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得 地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是汉语中常用的词语,它们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区别。
首先是“的”的用法,它是定语的标记,通常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它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其特点或性质。
例如,“颐和园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
其次是“地”的用法,它是状语的标记,通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它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其方式或程度。
例如,“她愉快地接受了这件礼物”、“天渐渐地冷起来”。
最后是“得”的用法,它是补语的标记,通常用在谓语后面。
它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例如,“他们玩得真痛快”、“她红得发紫”。
在使用“的、地、得”时,常见的错误包括把“地”和“得”用错,以及在不适当的地方使用“的”。
例如,“该公司的职工不断地转变观念”应该是“不断地”而不是“不断的”;“成功的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应该是“成功地闯进了”而不是“成功的闯进了”;“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应该是“落实得很好”而不是“落实的很好”;“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铁车梯”应该是“炙烤得滚烫的”而不是“炙烤的滚烫的”。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是汉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掌握。
的、地、得是汉语中非常常用的三个助词。
它们的使用方法不同,但都是用来修饰、补充和说明前面的词语。
其中,“的”通常用来修饰名词和形容词,用于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
比如“漂亮的衣服”、“高大的山脉”。
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
另外,“地”用于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
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
比如“高兴地跳”、“飞快地跑”。
最后,“得”用于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
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的、地、得”用法区别

“的、地、得”用法区别01“的、地、得”用法小析①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③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02例句分析,明确用法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03“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的 得 地三个字的用法与区别

的得地三个字的用法与区别
“的”,“得”和“地”这三个字的区别在于修饰成分不同,具
体如下:
1、用“的”时是构成形容词,修饰名词,如:红的花。
“红的”是形容名词“花”的,所以作形容词。
如用“红得花”是错了。
2、用“地”字是作副词,修饰动词,如:“慢慢地走”中的“慢慢地”是副词,修饰动词“走”。
3、“得”是连接补语的,补充近一层的意思,经常修饰动
词或形容词,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如:“走得快”,来补充说明动词“走” 的状态;
再如:“好得很”,来补充说明形容词“好”的程度。
4、用口诀来概括:先代词(或形容词),后名词,的也;先副词,后动词,地也;先动词,后副词,得也。
扩展资料
的、得、地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具体如下:
1、的
读作:de,常用结构助词。
如:这把尺子是小花的。
读作:dí,真实、确实,如“的确”。
读作:dì,箭靶,如“目的”“无的放矢”“众矢之的”。
2、得
读作:de,常用结构助词。
如:听得津津有味。
读作:dé,获取(跟“失”相对)。
如“得到”。
读作:děi ,需要;必须。
如:买台电视机得多少钱?
3、地
读作:dì,地域领土。
如“封地”。
读作:de,用在动词、形容词及相关短语的后面。
如:吃惊地望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的
百度百科-得
百度百科-地。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
如: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
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
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
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4.与思考或知觉有关的若干动词的接尾词。如:有些博友日志的背景是黑色,而字的颜色太暗,看着太费力”、“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怎么用,其实有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简记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或者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非常地欣赏!
二、地——助词,注意:读音为“de”
1.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2.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面。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词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的”“地”“得”
到底怎么用
说说“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本人是2012年7月1日建的博客。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我感觉,在唱歌时若唱成“de”反不如唱成“dì”音顺耳。邓丽君在演唱时将“的”一律唱成“dì”,就觉得非常好听。
“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

“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我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
1.
2.
3.
记住:。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的”字。
如:1. 我爱勤劳的妈妈;2. 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二、在句子中,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
如:1. 他积极地回答问题;2. 大雪纷纷地下。
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形容词或形容用短语(用来描写人事物的词或短语)前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
如:1. 地被扫得很干净;2. 他在游乐园里玩得特别高兴。
句中的“很干净”、“特别高兴”都是形容词,前面应该用“得”。
3. 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4.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句中的“流出了眼泪”、“一蹦三尺高”作为形容用的短语,补充描写了前面的动作和心情等(笑到什么程度?高兴到什么程度?),前面应该用“得”。
补充1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名词前面白旁的,动词前面提土地,形容前面双人得,默记5遍脑开窍。
练习:一、选择“的、地、得”填空。
紧张()工作静静()流过变化()真快明亮()月光缓缓()流着熟练()操作愉快()歌唱茂密()树林美丽()田野暖暖()春风谁()橡皮清清()河水.用力()踢仔细()看开心()笑笑扫()真干净笑()多甜考()好觉()追不上五彩()泡泡高兴()跳起来红红()花朵香甜()面包辛勤()劳动清澈()小河慢慢()爬行跑()快采()多唱()好跳()高走()快些摔()很重1. 小胖()同桌正在津津有味()讲故事。
2. 精致()玻璃球被小涛摔()粉碎。
3.他高兴()一蹦三尺高。
4.欢快()孩子们愉快()歌唱。
5.他()妈妈喜欢可爱()花儿。
6、看看哪边()雪化()快7、天然()指南针8、忠实()向导9、地上()树影10、川川走过去,奇怪()问。
11、波浪()足迹12、长满树木()陆地13、更多()宝藏14、特殊()地壳运动15、恐龙化石()骨架16、人物()对话17、雨后()景象18、满天()乌云,黑沉沉()压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得”“地”用法
一、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的”“得”“地”
高大()梧桐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吓()直跑美丽()花坛响亮()声音辛勤()劳动疼()直甩手乌黑()头发大声()说话擦()雪亮激动()泪花吃()津津有味强烈()阳光哭()伤心
勇敢()飞翔鲜艳()红领巾陌生()朋友推()一干二净兴奋()跳起来欢乐()歌唱伟大()理想鲜红()红旗通红()脸蛋问()莫名其妙气()大喊大叫笑()真开心二、把相应的词语用“”连起来
高大的花坛悄悄地争论
美丽的清洁工尽情地离开
辛苦的梧桐树激烈地唱歌
金色的梨花轻轻地成长
雪白的稻田辛勤地飘荡
绿色的草地幸福地培育
清清的天空叫得响
蓝蓝的太阳逃得哭
红红的溪水吓得快
金色的草原自由自在地叫嚷挺拔的秋天聚精会神地飞翔甚蓝的高山兴高采烈地游玩辽阔的天空气势汹汹地学习
三、在括号里填上“的”“得”“地”
1.六一儿童节是我们自己()节日。
2.我们迎着金色()太阳去上学。
3.天热()叫人透不过气来。
4.李刚正在专心()看书。
5.爷爷高兴()合不拢嘴。
6.那位扎辫子()小姑娘正是李佳。
7.在一阵热烈()掌声中,我走上了主席台。
8.我们唱着歌,快乐()向公园走去。
9.花瓣从天空均匀()散落下来。
10.妹妹闻到了玫瑰()香味。
11.热闹()夫子庙人山人海。
12.他跑()上气不接下气。
13.秋风一吹,树叶哗哗()落下来。
14.苹果()味道怎么样?
15.风呼呼()刮着,大家感觉更冷了。
16.我们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作业。
17.红红()石榴花开()真艳。
18.大家异口同声()说:“唱()真好!”
19.你()字怎么写()这么漂亮?
20.我拎着满满()一桶水吃力()走着,累()气喘吁吁。
四、装饰词语
()的生活()地飘扬()的歌儿
()地欢乐()的白塔()地歌唱
()的伙伴()地劳动()的花园
()的江河()的大海()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