而是和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是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受到各个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国家性质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而百姓既要反帝,又要反封建,为使自己获得人身自由,尤其是广大女性要求男女平 4
等和人身自由。 面对这种局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了维新运动,他们倡导废科举,办新学。在此期间,维新派领袖曾向光绪帝上书,提出要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最后失败了。此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仍然坚持主张在学堂开设乐歌课,并向广大群众传播新内容的乐歌。“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1]直至1902年,音乐课才开始在学校里出现。 正是此时,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音乐教育者正好从国外学成归来,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我国初创的音乐教育这场革命中去。 二、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一) 学堂乐歌的题材特点 学堂乐歌是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出来的新音乐,因此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新风尚。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乐歌题材的广泛性。 1、反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爱国题材的学堂乐歌 音乐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为时代服务。近代中国受到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瓜分,它们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更有甚者,有的国家还试图独占中国,他们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使我国丧失了领土和国家主权,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面对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就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学堂乐歌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爱国题材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唤醒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也是历史的要求。 何日醒 夏颂莱作词 一朝病国人都病,妖烟鸦片进,呜呼吾族尽,四万万人厄运临。饮吾鸩毒迫以兵,还将赔款争,宁波上海闽粤厦门,通商五口城。香港特相赠,狮旗猎猎控南溟,谁为戎首,谁始要盟,吾党何日醒。 这首歌词是夏颂莱写的学堂乐歌歌词。从内容上来看,它描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地被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的史实,目的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救亡图存,来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首歌曲是一首著名的爱国题材的歌曲。 因为学堂乐歌是在学校唱的歌曲,其宗旨还是为当时社会服务的。 5
如: 中国男儿 石更词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振兴中华的渴望,号召人们团结起来集中反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以实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信念,同样是属于爱国题材的歌曲。这一题材的歌曲在当时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汉族历史歌》、《扬子江》、《黄河》在思想内容方面都属于这一类题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国富强兵、以抵御列强的欺凌,充分表达了人们图强奋发、复兴民族的强烈愿望。 2、赞美共和体制,赞美中华民国,反对帝国主义爱国运动的歌曲题材 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中国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与此同时,乐歌的创作也有了进步。此时歌曲中出现了许多欢呼共和体制,赞美中华民国,反对帝国主义爱国运动的歌曲题材。 如: 美哉!中华 沈心工词 美哉 美哉!中华民国,大平洋滨、亚细亚陆。取精用宏,地大物博。宜工宜商、宜耕宜牧。奋发有为,无求不得。美哉 美哉!中华民国,奋发有为,无求不得,美哉美哉,中华民国。 从歌词内容看,它是赞美中华民国地大物博、宜工宜商、无求不得,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共和的美好向往。当时属于这类题材的歌曲作品还有:《黄河》杨度词;《请君对镜》沈心工词;《采莲曲》沈心工词曲;《春游》李叔同词曲;《留别》李叔同词曲等。 3、呼吁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乐歌题材 清代的封建文化专制制度,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没有言论自由,女性的地位尤为低下。民国初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解放思想,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罗网,同时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涌入中国,这对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产生很大的冲击,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她们要求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乐歌中也有这类题材。 如: 免女权 秋瑾 6
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寿,恢复江山老素手。 这首乐歌是较有代表的呼吁妇女解放的乐歌,歌词倡导自由和男女平等,同时还把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相联系,鼓励妇女“回复江山老素手”,告诉女人要依靠自己,号召她们要自强、自立,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充分表达了革命者尤其是女革命者崇高的革命理想。 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缠足苦》,冰蓝作词的《天足乐》等,都要求妇女解放。但是,明确的要求男女平等的乐歌在当时不是很多,况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人能大胆的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乐歌是反映当时学校教育生活的,意在向学生、青少年们进行各种学科教育的内容。 (二)学堂乐歌的曲调创作特点 学堂乐歌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批创作歌曲,它的创作处于近现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一些先驱作曲家受到西方作曲技法的影响,尝试着自己作词作曲,同时也受到了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 在曲调方面,学堂乐歌可以堪称“拿来主义”的典型。[2]也就是将外国的乐歌曲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相结合。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1)选用日本歌曲曲调的学堂乐歌;(2)选用西洋欧美曲调的学堂乐歌;(3)由中国作曲家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4)选用中国民间歌曲曲调的学堂乐歌。中国学堂乐歌的最初创作宗旨是:“音调虽仍其旧,而歌词务求其新”。[3] 1、选用日本歌曲曲调的学堂乐歌 清末民初,有许多留日爱国者归国,带来许多日本曲调的歌曲。由于当时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改变中国无人能写新乐的局面,学堂乐歌就借用日本歌曲的曲调,由中国人填上新词而成。 乐歌《何日醒》是借用《樱井诀别》的曲调有所改变。《何日醒》将原曲的2/4拍子改为4/4拍子,音符由八分音符改为四分音符,并且把所有的附点节奏改为平均的四分音符的节奏,在感觉上速度放慢了一倍,基本上是一字一音,节奏比较容易把握,因此曲调变得简洁,易于人们演唱。 《今从军》仍然是《樱井诀别》的填词歌曲。这首歌曲曲调跟原曲调一样, 7
拍子还是2/4拍,但是在所有的八分音符中都加入了附点节奏,因此,和原曲相比,《今从军》有一种进行曲的感觉,富于弹性,充分体现了从军队伍的节奏,。尽管不同的歌词采用了相同的曲调,但是词曲的结合非常紧密、协调。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歌曲采用日本曲调,依声填词,如《扬子江》就是日本歌曲《铁道唱歌》的填词歌曲,《耕牛》是《风车》的填词歌曲等。这些填词歌曲大多都是附点节奏,刚劲有力,更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侵略的斗志。 2、选用西洋欧美曲调的学堂乐歌 当时的乐歌曲调也有很多采用欧美旋律写成,这与以日本曲调填词的歌曲构成了当时学堂乐歌的主体。 乐歌《送别》是李叔同借用美国民歌《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而成的。此曲曲调婉转流畅、舒缓,歌词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作者难以离别的感情,拍子仍然是4/4拍,此曲结合,更加深了离愁别绪的情感。李叔同不满足直呼慷慨的爱国口号和宣传鼓动的辞藻,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内心直朴的感受。[4] 另外,沈心工的《采莲》曲是德国民歌《花开》的填词歌曲。《花开》原是“三部合唱”,沈心工只借用了此曲的第一声部,拍子仍然是4/4拍。李叔同也借用了这首民歌的曲调作了《采莲》曲,他仍保持了原曲的“三部合唱”的形式,拍子由原来的4/4拍变为2/4拍,音符的时值缩小一倍。沈心工和李叔同的《采莲》曲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一字一音。 当时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增多,采用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曲调创作的乐歌也很多,这也正是我国学堂乐歌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 3、由中国作曲家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乐歌的作者开始对选用国外的曲调填词的创作手法感到不满,加之中西交流逐渐增多,西方的作曲技法也传到了中国,他们开始考虑采用西方作曲技法,结合传统音乐自己作词作曲。 如:《黄河》 沈心工是乐歌创作的第一人,《黄河》由他作词作曲。这首乐歌以黄河为题材,曲调由作者自己创作,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铿锵有力,充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沈心工的学生、近代音乐家黄自在《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