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元明清文学分解

合集下载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六、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1234 —1368)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为元代文学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

但另一方面元代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非常突出,蒙古统治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元代文人地位空前的低下,科举形同虚设,杜绝了许多知识分子的进身之路,将文人们逼进普通平民的生活,而且他们只能用一种非严肃的文学形式等来反映社会。

元曲就是这个时候突出的代表。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分别代表元代叙事性文学与抒情性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杂剧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作的。

当时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80多人,作品500余种,可谓英才辈出,硕果累累。

因此可以说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期。

从杂剧创作的发展看,大抵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大抵是指从金朝灭亡至元成宗大德年间。

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此期创作成就突出,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

出现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名家和一系列深刻反映时代、社会本质矛盾,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的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并重。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

他一生创作了60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18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被称为杂剧之冠的《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剧本批判了封建礼教对男女自由爱情的摧残,鼓舞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主而抗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元前期的杂剧作家还有马致远、白朴,纪君祥、石君宝等。

他们创作出了《李逵负荆》、《墙头马上》、《汉宫秋》、《赵氏孤儿》、《秋胡戏妻》等优秀的剧作。

元杂剧的后期,是指从大德以后至元朝灭亡。

这是元杂剧由鼎盛逐步走向衰微的时期。

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由大都南移到临安(今杭州),其中重要作家多是流寓在南方的文人,也有部分作家是南方人。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的背景:元朝是少数名族统治的时代,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政治、经济上农业逐渐恢复并且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程朱理学影响下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这些背景造成了正统文学的衰退,非正统文学的发展。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

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

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

三元代文学的表现:1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这时与前代相比处于低谷时期。

然而,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如“元诗四大家”以及杨维桢,并且他还开创了“铁崖体”。

这时还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如耶律楚材,其存诗七百多首。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启明代文风。

2作为非正统文学的杂剧和散曲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时出现了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

他们的文采繁富,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味。

元代的散曲与杂剧的创作基本相似,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来移到南方。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以及被誉为“曲壮元”的马致远、卢挚。

3重要作家作品关汉卿是元代文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最具代表的作品是《窦娥冤》。

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

艺术特色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元明清文学资料

元明清文学资料

元明清文学资料部分名词解释诸宫调: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2)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3)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

篇幅短小。

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它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是由民间小唱、唐诗宋词发展而来的.小令包括“带过曲”、“重头小令”。

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以“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曲的出现是对词的一次重大变革。

曲的对仗有“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连珠对”、“扇面对”等。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开始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元朝统一全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又受北杂剧影响,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今存《永乐大典》中所收的三个元代南戏戏文,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

它们在艺术上虽然粗糙,但就其性质来看,已经是成熟的戏剧文学。

所以,在戏剧史上,它们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酸甜乐府:元后期散曲作家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时人称其散曲为“酸甜乐府”。

酸甜乐府多写逸乐生活以及男女恋情,题材比较狭窄,讲究雕章琢句,对仗工整。

南戏中兴之祖:对元末高明《琵琶记》的誉称。

语见魏良辅《曲律》。

《琵琶记》随后于《拜月亭》,但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的成熟和定型,为南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南戏诸腔的影响也极为深远,故称“南戏之祖”。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第一节:元代文学:
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 , 称大汉,后人尊为成吉思汗。到1368年为朱元璋 所取代,共162年。 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还有 从南宋就兴起的南戏。
一、元杂剧

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曲文学。它吸收 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 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 结合起来编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 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 的成熟。


有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 百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7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 8-12回:写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唐僧 出世、交代取经缘起。 13-100回:写孙悟空师徒四人往西天取 经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
《西游记》思想内容

1、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 行途中的人间国度的描写,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地影 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和腐败。
四、神魔小说《西游记》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 西域记》,玄奘口述的西行见闻,弟子 辩机记录整理,介绍了西域诸国佛教遗 迹和风俗物产。 宋代,成为说话人的重要题材。 到元代,西游故事渐趋定型。 明代中叶,一位天才小说家吴承恩(有 质疑),创作了首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巧妙生发、合理演化。 2、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4、纯属想象,全系虚构。
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复杂,从文字详 略不同、描写细密与否来分,有繁本、 简本之别。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圣叹 将120回简化为70回。 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 《水浒志传平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 行社1956年影印本。

中国文学史分段

中国文学史分段

中国文学史分段一、古代文学时期古代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大致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先秦时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离骚》《国风》等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

汉代文学以史书为主,其中以《史记》最为著名,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元素。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文化多元的影响,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代表作有《世说新语》等。

二、唐宋文学时期唐宋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文学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

唐代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诗人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名家纷纷涌现,他们的作品以豪放、浪漫和抒情为特点,被誉为唐诗的巅峰之作。

宋代文学以词为主要表现形式,宋词以婉约、含蓄的风格为特点,代表作有苏轼、辛弃疾等名家的作品。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杂剧和小说,如《长恨歌》《红楼梦》等,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三、元明清文学时期元明清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后期时期。

元代文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戏曲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如《西游记》《红字》等都是元代的重要作品。

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杨慎、冯梦龙等作家的作品描写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代文学则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四大诗人(黄宗羲、袁枚、龚自珍、郑板桥)的作品最为著名。

四、现代文学时期现代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大致从清末到现代。

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潮纷纷涌现。

五四运动后,现代文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代表作有鲁迅、茅盾等。

新时期的文学则更加多元化,涌现了大量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总结起来,中国文学史可以分为古代文学时期、唐宋文学时期、元明清文学时期和现代文学时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这些不同的时期和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宝贵遗产,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

元明清文学史讲义

元明清文学史讲义

元明清文学史元代文学第一章概说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元代历史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国算起,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为止,共计八十九年的历史。

但蒙古汗国于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就已经建立,并于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进入金首都中都(今北京),迫使金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占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军灭金,占有淮河以北地区。

此后与南宋对峙四十五年。

所以实际上元代文学应从灭金讲起,共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

一、社会状况元代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对抗的局面,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一部分,归宣政院管辖,蒙古高原西北地区成为岭北行省,与中央有更密切的关系。

元朝地域辽阔,各民族联系密切,中外往来也较以前频繁,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对后代有很大影响,那种把元代看成一团漆黑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忽必烈遵用汉法蒙古汗国建立时,处于早期奴隶制阶段。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并依靠军事征服占有广袤的国土。

但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很大,军事行政的联合也不稳固。

到忽必烈时期转变为封建制王国,但在一些方面似存在奴隶制残余。

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他广事招揽中原人才,采取符合中原封建经济基础的政策。

后来他在即位诏书中,更明确提出要“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即其政策依从祖宗的规矩和唐宋的定制。

建年号为中统,后又改为至元,并于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元。

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

定大都为首都。

至元十六年,统一全国。

元朝政府“遵用汉法”,其政治体制和政策,仍是继承唐宋而有所发展。

在中央设中书省统领全国行政,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忽必烈统治中国近半世纪,完成了国家统一,奠定了祖国的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功绩是显著的。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李逵与鲁达,同是粗中有细。但李逵粗中有野气,是“粗野”, 细中露出稚气,令人捧腹;鲁达粗中有豪气,是“粗豪”,细 中透着成熟,让人钦佩。
李逵、宋江、鲁智深:同是上山,李逵最痛快,宋江最曲折, 鲁智深最爽朗。
武松与李逵,同是打虎,武松打虎,纯是精细;李逵杀虎,纯 是大胆。
武松与石秀,同是杀嫂,武松杀潘金莲,全是为兄报仇,而己 “不曾与焉”,表现为义烈;石秀杀潘巧云,不过“为己明冤 而已,并与杨雄无与也”,显示出狠毒。
---
《水浒传》的版本
繁本系统100回本:现存较完整的是万历十七年(1589)的 《忠义水浒传》100卷100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 (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万历三十 八年(16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 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 批评忠义水浒传》等。
---
《水浒传》的主题
《水浒》是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社会边缘 人物的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 的一种反抗史。要歌颂的是那些敢于造反、 敢于追逐自己利益,为此敢于到处杀人放火 的处于社会边缘的“造反英雄”。其最终写 作目的主要有三:一、迎合小市民的趣味; 二、发泄一下小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和塑造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三、歌颂了那 些处于主流社会边缘地位的流民阶级的 “忠”“义”品德。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 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 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 粗鲁是悲愤无处说。 ”
---
林冲、杨志和鲁达,同是军官身份,有被逼造反经历。但林冲 保官,表现为软弱性;杨志求官,表现为奴才性;鲁达既不保 也不求,表现为彻底反抗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0/2018
《汉宫秋》
• 汉元帝性情孤僻多疑,任用宦官石显为中书令。石显与五鹿充宗及宫 廷画师毛延寿等谄媚小人把持朝政,狼狈为奸,建议在全国采选美女 入宫。秭归美女王嫱,天生丽质,被征选入宫。毛延寿色欲熏心,想 趁机占为己有,遭王嫱拒绝。毛延寿怀恨在心,故意将王嫱的图形画 得丑陋不堪。因而王嫱入宫三年,无缘得见君王之面。汉元帝偶与王 嫱相遇,惊为天人,遂生爱意。这才知道,毛延寿索贿不成竟然将王 嫱图丑。盛怒之下,元帝下旨查抄毛府。毛延寿在同党的帮助下,逃 出长安,投奔匈奴。而后,毛延寿挑动呼韩邪单于,大举内侵,向汉 朝廷所要王嫱做匈奴阏氏。匈奴军队直逼长安,朝廷上下,一片恐惧。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主动请缨,反以女性败国为由,众口一词, 把责任全推到王嫱身上。王嫱为国家大计着想,勉强上路,可她心中 不愿离开故土,在随匈奴使者来到胡汉交界黑江边时,投江自尽,以 全忠贞。

那风风流流的姐姐,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得着了。
11/10/2018
散曲
•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 曲;另一种是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就是元代 的流行歌曲。 • 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期,起源于 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 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 令,中调,长调。 • 散曲没有动作、宾白,只供清唱吟咏用。 • 套曲如《一枝花· 不伏老》,含四支曲子。 • 雎景臣《高祖还乡》
• •
11/10/2018
西厢记-张生见红娘
• [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 [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 劳先生动问?[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 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 妻……。[红云]谁问你来?[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 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红唱]面靠着湖山背阴
里窨 yìn ,这方儿最难寻。一服两服令人恁。[末云]忌 甚么物?[红唱]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 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
11/10/2018
长亭送别
•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 • [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 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 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 者,谁怜长叹人?”
11/10/2018
《墙头马上》
• 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白诗记 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 五六年,但最终被逐出家门。 • 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 情诗。男问:“为谁含笑在墙头?”女答:“莫负后园今 夜约。”二人相约私奔,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终被裴父 发现赶出。后几经周折,再得团圆。
一、元曲
• •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小令),有时专指杂 剧。 元初到元大德年间(1279~1307),元杂剧发展至鼎盛时期,大都以及各地 的杂剧演出非常活跃,作家辈出,名作如林。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 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 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不朽作品。著名演员有珠帘秀、天然秀、侯 耍俏、黄子醋等,盛极一时。元代末年,政治黑暗,经济衰微,科举恢复, 文人转趋仕途,以及南方传奇(南戏)兴起等原因,元杂剧又渐趋衰落。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 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述
• 元代历史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1279 )灭南宋统一全 国,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 1368 )朱元璋建立明王 朝为止,共计89年。 •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新的转折期。 戏曲、散曲、小说得到长足发展,它们逐渐取代诗、 词、散文而占据文坛的重要位置。 • 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杂剧文学剧本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成熟期。 • 现有作品流传的作家有40余人,现存作品140种左右。
11/10/2018
红娘回小姐问话 • [红笑云]姐姐,你不知,我对你说一件好笑的的勾当。咱 前日寺里见的那秀才,今日也在方丈里。他先出门儿外等 着红娘,深深唱个喏道:“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 贯西洛人也,年二十三岁,正月十七子时建生,并不曾娶 妻。”姐姐,却是谁问他来?他又问:“那壁小娘子莫非 莺莺小姐的侍妾乎?小姐常出来么?”被红娘抢白了一顿 呵回来了。姐姐,我不知了想甚么哩,世上有这等傻角! [旦笑云]红娘,休对夫人说。天色晚也,安排香案,咱花 园内烧香去来。[下]
•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 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 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11/10/2018
赠礼
• [红将来科][旦云]书却写了,无可表意,只有汗衫一领,裹肚一条, 袜儿一双,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琴童,你收拾得好者。 红娘取银十两来,就与他盘缠。[红娘云]姐夫得了官,岂无这几件东 西,寄与他有甚缘故?[旦云]你不知道。这汗衫儿呀, • [梧叶儿]他若是和衣卧,便是和我一处宿;但贴着他皮肉,不信不想 我温柔。[红云]这裹肚要怎么?[旦唱]常则不要离了前后,守着他左 右,紧紧的系在心头。[红云]这袜儿如何?[旦唱]拘管他胡行乱 走。……[红云]玉簪呵,有甚主意?[旦唱]我须有个缘由,他如今功 名成就,只怕他撇人有脑后。[红云]斑管要怎的?[旦唱]湘江两岸秋, 当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莺莺为君瑞忧。这九嶷山下竹,共香罗衫袖 口——
11/10/2018
4、马致远
• 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约生于1264---1324年之间。 他的作品见于著录的有 16 种,今存《汉宫秋》、《荐福 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 子》6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 《东篱乐府》。 • 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
11/10/2018
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 1、王实甫
• 王实甫,生平不详。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 《破窑记》(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三种。
• 2、《西厢记》
• 《西厢记》之前,爱情作品容量都有限。到元代,终于出现了爱情文 学的鸿篇巨制,那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在爱情文学创作史上, 《西厢记》有着里程碑式的地位和影响。
• 主要人物:张君瑞、崔莺莺、红娘、老夫人、孙飞虎、白马将军杜确、 郑恒 • 主要情节:初见--张生搭讪红娘--和诗--普救寺被围,救美,许婚-赖婚--初次约会--送药方--私情被发现--再度许婚--长亭送别--中状 元,赠礼--郑恒搅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11/10/2018
西厢记-初见

[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正撞 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 •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 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軃duǒ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 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 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 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 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
11/10/2018
西厢记-和诗
• 月色溶溶夜,花寂寂春;
•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 [旦云]有人墙角吟诗。[红云]这声音便是那二十三岁不曾 娶妻的那傻角。[旦云]好清新之诗,我依韵做一首。[红 云]你两个是好做一首。 • [旦念诗云]”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 怜长叹人。”[末云]好应酬得快也呵!
11/10/2018
《拜月亭》
• 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 子。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 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 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 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 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 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 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 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 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11/10/2018
待月西厢下
• 待月西厢下, • 迎风户半开, • 隔墙花影动, • 疑是玉人来。
• [末做跳墙搂旦科][旦云]是谁?[末云]是小生。[旦怒云]张生,你是 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 [末云]呀,变了卦也!
11/10/2018
药方
• [小桃红]“桂花”摇影夜深沉,酸醋“当归”浸。[末云]
• 剧本与白诗不同,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 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 由的赞歌。
11/10/2018
3、郑光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