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及现代化专题

合集下载

中考专题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

中考专题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现代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考点梳理】一、中国近代化开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年——1949年〕〔1〕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生产,翻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开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开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店铺。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专题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

专题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

4.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必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 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 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北洋政府
09中考试题精选
1.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 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 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这纲领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2.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 主化的进程。请举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以下各个方面的重 大事件和各一位主要领导人。
近代化的开端:

.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09中考试题精选
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 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革。下 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 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四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 习方面有什么不同?
(2)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 个事件与图一、图四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 么突出特点?
(3)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4、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图示法表示中国近代 化探索的轨迹。(要求:包含重大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请用箭头连接)
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该观点出现后, 中国的统治者开始了挽救统治危机的(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就是以________中心(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从而使______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以公民取代臣民,使整个社会逐步___________。

中国近代化三项历史使命: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反封建(民族独立和民主化);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一、中国近代化概况1、内涵:(1)经济_________:核心A开端:____________(军事、民用)B发展:___________产生、发展C新阶段:建国后的工业化。

(2)政治:A维新派在___________时期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_____________B资产阶级革命派在__________时期推翻______,建立___________,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____________》C中共领导____________革命,建立________________政权。

(3)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萌发—“中体西用”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思想—马克思主义、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理论。

(4)军事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______—“新政”编练__________—大革命_________军校创办和__________—中共____________建设2、历程:(1)起步阶段:_____ ~____A特点:________领域的近代化(器物层次),______ 、________、_______方面有一定变化,但未涉及到政治领域的革新。

B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__________A特点:近代化由“器物”上升到“制度”、“文化”层面。

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理论分析一、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高三历史专题二 中国近代化

高三历史专题二 中国近代化

B
列强侵华的特点
概述自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格局上:英法主导——共同支配)
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 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市场和原料产地) 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中国的落后和腐败,也是列强敢于侵华的原因之一)
两个时期 和探索史 1840 1919五四运动 约 80 年 C、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史 约30年 1949
两对矛盾 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A、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任务 B、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三条线索
近代中国反侵略、
从内容看: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 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引起经 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 社会变革。包括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文化理性 化、科学化等基本内容。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1.近代化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 导的洋务运动。 • 2.近代化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也是最重要的阶 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3.近代化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在阶级斗争和民 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 4.近代化腾飞阶段(1949—现在),新中国的成立,为现 代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左”的错误造成挫折 ,但中国开始走上了建设代化也叫现代化,源于同一单词 “modernization”,一般认为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 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专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专题

一、近代化(现代化)的主要领域及内容:
1、经济领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资本主 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 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2、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由 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3、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 政治制度; 4、军事(国防)领域:创办近代军队和军事工业; 5、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1· 天津文综· 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 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 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 “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 广东单科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
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 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 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 的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8· 全国文综Ⅱ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 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由封建 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否定了封

初中历史现代化进程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现代化进程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现代化进程知识点整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9世纪末,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发展阶段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下面将对中国初中历史中关于现代化进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中国的封建社会因西方国家的侵略而面临巨大挑战。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沿海城市,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长期封闭自守的局面被打破,也成为中国激发自身发展和现代化的触发点。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爆发起因于中国方言天津口岸的一次冲突,最终导致西方列强联合侵略中国。

中英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不得不开放更多的市场,割让香港岛、广州、福州等地,更大幅度的巨额赔款,这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巨大影响。

3.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改革尝试。

清朝政府在民众和一些知识分子的呼声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改革。

变法的目标是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并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改革,比如科举制度的改革、军队的改革、教育的改革等。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反对,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4.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革命爆发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了全国性的起义,并成功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了封建君主统治,迈入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尽管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但它为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5.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场具有影响力的爱国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及现代化专题
一、近代化的概念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A、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B、从过程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C、从内容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完成这一任务必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背景:A、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B、西方经济侵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为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内容:A、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

B、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
C、新思想的萌发、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可按经济、军事、教育、思想归类)
3、特点: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主要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向科技文化、教育领域渗透。

思考: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中国工业化起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生产方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半封建社会形成。

外资与封建势力共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政治看:新的政治力量出现,开始参与领导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外国侵略势力进行斗争,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1、背景:A、列强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

(瓜分狂潮、联军侵华——以华治华、分而治之)B、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放宽设厂政策及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爱国运动;利润刺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封建专制统治和军阀混战;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中共的成立。

2、内容:⑴经济领域: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长足发展。

A、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及辛亥革命、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20年代又走下坡路。

B、产生了官僚资本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经济。

⑵政治领域:重大突破,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A、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

B、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清政府进行了预备立宪。

C、革命派成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从清政府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资产阶级看:发生了保皇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从北洋军阀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近代化进程遭到逆流。

从中共看: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经、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⑶思想领域: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

A、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
宣传维新思想,B、革命派把西方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C、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五四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

⑷军事领域: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清末新政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⑸文化教育领域:新的教育体制的确定。

百日维新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开设经济特科。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1、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打断。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的资本输出与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的近代化推入了绝境。

2、表现:⑴经济领域: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官僚资本的形成,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B、民族资本主义有显著发展,但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制,抗战时期逐步萎缩,官僚资本膨胀,沦陷区民族工业破产,战后国统区经济陷入绝境;C、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长足发展。

(十年对峙、抗战、解放战争时期)⑵政治领域:A、国民党一党专政形成,影响了民主制度的发展。

B、中共寻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形成了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局面。

C、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民主、自由、独立、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口号,领导人民夺取了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背景: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的代表;抗期间,奉行一党专制政策,制造反共摩擦,抗战后,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压制民主,政治民主化走入死胡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