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用法

合集下载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是一个表示程度或者强度的词语,通常在口语中使用。

其用法如下:
1. 「的」表示描述的主体,「地」表示描述的方式,「得」表示描述的程度或者强度。

例如:他跑得快。

(描述主体:他,描述方式:跑,描述程度:快)
2. 「的地得」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等词类,让描述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她演得好。

(描述动词:演,描述程度:好)
3. 「的地得」的用法也可以反过来,例如:快快的走,可以改为走得快快。

4. 注意「的地得」的使用需要根据语境和语气调整,使用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语言表达的自然度。

总之,「的地得」是一种常见的口语用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精准、生动。

- 1 -。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的”“得”“地”三者都是结构助词,简单地说,“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黄湾土话念做e(厄)的,写时一般都写作“的”,如:“我厄书”就写成“我的书”,“真厄?”写成“真的?”。

凡黄湾土话念做de的,写时一般都写成“得”,如:“生de来像来”写成“长得很像”。

凡黄湾土话无字可念的,一般写时都写成“地”,少数说成“叫”,如:“慢慢叫走过来”写成慢慢地走过来。

具体如下。

“的”字用法一:用在词组的中间,修饰名词单音节形容词修饰名词,如:高的山、好的天气、大的衣服。

副词形容词修饰名词,如;很高的山、非常好的天气、好大的衣服。

动词修饰名词,如:学习的时间、办公的制度、读的书、画的图画、写的文章、讨论的问题。

名词修饰名词,如:父亲的母亲、生物的历史、历史的事实、木头的房子方位短语修饰名词,如:天上的云,田里的秧苗。

代词修饰名词,如:我们的国家,他们的事情、他的哥哥。

词组修饰名词,如:麦子黄了的时节、写文章的人修饰谓词性短语,但被带的的词语修饰限制之后,整个短语就具有了名词性的特征。

如:他的不合作,追求而不得的悲哀,人的自知之明“的”字用法二: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语气:表示疑问语气,如:真的?真的么?表示肯定语气,真的。

真的呢。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表示猜测语气,真的吧?表示增加感情色彩,如:真的啊!红红的,绿绿的。

表示肯定和否定语气,如:他知道的、他不知道的、这是公家的、这不是公家的。

表示强调语气,如:我是不愿意去的。

“的”字用法三: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结构。

如: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罗汉豆。

触目的是一张旧照片,很不协调的和这些精致的东西放在一起。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的”字用法四:与“似”组成“似的”作另一个助词,附着在别的词或词组后面,起到使这个词或词组具有描写的作用。

如:花园似的城市、石头似的站在那儿、像个小孩似的“地”字的用法“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往往用“地”连接。

“的、地、得”(三个de)的用法口诀区别与用法+例句讲解+练习题

“的、地、得”(三个de)的用法口诀区别与用法+例句讲解+练习题

“的、地、得”(三个de)的用法口诀区别与用法+例句讲解+练习题“的、地、得”的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五遍脑开窍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修饰限词+“的”+名词修饰限词+“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一一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一—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一—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的得地用法

的得地用法

一、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儿歌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四、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热烈( )庆祝、巨大( )变化、积极()参加、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精力、观察()仔细、感动()流泪【练习】一、请你正确填写“的、地、得”。

1、清晨,可爱()多多兴高采烈()来到金灿灿()葵花园。

她兴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翩翩起舞。

2、呀!怎么变成红色()天啦?明明兴奋()手舞足蹈,高兴()跳起来。

他情不自禁()大喊:“我要飞!”3、机灵()猴子在宁静()湖边尽情()玩耍,它高兴( )忘了回家.4、小明()心情好()不得了,他()嘴里哼着歌,脸上挂着甜甜()微笑。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标题:正确使用“的、地、得”的技巧
一、引言
在中文中,“的、地、得”是三个非常常见的助词,虽然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用法却大不相同。

正确使用“的、地、得”,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准确和生动。

二、"的"的用法
1. 表示所属关系:例如,“我的书”、“他的房子”等。

2. 用于名词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例如,“这本书的内容很有意思”、“那只猫很可爱”。

三、"地"的用法
“地”通常用在动词前面,用来修饰动词,表达动作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他快速地跑过马路”、“她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四、"得"的用法
“得”通常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结果或者程度。

例如:“他跑得很快”、“这个苹果甜得很”。

五、如何区分“的、地、得”
1. 如果你想表达的是所属关系或者特指某个人或事物,那么你应该使用“的”。

2. 如果你想修饰一个动词,表达动作的方式或状态,那么你应该使用“地”。

3. 如果你想表达一个动作的结果或者程度,那么你应该使用“得”。

六、总结
正确使用“的、地、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写作或者口语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小细节,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

希望这篇文档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的、地、得”。

记住,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规则。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透露表现举措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当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XXX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定“的”后面的事物,申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布局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定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举措,申明“地”后面的举措怎么样。

布局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定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申明“得”前面的举措怎么样,布局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申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需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

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使书面言语精确化。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别“的、地、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比方:1.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2.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

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

如: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

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

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

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

“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

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

例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1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诵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研究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XXX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会正确使用“的”“地”“得”吗?在普通话里,“的、地、得”用作助词时都念轻声“de”,但在书面语言里必须写成三个样子,写法截然不同,不少同学难以区分它们,使用时往往会张冠李戴。

很多老师在教同学们分辨这三个“de”的用法时,可能会告诉大家,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可同学们对“定语”“状语”“补语”这些过于抽象的专业术语并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当再次碰到这三个“de”时仍会搞混。

那么,有没有通俗易懂的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快速辨别“的、地、得”的用法呢?其实是有小窍门的。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三个“de”的典型例子分析:1.早上,我小心翼翼“de”(地)把鸡蛋放进装满泡沫的盒子里。

解析:“de”字后面“把鸡蛋放进装满泡沫的盒子里”是一个动作的过程,表“干什么”,所以应该用“地”。

2.玉兔趴在草地上,耳朵竖“de”(得)长长的,眼睛瞪“de”得大大的。

解析:玉兔耳朵竖着,眼睛瞪着,后面“长长的”“大大的”表程度——“怎么样”,所以应该用“得”。

3.自由自在“de”(的)小蝌蚪在小溪里游来游去。

解析:这里“de”字后面“小蝌蚪”是名词,表“什么”,所以应该用“的”。

4.小蝌蚪在小溪里自由自在“de”(地)游来游去。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和上一题相似,但这里“de”字后面“游来游去”是一个动词,表“干什么”,所以应该用“地”。

5.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像是热烈“de”(地)谈论着什么,谈“de”(得)不亦乐乎。

解析:第一个“de”字后面跟“谈论着什么”,“谈论”是一个动词,表“干什么”,所以用“地”。

第二个“de”字后面跟“不亦乐乎”,“不亦乐乎”是用来修饰谈论的程度,表“怎么样”,所以应该用“得”。

6.蔚蓝色“de”(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解析:这句中“de”字后面的“海洋”是个名词,表“什么”,因此该用“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非常易记的口诀:三个de,怎么用,看看后面跟的啥。

“的”字后面跟“什么”,“地”字后面跟“干什么”,“得”字后面跟“怎么样”。

在运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de”字后面的词,进行提问。

例:选择“的、地、得”填在括号里。

①坐()端正②洁白()云朵③认真()读书针对括号后面的词选用“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对上述①——③题进行提问,①可以提问成“坐de怎么样?”②可以提问成“洁白de什么?”③可以提问成“认真de干什么?”若①针对“端正”提问成“坐de什么”或“坐de干什么?”显然不确切。

你学会了吗?正确使用“的地得”(语文信箱)《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12月20日第 06 版)编辑先生:我们是古巴在中国的留学生。

学习汉语时,我们感觉很难掌握“的”、“地”、“得”的用法,常常拿不准应该用“的”,还是“地”或“得”。

例如,“彻底de解决”究竟该用“的”还是“地”,请帮助解答。

古巴留学生古巴留学生: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三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但有的时候容易用错。

下面说说几种容易用错的情况:一、“的”与“地”定语后面写“的”,状语后面写“地”,一般不会用错。

但在偏正词组中,修饰成分是双音节形容词,中心语是双音节动名词,也就是具有名词作用的动词容易用错。

“彻底de 解决”就属于这种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其判定方法是,如果这个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写“的”;如果处于谓语的位置,写“地”。

下面以“彻底de解决”为例来说明:① 彻底的解决,还需要一些时间。

② 矛盾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③ 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已经彻底地解决了。

④ 我们必须彻底地解决这个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彻底de解决”,在①中处于主语位置,②中处于宾语位置,故用“的”;在③、④中都处于谓语位置,所以用“地”,③中的“彻底de解决”不带宾语,④带宾语。

应当注意,有的时候这种偏正词组充当宾语的时候,“的”、“地”都能使用,但意思有细微差别。

例如:⑤他喜欢剧烈的运动。

⑥他喜欢剧烈地运动。

体味一下这两个句子会发现,⑤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的运动项目,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种类;⑥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地进行运动,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方式。

二、“的”与“得”有的时候,句子里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得”,不过意思有明显区别。

例如:①快得谁也追不上。

②快的谁也追不上。

③做得非常好。

④做的非常好。

①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说明“快”的程度。

②是名词性“的”字结构,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

这里的“快的”是说话人所指的某个人或事物。

例如,指跑步跑得快的人:“操场跑道上,慢的落在后面老远,快的跑得像一阵风,谁也追不上。

”又如指跑得快的汽车:“赛车的时候,快的老跑在前面,慢的总是跟在后面。

”③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对“做”这一行为的结果的说明,是对“做”的程度的判定。

这种句子可以看做是“说明结果或程度”。

④是主谓结构,“做的”是名词性“的”字结构,这里是说话人指某一事物。

例如,可以用来指学生的手工习作:“街上卖的功能单一;同学们自己做的非常好,质量不错,功能多样。

”三、“得”与“地”①高兴得跳起来。

②高兴地跳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能成立,但意思有所不同。

①是说明当事人的心情,侧重在“高兴”。

例如:“刘敏听说自己考上了市重点大学,高兴得跳了起来。

”说明“高兴”的程度。

②是说明“怎么样跳起来”,侧重在“跳”。

例如:“王东辉刚到操场,几个同学就邀请他跳绳,王东辉跟同学们一起高兴地跳起来。

”说明“跳起来”时的状态。

故而,需细致地根据表达的意思来选择“地”或“得”。

正确使用“的”“地”“得作者:马祯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11/3/1 15:19:22“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可以说是附着性最强,而独立性最差的一类词,主要用途是附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

在句子里,“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

它们各有各的用途,原则上不能混用,以免出现语法上的错误。

实际上,我们在阅读中不时会发现它们的混用问题。

试举几例:“改革开放30年来,旗政府所在地发生了惊人变化,原来那些破破烂烂地平房,已经变成了各式各样地楼房”。

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中心语是名词或代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必须用“的”连结。

上边的句子中,定语“破破烂烂”、“各式各样”,和中心语“平房”、“楼房”之间不是用“的”而是用“地”来连结,这是错误的。

“他就是这么个人,不论什么时候总是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这,考虑那,而很少想到自己”。

状语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也就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连结。

在上边的句子中,状语“设身处地”和中心语“替别人”应当用“地”连结,这里却用了“的”。

“家乡人民期盼他们在赛场上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更远”。

补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句子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连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度。

上边的句子中,补语“更快”“更高”“更远”的前面本来应当用“得”,却错用了“的”。

下边就“的”“地”“得”的正确用法,作一说明。

“的”的用法:1. 构成“的”字词组,表示修饰关系。

如“美丽辽阔的内蒙古草原”。

2. 构成“的”字词组代替名词。

如“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儒林外史》第一回)3. 用于指人的名词、代词和指代职务、身份的名词中间,表示某人取得某种职务或身份。

如:“排演京剧《沙家浜》,你的胡传魁,他的刁德一,我的阿庆嫂”;“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

4. 在插入某些动宾词组中间的指人名词或代词的后面加“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

如:“别开小李的玩笑”;“别生我的气”。

5. 用于某些句子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强调已发生的动作的主语、宾语、时间、地点、方式等。

如:“昨晚开会,老赵发的言,我没发言”。

6. 用于句首某些词组后,强调原因、条件、情况等。

如:“大白天的,还怕找不到路?”“走啊走的,天气可就黑了下来啦”。

7. 用在并列的词语后,表示“等等”、“之类”,如同“什么的”。

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乡亲们沏茶倒水的,热情极了”。

8. 口语中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表示相加或相乘。

如:“一块两毛五的八毛二,两块零七”;“六平方米的三米,一共是十八立方米”。

9. 用在陈述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如:“他要走的”;“我骑车去的”。

10. 用在动词后面,我国古典小说里时常出现,如同现今的“着”或“了”。

如:“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的,红了脸,在墙缺边叫到:‘官人休要坐的!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水浒传》第七回)又如:“张千孩儿,与你十日假限,到我私宅中,取的铺盖来”。

(元戏曲《生金阁》第三折)“地”的用法: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

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受阅部队威武雄壮地走过天安门”。

“得”的用法:1.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能够。

如:“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鲁迅《阿Q正传》)又如:“有六十块钱,一间房也租得,我们九龙那间房也不过二十块呀。

”(茅盾《劫后拾遗》)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结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

如:“荒野里的鸡冠花,那个冠小得可怜,只有手指头大小。

”(秦牧《花城》) 3.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同“了”。

如:“到得厦门,我投稿就很少了。

”(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进行,如同“着”。

如:“这一营的人,因天冷都睡去了;点得洋灯,生得火盆的,就只营官们居住的几间屋子。

”(洪深〈赵阎王〉第一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