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

合集下载

多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图

多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图

多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图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

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图1所示的RC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图3为其输入-输出特性。

但解决不了电源毛刺(A点)和电源缓慢下降(电池电压不足)等问题 而且调整 RC 常数改变延时会令驱动能力变差。

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 右边为低电平Sm为手动复位开关 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

图1 RC复位电路
图2所示的复位电路增加了二极管,在电源电压瞬间下降时使电容迅速放电,一定宽度的电源毛刺也可令系统可靠复位。

图3所示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图的下半部分是其特性,可
与上半部比较增加放电回路的效果。

图2 增加放电回路的RC复位电路
使用比较电路,不但可以解决电源毛刺造成系统不稳定,而且电源缓慢下降也能可靠复位。

图4 是一个实例 当 VCC x (R1/(R1+R2) ) =0.7V时,Q1截止使系统复位。

Q1的放大作用
也能改善电路的负载特性,但跳变门槛电压 Vt 受 VCC影响是该电路的突出缺点,使用稳压二极管可使 Vt 基本不受VCC影响。

见图5,当VCC低于Vt(Vz+0.7V)时电路令系统复位。

图3 RC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
图4 带电压监控功能的复位电路
图5 稳定门槛电压
图6 实用的复位监控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方式

单片机的复位方式

单片机的复位方式单片机是一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芯片,它具有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基本功能。

在单片机的运行过程中,复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使单片机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便重新开始工作。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的三种常见复位方式:电源复位、外部复位和软件复位,并对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电源复位电源复位是最常见的一种复位方式。

当单片机的电源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复位电路会自动将单片机复位。

电源复位的特点是简单可靠,无需外部干预,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

然而,电源复位的缺点是无法在单片机工作过程中手动触发,对于某些特殊应用来说可能不够灵活。

二、外部复位外部复位是通过外部信号来触发的一种复位方式。

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上接入一个复位信号,当该信号发生变化时,单片机就会被复位。

外部复位的特点是可以手动触发,可以在单片机工作过程中进行复位操作。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对复位时机要求较高的应用,比如故障处理和系统调试等。

三、软件复位软件复位是通过特定的指令来触发的一种复位方式。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特殊的寄存器,当该寄存器被写入特定的值时,单片机就会执行软件复位操作。

软件复位的特点是可以在程序中灵活控制复位的时机和条件,适用于一些需要动态控制复位的应用。

然而,软件复位也有一个缺点,就是需要在程序中添加特定的指令,增加了程序的复杂度和开发难度。

单片机的复位方式有电源复位、外部复位和软件复位三种。

它们各有特点和应用场景,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复位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系统的要求来选择复位方式,并结合其他控制策略来实现复位功能。

无论是哪种复位方式,都需要注意复位时机和条件的设置,以确保单片机能够正常工作。

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复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复位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复位电路的设计和布局,以确保复位信号的稳定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多种复位方式的组合,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单片机复位电路理图解

单片机复位电路理图解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图解复位电路的作用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

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

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手动按钮复位和上电复位1、手动按钮复位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图1)。

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

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端。

手动按钮复位的电路如所示。

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够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

图1图22、上电复位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

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µF。

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部复位电路:外部复位电路一般采用复位电路芯片,例如
MAX809、MCP100等。

在电源上电和复位信号有效期间,复位电路芯片输
出一个低电平信号给单片机的复位引脚,将单片机强制复位。

2.电源监测电路:电源监测电路检测电源电压,当电源电压低于一定
范围时,会自动将单片机复位。

电源监测电路一般包括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和比较器电路。

3.内部复位电路:内部复位电路是单片机内部自带的复位电路,在单
片机上电后,内部复位电路自动将单片机复位。

内部复位电路一般由复位
电路逻辑电路和RC延迟电路组成。

4.手动复位电路:手动复位电路是用来人工复位单片机的,通常由一
个按键和一个电容组成。

当按键按下时,电容放电,产生一个低电平信号,给单片机的复位引脚,将单片机复位。

以上是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单片机型号和应用场景,可能会有不同的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

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

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单片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子器件,具有处理和控制电子信号的能力。

在单片机工作中,复位电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确保单片机启动和工作的可靠性。

本文将分析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一、复位电路的原理复位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电路,其主要功能是在单片机上电时将其内部各个逻辑单元置于初始状态,使单片机能够从设计好的程序的第一步开始执行。

复位电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启动时复位:当单片机上电时,由于各个逻辑单元的初始状态不确定,复位电路将所有逻辑单元复位到初始状态,确保单片机从正确的程序入口开始执行。

2.系统异常复位: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例如主频异常、IO端口错误等情况时,复位电路可以将单片机复位到初始状态,以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

3.软件复位:单片机内部通常有一些特殊指令可以触发软件复位,使单片机从程序的第一步开始执行。

复位电路通常由复位源、复位信号检测和复位控制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复位源是指导致单片机复位的异常电子信号,常见的复位源有电源电压异常、晶振频率异常等。

复位信号检测是判断复位源信号的有效性,通常采用复位信号检测电路和复位信号延时电路。

复位控制是根据复位源和复位信号检测的结果,控制单片机逻辑单元的复位。

二、复位电路的设计复位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复位源的选择: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复位源,常见的复位源有电源电压、晶振频率等。

复位电源通常采用稳压电源,并通过滤波电路和限流电路保证稳定的复位电压。

2.复位信号检测:复位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复位源信号的有效性,并产生复位信号。

常见的复位信号检测电路有电压比较电路、门电路等。

复位信号延时电路用于保证在复位信号稳定后再进行复位操作,通常采用RC延时电路或者门延时电路。

3.复位控制:复位控制电路根据复位信号检测的结果,控制单片机各个逻辑单元的复位。

通常采用门电路实现复位控制,可以通过AND门或者OR门的连接实现复位控制逻辑。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片机是一种微型计算机,它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各种电子设备的运行。

在单片机的运行过程中,复位电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路,它可以保证单片机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及其原理。

一、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是在单片机运行过程中,当单片机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复位电路重新启动单片机。

在单片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电源电压波动、电池电量不足、外部信号干扰等),单片机可能会出现死机、程序崩溃等异常情况,这就需要使用复位电路来重新启动单片机。

复位电路可以将单片机的所有寄存器、状态位等清零,重新初始化单片机,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样可以保证单片机的稳定运行,避免出现不可预测的错误。

二、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原理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复位信号来实现单片机的复位。

当复位信号为低电平时,单片机处于复位状态,所有寄存器、状态位等都被清零。

当复位信号为高电平时,单片机退出复位状态,开始正常运行。

复位信号一般由一个复位电路芯片来产生,复位电路芯片可以根据单片机的工作电压、复位信号的极性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复位电路。

常见的复位电路包括以下几种:1.电源复位电路电源复位电路是将单片机的复位信号直接与电源电压相连,当电源电压低于一定阈值时,复位信号为低电平,单片机处于复位状态。

当电源电压恢复到正常范围时,复位信号变为高电平,单片机退出复位状态。

2.手动复位电路手动复位电路是通过按下一个复位按钮来实现单片机的复位。

当按下复位按钮时,复位信号为低电平,单片机处于复位状态。

当松开复位按钮时,复位信号变为高电平,单片机退出复位状态。

3.看门狗复位电路看门狗复位电路是通过一个定时器来产生复位信号。

定时器会定期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如果单片机正常运行,会及时清除这个脉冲信号。

如果定时器产生的脉冲信号没有被清除,说明单片机出现异常,复位信号为低电平,单片机处于复位状态。

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

在电路中,使用电阻给电容充电,使电容的电压缓慢上升一直到VCC,在还没有到VCC时,芯片复位脚近似低电平,但是芯片复位,接近VCC时,芯片复位脚近高电平,导致芯片停止复位,此时复位完成,整个电路循环运行.这个电路就叫做复位电路.它主要为了能保证微型机系统得到稳定可靠的工作.复位电路的分类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四种类型:(1)微分型复位电路;(2)积分型复位电路;(3)比较器型复位电路;比较器型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如图8所示.上电复位时,由于组成了一个RC低通网络,所以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负相端输入电压延迟一定时间.而比较器的负相端网络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正相端RC网络的时间常数,因此在正端电压还没有超过负端电压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经反相器后产生高电平.复位脉冲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正常电压上升的速度.由于负端电压放电回路时间常数较大,因此对电源电压的波动不敏感.但是容易产生以下二种不利现象:(1)电源二次开关间隔太短时,复位不可靠;(2)当电源电压中有浪涌现象时,可能在浪涌消失后不能产生复位脉冲.为此,将改进比较器重定电路,如图9所示.这个改进电路可以消除第一种现象,并减少第二种现象的产生.为了彻底消除这二种现象,可以利用数字逻辑的方法与比较器配合,设计如图9所示的比较器重定电路.此电路稍加改进即可作为上电复位与看门狗复位电路共同复位的电路,大大提高了复位的可靠性.(4)看门狗型复位电路.看门狗型复位电路主要利用CPU正常工作时,定时复位计数器,使得计数器的值不超过某一值;当CPU不能正常工作时,由于计数器不能被复位,因此其计数会超过某一值,从而产生复位脉冲,使得CPU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此复位电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软件设计,即将定时向复位电路发出脉冲的程序放在何处.一般设计,将此段程序放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然而,有时这种设计仍然会引起程序走飞或工作不正常.原因主要是:当程序"走飞"发生时定时器初始化以及开中断之后的话,这种"走飞"情况就有可能不能由Watchdog复位电路校正回来.因为定时器中断一真在产生,即使程序不正常,Watchdog也能被正常复位.为此提出定时器加预设的设计方法.即在初始化时压入堆栈一个地址,在此地址内执行的是一条关中断和一条死循环语句.在所有不被程序代码占用的地址尽可能地用子程序返回指令RET代替.这样,当程序走飞后,其进入陷阱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一旦进入陷阱,定时器停止工作并且关闭中断,从而使Watchdog复位电路会产生一个复位脉冲将CPU复位.当然这种技术用于实时性较强的控制或处理软件中有一定的困难.主板上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复位电路在主板的设计当中以无可替代的必需品存在的,因为CPU的PG信号和复位信号都是由复位电路供给的.主板上的所有复位信号都是由芯片组产生,其主要由南桥产生(内部有复位系统控制器),也就是说主板上所有的需要复位的设备和模块都由南桥来复位.南桥要想产生复位信号或者说南桥要想去复位其他的设备和模块,其首先要自身先复位或者说自身先有复位源.使南桥复位的或者说南桥的复位源是ATX电源的灰线(灰线常态为5V电平,工作后为恒定的5V,ATX电源的灰线也是PG信号),或者是系统电源管理芯片发出的PG信号常态.ATX电源的灰线在电源的工作瞬间会有一个延时的过程.此延时的过程是相当于黄线和红线而言,延时的时间是100~500ms.也就是说灰线在ATX电源的工作瞬间会有一个低电平到高电平变化的过程.也就是0~1变化的电平信号.此瞬间变化的0~1电平信号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于南桥内的复位系统控制器,首先让南桥本身先复位.当南桥复位后,南桥内部的复位系统控制器会把灰线5V信号进行分解处理,产生不同的复位信号,直接或者间接通过门电路或者电子开关发出.直接加入后级所有的设备或模块中,同时各设备和模块也被瞬间复位.CPU的复位信号由北桥产生,如果是电源管理器发出的PG信号,此信号在加电的瞬间也是一个0~1变化的跳变过程.此信号也会重复以上的动作,让南桥复位.南桥再发出其它复位信号(在笔记本电路中较为常用).在某些主板上CPU的PG信号是由电源管理器的PG信号直接供给,还有的是由ATX电源的灰线间接供给,通常主板上的复位电路由RESET开关来控制,此复位开关一端为低电平一端为高电平,低电平通常接地,高电平由红线和灰线间接供给,通常为3.3V,此复位键的某一端也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南桥内的复位系统控制器,当微机需要强行复位时,瞬间短接复位开关.在开关的高电平端会产生一个低电平信号,此信号会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南桥内的复位系统控制器,使南桥强行复位之后,南桥也会强行去复位其它的设备和模块,这样就达到一个强行复位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冷启动.ISA总线的复位信号到南桥之间会有一个非们,跟随器或电子开关,常态时为低电平,复位时为高电平.IDE的复位和ISA总线正好相反,通常两者之间会有一个非门或是一个反向电子开关,也就是说IDE常态时为高电平,复位时为低电平,这里的高电平为5V或3.3V,低电平为0.5V以下的电位.如果主板上没有ISA总线,也就是8XX系列芯片组的主板,IDE的复位直接来自于南桥,在两者之间通常也会有一个非门或是反向电子开关,PCI总线的复位直接来自于南桥,有些主板会在两者之间加有跟随器,此跟随器起缓冲延时作用.且PCI的常态为3.3V 或5V,复位时为0V,AGP总线的复位信号和PCI总线的复位信号是同路产生.也有的主板AGP总线的复位也是由南桥直接供给,常态时为高电平,复位时为低电平,对于北桥的复位信号也是和PCI总线的复位信号同路产生,也就是说PCI总线的复位信号,AGP总线的复位信号和北桥的复位信号通常是串在一根线上的,复位信号都相同,对于CPU的复位信号,不同的主板都是由北桥供给,I/O的复位信号是由南桥直接供给,通常是3.3V或5V.在8XX系列芯片组的主板中,固件中心(B205)和时钟发生器芯片也有复位信号,且复位信号由南桥直接供给,常态为3.3V,复位时为0V.复位电路在主板上的维修方法主板上的复位电路出现故障通常会造成整个主板都没有复位信号.维修此类故障应从RESET键和灰线入手,首先测量RESET键的一端有无3.3V的高电位,如果此高电位没有,应通过理电路,明确此高电位的来源,找出故障点排除即可,如果高电位有,再通过理电路,明确ATX电源灰线到南桥之间的电路是否有故障,通常灰线到南桥之间经过一些电阻、门电路或电子开关,不同的主板灰线到南桥之间的路径都不一样,在维修时还应通过理电路得出.如果发现有一元器件损坏应立即更换.如果确定灰线到南桥之间无问题和RESET键到南桥之间也无问题,应重点检查I/O,南桥和北桥,应通过切线法---排除,就是说理清PCI,AGP到北桥的复位线,把进北桥的复位线切断,通电测量,如果PCI点复位正常,说明故障点在北桥,如果故障依旧,说明故障在南桥和I/O 之间,再通过切线法进一步判断故障是在I/O还是在南桥,对于主板上某部分无复位信号,通常会引起主板不亮或者是主板不认某些设备,如CPU 无复位,而其他复位点都正常,则故障点在北桥,如果IDEO无复位,通常会造成主板亮而不认IDE接口设备,故障点通常在IDE到南桥之间的门电路或电子开关,门电路通常是非门比较多.I/O 的复位信号通常是南桥直接发出,I/O没有复位信号也会造成主板不亮,在8XX系列芯片组中,固件中心的复位信号也是由南桥直接发出,如果此信号小时也会造成主板不亮,P4主板的SDR内存的四点时钟信号的来源与DDR内存可能相同.对于8XX系列芯片组的FWH(BIOS)固件中心的时钟信号是由时钟芯片供给,频率为33MHZ,电路中也有ABO电阻.复位电路在AT89S51最小系统中的常见问题1、复位电路的电容为什么要用几十uf,还要电解电容?电阻用的是几千欧的?答:复位电路的电阻和电容要根据复位脉冲的宽度要求计算得到:比如如果单片机的复位脉冲要求至少20ms,高电平是5V,最大低电平为0.8V,则应按RC电路的放电(或充电)方程计算,使从5V放电到0.8V(或相反)所用的时间不小于20ms.这个数据最好要经过计算,经验数据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因不符合要求而出现复位不稳定现象.2、还有为什么晶振两端要并联的电容值是30pf?答:晶体谐振器的电容一大小是于晶体的特性决定的,严格来说应该参照晶体的资料.一般在10-30p中间都可行.有些单片机内部有并联电容(比如430),这时注意计算外部电容时去掉内容并联电容.3、I/O口的上拉电阻的阻值是怎么确定的呢?答:IO的上拉电阻的大小要看用途和IO的内部结构而定.如果仅仅是得到一个稳定的高电平,即负载比较小,10k以上为好,这样功耗小.但如果是驱动三极管或光隔等负载,则需要根据被驱动元件所需要的电流来计算,计算时还要注意,有些IO口内部有20-100k上拉,这样,外部上拉后,实际的上拉电阻是内外电阻的并联值.有些IO内部是集电极开路,这样的IO的上拉等于外部上拉.IO上拉电阻的最小阻与IO的灌电流能力有关,如果灌电流最大.20mA,则5V的系统的电小上拉电阻为5/0.02=250欧.所以一般不下于330欧都没问题.影碟机中的复位电路应用影碟机在发明之后,因为它的实用性强,所以迅速普及,现在市场上的碟机各式各样,但是它们中间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电路-复位电路,在碟机按下RESET键之后可以复位运行的一个功能,这里我们介绍下,碟机的复位电路.一、碟机的复位方式碟机复位方式分为高电平复位和低电平复位,其电路结构不尽相同.高电平复位指在电路开始工作前用一个正脉冲信号使电路回归到初始状态,完成清零过程,为整个电路开始工作做好准备.低电平复位则相反,在复位电压上升到正电压前通过电容充放电的延时过程产生一个负脉冲完成复位过程.复位电路波形如图1所示.高电平复位是在复位脉冲的下降沿完成复位过程,低电平复位是在复位脉冲的上升沿完成复位,所以说高电平复位,低电平有效,低电平复位,高电平有效.二、碟要复位信号的检测碟要中各芯片复位时间一般不得小于50μs,解码芯片各单位时间通常为100μs左右,CPU复位时间要短些.这些复位信号可以通过指针式万用表的电压挡来测量.测量高电平复位信号时将万用表拨到直流2.5V挡,开机时复位脉冲会使指针跳变到1V 左右的位置(视复位脉冲的宽度和表头灵敏度而略有差异),然后还原为0V.在测量低电平复位脉冲时需将万用表拨到直流10V挡位置,开机时复位脚电压由0V上升到VCD的过程中,复位脉冲会使表针在2.5V处略有一下停顿(低电平复位不容易观察,需要有一定经验才能看准).三、常见复位电路分析1、高电平复位:高电平复位一般用于主CPU的复位,较常见的主CPUP87C52就是采用这种复位方式.图2为早期使用的高电平复位电路,使用在先科40型解码板(620型VCD)上,为主CPU(P87C52)进行复位,开机瞬间+5V电压对复位电容C11进行充电,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在电容负端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即复位信号.电容充满电后感应电动势停止,复位脉冲消失,复位过程结束.电路中R22为时间常数电阻,用来控制复位电容充放电时间,即复位脉冲宽度.因为这种电路结构简单,所以复位时间较长,当复位电容中还有电荷时重新进行复位,往往会因复位脉冲不良而无法正常复位.图3在复位输出部分并联了一只0.1μF 瓷片电容以提高电路抗干扰性.图4增加二极管D11,目的是为了在复位释放掉电容中的电荷,发免造成复位不良.某些需要复位信号精度较高的影碟机(例如有待机电源的VCD或DVD)采用带有三极管的复位电路进行复位,图5为先科20型解码板(678型VCD 机)主CPU(P87C52)上的复位电路.+5V电源通过Q3(Z3E)对复位电容C15进行充电,产生一个瞬间高电平信号,通过Q3集电极输出到CPU9脚进行复位.此电路设计上有缺陷,三极管Q3为贴片元件,功率较小,常会出现开路或击穿的故障,如遇此类机型应将Q3改为功率较大的9015.R37(4.7kΩ)电阻过小,易使复位电路受干扰,造成复位不良,将此电阻改为10 kΩ后情况会有所改善.先科后期生产的20板对电路进行了改进,如图6所示,将时间常数电阻改为10 kΩ,另外并联一只0.22 μF电容以提高抗干扰能力.2、低电平复位:低电平复位电路相对而言简单一些,多数情况为主CPU输出一个复位信号直接对被复位芯片进行复位.例如主CP对CL680、CVD-1、AVS1428等芯片就是直接输出复位信号进行复位.数字电路中一个复位信号只能对一个IC进行复位,因为被复位部分为TTL(晶体管一晶体管逻辑)电路所需复位电流很大,约为CMOS电路的十倍且还要求能承受很高的复位脉冲电压.当需要一个复位脉冲同时对多个电路进行复位时,需串联一驱动器提高其复位电流,同时也降低复位脉冲的输出阻抗.图9为先科ALP-806型DVD机中ZR367036脚复位信号输出,经Q23(9014)及电阻组成的驱动器同时为ZR3671014脚、CS495434脚、AVS31686脚进行复位的电路.有部分芯片自带低电平复位电路,图10为ESS3207常见的复位电路,用在先科22型解码板(688型VCD机)上,如果去掉释放复位电容电荷的二极管D3,其结构与图2高电平复位电路十分相似,只是将复位电容与时间常数电阻位置掉换,而工作原理则恰恰相反:开机时电源VDD通过时间常数电阻R59为复位电容C60进行充电,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在复位电容正端(即复位输出端会保持一段时间低电平,即复位脉冲信号.当电容充满电后复位端结束.这种电路复位时间长,易受干扰.图11是在图2高电平复位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三极管Q5(9014)进行倒相放大,Q5的另外一个作用是降低复位电路输出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图12为先科25型解码板(635型VCD机)上ESS3883的复位电路,在复位信号输出部分并联一只0.01μF电容增加电路抗干扰能力.部分电路用反相器74HCU04来代替晶体管电路进行复位,图13为步步高AB007KB型超级VCD机中CL680的复位电路.74HCU04输入输出阻抗很高,所以增加了释放电荷的二极管D3、D4.图14为一种较复杂的复位电路,用在先科803型DVD机中,复位信号经74HCU04两次倒相后对G2000的7脚进行复位.有些复位电路可以同时输出高低两组电平的复位信号,图17为步步高ABI05K型超级VCD机的复位电路,a点是为SAA7327输出的低电平复位信号,b点则为CL8860输出的高电平复位信号.图7、图8、图15及图16分别为先科、步步高的复位电路,可供参考.四、复位电路的标识复位电路的英文标识为Rest,大部分厂家简写为RST,也有部分厂家标为RET.在有多个复位电路的电路图中,为加以区分则在rst前加上代表不同芯片的字母,例如Crst、Xrst、Mrst等.复位信号有输出和输入之分,在VCD机中的区分方法是在rst后面加上i或者o,rsti代表复位输入,rsto则代表复位输出.有些DVD机图纸复杂,是以箭头来代表复位信号的输入与输出,箭头指向IC表示为复位信号复位输入,反之则为复位信号输出.五、复位电路的标识复位时间(即复位脉冲宽度)J可以通过公式J=RC来计算,R代表时间常数电阻阻值,C为复位电容容量,两者相乘就是复位时间.六、复位电路的检修复位电路最常见的故障就是复位电容击穿或失去容量,三极管或反相器也容易被击穿,因为复位脉冲虽然额定幅度只有5VP-P,但在实际应用中幅度往往会非常高,达到20VP-P以上,电容耐压值不高,也是容易损坏的部分.复位三极管若选用Z3E、Z1E 之类贴片元件则损坏的较多,但用9014、9015之类作复位三极管的则损坏的较少.时间常数电阻损坏较少见.复位电路有时也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如1998年2月份以前采用飞利浦机心的VCD机,有时开机后会出现机心无动作的情况,这是因为CPU(P87C52)输出的复位信号干扰了系统控制CPU(OM5234)复位电路而产生的,如果遇到此类现象,只需将解码板对伺服板的复位线剪断即可.本文来自: 原文网址:/diycn/tech/0074098.html复位电路在单片机中的设计分析单片机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家电、医疗、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微分型复位电路、积分型复位电路、比较器型复位电路、看门狗型复位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一 概述影响单片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可大体分为外因和内因两部分1. 外因射频干扰,它是以空间电磁场的形式传递,在机器内部的导体 引线或零件引脚,感生出相应的干扰,可通过电磁屏蔽和合理的布线/器件布局衰减该类干扰;电源线或电源内部产生的干扰,它是通过电源线或电源内的部件耦合或直接传导,可通过电源滤波、隔离等措施来衰减该类干扰.2. 内因振荡源的稳定性,主要由起振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占空比稳定度决定.起振时间可由电路参数整定、稳定度受振荡器类型、温度和电压等参数影响.复位电路的可靠性二 复位电路的可靠性设计1. 基本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但解决不了电源毛刺A点和电源缓慢下降,电池电压不足等问题;而且调整RC常数改变延时会令驱动能力变差,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右边为低电平;Sm为手动复位开关;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2. 电源监控电路上述的带电压监控的复位电路又叫电源监控电路,监控电路必须具备如下功能:上电复位 保障上电时能正确地启动系统掉电复位 当电源失效或电压降到某一电压值以下时,复位系统市面上有类似的集成产品,如PHILIP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MAX809 MAX810此类产品体积小、功耗低 而且可选门槛电压 可保障系统在不同的异常条件下可靠地复位,防止系统失控.最限度地简化外围电路,也可选择PHILIPS半导体公司带手动复位功能的产品MAX708.此外,MAX708还可以监视第二个电源信号,为处理器提供电压跌落的预警功能,利用此功能系统.可在电源跌落时到复位前执行某些安全操作、保存参数、发送警报信号或切换后备电池等,MAX708电表可在电源毛刺或停电前把当前电度数保存到E2PROM中,再配合保存多个电度.数备份算法:可有效解决令工程师头疼E2PROM中的电度数掉失问题,使用该电路必须选择适当的预警电压点,以保证靠电源的储能供电情况下,VCC电压从预警电压跌到复位电压的维持时间tB必须足够长,E2PROM的写周期约为10、20ms一般取tB>200ms就可确保数据稳定写入,预警电压调整方法. 当VDC等于预警电压时调整R1和R2使PFI的电压为1.25V此时可检测/PFO来确认内部的电压比较器是否动作,调整时必须注意此比较器是窗口比较器.3. 多功能电源监控电路除上电复位和掉电复位外,很多监控电路集成了系统所需的功能.如:电源测控 供电电压出现异常时提供预警指示或中断请求信号,方便系统实现异常处理数据保护 当电源或系统工作异常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保护,如写保护,数据备份或切换后备电池看门狗定时器 当系统程序, 跑飞或死锁时,复位系统其它的功能 如温度测控 短路测试等等我们把其称作多功能电源监控电路 下面介绍两款特别适合在工控 安防 金融行业中广泛应用多功 能的监控电路Catalyst 公司的 CAT1161 是一个集成了开门狗 电压监控和复位电路的 16K 位 E2PROM I 2C 接口,不但集成度高、功耗低,E2PROM部分静态时真正实现零功耗,而且清看门狗是通过改变SDA的电平实现的,节省系统I/O资源,其门槛电压可通过编程器修改.该修改范围覆盖绝大多数应用,当电源下降到门槛电压以下时,硬件禁止访问,E2PROM 确保数据安全,使用时注意的是 RST /RST 引脚是 I/O 脚 CAT1161 检测到两引脚中任何一个电压异常都会产生复位信号,与RST/RST引脚相连的下拉电阻R2和上拉电阻R1必须同时连接,否则CAT1161将不断产生复位,同样不需要手动复位功能时可节省Rm和Sm两个元件.PHILIPS公司的SA56600-42被设计用在电源电压降低或断电时作保护微电脑系统中SRAM的数据.当电源电压下降到通常值4.2V时,输出CS变为逻辑低电平,把CE也拉低,从而禁止对SRAM的操作.同时,产生一个低电平有效的复位信号,供系统使用.如果电源电压继续下降,到达通常值3.3V或更低时,SA56600-42切换系统操作,从主电源供电切换到后备锂电池供电.当主电源恢复正常,电压上升至3.3V或更高时,将SRAM的供电电源将由后备锂电池切换回主电源.当主电源上升至大于典型值4.2V时,输出CS变为逻辑高电平,使CE变为高电平,使能SRAM的操作. 复位信号一直持续到系统恢复正常操作为止.在系统电源电压不足或突然断电的时候,这个器件能可靠地保护系统在SRAM内的数据 .4. ARM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无论在移动电话、高端手持仪器还是嵌入式系统32位单片机ARM,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ARM已成为事实的高端产品工业标准 由于 ARM 高速 低功耗 低工作电压导致其噪声容限低,这是对数字电路极限的挑战,对电源的纹波,瞬态响应性能,时钟源的稳定度,电源监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RM监控技术是复杂并且非常重要的分立元件实现的监控电路,受温度、湿度、压力等外界的影响大而且对不同元件影响不一致,较大板面积、过多过长的引脚容易引入射频干扰,功耗大也是很多应用难以接受 而集成电路能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目前也有不少微处理器中集成监控电路,处于制造成本和工艺技术原因,此类监控电路大多数是用低电压CMOS工艺实现的,比起用高电压、高线性度的双极工艺制造的专用监控电路,性能还有一段差距结论是使用ARM而不用专用监控电路,可能导致得不偿失,经验也告诉我们使用专用监控电路可以避免很多离奇古怪的问题ARM的应用工程师,切记少走弯路.复位电路在DC/DC变换器中的设计复位电路的设计日趋多样化,并且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使用到,复位电路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在正激式DC/DC变换器中磁复位电路,略哦防止变压器磁芯饱和,从而保护变压器.一、磁复位电路的设计正激式DC/DC变换器或者正激式开关电源,需要在开关功率管截止期间将高频变压器复位,以防止变压器磁芯饱和,因此,一般需要增加磁复位电路(亦称变压器复位电路).图一示出单端降压式同步整流器常用的3种磁复位电路:辅助绕组复位电路,R,C,VDZ箝位电路,有源箝位电路.3种磁复位的方法各有优缺点:辅助绕组复位法会使变压器结构复杂化;R,C,VDZ箝位法属于无源箝位,其优点是磁复位电路简单,能吸收由高频变压器漏感而产生的尖峰电压,但箝位电路本身也要消耗磁场能量;有源箝位法在上述3种方法中的效率最高,但提高了电路的成本.(a)辅助绕组复位电路 (b)R、C、VDZ箝位电路 (c)有源箝位电路图一 单端降压式同步整流器常用的三种磁复位电路磁复位要求漏极电压要高于输入电压,但要避免在磁复位过程中使DPA-Switch的漏极电压超过规定值,为此,可在次级整流管两端并联一个RS、CS网络,电路图二所示.该电路可使高频变压器在每个开关周期后的能量迅速恢复到一个安全值,保证UD>UI.当DPA-Switch关断时,磁感应电流就通过变压器的次级绕组流出,利用电容CS使磁感应电流减至零.CS的电容量必须足够小,才。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复位电路主要由复位信号源、复位电路以及电源电路构成。

1.复位信号源/检测电路:复位信号通常由两种方式产生,一种是由外部复位按钮/开关产生的手动复位,另一种是由内部RC电路产生的自动复位。

-手动复位按钮:在电路板上加一个按钮,当按下按钮时,复位信号被触发。

按钮可能需要使用一个上拉电阻来保证复位信号不会出现随机的状态。

-自动复位电路:这种复位电路通常使用RC组合来产生一个自动触发的复位信号。

一个典型的RC组合是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

当上电时,电容开始充电,当电容电压高于一个特定的电压阈值时,复位信号被触发。

这种设计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消除手动复位按钮的需求。

2.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用来为单片机提供一个稳定而可靠的复位信号。

下面是一个基础的复位电路的设计要点:-复位电压稳定器:复位电路应该通过一个稳定的电压稳定器来得到一个稳定的复位电压。

这样可以确保复位电路在电压波动时也能正常工作。

-RC复位延时电路:为了确保单片机在复位电路提供的复位信号稳定之前不会执行任何指令,可以在复位电路中添加一个RC延时电路。

这个延时周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整。

-电源滤波电容:为了减少电源线路上的噪声和电压波动对复位电路的影响,可以向电源线路添加一个适当的电容。

这个电容可以过滤掉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并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电压。

3.电源电路:为了保证单片机正常工作,还需要设计一个可靠的电源电路。

-电源稳压电路:单片机通常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电压来正常工作。

使用一个稳压器或者电源管理芯片来确保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电压。

-电源选择电路:电源假如需要主备电源,可以添加一个电源选择电路来切换电源。

这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过流保护电路:为了保护单片机免受电源供应过流或短路等问题的影响,可以设计一个过流保护电路。

这样可以确保单片机始终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当设计复位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来选择适当的电路组件,并确保其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第3期第6卷(总第25期)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No.3,2004GeneralNo.25,V01.6常见的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史艳琼,杨国诗(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安徽淮南232001)[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四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微分型复位电路,积分型复位电路,比较型复位电路,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分析这四种复位电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单片机;复位;死机[中图分类号]TPl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04)03—0042—03在当今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里,单片机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家电、医疗、智能仪表、工业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单片机有h纠公司和Philip公司的8051系列单片机,Motoro/a公司的M6800系列单片机。

h纠公司的MCS96系列单片机以及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

无论哪种单片机,都会涉及到复位电路。

如果复位电路不可靠,在工作中就有可能出现“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

所以,一个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目前我国常见的单片机复位电路大体可分为四大类:(1)微分型复位电路;(2)积分型复位电路;(3)比较器型复位电路;(4)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下面就以上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作一下简要分析。

为大家在今后选用和设计复位电路提供一些思路和经验。

1微分型复位电路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

V。

叫卜一V嫩加图1微分型复位电路下面以高电平复位为例来分析。

假设t=0时刻电源上电,Vcc可认为一理想的阶跃信号。

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可知其复位点的电位:Vssr(t)=Vcceln(t>O)其中r=RC,考虑到下拉电阻R在复位端也会引起一定的电压z▲Vm-r。

其值一般小于0.3伏。

所以有vJ酐(£)=Vcce-t/‘+Avast≈Vcce1,7(t>O)但是在实际应用中,Vcc不可能为一理想的阶跃信号,其主要原因是:①由稳压电源的输出特性可知,Vcc不可能瞬间上升到稳态;⑦为保证稳压电源的稳定性,往往在电源的输入端并联一个大滤波电容,从而导致了Vcc不可能瞬间达到稳态。

所以,我们可将Vcc等效为如下信号。

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实际工作情况:‰(t):fkt0≤‘≤∽IVcct>tr经过计算。

其响应为:‰(f)=走re-t/‘(e州7—1)(£>O)可将上式整理为:璐(t)=七tre一∥7}(e什,7—1)/tr/r}(}>0)=Vcce一‘,rl(etelr一1)/tr/r}(t>0)由于对于函数,(,27)=(,一1)/x,其导数厂(z)=1/x,在z>0的范围内为一增函数,所以随着tr/r的增大e”/‘一1)/tr/r也增大。

当tr<<r,(e卅。

一1)/tr/r<<1,所以y附<<Vcce。

,r,即在£=0的时候,Vssr(O)较·【收稿日期]2004—02—19[作者简介】史艳琼(1977一),女,河北井陉人,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助教。

杨国诗(1960一),男,上海市人,淮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系统。

 万方数据小.复位性能较差。

当tr>>r,(etr/7—1)/tr/r>>1,所以VRST>>Vcce1/r,即在t=0的时候,y浙(0)较大。

复位性能较好。

除上述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许多开关性质的功率器件与单片机共享一个电源,如用于显示用的发光二极管。

当进行开关性质的转换时,也会对复位电路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

稳压申.源二№T上,r’p‘L冀’‘T上上们可采用增大RC值来放慢电容的充电速度来达到这个目的。

对于反相器,可采用有较大噪声容限的CMOS系列,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

但是由于这个电路的充放电回路完全相同,导致放电速度较慢,如两次复位连续进行或相隔时间较短的话,则很难在RST端得到高电平信号,造成复位异常。

为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尽量减小放电回路的时间常数,可在充电电阻旁并联一个二极管,如图4所示。

二极管IN4148为电容在掉电情况下提供了一条迅速放电通路,可保证在掉电和上电之问间隔非常短的情况下,还能使单片机正常复位。

vcc图2与开关性质的功率器件共享一个电源的微分型复位电路IN414¥开关型器件用可变电阻RL来等效,当时开关闭合RL=RLrain,当开关断开时RL=RLmax。

我们来计算一下当开关性质转换时,A点电位的变化情况:开关闭合时,n=(RLmin/RLrain+Ro)vcc开关断开时,vA=(RLmax/RLm(tx+Ro)Vcc在开关性质转换时,v。

相当于一个阶跃信号,此时的VA加在复位电路上,必然会在RST端得到一个正的尖脉冲信号。

有可能导致复位电路误操作。

从而使CPU不能正常工作。

2积分型复位电路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3所示。

vnl——一1址图3积分型复位电路同样以高电平复位为例分析。

假设t=0时刻电源上电,Vcc可认为一理想的阶跃信号,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可知其复位点B点的电位%满足下列关系:VB=、,“(1一e一‘/。

)(£>O)其中r=RC。

当反向器导通后,若vB能满足:vB<%~(允许低电平输入的最大值),则在RST端可得到一个高电平信号,只要这个高电平信号维持到使RST复位完成,就可实现复位。

我'’月l王驺K0R【图4改进的积分型复位电路3比较型复位电路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5所示。

V匿r图5比较型复位电路仍以高电平为例来分析。

上电时,由于电容C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导致运算放大器u+的电位变化滞后于u一的变化,使运算放大器-I-作于负饱和状态,在RST端可得到一高电平信号。

只要这个高电平信号能维持到使RST端复位完成即可。

这就要求U+的上升速度应该较慢。

同样可采用增大电阻R3,R4值的方法来实现。

在这个电路中R3,R4的值为51k和68k即是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设置的。

但是,这个电路也有缺点,其反向相端的时间常数也较大,也会造成若连续复位的时间间隔较短的话,同样会造成无法复位的现象,为此可采用图6,此电路可加快反向端的放 万方数据电速度,从而改进了复位性能。

一、Watchdog型复位电路: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七所示。

看门狗型复位电路是利用定时计数复位进行工作的。

当CPU正常工作时,定时计数器的值不会超出某一给定的值;当CPU工作不正常时,定时计数器会超出给定值而产生一个复位脉冲,使CPU复位。

这种复位电路的复位性能主要在于软件设计,一般将复位程序放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

但是,当CPU不正常发生在定时器初始化的时候或开中断之后的话。

则Watchdog复位电路无法发挥复位功能。

在有些资料中则介绍了可采用定时器加预设的方法。

即在初始化时压入堆栈一个地址,地址内执行~条关中断和一条死循环语句,在所有不被程序代码占用的地方尽可能的使用子程序返回指令。

这样当CPU出现异常时候,进入陷阱的机会就会增多,一旦进入陷阱,定时器停止工作且关闭中断,从而产生一个复位脉冲,使CPU复位。

n砒5lx几∞j1稍撕~l·l一UR3昭划11417ai三图6改进的比较型复位电路图7看门狗型复位电路以上四种复位电路在使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此外,目前市场上还有许多流行的专用复位芯片,其工作原理都可根据上述四种基本的复位电路来分析。

由此可见,掌握上述复位电路对今后分析和设计复位电路是有较大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1]何立民.MCS一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2]王柏林.单片机系统设计的误区与对策【J].电子技术应用,2002,28(2):22—25【3]石广范.809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4]袁旭军,庄松林.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可靠性分析【J].电子技术应用,2002,28(11):19—21AnAnalysisofSeveralCommonTypesResetCircuitfortheSingleChipMicrocomputerShiYanqiong,YangGuoshi(MechanicalandElectronicallyEngineeringDpartment,HuainanUnionUniversity232001)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fourcommontypesresetcircuitsforthesinglechipmicrocomputeratpresent.Theydifferential,integral,comparedandwatchdogresetcircuits.ItanalysesthequestionsthatweprobablymeetduringusingthemandgivessomesuggestionstOsolvethem.Keywordssinglechipmicrocomputer;reset;systemhalted 万方数据常见的几种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作者:史艳琼, 杨国诗作者单位: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安徽,淮南,232001刊名:淮南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NA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004,6(3)被引用次数:1次1.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19892.王柏林单片机系统设计的误区与对策[期刊论文]-电子技术应用 2002(02)3.石广范809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9984.袁旭军.庄松林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可靠性分析[期刊论文]-电子技术应用 2002(11)1.期刊论文于进杰.方龙.杨道驰.李学武单片机复位时间的优化设计探讨-电脑与信息技术2010,18(2)MCS-51单片机的复位是靠外部电路实现的.复位时间的确定是设计申一个很关键的参数,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复位时间偏长,可能会导致应用系统在该复位的时候没有复位,导致系统出错;反之亦然.由此给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复住电路.2.期刊论文黎晖.魏光辉.汤小慷.LI Hui.WEI Guang-hui.TANG Xiao-kang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可靠性与抗干扰分析-兵工自动化2007,26(2)单片机复位电路参数的选定须在振荡稳定后保证复位高电平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电源掉电时复位电路中电容通过二极管迅速放电,待电源恢复正常时实现可靠复位,避免单片机系统在运行中突然掉电或电压跌落而又立即恢复,从而达到抗干扰的作用.在印刷电路板上,单片机复位端口处可并联0.01~0.1μF高频电容,以抑制电源高频噪声干扰或配置施密特电路,以进一步提高对串入噪声的抑制.3.期刊论文李丽.LI Li单片机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设计-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4)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复位电路能否可靠工作对整个微机系统能否可靠运行至关重要.讨论单片机复位电路抗干扰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4.期刊论文孟昕元.田效伍.范峥微分型单片机上电复位电路的性能分析-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 建立了微分型单片机上电复位电路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在电源附加大滤波电容情况下单片机不能够可靠复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设计微分型上电复位电路应注意的问题.5.期刊论文杨杰.周兰兰单片机系统非正常复位的判断与处理-电子测试2009,""(11)单片机以其超小型化、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实验室设计的符合要求的单片机测控系统置于现场后,常常会受到现场各种各样的干扰,所以对单片机测控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单片机测控系统因干扰复位或掉电后复位均属非正常复位.本文主要分析了单片机系统的非正常复位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常复位分别提出了系统自恢复运行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相应方法的软件处理流程.本文中的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期刊论文王晖.薛永存.WANG Hui.XUE Yongcun基于MCS-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抗干扰分析与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6,29(8)随着单片机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其可靠性、安全性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而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复位电路能否可靠工作对整个微机系统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对常用复位电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7.期刊论文吴秋宁.邵建龙.吕英英.张志宏.肖文博.Wu Qiuning.Shao Jianlong.Lv Yingying.Zhang Zhihong. Xiao Wenbo提高单片机测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的研究-电子测量技术2010,33(2)由于单片机测控系统工作环境的多样性,系统受干扰影响的可能性加大,严重时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以泡沫式生态厕所设备间控制器的设计为例,分析了测控系统中电源,I/O通道及继电器应用中的干扰,从硬件设计、软件编程两方面讨论了单片机的抗干扰技术.实际测试表明,采用抗干扰措施后,整个单片机测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8.期刊论文包国彬.张建民.刘嬴.BAO Guo-bin.ZHANG Jian-min.LIU Ying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光电技术应用2005,20(3)分析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四种单片机复位电路,为微分型、积分型复位电路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设计复位电路应注意的问题及提高抗干扰性的措施.9.学位论文汪珺基于89C52的固体温度继电器检测系统2004固体温度继电器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热保护元件.它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发热电器的热保护回路中.生产这种产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升温时的动作温度和降温时的复位温度,以此按照一定的标称值和误差范围进行分类并确定出厂产品的质量.目前许多温度继电器的生产厂家在检测方面存在着方法落后、效率低、误差大,使得检测这一环节成为生产的瓶颈.从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来看,以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微机温度控制系统调节装置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以89C52单片机芯片为核心,研究和设计了数字化的固体温度继电器的检测系统.论文简述了温度继电器的应用及其对检测环境温度控制的要求,介绍了基于89C52单片机的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详细说明了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出的数字化环境温度控制的控制算法及其系统实现方法,实现对16路温度继电器同时进行检测并利用液晶显示器显示检测结果.此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原理.10.期刊论文李临生.魏德华.柳旭英单片机休眠-复位运行方式提高抗干扰能力-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2)介绍一种用休眠-复位运行方式提高单片机抗干扰能力的方法;分析其适用范围,给出具体应用电路;结合实例,分析这种运行方式下硬件和软件设计的特点.1.陈根余.易隆辉.柳士江声光调QYAG激光修整超硬磨料砂轮数字测控系统[期刊论文]-机械与电子 2006(8)本文链接:/Periodical_huainsfxyxb200403016.aspx授权使用:南昌大学图书馆(wfncdxtsg),授权号:6324f44b-7606-4a23-835f-9daf014a2812下载时间:2010年7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