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庄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成庄矿3煤层构造煤研究(毕业设计)共56页文档

目录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构造煤与瓦斯突出 (2)2.1构造煤的特征 (2)2.1.1 构造煤的宏观结构特征 (2)2.1.2 构造煤的微观结构特征 (2)2.1.3 构造煤的超微观结构特征 (3)2.2构造煤的物理特性 (4)2.3构造煤对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4)3 地球物理测井和判识构造煤基本原理及曲线特征 (6)3.1地球物理曲线测井基本原理 (6)3.1.1 视电阻率(ρs)测井基本原理 (6)3.1.2 伽玛伽玛(γ-γ)测井基本原理 (8)3.2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理论基础 (9)3.2.1 视电阻率(ρs)曲线判识构造煤 (9)3.2.2 伽玛伽玛(γ-γ )曲线判识构造煤 (10)3.2.3 自然伽玛(γ)和接地电阻梯度曲线判识构造煤 (10)3.3构造煤测井曲线特征 (11)4 构造煤测井曲线解译及应用 (12)4.1构造煤结构类型划分 (12)4.2研究步骤 (12)4.3成庄矿测井曲线解译 (13)4.3.1 矿区概况 (13)4.3.2 成庄矿构造煤观测 (14)4.3.3 成庄矿测井曲线解译 (18)4.4小结 (19)5 成庄矿3#煤层构造煤分布规律 (20)5.1构造煤分布一般规律 (20)5.1.1 构造煤是挤压、剪切作用的产物 (20)5.1.2 构造煤分布一般特征 (20)5.23#煤层构造煤分布规律 (23)6 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附录A英文原文节选 (28)附录B英文翻译节选 (44)1 绪论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
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构造应力集中、挤压、研磨作用强烈的构造部位,这已为国内外采矿工程的大量事实所证实,也为多数从事矿井瓦斯地质的研究者所公认。
(完整word版)庞庄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word文档良心出品)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井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范围庞庄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方向九里区境内,距市中心13km。
主井地理座标为东经117°06′19″,北纬34°20′24″,井囗标高+37.5m。
井田范围:东自21煤露头起;西至夹河工业广场及第17勘探线为界与夹河矿为邻;南部边界分三段:(1)、东段(铁路煤柱以东):以F3断层与王庄煤矿相邻。
(2)、中段(铁路煤柱至11勘探线):以F47断层为界,断层以南隶属拾屯煤矿。
(3)、西段(第11至第15勘探线):各煤层-270m水平以浅急倾斜部分划归拾屯矿。
北以F1断层与张小楼井相邻。
井田东西长约6.24km、南北宽3km,面积约18.72km2。
1.1.2地形、地貌庞庄井田为古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
冲积层东北薄、西北厚,平均厚度76.0m ,区内地势较平坦,略显西北高、东西低的趋势。
地表标高+35m~+42m,坡度约为两千分之一。
由于几十年的煤炭开采活动,使地表形成大面积塌陷并积水成塘,塌陷区水深可达5m~6m。
矿区东南由寒武、奥陶纪石灰岩构成为数不多的低山丘陵,大致呈NE60°方向延伸。
自西向东为大、小孤山、霸王山、九里山、琵琶山。
其中以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为+173.2m。
1.1.3交通条件徐州市地处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动脉的交汇点,本井田有矿区专用铁路,东与京沪铁路茅村站、西与陇海铁路夹河寨站相联接。
徐丰公路从矿门口通过,可与苏北、皖北、鲁南、豫东各县相通。
矿区东北有京杭大运河穿过,经徐州煤港贯通南北。
因此,庞庄煤矿水、陆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见交通示意图1-1)图1—1 交通示意图1.1.4气象根据徐州气象资料,本区属南温带鲁南气候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的过渡性,区内气候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充沛,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季短,并有寒潮、霜冻、冰雹、旱风等自然灾害。
本区由于地处中纬度副热带和暧温带的过渡 区,因此,降水有集中性高,年变化大的特点。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成庄煤矿(以下简称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翼,晋城市西北20km处,跨泽州和沁水两县。
工业广场位于泽州县下村镇史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4′11″—35°39′50″,东经112°36′06″—112°43′49″。
成庄井田北至大阳井田南界,南至寺河井田北界,东以煤层露头及小窑为界,西与潘庄井田为邻,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9.7km,面积74.3338km2。
太(原)—焦(作)铁路由井田东10余km处通过,侯(马)—月(山)铁路从西南约7km处通过。
矿井有铁路专用线经古书院矿与太焦铁路接轨,距古书院矿18km。
207国道(太原—洛阳)在成庄矿东侧约20多km 处通过,晋(城)—长(治)、晋(城)—阳(城)、晋(城)—焦(作)、长(治)—邯(郸)、太(原)—长(治)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交通极为便利(图1-1-1)。
1.1.2地形、地势及河流本井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沟谷发育。
中部高,东、西部低,最高点标高为1146.5m,最低标高为691.3m,相对高差为455.2m。
东部长河西岸有黄土覆盖、西部沁河东岸也有黄土覆盖,中部山区森林发育。
井田内村庄位于黄土冲沟两侧或山顶低洼处有黄土覆盖的地方。
河谷两侧为侵蚀堆积地形,形成河漫滩及以上的三级阶地。
1.1.3水文水系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井田内主要河流为长河,为沁河支流,由东北向西南从井田东缘流过。
史村河、河底河等为长河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长河,为季节性水流。
图1-1-1 交通位置图1.1.4气象及地震晋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温暖宜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据晋城市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22.8℃(1956年1月21日),极端最高气温38.6℃(1967年6月4日)。
雨季为7、8、9三个月,平均年降水量622.7mm,最小295.9mm(1965年),最大1010.4mm (1956年)。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doc

接地扁钢过桥架伸缩节安装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接地扁钢过桥架伸缩节安装这档子事儿!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就好比是给整个电力系统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呀!首先呢,咱得把准备工作做好咯。
就像要去打仗,你不得先把武器弹药准备齐全呀!得把需要的工具都整整齐齐摆放在那,接地扁钢要选质量好的,可不能随随便便对付。
然后呢,就是安装的关键步骤啦。
就好像搭积木一样,得一步一步来,还得搭得稳稳当当的。
把接地扁钢慢慢地穿过桥架伸缩节,这可得小心点,别给弄折了弄弯了。
这时候你就得有耐心,不能毛毛躁躁的,不然出了差错可就麻烦啦。
接着呀,要把接地扁钢固定好。
这就好比给它找了个安稳的家,不能让它晃来晃去的呀。
用合适的螺丝啊、卡扣啊把它固定住,让它老老实实待在那,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安装的过程中,你得时刻留意着,别出啥纰漏。
这就跟走钢丝似的,得万分小心。
要是一个不小心,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你想想,要是没安装好,那以后出了问题,不就麻烦大啦?而且啊,安装的时候还得注意细节。
这就像画画一样,细节决定成败呀!每一个螺丝的松紧,每一个卡扣的位置,都得恰到好处。
你说要是松了,那不就等于白干啦?要是太紧了,会不会把东西给弄坏啦?这都得好好琢磨琢磨。
安装完了可别以为就万事大吉咯!还得检查检查呢。
这就像考试完了要检查试卷一样,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有没有没做好的地方。
要是有问题,赶紧改正,可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你说这接地扁钢过桥架伸缩节安装是不是挺重要的?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
咱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自己最宝贝的东西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出了岔子,那影响可大了去了。
所以啊,大家在安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仔细再仔细。
可别嫌我啰嗦,我这都是为了大家好呀!咱可不能在这上面掉以轻心,。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本区年最大降雨量1481.3mm,年平均气温14.3度,最低气温-23.2度,最大积雪深度22mm,最大冻土15深度厘米,最大20风速m/s,主要风向为东北风。
1.1.3矿区的水文情况浍河流经井田西南鄣,为中型河流无堤,历年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8.20米,洪峰流量865立方米/秒,雨季时沿河沟渠两岸几洼地形成内涝积水,水深0.5~1.2米。
区内沟渠密集,多为灌溉渠。
浍河为本区主要河流,属淮河水系,属季节性河流。
水位一般较浅,夏季水位上涨,洪水期间溢出河床,冬青两季干枯状态。
浍河发源于河南商丘,上游由东沙河与包河在临涣集附近合并而成。
自1967年开挖了新汴河后,增强了泄洪能力,目前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基本无危害。
供水:本矿新生界第一含水层水质为上Hco3-K1Na+Mg+Ca型,pH值7.8----8.0,矿化度0.328—0.44g/l,全硬度11.8b---15.74德国度,含氟量1---1.4mg/l,水样细菌化验细菌数10---38个/ml,大肠杆菌1---14个/ml,水质较好,符合饮水标准,其它地段水质较差,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新生界“二含”水质变化大,有些地段不符合标准,太灰水矿化度火较高,水质为混合型水,不符合标准,经处理可以利用。
本矿井工业广场附近,最高洪水位约为+112m,东处香山降压站附近的最高洪水位约为+103m(1971年6月29日)。
1.2井田地质特征矿井范围西以大刘家断层为界,东南以大马家断层为界与临涣煤矿毗邻,北至10煤层-950 m水平投影线,呈类似梯形。
走向长约3.2~7km,南北宽3.4 km,面积 19.4km2。
勘探区位于淮北平原的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6.5m~+28.6m,一般+27m左右,北高南低,区内沟渠纵横。
1.2.1煤层特征煤系地层全为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层覆盖,松散层平均厚度约199m,与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三系松散层属黄淮平原的冲积层,自上而下分为4个含水层(组)和3个隔水层(组)。
矿井设计论文

矿井设计【摘要】矿井设计关乎煤炭开采量的最大化和开采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如何设计完善科学的矿井,是煤炭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寺河井田为例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矿井设计;井田;地质特征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寺河井田位于晋城新区东南部,跨晋城市和阳城、沁水两县。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沁水县嘉峰车站附近,距晋城市70km,距沁水县53km。
矿井东部边界:以长13、407号钻孔连线与峪南煤矿相邻,以407、417、424号钻孔连线及长16、431号钻孔连线与西庄煤矿相邻;西部边界:为330、长20号钻孔之连线;南部边界:以341、475、468号钻孔连线与郭峪、沟底、史山煤矿为界;北部边界:西段以潘庄一号井田境界与潘庄一号矿井为界,北段以点(x=394500,y=511000)及长5号钻孔连线为界,东段以成庄井田境界为界。
井内的气象参数按表1.1所列的平均值选取。
1.2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的走向最大长度为5.81km,最小长度为5.66km,平均长度为5.77km。
井田倾斜方向的最大长度为6.68km,最小长度为5.56km,平均长度为6.30km。
煤层的倾角最大为10°,最小为2°,平均为5°,井田平均水平宽度为6.28km,水平面积为36.24平方公里。
1.3 煤层特征本矿井可采煤层有3、9煤层,其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5.3m、1.62m,具体参见图1.1 综合地质柱状图。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的瓦斯地质资料,井田内瓦斯平均含量7.67m3/t,井田+550m以上为低沼气区域,但矿井设计井型大,瓦斯绝对涌出量大于40 m3/min,本设计按高瓦斯矿井进行设计。
据成庄矿东临的白沙小煤矿,晋城矿物局的王台铺矿、古书院矿取样做煤尘爆炸性实验结果:火焰长度及岩粉含量均为零,属无爆炸危险煤层。
井田内3号主采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9号、15号煤层属不易自然~易自然煤层。
成庄矿煤层瓦斯积聚的地质因素及防治对策

积达2 8 8 . 6 2 万m 2 , 破坏3 # 煤层地质储量2 6 2 0 . 7 8
2 . 1 准确预测预报采区 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
( 1 ) 掘进巷道瓦斯涌出量 Q 掘 的计算: Q 掘=WX KM
式中 W — 瓦斯含量, m 3 / t ;
K M — 掘进巷道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煤层瓦 斯储量的比值, 当 Q> 1 m 3 / m i n 时,
2 0 0 1 年5 月底暂停, 但未按标准关闭) 。其中史村、 段都、 刘村、 杨庄 、 郭河、 白沙等 1 0座煤矿有不同程 度越界开采现象。据初步统计 : 小煤窖越界开采面
2 . 2 提 高地质构造探测的准确率 随着煤矿生产机械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采 掘方法对地质构造的控制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原地质精查阶段对地质构造的控制精度已不能满足 煤矿生产的需要 , 必须进行多种物探方式的补充勘 探, 根据调研 , 采用地面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进行地面
1 影响矿井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 1 . 1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影响瓦斯存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 封闭型地质构造有利于封闭瓦斯 , 开放性地质构造 有利于排放瓦斯。瓦斯喷出大多发生在地质构造破 坏带、 溶洞裂缝区、 背斜和向斜轴部储瓦斯区以及其
( 1 ) 褶曲构造。成庄井田位于太行复背斜西翼, 沁水盆地东端, 为阳城山字型构造体系脊柱部分南 端东侧及马蹄形盾地的北侧与新华夏构造的复合部 位。井 田内主要为一走向北北东逐渐转为北东向, 倾向为北西的单斜构造。井 田内地层平缓 , 倾角 3 - - 1 5 0 , 一般在 1 0 0 以内。在此单斜基础上发育着幅 度不大两翼平缓、 开阔的背向斜褶曲构造, 使井田内 地层呈波状起伏。据地形地质图, 井 田内一水平范 围内有 3 条短轴褶曲, 另据 3 #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一水平中北部有 2 条明显的背斜构造。它们是杨庄
采矿工程专业采矿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寺河矿300万t/a新井设计。
寺河煤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面,交通便利。
井田走向(东西)长约5.77km,倾向(南北)长约6.30km,井田总面积为36.24km2。
主采煤层为3号煤、9号煤,平均倾角为5°,煤层平均总厚为5.30m。
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井田工业储量为38784万t,矿井可采储量27352万t。
矿井服务年限为70.13a, 涌水量不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5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
井田为双斜井单水平开拓。
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设备。
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年工作日为300d,工作制度为四六”制。
一般部分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目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6)1.1矿区概述 (6)1.2井田地质特征 (8)1.3煤层特征 (14)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0)2.1 井田境界 (20)2.2 矿井工业储量 (21)2.2矿井可采储量 (23)3 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27)3.1矿井工作制度 (27)3.2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27)4 井田开拓 (30)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30)4.2 矿井基本巷道 (38)5 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 (52)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52)5.2盘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3)5. 3盘区车场选型设计 (59)6 采煤方法 (59)6.1 采煤工艺方式 (59)6. 2回采巷道布置 (69)7 井下运输 ..................................................... (71)7.1 概述 ................................................... (71)7. 2 盘区运输设备选择... ... ... ... ... ... ... ... ... ... ... ... ... ... ... ... ... ... (73)7. 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 ... ... ... ... ... ... ... ... ... ... ... ... ... ... ... (75)8 矿井提升 (79)8.1 概述 (79)8.2 主副井提升 (79)9 矿井通风与安全 (84)9. 1 矿井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84)9.2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85)9. 3 矿井风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90)9. 4 矿井阻力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94)9.4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00)9.5 安全技术措施 (103)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05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寺河井田位于晋城新区东南部,跨晋城市和阳城、沁水两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成庄煤矿,位于沁水煤田南翼,晋城市西北20km处,跨泽州和沁水两县。
工业广场位于泽州县下村镇史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4′11″—35°39′50″,东经112°36′06″—112°43′49″。
成庄井田北至大阳井田南界,南至寺河井田北界,东以煤层露头及小窑为界,西与潘庄井田为邻,东西长约9.5km,南北宽约3.45km,面积32.75km2。
太(原)—焦(作)铁路由井田东10余km处通过,侯(马)—月(山)铁路从西南约7km处通过。
矿井有铁路专用线经古书院矿与太焦铁路接轨,距古书院矿18km。
207国道(太原—洛阳)在成庄矿东侧约20多km处通过,晋(城)—长(治)、晋(城)—阳(城)、晋(城)—焦(作)、长(治)—邯(郸)、太(原)—长(治)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交通极为便利(图1-1)。
1.1.2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沟谷发育。
中部高,东、西部低,最高点标高为1146.5m,最低标高为691.3m,相对高差为455.2m。
东部长河西岸有黄土覆盖、西部沁河东岸也有黄土覆盖,中部山区森林发育。
井田内村庄位于黄土冲沟两侧或山顶低洼处有黄土覆盖的地方。
河谷两侧为侵蚀堆积地形,形成河漫滩及以上的三级阶地。
1.1.3 水文地质水系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井田内主要河流为长河,为沁河支流,由东北向西南从井田东缘流过。
史村河、河底河等为长河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长河,为季节性水流。
另外,井田东侧的长河河谷内建有南庄水库,井田内的史村河,河底河的上游分别建有刘村、常坡两座水库。
1.1.4 气象、地温及地震晋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温暖宜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据晋城市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22.8℃(1956年1月21日),极端最高气温38.6℃(1967年6月4日)。
雨季为7、8、9三个月,平均年降水量622.7mm,最小295.9mm(1965年),最大1010.4mm(1956年)。
平均年蒸发量1783mm。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分:本井田属地震烈度区Ⅵ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
图1-1 成庄矿交通位置图1.1.5 矿区经济概况本地区土质比较肥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和高粱,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较快,亩产水平逐年提高。
工业主要有冶炼、化肥、水泥、发电、农机副产品加工以及手工业。
本地区经济发达,工农业基础好,对能源需求大,很有必要建设大中型矿井来满足本地区的需要。
1.1.6矿井水、电源情况水源:本矿目前生活及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奥陶系岩溶地下水,地表潜水井基本上全部报废。
已施工奥陶系岩溶水源井9口,水平标高在454.70m与516.10m 之间,单井供水量为2200~2800 m3/d,水质优良,基本能满足矿区内居民生活及工业用水。
电源:矿井电源来自集团供电公司110kV站。
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地层本井田由东向西、岩层从老到新。
现分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以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下部夹泥质灰岩和含石膏的泥质角砾状灰岩,中下部岩溶发育,呈蜂窝状小溶洞相互连通,一般可见1~3层,洞内可见黄褐色沉淀物。
本组岩溶发育,含水丰富,是矿区水源的重要取水层段。
本组厚度约为178.32m。
(二)、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以浅灰~深灰色致密性脆的厚层状石灰岩为主,次为泥质灰岩,具方解石细脉。
本组厚177.04m~254.13m,平均207.96m,富水性弱于下马家沟组。
(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以深灰色坚硬致密的厚层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为主,砾石成分较复杂。
在个别钻孔中见到顶部具薄层状黄铁矿,为本溪组沉积物。
本组厚42.79m~86.13m,平均68.38m。
(四)、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灰岩侵蚀面之上,因受剥蚀面控制,厚度由0m~9.76m。
平均7.86m。
以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为一套以泥岩为主的泻湖海滩相沉积。
底部为山西式铁矿。
在井田东部边界外,有零星出露。
(五)、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K1石英砂岩(相当于晋祠砂岩)底界或相当层位至K7砂岩底。
与下伏本溪组成整合接触。
由灰色中、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煤层组成。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自下而上K2、K3、K5三层石灰岩普遍发育,层位稳定。
含煤10层,一般6—8层,可采2层(9、15号煤层)。
本组厚77.52m~112.07m,平均91.98m。
在井田东部边界附近有零星出露。
(六)、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K7砂岩底或相当层位的粉砂岩至K8砂岩底,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由灰白~灰色中、细粒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为滨岸过渡相沉积,含煤1~3层,其中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本组厚39.45m~73.08m,平均49.83m。
在成庄、段都、坪头一带有零星出露。
(七)、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由灰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局部夹1~2层煤线及铁锰质结核。
属淡水浅湖~滨湖相沉积。
顶部为含铝质泥岩,富含鲕粒,俗称“桃花泥岩”,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是良好的标志层。
8K8砂岩为灰、深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杂砂岩。
本组厚62.70m~121.51m平均93.00m。
(八)、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以K10砂岩底界与下石盒子组分界,属陆相沉积,全组厚547.60m~600.49m,一般567.78m,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三段:下段(P2s1):岩性主要由杏黄、黄绿、灰绿、紫红色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底部为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K10),泥质胶结,具交错层理。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
本段厚287.60m~310.49m,平297.78m。
中段(P2s2):岩性主要由杏黄、黄绿、灰绿色粗、中、细粒砂岩,灰绿色、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数层中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
中部夹厚0m~0.50m的锰铁矿层。
本段厚200m~230m,平均210m。
上段(P 2s3):岩性主要由黄绿色、灰绿色、细粒砂岩,灰绿色、暗紫色粉砂岩及泥岩组成。
为本区出露的最新岩层,全层出露不全,仅在大尖山、二尖山、方山、李街村一带有零星出露,因受剥蚀,所见厚度60.00m左右。
(九)、第四系(Q)沿长河各沟谷,两侧山坡及山梁均有大面积分布,角度不整合于不同岩层之上。
中更新统(Q2):下部为浅红色至暗红色砂质粘土,夹铁锰质薄层,半胶结至不胶结,中部为灰黄色砂砾层,上部为红色砂质粘土,含钙质结核。
厚0m~23.00m,平均16.00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更新统(Q3):灰黄色亚砂土中夹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底部有灰黄色未经胶结的砂砾层。
厚0m~8.90m,平均厚5.00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全新统(Q4):为近代河床相堆积,以砂质土,砂砾层为主,厚0m~14.00m,一般为10m。
本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类型和特征与晋东南其它地区大致相同,主要煤层及标志层可以对比。
因此,仍沿用晋东南地区标志层对含煤地层进行划分,其对比程度可靠。
本报告仍沿用传统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对比地层,将太原组与本溪组之界置于晋祠砂岩(K1)及其相当层位之底;山西组与太原组之界置于K6灰岩之上的K7砂岩(相当于太原西山的北岔沟砂岩)底或与其相当层位;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之界置于K8砂岩(相当于太原西山的骆驼脖子砂岩)底或与其相当层位;上石盒子组与下石盒子组之界置于“桃花泥岩”及其相当层位之上的K10砂岩之底。
由于本井田太原组3层石灰岩(K2、K3、K5)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因此说原报告对太原组地层的对比是可靠的。
在二叠系地层中,自下到上有7层发育较好的砂岩和一层桃花泥岩,可作为划分二叠系地层的标志层。
由于这8层标志层发育比较明显,易于鉴别,因此,原报告对二叠系地层的对比也是可靠的。
图1-2 成庄矿综合柱状图1.2.2地质构造褶曲: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区内褶曲多为幅度不大两翼平缓,开阔的背向斜及较小的短轴背向斜构造成庄北背斜:位于井田中部,由成庄北向西北延展。
一直穿过井田西部边界。
地表大部分被黄土掩盖,据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显示,背斜轴向280°,延伸长度超过8000m左右,波幅35m左右。
北翼地层倾角5°,南翼地层倾角7°左右,局部12°,为—向西倾伏的背斜构造。
井下北翼+630辅助运输大巷和北翼总回风大巷,均横穿背斜轴部。
据北翼+630辅助运输大巷揭露,在此处该背斜为一倾伏背斜,轴部伴有许多小型褶曲及小型正断层,轴部地层起伏不平,轴向330°,倾角3°~6°。
据北翼总回风巷大巷揭露,该背斜在此处为—倾伏背斜,轴向280°,南翼地层倾角12°,北翼地层倾角3°~6°,轴部伴有小型断层和陷落柱,轴部地层平缓。
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复背斜西翼,沁水盆地东翼南端。
为阳城山字形结构体系脊柱部分南端东侧及马蹄形盾地的北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北西向压扭性开阔背向斜褶曲伴有少数褶曲轴向近似垂直的张性断裂和与褶曲斜交的扭性断裂。
井田内构造主要为走向北东逐渐转折为北东向,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井田内地层平缓,倾角3°~10°,一般在8°以内。
本井田从地质勘探阶段到成庄矿建成投产9年来,没有见到断层及其他地质构造。
总的说来,本井田构造比较简单。
1.2.3井田水文地质成庄井田从水文地质单元上来讲,属延河泉域。
延河泉是我省较大的岩溶大泉之一,它位于阳城县东冶乡延河村北沁河西岸。
高出河面约5m,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灰岩,泉水沿上马家沟组灰岩底部涌出,其单泉平均流量为3.1m3/s。
延河泉泉口出露标高463.78m,泉水流量受降水影响大,不稳定系数为2.3。
由于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地形和水文网的控制,整个泉域构成一个完整的从补给、径流到排泄的地下水流域。
中奥陶统厚层石灰岩是组成延河泉域的主要含水层,沁水向斜使泉域地层构成南部向北,东西两侧向中间倾斜的储水构造。
泉域的东边界为晋获断裂带;西边界为震旦系变质岩;南边界为山西与河南间的天然分水岭(老地层出露段);北边界为寺头断层。
延河泉域东邻晋城三姑泉域,东北靠长治辛安泉域、北倚洪洞广胜寺泉域,总面积为2990km2,其中奥陶系出露面积1316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