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二部分:宽带接入技术方式

第二部分宽带接入技术目录第一章接入网概述 (2)一、通信网概述 (2)二、接入网的定义和界定 (2)第二章网络基础知识介绍 (4)一、 Ipv4地址 (4)二、 VLAN概述 (5)三、QinQ技术 (5)第三章 xDSL接入技术 (6)一、 xDSL技术综述 (6)二、 ADSL/ADSL2+技术 (6)三、 VDSL技术 (8)四、 xDSL设备简介 (10)第四章 LAN接入技术 (18)一、 LAN接入概述 (18)二、小区LAN组网模式 (18)第五章 PON接入技术 (19)一、PON的定义 (19)二、EPON技术概述 (20)三、GPON技术概述 (22)四、FTTX技术 (23)五、PON设备简介 (25)第一章 接入网概述一、 通信网概述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Node )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Link)组成,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
主要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构成。
通信网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结构、环型结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全连通结构。
通信网按功能性质又可分为业务网、支撑网与传送网。
本手册所介绍的接入网属于传送网的一部分。
二、 接入网的定义和界定(一)接入网的概念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 )位于电信网的末端,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国际电信联盟(ITU-T )在1995年7月通过的G.902建议中将接入网定义为: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 )和用户网络接口(UNI )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由管理接口(Q3)进行配置和管理。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e)网状结构(d)树型结构(f)全连通结构(二)接入网的界定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来界定,如下图所示,接入网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终端,通过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通过Q3接口连接到电信管理网(TMN)。
通信电缆知识(上半部分)

第一节 现代通信网及其传输技术
(四)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1、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对通信网一般提出三个要求: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
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 经济合理性。
2、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对电话通信网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接续质量、 传输质量和稳定质量。
第一节 现代通信网及其传输技术
第一节 现代通信网及其传输技术
(二)本地电话网(Local Telephone Network,LTN) 本地电话网是指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若干端局(或
端局与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及端局用户线 所组成的自动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只有一 个本地网,同一个本地网的用户之间呼叫只拨本地电话号 码,而呼叫本地网以外的用户则需按长途程序拨号。
第二节 通信线路简介
(二)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施工 全塑电缆重量轻,电缆盘长长(200m~300m),电缆
接头少,护套光滑,便于运输和施工;芯线绝缘和单位间 扎带的颜色采用全色谱,便于线对的编号、对号、接续、 成端和配线等操作;芯线接续采用卡接法,接续可靠,可 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接续操作可以实现机械化、 自动化,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护套封合简单可 靠,易于掌握,新技术培训时间短。
第二节 通信线路简介
一、通信线路的发展
我国自主建设、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信线路,是1887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我国台湾省高雄和台南之间建设的明 线电报线路,全长95华里。1962年,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 开通了我国设计制造的60路载波长途高频对称电缆。1976 年,我国开通了自己设计制造的1800路京沪杭同轴电缆线 路,同年还建成了中国上海与日本熊本县之间韵海底同轴 电缆线路,可以开通480路电话。1978年,我国研制成功 通信光缆,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用于长途通信线路,成 为我国的主要通信手段。
第1章 卫星通信概述11要点

当卫星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其高度约为35786km时,它的运行方向 与地球相同,且围绕地球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时(24h),从地球上 去,卫星如同静止一般,则称为静止卫星(或同步卫星)。如图1-3所示。地球 表面除南、北两极是盲区外,其它区域均在卫星覆盖范围之内,而且部分区 域为两颗卫星波束的重叠地区,因此借助于在重叠区内地球站的中继(称之 为双跳),可以实现在不同卫星覆盖区域内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例如,世 界卫星通信系统(INTELSAT,简称IS),其静止卫星分别处在太平洋、印 度洋和大西洋上空。它们构成的全球通信网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国际通信业务 和全部国际电视转播。我国的“东方红”卫星通信也是静止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空间通信形式之一。通常,以空间飞行器或通信转发体为对 象的无线电通信称为空间通信。它包括三种形式: (1)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的通信; (2)空间站之间的通信; (3)通过空间站的转发或反射进行地球站之间的通信。通常人们把这第 三种形式称为卫星通信。这里说的地球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海 洋或大气层)的通信站。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
(3)电波的传播时延较大和存在回波干扰。 如静止卫星通信时,单程传输时间约为0.27s,双向通信时间0.54s。若通话会 给人一种不自然感觉。同时还会由于收、发话音的混合线圈不平衡等原因,产生回 波干扰,使发话者在0.54s以后,又听到了反馈回来的自己讲话的回音,造成干扰。 (4)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复杂。 对于静止卫星的制造、发射和测控需要先进的空间技术和电子技术。目前世界 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自行研制和发射静止同步卫星。 (5)静止卫星通信在地球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好,并且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 总之,卫星通信有其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不过这些缺点与优点相比是次要 的,而且有的缺点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得到或正在得到解决。比如,近 年来一些国家又开始研究利用多颗低轨道移动卫星组网,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其中包括个人通信网。
程控交换机论文

前言目前,通信行业的技术发展较快。
在交换方面由于信息传输高速化、宽带化的需求,以十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各个领域,如因特网、IP电话和NGN等,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光通信技术是通信进一步发展的热点。
但以电路交换技术仍是当前通信的主要交换技术。
因此学习和了解程控交换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本论文主要说明“数字程控交换技术与应用”它的内容包括七章,第一章现代通信网:包括,现代通信网概述:电话网,内容涉及电话网的组成、结构、编号计划、综合业务数字网和智能网的相关内容;现代通信网的三大支撑网;信息网的发展,介绍了现在网络的发展方向和现在正在发展的NGN网络;第二章程控交换概述:主要介绍了数字交换机的组成分类、特点和功能等;第三章数字交换网络:主要介绍了数字交换原理、T接线器的原理;第四章程控数字交换机接口:主要介绍了ZXJ10交换机各个组成模块的单板(从硬件、原理到功能);第五章 ZXJ10交换机系统结构:主要介绍了ZXJ10系统组成、系统模块、系统软件、ZXJ10的系统特点、ZXJ10系统组网和各模块配置的单板接口;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了呼叫处理过程、状态迁移图、ZXJ10交换机的呼叫流程;第七章中继与局间信令系统:主要介绍了ZXJ10中继接口、基本概念、中继接口数据配置、中继接口管理、信令和信令系统、中国No.1信令系统、ZXJ10 No.1信令系统、No.7信令系统、信令网、ZXJ10 No.7信令系统、ZXJ10 No.7信令系统数据配置和ZXJ10 No.7信令系统管理;通过本论文能使读者更加了解交换技术的原理,了解整个电信网的需求,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现代通信网在信息化社会中,语音、数据、图象等各类信息产品的流动是基于以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的骨干通信网为传输基础,由公众电话网、公众数据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业务网组成的高速信息通信网,逼供内通过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延伸到全社会的每个地方和每个人。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4版)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10
1.3 移动通信频段
我国移动通信工作频段
原邮电部根据国家无委会规定现阶段取160MHz频段、450MHz 频段、900MHz频段作为移动通信工作频段,即
160 MHz频段:
138~149.9 MHz
150.05~167 MHz
450 MHz频段:
403~420 MHz
450~470 MHz
900 MHz频段:
21世纪的目标是实现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anywhereanytimeanyone的通信实现处处时时人人everywhereallthetimeeveryone的通现在和未来iotinternetthings11移动通信发展简述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代价数字芯片的处理能力每个摩尔定律用户数据速率以形式增长数字芯片的处理能力每个18月就增加1倍摩尔定律用户数据速率以指数形式增长无线通信技术的速率发展速度无线通信的速率每增加无线通信的速率每5年增加10倍通信高速发展带来运营商利润降低11移动通信发展简述mobilecommunicationtheory11移动通信发展简述接入方式典型代表第一代1g模拟蜂窝系统fdma美国amps系统欧洲tacs系统第二代2g数字蜂窝系统tdmagsm系统cdmancdma系统目标典型代表过渡代25g高速传输gprscdma20001x系统第三代3gimt2000全球漫游高质量多媒体业务系统容量管理能力保密性和服务质量均有很大改善欧洲wcdma系统北美cdma2000系统中国tdscdma系统第四代4gimtadvanced高速率各种数据话音业务全ip多协议新技术4g网络标准fddltetdlte第五代5g实现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机器通信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需求2020年完成5g终版本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运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体制先驱者
电信行业智能化通信网络布局与优化方案

电信行业智能化通信网络布局与优化方案第一章智能化通信网络概述 (3)1.1 通信网络智能化发展背景 (3)1.2 智能化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 (3)第二章通信网络布局策略 (4)2.1 网络布局基本原则 (4)2.2 网络布局优化方法 (4)2.3 网络布局实施步骤 (4)第三章网络规划与设计 (5)3.1 网络规划基本原则 (5)3.1.1 符合国家政策法规 (5)3.1.2 满足用户需求 (5)3.1.3 高效利用资源 (5)3.1.4 保证网络安全稳定 (5)3.2 网络设计技术要求 (5)3.2.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5)3.2.2 网络设备选型 (5)3.2.3 网络传输技术选择 (6)3.2.4 网络安全设计 (6)3.3 网络规划与设计流程 (6)3.3.1 需求分析 (6)3.3.2 网络规划 (6)3.3.3 设计方案制定 (6)3.3.4 设计方案评审 (6)3.3.5 实施与调试 (6)3.3.6 网络运维管理 (6)第四章网络架构优化 (6)4.1 网络架构优化策略 (6)4.2 网络架构优化技术 (7)4.3 网络架构优化实施 (7)第五章网络覆盖与质量提升 (7)5.1 网络覆盖优化策略 (7)5.2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 (8)5.3 网络覆盖与质量提升实施 (8)第六章网络运维管理 (9)6.1 网络运维管理体系 (9)6.1.1 组织架构 (9)6.1.2 制度规范 (9)6.1.3 技术支持 (9)6.2 网络运维关键任务 (9)6.2.1 网络监控 (9)6.2.2 故障处理 (9)6.2.3 功能优化 (9)6.2.4 安全防护 (9)6.3 网络运维优化策略 (10)6.3.1 强化运维团队建设 (10)6.3.2 优化运维流程 (10)6.3.3 建立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 (10)6.3.4 引入智能化运维工具 (10)6.3.5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10)6.3.6 完善应急预案 (10)第七章智能化网络监控与维护 (10)7.1 智能化监控技术 (10)7.1.1 监控系统架构 (10)7.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0)7.1.3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11)7.2 网络故障诊断与处理 (11)7.2.1 故障诊断方法 (11)7.2.2 故障处理流程 (11)7.3 网络维护优化策略 (11)7.3.1 设备维护优化 (11)7.3.2 网络功能优化 (11)7.3.3 安全防护策略 (12)7.3.4 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 (12)第八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12)8.1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2)8.2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2)8.3 隐私保护技术与应用 (13)第九章 5G与未来网络技术 (13)9.1 5G网络技术特点 (13)9.2 5G网络布局与优化 (13)9.3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4)10.1 项目实施流程 (14)10.1.1 项目启动 (14)10.1.2 项目规划 (14)10.1.3 项目执行 (14)10.1.4 项目验收 (15)10.2 项目评估方法 (15)10.2.1 评估指标体系 (15)10.2.2 数据分析方法 (15)10.2.3 实地调研与访谈 (15)10.3 项目效益分析与总结 (15)10.3.1 项目效益分析 (15)10.3.2 项目总结 (15)第一章智能化通信网络概述1.1 通信网络智能化发展背景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通信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石,其发展速度和覆盖范围不断拓展。
通信网理论基础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通信网: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用户使用它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
2,通信网实现的4个主要的网络功能:(1) 信息传送:(2) 信息处理:(3) 信令机制(4) 网络管理3,通信网的类型:按业务类型可以将通信网分为电话通信网(如PSTN、移动通信网等)、数据通信网(如X.25、Internet、帧中继网等)、广播电视网等。
按空间距离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局域网(LAN:Local AreaNetwork)。
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按运营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第二章1,传输介质:有线介质目前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传输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2,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是指在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模拟基带信号的系统。
基带传输的优点是线路设备简单;缺点是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于在长途线路上使用。
3,频分复用传输系统: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是指在传输介质上采用FDM技术的系统,FDM是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高于单路信号的带宽这一特点,将多路信号经过高频载波信号调制后在同一介质上传输的复用技术。
为防止各路信号之间相互干扰,要求每路信号要调制到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而且各频段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这样各路信号通过占用同一介质不同的频带实现了复用4,OTN的分层结构:OTN是在传统SDH网络中引入光层发展而来的,光层负责传送电层适配到物理媒介层的信息,在ITU-T G.872建议中,它被细分成三个子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光信道层(OCh:Optical Channel Layer)、光复用段层(OMS:Optical Multiplexing Section Layer)、光传输段层(OTS: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 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