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技术和堵水技术在特稠油割缝筛管水平井中的成功应用

合集下载

水平井割缝筛管完井技术应用

水平井割缝筛管完井技术应用

水平井割缝筛管完井技术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对于矿产资源说也是如此,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我国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平井割缝筛管完井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开发技术,是开发裂缝性油藏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具体的开发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关键因素比较多,因此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本文结合我国相关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该项技术的概况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标签:水平井;割缝筛管;技术应用引言:水平井割缝筛管技术从产生至应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周期,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在行业中有着愈发广泛的应用,譬如1997年大港油田的开发就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应用,有效提高了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项技术的应用潜力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具体的工作流程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所以行业工作人员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解决施工出现的种种问题,譬如缝隙易堵等问题。

一、割缝筛管的特点想要对其应用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对割缝筛管的特点进行把握很有必要,主要可以有以下几项特点:(一)便于下井大部分的油藏资源开采工作都是在井下进行,这是开发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井下的环境较为复杂,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也会提高开采工作的难度,传统的开发技术下井环节较为复杂,不仅增加了相关的工作量,对于促进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也非常不利,割缝筛管技术的利用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对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非常有利。

(二)适用性高我国的地质环境类型比较多,矿产资源的分布也比较复杂,这就对开采技术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开采技术适应性比较低,针对一些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无法推进科学合理的工作,这也是割缝筛管技术的一大优越之处,割缝筛管的强度比较高,能够承受一定的弯曲,适应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成本较低资源在开发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在油藏资源的开发中也是如此,但是传统的资源开发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不仅体现在资金上,在施工人员上也说是如此,成本较高不仅不利于促进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割缝筛管技术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点,因为这种技术的适应性比较强,具体的施工流程也比较简单,因此成本也比较低,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光纤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光纤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光纤传感器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摘要:光纤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感技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不少光纤传感系统已实用化,成为替代传统传感器的商品。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以飨读者.一、前言光纤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感技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不少光纤传感系统已实用化,成为替代传统传感器的商品.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人们需要知道在产液或注水过程中有关井内流体的持性与状态的详细资料,这就要用到石油测井,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的电子基传感器无法在井下恶劣的环境诸如高温、高压、腐蚀、地磁地电干扰下工作。

光纤传感器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其对电磁干扰不敏感而且能承受极端条件,包括高温、高压(几十兆帕以上)以及强烈的冲击与振动,可以高精度地测量井筒和井场环境参数,同时,光纤传感器具有分布式测量能力,可以测量被测量的空间分布,给出剖面信息。

而且,光纤传感器横截面积小,外形短,在井筒中占据空间极小。

光纤传感器在地球物理测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世界各大石油生产公司、测井服务公司以及各种光纤传感器研发机构和企业都参加了研究、开发过程。

为了开拓光纤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光纤传感器在地球物理测井领域的研究与进展,希望其研究能够对进一步提高石油开发的水平作出贡献。

二、光纤传感器在测井上的研究进展1、储层参数监测(1)压力监测由于开发方案的需要,对油藏压力的管理需要特别谨慎,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因在低于泡点压力的状态下开采所造成的原油损失,减少在注气过程中因油藏超压将原油挤入含水层所造成的原油损失。

传统的井下压力监测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应变压力计和石英晶体压力计,应变式压力计受温度影响和滞后影响,而石英压力计会受到温度和压力急剧变化的影响。

水平井堵水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水平井堵水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SPE 106908水平井堵水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Francesco Verre和Martin Blunt,石油工程师学会,伦敦帝国学院,AlanMorrison Tony McGarva, Chevron摘要分析水平井堵水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适用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无机凝胶和相对渗透率改性剂(RPM)。

在此文件的第一部分,已经给出稠油油藏行为的大概描述,调查处理方法是否适合于这种类型的油藏。

然后分析结果应用到实际情况下,Captain油藏。

Captain是一个利用水平井进行开发的高均质稠油油藏。

由于大量生产油井高含水的出现,它一直被视为要进行堵水试点项目的候选。

考虑对Captain的性质采用六种不同的情景模拟研究来测试处理方法对生产井的处理效果。

这些都是在利用水平井开发的稠油油藏中发现的典型的生产者/喷油器的配置。

目的是要分析不同油藏条件下的不同的产水机理和评估处理的效果。

还调查了注水率,原油粘度,喷油器处理和聚合物吸附的影响。

研究表明,产水机理对堵水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特别的是,如果凝胶适用于整个井中,稠油油藏的水锥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以及,值得注意的是,渗透率变化的影响:低Kv /Kh的比率有可能对处理注入形成优惠的路径从而有效地拖延来自横向喷油器/含水层的水,而并非来自水锥。

聚合物的吸附对高渗透层性能有负面的影响。

处理方法对低含水油井,低粘度油没有效果,而且不适合注水井。

一、引言水驱油藏可能会导致高含水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要处理和消除产水的必要性,生产成本将增加。

特别是稠油油藏由于与水不利流动性的对比,受早期水突破和通常生产高产水率的影响。

堵水技术通过减少产水量降低成本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比传统的三次采油技术,堵水技术的费用较低,但处理效果严格依赖于油藏类型,凝胶体系的应用,凝胶动力学,和凝胶在油藏中的放置位置。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堵水技术在均质稠油油藏水平井中的适用性,分析不同井的结构和流体性质。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的应用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的应用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的应用摘要:我国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提升,石油开采作业的堵水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油田开采项目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施工作业也比较复杂,如要彻底分析开采地区的水文生态保护问题、地质环境问题等。

堵水技术主要用于降低油井出水问题的概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油田的出油率,从而提升石油企业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堵水石油水泥1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堵水技术要点1.1 水动力调整法水动力调整法是指借助压力场与流场对油藏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定预期目标的方法。

该方法被用于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后可让施工工艺更匹配油藏地质的环境,有效减少层与层之间的冲突情况与作业问题。

另外,施工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水动力调整法堵水技术来控制施工作业期间的水流方向,确保水流流向高处,这样就可有效避免水锥问题的出现。

水锥问题解决后,施工作业可能遇到的层内剖面问题也就能顺利处理了。

1.2 笼统挤注技术笼统挤注技术处理堵水问题效果较高的一种技术。

借助笼统挤注技术,石油开采井下作业人员就能同步开展管柱与井筒作业,而且井筒施工操作难度相对较低,将两者进行结合作业既可以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效果,又能减少施工安全隐患,有利于石油企业的长期发展。

所以,笼统挤注技术在堵水处理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1.3 大剂量、多液法施工流程石油开采作业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堵水问题对应方案是大剂量、多液法施工技术,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堵水体系处于进水容易、粘度较低时就让其抵达预定深度的地表层,而后再经过各类化学反应形成符合施工需求强度的堵水体系。

施工作业相关人员通过该技术能够有效掌握作业流程中的数据信息,并能以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此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石油开采施工安全性的保证。

2 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的运用2.1 化学堵水技术全面分析石油开采场地的情况,并科学采取相应的堵水技术,是石油企业保证石油质量与开采效率的基础,而且堵水技术的运用与现场实际情况越贴合,石油开采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越有保障。

光纤温度测试技术在油井中的应用

光纤温度测试技术在油井中的应用
21 0 1年 第 4 O卷 第1期第4 1 1页
oI L FJ ELD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EQUI M E P NT

2 ] 4 ( 1 4 ~ 4 O 1,0 1 ): l 3


文 章 编 号 : 0 卜3 8 ( 0 1 1 0 10 1 0 4 2 2 1 ) l0 4 - 3
vo r m a n o i , ki g a f und to o he e f c i e i a i n f r t fe tv mplm e f r s r o r m o io t c ol g a ur s e nt o e e v i n t r, e hn o y me s e

p o e h t t e fb r o tc t mp r t r e s r o l e t t e t mp r t r r fl o h e e — r v d t a , h i e p i e e a u e s n o s c u d t s h e e a u e p o i f t e r s r e
(. 1 She gl lP r du to sar h nsiu e, o gyi g n iOi o c in Re e c I tt t D n n 257 0 C/i a: 0 0, zn
2 C l g / Meh n c l n lcr a n iern ( iaU iest j P t l m, o g i g 2 7 6 , h ” ) . ol o e c a i d E e t c l g n e ig, h n n v ri o er e a a i E ' y o u D n y n 5 0 1 C i“
摘要 : 纤传 感器具 有体 积 小、 光 高灵敏 、 干扰 的优 点 , 油 井井下测 试 中的应 用 日趋 广泛 。介绍 了 抗 在

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开采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石油开采时遇到的环境恶劣和工艺复杂的问题经常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和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一种可靠的传感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传感技术,它通过对光信号的传输和反射,可以检测温度、压力、应力等物理量。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光纤传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工作,包括高温、高压和有毒环境。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一、光纤传感技术在油井监测中的应用油井是石油开采中的重要设备,而油井监测是保持油井正常工作的关键。

在油井监测中,传统的传感技术存在灵敏度低和精度不高等问题。

而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时测量油井中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从而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光纤传感技术在油井监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分布式光纤传感和局域光纤传感。

分布式光纤传感是在井中放置一根光纤,通过光纤的自身特性,实时监测油井中的温度和压力。

而局域光纤传感是把光纤传感器安装在油管道中,通过检测管道中的温度和可燃气的浓度等因素,实现对油井的监测和控制。

二、光纤传感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油藏是石油开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石油开采的效率和产量。

而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在油藏中实时监测流体温度、压力和密度等参数,从而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和生产率。

光纤传感技术在油藏监测中主要通过反射光信号和透射光信号实现。

反射光信号是通过将光纤传感器连接到下井的光收发器,将光纤传感器放在油井里,将反射的信号传送到地面,并通过分析这些信号来得到油藏信息。

透射光信号是将光纤传感器安装在油管道中,通过光纤传输测量红外光谱,实现对油藏中液相含量、水分影响等的监测和控制。

三、光纤传感技术在油井防堵中的应用油井防堵是石油开采中的一大难题。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伴随着地层变化和油井固含物的沉积,常导致管道堵塞和管道腐蚀等问题。

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石油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

其中,光纤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勘探手段。

本文将探讨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传感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的特定材料特性,通过测量光强度、波长等物理量来达到检测测量的目的。

其中,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分为两种:1.基于强度的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强度的光纤传感技术主要通过测量光的强度变化来得到所需的参数。

这种传感技术主要是基于光纤的本征吸收和运动功率的吸收效应来实现。

这种传感技术可以应用于油井的井壁变位、产水的渗透等方面。

2.基于干涉的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干涉的光纤传感技术主要利用光的相位差来测量物理量。

这种传感技术可以用于油井的温度、压力等测量。

二、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1.油井的安全监控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监控油井周围环境的变化,包括油井井壁的变位、振动、沉降等,以及油井井下设施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变化。

这些监控数据可以提高油井的安全性,保证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2.油井产量的监测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监测油井的产量和产出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地下储层的油水分布情况,以及油井内部的流体动态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油井开采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3.储层性质的评估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评估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测量储层内部的温度、压力、密度、电阻率、磁导率等参数,以及地震波在储层内的传播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储层储量和储层类型等。

三、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优势1、稳定性好光纤传感技术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使得其应用范围广泛。

它还可以在很多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应用,比如说油田,海洋,城市建筑等等。

2、可靠性强光纤传感技术利用的是光学原理,因此它不受电磁干扰和环境影响,具有可靠性强的优势。

在复杂的环境下,很难使用其他的传感技术进行测量。

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在油井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在油井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在油井监测中的应用概述【摘要】随着数字化智能油田的建设和发展,传统的生产测井技术难以满足井下监测的需求,实时、可靠的光纤监测技术是保证油气井尤其是深水油气田高效生产的基础。

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以及分布式、实时可靠、可永久性监测等优势,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

首先对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传感光缆的三种不同安装形式,论述了国内外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在油气田中的现场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在流动剖面解释、蒸汽突破前缘、增产作业过程及气举阀工作状态监测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采用光电复合缆完成了对山西临兴xxxx井的生产测井和光纤测温作业,并对该井生产情况进行了解释。

最后,对光纤传感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布式温度传感;油藏监测;流动剖面;焦耳-汤普森效应1.引言油气藏动态监测是评价油气藏开发效果,编制油气藏综合调整方案、规划、组织生产和实现油气藏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传统的油气藏动态监测,例如永久式压力监测和生产测井,面临着挑战:蒸汽驱温度达到200°C以上,设备耐温受到限制;无法实现连续的动态监测,给后续工作带来困难和作业安全;受时间窗口限制,油藏测试类作业次数减少,无法获取准确的油藏数据,影响单井措施方案及实施时机,最终影响区块挖潜,综合调整。

近年来,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 DTS)因其测量温度时不需要光纤来回移动,确保井下温度的平衡状态不受影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油气井下动态温度监测。

通过实时测量井下空间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获得整个完井全井筒连续温度数据信息,可以反演解释储层物理性质、产出剖面等信息,进而优化采油技术方案和提高采收率。

本论文对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测量原理,测井及生产井内温度分布特性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与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技术和堵水技术在特稠油割缝筛管水平井中的成功应用 编译:王龙(辽河工程技术研究院井下技术研究所)审校:周金初(辽河工程技术研究院井下技术研究所) 摘要 在特稠油割缝水平井中找水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要隔离油层,选择性地注入堵水剂就更具有挑战性。

为了确保被选择层段的封堵和隔离,无论环空是否充填地层砂,环空(裸眼或割缝筛管)上下必须封死。

这篇文章介绍了Sincor油田特稠油割缝水平井堵水的成功事例。

首先用光纤电缆携带温度测量仪找到出水的层位,接着用水泥承接器将需要处理的层位用水泥环隔开,然后通过水泥环尾部的微裂缝选择性地挤入一种聚合物凝胶,这样就在水层处产生一道致密的屏障,阻止了地层水进入油井。

该井堵水前含水85%,堵水后含水几乎降到0,而原油产量激增到250%。

此外,从最终的油井生产指数可以看出这种堵水技术对被选择的层位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水平井和特稠油油藏而言,用光纤评估油井的水层是一种非常简单可靠的技术。

与之相关的堵水技术能够降低油井出水量,极大地提高原油产量。

主题词 特稠油油藏 水平井 割缝筛管完井 光纤检测 堵水一、前言Zuata油田由TO TAL、PDVSA、STA TOIL 三家公司联合组建的SINCOR公司开发,是委内瑞拉四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油田之一。

该区块300~500m是松软的砂岩层,属于特稠油油藏。

在油藏条件下,原油重度为715°~910°A PI,黏度在1800~3500cP之间。

原油是通过水平段长1400m的水平井进行自然开采的,原油在井眼或井口处同降黏剂混合,被稀释的原油送到处理中心进行脱水、脱气处理,净油通过管道输送到上一级加工车间加工成一种叫做Zuata的低硫高质(32°A PI)合成原油,污水回注到Oficina低水层。

二、油井开采情况IB03井是1999年在SINCOR油田西南部钻成的第一口井,完钻井深2086m,油层厚25m,水平段长1350m,7in割缝筛管完井,缝长20in,缝宽0102in。

2000年12月17日投产,初期最大产量为2400st b/d(st b———储罐桶数),折合成采油指数为12st b/d/p si(p si———lb/in2),不含水。

2个月后开始出水,原油产量迅速降到700st b/d,产水1100st b/d,含水量达到60%,后又增至80%。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期间关井。

三、光纤找水技术为了准确找到出水点,2001年6月将光纤电缆下到水平井段内,测量水平井段的温度变化曲线,以此来确定出水点的具体位置,因为水的侵入是导致温度升高的直接原因。

温度是每米一测,并取10min的平均值作为计算值。

该区块含水层位于油层下21m处,这意味着水的温度比原油温度高016℃。

从IB03井温度曲线上可以看出,在1710m (斜深)处温度升高012℃,考虑到水穿过油层时被一定程度地冷却,这表明最可能的出水点就在1710m附近位置。

这一点正好是垂直深度的最深点,而且水平井段穿过出水点前的页岩段。

由于水层比较薄,油/水运移比高(大约2000),所以水从含水层进入井眼是完全可能的。

根据地质解释资料,决定封堵住出水点以下的地层,一旦封堵成功,井眼穿透的页岩就会阻止油层上部水进入井眼。

作业前为进一步确定该井的生产状况,2002年9月重新投产,2周内原油产量为400st b/d,产水为2280st b/d,含水为85%。

四、堵水作业出水点找到后,决定进行堵水作业,以便封住出水层和下部的页岩层,由于出水点井深1710m,位于油层开采段以下,所以决定废弃采油段下部的部分井段。

第一次打算采用连续油管进行堵水作业,但由于下井遇阻和井内金属软管成团等问题,最后不得31 王龙:光纤技术和堵水技术在特稠油割缝筛管水平井中的成功应用 不采用修井机和3∀−in钻杆进行。

洗井钻具组合包括:6∀3in钻头,适用于7in 套管的5in打捞篮和适用于9in套管的7in打捞篮。

这套组合轻松下到第一次遇阻点(1236m斜深)处。

由于第一次堵水作业失败后已关井2个月,所以作业前先用有机溶剂进行洗井作业,先在第一道水泥环隔层处注入40st b,接着在需要进行凝胶和水泥处理的隔层前注入90st b。

将一套选择性挤注封隔器组合工具下到第一道水泥环深度处,检验所有盲板的橡胶皮碗是否密封。

第一道水泥环位于1807~1846m(斜深)隔层之间,起出封隔器组合工具,可以看到水泥正好在两个皮碗间,表明注入的第一道水泥环非常成功。

由于封隔器起出后水泥可能会返流到7in套管内,所以在注入另外两道水泥环前先下入水泥承接器。

水泥承接器顺利地下到1834m(斜深)处,从起下管柱可能看到水泥的痕迹。

起出管柱后下入封隔器准备注第二道和第三道水泥环。

第二道水泥环在1622~1651m(斜深)隔层处,起下封隔器后注入第三道水泥环,第三道水泥环位于1554~1583m(斜深)隔层处。

起出封隔器后将水泥承接器下到采油井段。

第二套水泥承接器位于处理层下端,大约1635m斜深处,其目的是隔离7in套管内环空。

第三套(最后一套)水泥承接器安放在1581m斜深处,这样需要处理的层段就被全部隔离开来。

200st b聚合物凝胶与20st b超细水泥一起通过注水泥插头挤入到第三道水泥承接器内,这样需要封堵的层位就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堵。

重新下入采油泵和光纤监测仪。

下泵作业必须在凝胶和超细水泥充分凝固几个小时后按设计要求完成,如果不这样,被挤入地层的凝胶和超细水泥就会返流到套管内油泵处堵塞油泵。

五、堵水后采油情况该井于2002年12月完成堵水和下泵作业,考虑到凝胶能较好地凝固,比原计划多延迟了一段时间才投产。

2003年3月投产后,2周内含水量由55%降到低于5%,随后含水量稳定在2%~3%左右,原油产量为1000st b/d。

随着生产指数的下降,同时为防止出气而控制井底压力的情况下,原油产量稳定在800st b/d。

2003年5月关井1周,主要原因是同初期相比井口压力升高,而渗透率仍在正常范围内:初期为17D,堵水后是19D。

从结果中可以推断出被挤入的化学剂并没有对油层造成伤害。

该井初期生产指数是1214stb/d/psi (psi———lb/in2),考虑到该区块地层倾向和净砂量的减少,预计生产指数为314stb/d/psi,而实际生产指数是218stb/d/psi。

结论表明在水平段内被隔离的上部井段,也就是1554m以上的井段都是油层。

2003年6—7月关井,随后的采油情况表明水再次侵入到IB03井眼。

含水量由2003年7月的10%增至2003年10月的16%。

光纤探测仪表明水是来自于采油井段的底部,预计是从封堵层的后面进入到油层的。

2003年10月,该井采油600st b/d,超过堵水前稠油产量的50%。

从2003年3月到2003年10月的152天内,该井共计生产稠油120000st b。

假设不进行堵水作业,稠油产量是400st b/d,那么经堵水后增加的稠油为6×104st b,而相关的作业费用为95万美元。

这些费用必须由增加的原油来支付。

六、结论分析95万美元的作业费用具体分布如下:光纤找水8万美元,连续油管作业36万美元,修井机作业51万美元。

由于对井眼情况预计不够,导致用连续油管作业失败,从而使第一次现场测试作业费用偏高。

此外,没有对作业过程和堵水剂进行优化,使得封堵只在同样长的井段内进行,而且仅仅修井机一项就得花费56万美元,包括起下钻费用和下采油管柱费用。

根据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作业费用和堵水剂的费用都能降低,其中性能相似而价格低廉的堵水剂可以采用现场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其有效性。

从作业角度上分析,作业时间和作业设备可以进行优化。

就目前而言,整个堵水作业只需5~6天时间。

由于是第一次进行现场试验,所以要求使用的堵水剂储备罐、堵水工具和现场服务必须是最好的。

必须指出的是每一次特定的堵水作业都具有特定的堵水技术,代表的是不同的堵水方式。

因为这是第一次现场测试和堵水试验,所以在作业效果和经济方面都算是成功的。

七、油井特征从IB03井堵水事例可以看出,要想准确设计41 国外油田工程第22卷第4期(200614) 堵水,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出水层。

1、水层位于采油井段内:如果出水点靠近采油井段端部,建议废弃采油井段底部的部分井段, IB03井就是这种情况。

然而对于水平井段较长的井,堵水作业难度可能比较大,使用连续油管能够加快作业进程。

如果出水点靠近采油井段根部,堵水作业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留下部采油井段以确保其经济价值,为此要将出水点以上的套管清理干净。

这种情况下的堵水作业目前在Sincor油田还没有出现过,但准备作为特稠油藏水平井的下一步堵水试验。

2、采油井段内存在页岩层:如果水泥和凝胶能够进入页岩周围,将有助于提高水平井的堵水效果,因为地层水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来找到新的进入井眼的通道。

3、采油井段:如果采油的水平井段稍微有点倾斜,这样增加了水侵入油层通道的曲折度,从而延缓了堵水作业后迟早到来的水侵。

八、建议找到出水点是任何堵水作业是否成功的关键。

合适的测井或监测仪是必须的。

否则即使设计准确,但由于堵水剂注入到不恰当的层位,堵水作业也会失败。

如果水来自于油层下的含水层,光纤技术提供了在水平井内找水的好办法。

只要油、水间温差在1℃以上,也就是说水层位于水平井油层下至少15m,光纤工具就能识别由于水的侵入而导致的温度升高。

对Sincor地区第一次堵水作业进行积极的经济评价以后,采用该堵水技术需要进一步探讨降低成本的问题。

作业方式和堵水剂都存在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在Soncor区块裸眼/割缝筛管完井的井中,可能不用水泥环的方式进行堵水作业,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稠油的黏度和油、水运移速率的差异。

堵水剂的成本也能大幅度地降低。

通过现场测试凝胶封堵块的渗透率来确定最佳的堵水剂用量。

作为一个可变参数,排量必须经过精确计算以达到最优的排量。

此外,可以在直井中采用整体挤注的方式来测验堵水剂的效果,但结论不能直接用于水平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堵水是暂时的(需要定期注入堵水剂来维持低的出水量)。

九、结论在特稠油油藏中,可以采用光纤技术找出水层。

如果水是来自于油层下的含水层,该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水平井段的出水位置。

在Orinoco油藏,有必要根据井身结构、地质条件和出水点的位置进一步研究堵水技术。

每一次堵水作业都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评估,以确保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根据油井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堵水技术。

资料来源于美国《SPE89405》(收稿日期 20050929)(上接第12页)8h收集一次返排样品直至结束。

6号油井返排的示踪剂浓度显示,015lb/gal和110 lb/gal流体段的回收率适中,交联凝胶前置液段的返排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