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一、引言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记忆对他们的行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记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理、环境和个体差异等。

了解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记忆的类型幼儿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类型。

1.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幼儿通过感觉器官对刺激进行感知的能力。

在婴儿期,幼儿主要依靠感觉记忆来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例如,婴儿学会分辨母亲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等。

2.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幼儿在进行认知任务时进行信息加工和积极操作的能力。

幼儿期的工作记忆发展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上。

例如,三岁的幼儿可以学会使用语言进行简单的解释和推理,并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和运用新的词汇。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对事物和经验的持久记忆。

随着幼儿的成长,长时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在幼儿早期,幼儿的长时记忆主要体现在运动技能的习得和习惯形成方面。

例如,4岁的幼儿可以回忆起一个月前曾经去过的游乐园的具体场景。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对幼儿记忆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例如,大脑发育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记忆的发展。

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和成熟水平会决定幼儿神经元的连接和信号传递的速度,从而影响到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幼儿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记忆发展产生的影响。

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能够促进幼儿记忆的发展。

例如,通过与父母一起阅读故事书,幼儿可以学习新的词汇和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

3.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在记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幼儿的基因、性别和性格等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女孩在记忆任务上的表现要比男孩好,这可能与他们在大脑发育和信息处理方面存在差异有关。

四、幼儿记忆发展的阶段幼儿记忆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记忆、晚期记忆和儿童记忆三个阶段。

四岁小孩记忆研究报告范文

四岁小孩记忆研究报告范文

四岁小孩记忆研究报告范文1. 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四岁小孩的记忆能力。

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记忆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但在四岁时的记忆表现如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将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对四岁小孩的记忆能力进行详细探讨。

2. 方法2.1 参与者本研究共招募了30名四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参与者。

所有参与者的父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允许他们的子女参与本研究。

2.2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了记忆游戏作为实验任务。

研究者为每个参与者准备了一副由24张卡片组成的记忆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的图案。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

在学习阶段,研究者向参与者展示了所有的卡片,并要求他们尽量记住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和位置。

每个参与者有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

在测试阶段,研究者从已学习的卡片中随机挑选出12张,并将其与12张新的卡片混合在一起展示给参与者。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已学习的卡片与新卡片区分开来,并尽可能多地回忆出已学习卡片的图案和位置。

2.3 数据分析研究者记录下参与者在测试阶段中正确识别已学习卡片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计算平均正确率和标准差,可以得出四岁小孩记忆能力的整体表现情况。

3. 结果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参与者平均正确识别已学习卡片的数量为8.4张,标准差为1.2。

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四岁小孩的记忆能力在记忆卡片的图案和位置方面表现较好。

尽管平均正确率为70%,但考虑到年龄因素,这一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样本容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一般性。

其次,实验中只使用了单一类型的记忆材料,未考虑到其他类型记忆任务的可能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参与者,进一步验证当前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类型的记忆任务,以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5. 结论本研究通过记忆游戏实验,探讨了四岁小孩的记忆能力。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也在不断提高。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良好的记忆能力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

一、记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1. 感性记忆阶段在学前阶段的早期,儿童主要依靠感官和感觉来获取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大脑中。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细节和感官刺激非常敏感,但他们的记忆持久性较低。

2. 意象记忆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开始发展意象记忆。

他们可以通过形象和符号来记忆和表达信息。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具备简单的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帮助记忆。

3. 概念记忆阶段在学前儿童的晚期,他们逐渐发展出概念记忆的能力。

他们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更为抽象的记忆。

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来帮助记忆。

二、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不仅受到年龄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 遗传因素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记忆能力有关,这些基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2. 环境因素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和经验,有利于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与此相反,贫困和不良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对记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陪伴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

鼓励儿童进行记忆训练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可以促进他们的记忆发展。

三、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方式,帮助儿童通过感官体验来加深记忆。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空间。

学前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

学前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

学前幼儿记忆发展的趋势
学前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日常经验和学习的影响:幼儿从幼儿园开始接触到各种新的事物和知识,通过日常经验和学习,逐渐丰富了自己的记忆内容和能力。

2. 认知发展的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对其记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 外部环境的影响:幼儿所处的外部环境也会对其记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记忆条件。

4. 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幼儿的记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上比其他幼儿更有天赋。

总的来说,学前幼儿的记忆发展趋势是逐渐丰富记忆内容,提高记忆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适当的学习和记忆方法,能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记忆发展。

幼儿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幼儿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幼儿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幼儿元记忆发展研究的现状;元记忆的内涵及儿童元记忆的发展现状。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元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元记忆发展理论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元记忆记忆监测记忆控制幼儿元记忆是指人们对自身记忆系统的认识和感知,包括对记忆系统的内容、功能的认识、评价和对记忆过程的监控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元记忆作为元认知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40年来逐渐成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元记忆研究概述元记忆的内涵与结构:Flavell和Wellman(1975)将元记忆定义为:个体对记忆的认识和意识。

他将元记忆的内容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维度:记忆敏感性(sensitivity)和记忆变量(variables)。

记忆敏感性是指个体对何时需要记忆策略的敏感程度,是个体对自身记忆活动的监控能力。

记忆变量是对影响自身记忆活动各因素的了解程度。

Mazzoni和Nelson(1998)提出陈述性元记忆(declarative metamemory)和程序性元记忆(procedural metamemory)作为元记忆的两大组成部分。

程序性元记忆也称为记忆监控(memory monitoring and control),记忆监控包括两个方面:记忆监测(memory monitoring)和记忆控制(memory control)。

记忆监测是Nelson和Narens(1990)提出的,他们将认知过程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水平,元水平(meta level)和客体水平(object level)。

根据这个区分,记忆过程被分为元记忆(metamemory)和客体记忆(object memory)。

二、儿童元记忆的发展1.儿童陈述性元记忆的发展陈述性元记忆即个体的元记忆知识,主要指主体对于记忆活动的过程、特点以与之相联系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内容的了解和认识。

研究表明,儿童元记忆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和关键期。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幼儿时期是人类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为敏感的阶段。

幼儿的记忆能力是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对于幼儿时期的记忆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现状和其对实践的意义。

一、幼儿记忆的种类及其发展(一)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短期记忆中的一种,它是一种能储存、处理信息的记忆系统。

幼儿时期的工作记忆容量较小,通常只能记住三到四个信息单元,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工作记忆容量也会增大。

(二)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指相对较为稳定的在脑内储存、维持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需要法线学习和重复。

长期记忆可以再分为两种类型: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是人类意识能够回忆到的信息,是意识记忆,它又分为事实记忆和事件记忆两种;而隐性记忆是指无法意识回忆到的信息。

幼儿时期的长期记忆往往是由长期记忆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长期记忆能力逐渐发展和提高。

(三)自传式记忆自传式记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回忆记忆。

自传式记忆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记忆发展的最高级别,必须建立在已发展的事件和语言记忆的基础之上。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性别差异学者们发现,幼儿在事件记忆和语言记忆方面表现不同。

女童在事件记忆方面有优势,而男童在语言记忆方面表现更好。

这可能是因为男童在语言记忆方面发展较快,而女童在认知控制和表述能力方面优势更大。

(二)情绪调节与情绪长期失调和创伤性经历相关的幼儿常常表现出记忆障碍或者受到干扰。

事实上,情绪和记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适当的情绪调节有助于幼儿记忆的发展和稳定。

(三)环境因素早期的环境刺激和家庭环境都会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记忆发展产生影响。

早期智力和语言的启蒙是非常重要的,而减少干扰,提高记忆效果的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幼儿记忆发展的启示(一)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表述能力自我意识是自述记忆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而自我表述能力则是幼儿记忆的发展和进程中最重要的力量和重要手段。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记忆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幼儿记忆发展对我们了解人类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幼儿的事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发展。

首先,幼儿的事件记忆发展是指他们对具体事件发生情景的记忆能力。

根据研究,幼儿的事件记忆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在早期发展阶段相对稚嫩。

在3个月至6个月的时候,幼儿开始对特定事件的信息进行记忆并能够稍后回忆起来。

然而,幼儿记忆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比如几个小时之后可能就会遗忘。

同时,幼儿的事件记忆表现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注意力。

随着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他们的事件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在6个月至18个月的时候,幼儿开始展现出更强的事件记忆能力和更长的保持时间。

在这个阶段,幼儿可以准确地回忆起一些早先发生过的事件,并保持较长时间。

研究还发现,幼儿对于待办任务的记忆也在这个阶段发展壮大。

比如,18个月的幼儿可能会记得他们要求自己完成的任务,并在需要的时候提醒自己去完成。

另一方面,工作记忆是指幼儿在处理信息时暂时存储和操作信息的能力。

工作记忆的发展对于幼儿学习和思考至关重要。

幼儿的工作记忆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展,但在早期发展阶段仍然相对较低。

在2岁至4岁的时候,幼儿的工作记忆能力显著提高,他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持和操作信息。

例如,他们可以记住一系列的指令,并逐步执行。

幼儿的工作记忆发展与大脑的神经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幼儿的前额叶皮质(PFC)是工作记忆的关键区域。

随着幼儿大脑发育成熟,PFC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工作记忆能力。

在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幼儿的记忆表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测试方法和任务的设计等。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仔细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幼儿记忆发展的研究也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文化对于记忆发展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幼儿的记忆表现有所不同。

幼儿园观察与记忆游戏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观察与记忆游戏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观察与记忆游戏教育的现状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接触到各种新事物、开启认知世界的起点。

观察和记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对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观察与记忆游戏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幼儿园观察教育的现状观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基础,通过观察,孩子们可以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然而,目前幼儿园观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观察教育的时间和机会有限。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观察往往只是在特定的活动或课堂上进行,孩子们的观察时间和机会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其次,观察教育缺乏个性化的指导。

幼儿园通常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老师往往难以针对每个孩子的观察需求进行个别指导。

这导致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潜力。

最后,观察教育缺乏实践与应用。

观察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和应用的环节。

孩子们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和应用,以加深对所观察对象的理解和认知。

二、幼儿园记忆游戏教育的现状记忆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通过记忆游戏教育,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然而,目前幼儿园记忆游戏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记忆游戏教育的方式单一。

在幼儿园中,记忆游戏往往只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活动存在,缺乏与其他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这样一来,孩子们往往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下进行记忆游戏,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其次,记忆游戏教育缺乏深度和延伸。

记忆游戏往往只注重孩子们对具体知识点的记忆,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延伸。

这样一来,孩子们只是记住了一些表面的知识,而无法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

最后,记忆游戏教育缺乏个性化的引导。

幼儿园中的记忆游戏往往是集体进行的,老师很难对每个孩子的记忆需求进行个别指导。

这导致孩子们在记忆游戏中缺乏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记忆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幼儿元记忆发展研究的现状;元记忆的内涵及儿童元记忆的发展现状。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元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元记忆发展理论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元记忆记忆监测记忆控制幼儿元记忆是指人们对自身记忆系统的认识和感知,包括对记忆系统的内容、功能的认识、评价和对记忆过程的监控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元记忆作为元认知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40年来逐渐成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元记忆研究概述元记忆的内涵与结构:Flavell和Wellman(1975)将元记忆定义为:个体对记忆的认识和意识。

他将元记忆的内容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维度:记忆敏感性(sensitivity)和记忆变量(variables)。

记忆敏感性是指个体对何时需要记忆策略的敏感程度,是个体对自身记忆活动的监控能力。

记忆变量是对影响自身记忆活动各因素的了解程度。

Mazzoni和Nelson(1998)提出陈述性元记忆(declarative metamemory)和程序性元记忆(procedural metamemory)作为元记忆的两大组成部分。

程序性元记忆也称为记忆监控(memory monitoring and control),记忆监控包括两个方面:记忆监测(memory monitoring)和记忆控制(memory control)。

记忆监测是Nelson和Narens(1990)提出的,他们将认知过程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水平,元水平(meta level)和客体水平(object level)。

根据这个区分,记忆过程被分为元记忆(metamemory)和客体记忆(object memory)。

二、儿童元记忆的发展1.儿童陈述性元记忆的发展陈述性元记忆即个体的元记忆知识,主要指主体对于记忆活动的过程、特点以与之相联系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内容的了解和认识。

研究表明,儿童元记忆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和关键期。

以往研究发现,3~4岁儿童能够意识到记忆较少的东西比记忆较多的东西容易。

桑标等(2002)发现,5~7岁儿童对项目变量和过程变量知识较早把握,其他方面的元记忆知识不与这两项同步。

研究同时发现,儿童对记忆主题的意识要比记忆客体与过程的意识差很多。

这与维果斯基提出的内化观点相一致,即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通常先关注认知活动的客体,再考虑与认知过程有关的主题因素。

可见,学龄前儿童已具备初步的元记忆知识,同时研究表明年幼儿童高估自己的记忆水平,Lipko等(2009)发现学龄前儿童这种高估记忆水平的表现不是由他们对自己盲目自信造成的,因为对他人的记忆水平一样高估。

研究者认为,这种高估能使幼儿保持乐观的态度,勇于尝试实际上超过他们自身能力的任务,有助于他们认知发展。

2.儿童程序性元记忆的发展(1)儿童记忆监测能力的发展记忆监测最典型的研究是评估自己正在进行的记忆任务的执行情况,具体涉及EOL,JOL,JOC,FOK判断。

第一,EOL判断是指在学习或识记之前对所要记忆项目的难易程度做出预见性推测。

以往研究发现幼儿认为要识记的项目难度不大,高估她们的记忆成绩,而学龄儿童表现要准确很多。

研究者认为,学龄前儿童对自己的记忆成绩做过高估计是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更好,而他们对同伴的记忆成绩并不过多的关注,所以能做出相对客观的估计,这被称为如意算盘假说(wishful thinking hypothesis)。

过去认为这是儿童元记忆水平发展不完善导致的结果。

但Schneider(2000)选取4、6、9岁儿童预测他们在运动项目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儿童在“预测”条件下能够监测自己的表现。

Lipko等人(2009)让4~5岁的幼儿观看同龄儿童完成记忆任务的视频,发现他们同样高估视频中儿童的表现,与对自身的高估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如意算盘假说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儿童会高估记忆成绩,但不是唯一的解释。

用元记忆水平的欠缺来说明儿童高估的行为,也是不准确的。

第二,JOL判断是在学习记忆材料的过程中,对刚刚或正在进行的学习,在过后的测试成绩进行预测。

Schneider等人(2002)通过对6、8、10岁儿童延迟JOL现象研究,对比在学习后立刻判断记忆成绩的情况。

以往对成人的研究中发现,延迟JOL的准确度要高于判断刚学完的内容的准确度。

Schneider的研究发现在儿童中存在和成人类似的现象,且儿童对逐项评定的高估比整体评定更严重。

刘希平等(2002)对8岁、14岁、20岁三个年龄段被试JOL判断发展的研究,发现其准确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JOL越准确,记忆成绩越好。

在对JOL与记忆成绩相关度的后续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年龄小的被试中,两者的相关度最高,这可能与记忆任务对年龄小的被试相对更难有关。

Roebers等(2007)采用不同年龄的被试,发现延迟JOL判断和关于信心缺失的JOL判断受到记忆特征控制的影响。

第三,JOC判断是在回忆或再认后,对回忆或再认的准确度做判断,是离记忆提取过程最相近的元记忆监测。

Ghetti等(2008)总结以往研究指出,比较儿童对正确与错误提取的JOC判断,对正确提取时的自信心判断要高于错误提取时的判断。

这对评价儿童元记忆监测水平发展有重要意义。

Pressley等对儿童整体和逐项的JOC判断作比较发现,7岁儿童的JOC判断准确性较高,10岁儿童成绩更好。

对整体JOC判断准确的儿童在逐项判断中的成绩不很准确,且逐项判断准确的儿童在整体判断中也不准确,可见,JOC整体判断与逐项判断可能有不同的发展机制。

第四,FOK判断是指在记忆提取失败后,感到项目能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但此刻又提取不成功的心理状态。

FOK判断是对那些目前无法成功提取,但又有“知道感”的项目,让被试评估在之后的提取测试中再认成绩。

FOK一般被认为是记忆监测的核心指标。

Pressley等用7~10岁的儿童做被试,并将G相关作为衡量记忆监测的指标,没有发现FOK判断准确性有发展。

Butterfield选择6岁儿童做被试,却发现这些被试的FOK判断比10岁和18岁被试更准确。

白学军(2006)通过对学习困难和学习优秀的小五、初一、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学习优秀组的FOK判断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学习困难组的FOK判断成绩却呈下降趋势。

(2)儿童记忆控制能力的发Schneider等(2004)研究发现,6.5岁的幼儿中有些已经能够自发运用记忆策略,重复测验后,也发现只有少数的幼儿出现策略利用不足的现象。

刘希平等(2005)通过对小学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研究,发现低年级儿童的决策水平很低,但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尝试进行学习时间的调整。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决策水平与成人水平基本无异。

另有研究发现,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分配较少的时间,而逐渐增加了对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时间(周楚等,2003),可见这个时间是儿童的记忆控制能力处在发展的关键期。

Eskritt等(2008)观察5~7岁的儿童在完成记忆任务时,能否自发地利用笔记帮助记忆,结果发现,相对于复杂的任务,儿童在完成简单任务时,能够作有利于记忆的笔记;经过策略训练,先前做无关笔记的儿童也能做有利于记忆的笔记。

可见,年龄较小的儿童能够通过有利于记忆的策略来帮助自己完成记忆任务。

三、儿童元记忆研究展望国内外研究者都认同儿童元记忆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对儿童元记忆发展源于何时,在发展初期的发展特点,何时进入发展加速期的问题,尚未完全清楚。

尤其是国内研究认为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监测的发展加速期,而国外研究指出小学初入学儿童的元记忆监测就有较高的水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现有研究多是从元记忆监测的各个方面去探查记忆检测水平的发展,在整个记忆过程中,各个判断是如何监测记忆的研究还需加强。

最后,元记忆发展对于提高记忆成绩,从而提升学习成绩方面的应用是元记忆研究实践领域的重要部分。

运用元记忆发展的规律,如何有效地对儿童进行记忆策略、时间分配等方面的指导,从而让儿童更有效地利用元记忆知识,获得优质的学习效率,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1]白学军,刘海娟,沈德立.优生和差生FOK判断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18–22.[2]邓铸,张庆林.青少年元记忆能力发展的认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0,20(1):38–41.[3]刘希平,唐卫海,方格.儿童程序性元记忆的发展.心理科学,2006,29(5):1243–1246.[4]唐卫海,刘希平,方格.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准确性与记忆成绩的相关.心理科学,2006,29(1):91–93.[5]Butterfield,E.C., Nelson,T.O.& Peck,V. Developmental aspects of the feeling know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8,24(4):654–663.[6]Eskritt,M.,& McLeod,K. Children’s note taking as a mnemonic to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8,101(1):52–74.[7]Flavell,J.H.,& Wellman,H.M. Metamemory.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75.1–66.[8]Ghetti,S., Lyons,K.E., Lazzarin,F. & Cornoldi,C. The development of metamemory monitoring during retrieval: The case of memory strength and memory abs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8,99(3):157–181.[9]Lipko,A.R., Dunlosky,J.& Merriman,W.E. Persistent overcon?dence despite practice: The role of task experience in preschoolers’recall predi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9,103(2):152–166.[10]Mazzoni,G.& Nelson,T.O.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rocesse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10 Industrial Avenue .1998.1–22.[11]Roebers,C.M., Linden,N., Schneider,W.& Howie,P.Children’s metamemorial judgments in an event recall tas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7,97(2):117–137.[12]Schneider,W., Visé,M., Lockl,K.& Nelson,T.O.Developmental trends in children’s memory monitoring Evidence from a judgment-of-learning task.Cognitive Development,2000,15(2):115–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