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学案教师4

合集下载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学案【背景知识】一、下面是对作家作品、背景资料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来了解一下吧!伟大的哲学家——庄子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人。

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他们为“老庄”。

著有《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今存33篇。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庄子生活在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此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不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无力改变现实。

所以他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自己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自主学习】(一)字音辨识北冥.()鲲.鹏()抟.()坳.堂()夭阏.()舂.粮()蜩.()榆枋.()斥鷃.()晦朔.()決.()泠.然()蓬蒿.()翱.翔()奚.()恶.乎()蟪.蛄()莽.苍()芥.()数.数然()答案:mínɡkūn tuán ào âchōnɡtiáofānɡyàn shuîxuâlínɡhāo áo xīwūhuìmǎnɡjiâshuî(二)通假字1.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2.其正色邪(“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3.三餐而反(“________”同“________”)4.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同“________”)5.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6.知效一官(“________”同“________”)7.而宋荣子犹然笑之(“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8.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_”同“_________”)答案:1.垂陲边际 2.邪耶疑问语气词3.反返4.知智5.辩辨分辨,分别6.知智7.犹繇喜8.辩变(三)一词多义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项脊轩志》()处处志之(《桃花源记》)()答案:动词,记载/名词,志向/名词,记事的书或文章/动词,用符号做标志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圣人无名()自名为罗敷(《陌上桑》)()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答案:名词,名字/名词,声名/动词,命名/动词,说出3.穷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并诗》)()穷山僻壤()答案:动词,尽,没有/名词,边际/形容词,处境困难,环境险恶/形容词,僻,荒4.负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答案:动词,背/动词,载/动词,倚仗/动词,使……承担/动词,违背/动词,辜负,对不起/名词,失败5.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动词,谋划/动词,考虑/名词,地图6.其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答案:代词,代“水”/代词,代“宋荣子”/连词,表选择/语气副词,大概/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7.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水浅而舟大也()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答案: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连词,表递进,并且﹒(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的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3)虽然,犹有未树也(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4)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答案:(1)向南飞(2)向上飞;降落(3)树立(4)在水面上2.动词的活用彼于致福者(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3.形容词的活用《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答案:2.使……到来3.怪异之事(五)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答案:1.指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 2.指游气3.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小年①不及大年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农历十二月为29天的年份;b.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c.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鱼鲜等产量少的年份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b.指春节;c.丰收年答案:3.吃饱的样子 4.①寿命短的②寿命长的5.众人匹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答案:5.一般人 6.虽然这样(六)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积累词语:志、图、名、穷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概貌2、对比的手法,超乎寻常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三、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预习。

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有重点的讲解2、第二课时:熟读。

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思想。

背诵第一段。

3、第三课时:教师讲解。

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不必过多地批判,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身。

四、课时数: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板书文言现象)(一)导入: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

《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题为——《逍遥游》。

(二)作者作品简介:关于庄子其人及《庄子》这本书,课文下面注释①中还有介绍,如果觉得不够,学案上的介绍更为详细,大家可以参考。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第四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第四课时) 教案
课题 教学 重点
逍遥游 1、 准确翻译第 3 段课文。 2、 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教学 难点
1、 说出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一、 知识目标 1、 准确翻译第 3 段课文。 2、 说出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课时 4 课型 新授 依据: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 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 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 法。 (课标) 依据: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文言翻译 是考试得分弱项。 理由: 本 课 的 教 学 重 点
3. 做 议 讲 评
1、 提问。 2、 展示幻灯片。 3、 补 充 提 问 。 第 3 段重点文言词 (举一反三) 语和句子学习。
人的区别
1、 总结本课知识。 4. 总 结 提 升 5. 目 标 检 测
1、 总 结 语 段 重 1、 回 忆 当 堂 所 巩 固 本 课 点词语含义、 学。 所学, 完成 句子翻译。 2、 同桌互背互考 学习目标 7 分钟 2、 提问、点拨。 重点句子翻译 3、 展 示 作 者 思 3、 讨论作者逍遥 想 境界
6布 置下 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7. 板 书
重 点 词 语 和 句 子 翻 1、 巡视学生做 1、 小 考 本 上 作 检 查 学 生 5 分钟 译。 (2 个翻译 1 个选 答。 答。 对本课所 择) 2、 公布答案。 2、 同桌互批。 学的掌握 3、 展示优等生 3、 订正答案。 情况 考试本。 4、 评价学生作 答结果。 1、整理本课出现的相关文言知识点(组长检查) 3 分钟 2、整理有《庄周家贫》的相关的文章,分析庄周思想(课代表检查) 3、学优生翻译书后课外语段。
学习 目标
二、思维能力 形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 内容。

逍遥游导学案 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 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新课助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的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其位,谋其政。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利,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

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同意志趣的话题。

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

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

这关乎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学习目的: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阅读、体会、分析五、学习过程【一】积累1.重点词语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 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2.通假字冥,通溟范例讲解:北冥有鱼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知,通智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辩,通辨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而,通耐范例讲解:而征一国有,通又;反,通返范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辩,通变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3.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 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5.固定句式1.其……邪?其……邪?(选择句) 范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范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恶乎……哉(表疑问) 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二】翻译课文逍遥游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识记基本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

3、体会本文想想丰富,意境开阔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说理的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与妻书》时,谈到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而抛家舍业。

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庄子及《庄子》介绍】庄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原应为富贵人家,但是在战国时家道衰败,沦落为社会底层,他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

庄子的五点基本情况:第一,庄子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

第二,家境贫困,生活艰苦,靠打草鞋过活。

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

第三,有点像“隐士”,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

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他拒绝不就﹙可见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骜不驯,怪不得文学人士说“庄狂屈狷: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第四,他有家室、学生,不过,他一生寂寞,门徒不多,朋友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经常往复辩论,而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

语文:26《逍遥游》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5).docx

语文:26《逍遥游》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逍遥游(节选)》教案•从容说课本文选自《庄子》,是《庄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无论思想、艺术都堪称《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游:遨游,活动。

“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 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的自由自在的遨游。

它旨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本文节选部分,起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通过讲述鲍化鹏徙南冥的神话传说,对比“野马” “尘埃”“蜩与学鸠”“斥”等,并引述了宋荣子、列御寇等神话传说,点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大辩”,无功无名以及破除自我屮心,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阐述了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思想。

他认为万物如有所待,就不能真正逍遥;只有毫无所待,才能逍遥自得。

实际上是要人们一切任英自然,与万物混为一体,超脱现实,与世无争,摆脱世俗羁绊,从精神上获得自由。

庄子的散文善借寓言说理。

文章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屮。

如文屮的覘、鹏、蜩、学鸠、斥蚂,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再者文章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开头写鲍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技”,“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另外,文章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

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屮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设计(教师)

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5.理解庄子“逍遥之游”的境界。

【重点难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2.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2.熟悉作品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了解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4.解题 “逍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合作探究
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明确
(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总结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D)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B.旬有五日而后反。
C.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课前诵读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称)
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2、虚词用法:
其:①代词其翼若垂天之云(代“鲲”译为“它”)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
之①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②助词,“的”穷发之北、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代词而莫之夭阏者(代“它”)
④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指代“这,这些”)
⑤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吴起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五学案
2012年9月11日
序号
27
课题
逍遥游
编写:乔伟
审核:
班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识记课文中常见的虚实词
2、鉴赏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3、比较儒道思想的差异。
学习重点
1、识记课文中常见的虚实词
2、鉴赏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
理解“有所待”与“逍遥游”的两种境界的内涵,以及道家思想的实质。
教材内容学习范围说明、学法指导、标识说明
自主合作交流
一、自主学习
巩固复习
一词多义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