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缝筛管表皮推导-TAMU
水平井割缝筛管完井参数优化模型

L , = ( + △ ) + 儿
I
, = + i n [ ( I - 1 ) o + / 3 ] } ( 6 )
Z = z + c o 4 ( I 一 1 ) + 硎
其中 ,△ £ 为基准点与割缝中心点之间轴 向上
一1 0 一 Fra bibliotek油气田地面工程 ( h  ̄
c t : p : / / www. y q t d mg c . c o n) r
第 3 卷第 2 期 ( 2 0 1 4 . 0 2 )( 行业 论 坛) 的修 正距 离 。
下 ,由于存 在相位角 而引起 的局部筛缝间距微
将基管上单一筛缝处理成空间线源。在侧 向无 小 的变化 对最终 的表皮 系数 没有 明显 的影 响 。 限大 油 藏 点 源解 的基 础上 ,对 连续 点源 解 沿筛 缝 2 . 2 打 开程度 影 响分 析 长度积分 ,得到对应油藏条件下的空间线源压力响 基于相同的缝参数 ,建立筛管打开程度一表皮 应方程 。利用叠加原理 , 考虑多缝的干扰 ,建立割 系数关系图版 ,计算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打开面积 缝筛管完井 的水平井定产压降模型。 情况下 ,减小筛缝尺寸可 以降低流动阻力 。例如 , 割缝筛管表面总筛缝数为 Ⅳ ,通过筛管 的流 在 1 . 9 %的打开面积下 ,0 . 0 0 5 m缝宽筛管完井表皮 量为 q,则第 i 个筛缝处 ( X w i o , Y , ) 的压降 ( L a - 相 比O . O l m缝 宽 筛 管 完 井 表 皮 减 小 约 2 3 . 9 5 % ,即
第3 3 卷第2 期 ( 2 0 1 4 . 0 2 )( 行业论坛)
水平井割缝筛管完井参数优化模型
张 炜’ 方全 堂 朱 春 林 。
石油筛管

石油筛管概述
一.石油筛管的定义
石油筛管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沙,由于开采石油使油井所处的地质,沙层不同所采用的管子的钢级和种类不同。
二.石油筛管的种类
1.割缝筛管
2.钻孔筛管
3.绕丝筛管
4.桥式筛管
5.复合筛管
三.石油筛管的特点
1.石油筛管采用J55或N80石油套管本体加工,强度高,不易变形
2.割缝边缘垂直度好,切边光滑、无毛刺,割缝均匀。
3.过流面积大,27/8”筛管300条割缝/1.5m,过流面积72每立方厘米,比同规格油管过流面积大2.4倍。
利于液体流动。
4.在斜井及水平井中使用其优越性更加明显。
5.整体进行防腐处理,在筛管的各表面形成致密的防护层,提高了筛管的抗腐蚀性及耐磨性,可有效延长其井下工作的寿命。
6.适用于出砂粒径大于0.3mm的出砂井防砂。
7.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内通径大,易于进行管串配置
四.石油筛管主要技术参数:
管材类别:石油套管、油管;
管长(单根):≤15m;
管材外径:50~500mm(长度≤15m)、
壁厚:≤20mm;
缝宽:(0.10~4)mm±0.03mm;
缝数:任意;
布缝类型:平行、交错、螺旋;
轴表缝距:任意。
速生法桐双环剥皮法生根的技巧

叶片利用光能把从空气 中吸收的CO2和自根系 过韧皮部的筛管 输送到速生法桐体的各 部组织和器官中,供速 生法桐生长发育需要。 如果在枝条的基部采取 环状剥皮,
割断韧皮部筛管通道, 抑制剂与苗木生根则有 机养分不能向下输送而 积聚在环状剥皮处的上 端.不久该处细胞分裂并 生长加快,
树皮就形成膨大的节瘤。 人们很早就利用这种办 法促使果树多结果、结 大果。近年来,人们将 这种生理作用用于一些 扦插难以生根的
树种。具体方法是在枝 条基部用刀环割去11.5cm宽的表皮,或用铅 丝环绕扎紧枝条,以终 止养分的输送,
使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集 结在受伤处,到休眠期时 将该处剪下用于扦插。由 于养分充足.可使难以生根 的插条易于生根成活。
• 速生法桐 /
割缝筛管说明

一、割缝筛管1. 微缝自洁缝管产品特点1.1等离子割缝管的结构特点--复合(T 型)缝腔 新型复合缝腔石油割缝防砂筛管的结构为每条割缝从管外至管内都是由依次连接的角度较小的梯形缝、过渡圆弧和 角度较大的梯形缝构成的。
该筛管外层的角度较小的微梯形,厚度为2~3 mm ,由于角度很小,降低了液流对缝口的磨损 速度,有效地提高筛管的使用寿命;管壁内层较大角度的梯形缝可使缝腔保持畅通,并降低流体阻力。
如图1所示。
1.2等离子割缝管缝腔特性—耐腐蚀耐磨性显著提高高频、高温的等离子体焰在对筛管进行切割加工的同时,使复合水基工作液产生电离和热分解,电离和热分解的产物在高温和电场的作用下与被切割缝腔表面金属材料产生化学反应,同时被切割的缝腔表面还受到等离子体焰高频加热,两者使缝腔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厚为0.1~0.2mm 的淬硬防腐层,该淬硬层的硬度是管体硬度的三倍以上,且由外至内是逐渐减小的,使淬硬层与管体的结合更加牢靠,如图2所示。
缝腔表面的显微照片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在缝腔的表面形成了防腐淬硬层,在整个缝腔的表面上均匀的分布着一层硬的质点,可有效地提高缝的耐磨和耐蚀性。
该种切割工艺加工出的缝宽尺寸一致性好、精度高,有效的提高了缝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筛管的管防腐淬硬层图2 复合缝腔割缝筛管缝筋横剖面图 3 复合缝腔割缝筛管割缝表面的1.3缝腔表面光滑等离子切割缝的表面光滑、粗糙度低,可达Ra1.6 m ,比激光切割技术好的多。
图4为等离子切割技术切割后缝的表面的显微镜照片,图5为激光切割技术切割后缝的表面的显微镜照片。
二、等离子割缝管类型规格、适用范围2.1.衬管 (0.50 mm ~4.0 mm ):等离子割缝衬管的规格见下表该管适用于直井、斜井、水平井的:(1)割缝衬管完井(2)裸眼砾石充填完井(3)套管砾石充填完井(4)管外封隔器衬管完井等。
2.2 防砂管(0.15 mm ~0.50 mm ):等离子割缝防砂管的规格见下表该管适用于直井、斜井、水平井的:(1)割缝衬管完井(2)裸眼砾石充填完井(3)套管砾石充填完井(4)管外封隔器衬管完井等。
植物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因为它们能够进行次生生长。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①发生:(1分)维管束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为束中形成层,当紧邻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束间形成层后,两者相连成为完整的一环,组成维管形成层。(3分)
②活动:(4分)维管形成层的纺锤状原始细胞主要进行切向分裂(也称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第二章组织
名词解释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的分生组织,细胞的液泡化明显,其活动产生植物的次生构造。
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根
名词解释
根尖:
凯氏带:位于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中的连续的木质和栓质的带状沉积和加厚。
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中柱鞘:
不定根:从老根、茎、叶甚至是胚轴上起源形成的根。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使整个植物体连成有机整体,传递物质和信息。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细胞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成膜体:
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或称潴泡)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简答与论述
简述原核细胞的特点。
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集中在某一区域,没有核膜包被,称为拟核。
割缝筛管说明

一、割缝筛管1.微缝自洁缝管产品特点1.1等离子割缝管的结构特点--复合(T型)缝腔新型复合缝腔石油割缝防砂筛管的结构为每条割缝从管外至管内都是由依次连接的角度较小的梯形缝、过渡圆弧和角度较大的梯形缝构成的。
该筛管外层的角度较小的微梯形,厚度为2~3 mm,由于角度很小,降低了液流对缝口的磨损速度,有效地提高筛管的使用寿命;管壁内层较大角度的梯形缝可使缝腔保持畅通,并降低流体阻力。
如图1所示。
1.2等离子割缝管缝腔特性—耐腐蚀耐磨性显著提高高频、高温的等离子体焰在对筛管进行切割加工的同时,使复合水基工作液产生电离和热分解,电离和热分解的产物在高温和电场的作用下与被切割缝腔表面金属材料产生化学反应,同时被切割的缝腔表面还受到等离子体焰高频加热,两者使缝腔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厚为0.1~0.2mm的淬硬防腐层,该淬硬层的硬度是管体硬度的三倍以上,且由外至内是逐渐减小的,使淬硬层与管体的结合更加牢靠,如图2所示。
缝腔表面的显微照片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在缝腔的表面形成了防腐淬硬层,在整个缝腔的表面上均匀的分布着一层硬的质点,可有效地提高缝的耐磨和耐蚀性。
该种切割工艺加工出的缝宽尺寸一致性好、精度高,有效的提高了缝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筛管的管防腐淬硬层图2 复合缝腔割缝筛管缝筋横剖面图 3 复合缝腔割缝筛管割缝表面的1.3缝腔表面光滑等离子切割缝的表面光滑、粗糙度低,可达Ra1.6 m,比激光切割技术好的多。
图4为等离子切割技术切割后缝的表面的显微镜照片,图5为激光切割技术切割后缝的表面的显微镜照片。
二、等离子割缝管类型规格、适用范围2.1.衬管(0.50 mm~4.0 mm):等离子割缝衬管的规格见下表衬管外径(mm) 衬管长度(mm)割缝宽度(mm) 割缝长度(mm)每圈缝数缝圈间距(mm)Φ50~Φ219 4000~12000外径割缝宽度内径割缝宽度割缝宽度公差缝长缝长公差根据用户要求定根据用户要求定0.50~4外径缝宽+0.1±0.10 80、100 ±1该管适用于直井、斜井、水平井的:(1)割缝衬管完井(2)裸眼砾石充填完井(3)套管砾石充填完井(4)管外封隔器衬管完井等。
割缝筛管缝宽优化数值模拟

2024年3月第39卷第2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Mar.2024Vol.39No.2收稿日期:2022 11 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稠油油藏热采井出砂机理与流固热耦合计算方法研究”(51504040);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深部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2016ACA181)第一作者:邓福成(1984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井下工具设计、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E mail:denfucheg128@163.com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4.02.012中图分类号:TE358文章编号:1673 064X(2024)02 0094 09文献标识码:A割缝筛管缝宽优化数值模拟邓福成1,桂福林1,龚宁2,张海雄3,高志伟1(1.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100;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3.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0)摘要:对于割缝筛管缝宽的选择,大多数是基于经验公式,对防砂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利用CFD DEM耦合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割缝筛管防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影响筛管性能指标的主次顺序,建立筛管防砂性能的回归方程模型,得到割缝筛管缝宽最优选择方式。
结果表明:流通性能与挡砂性能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缝宽尺寸,抗堵塞性能主要受到流体黏度的影响;使用缝宽优化模型得到的最优解在整体防砂性能上优于经验公式的缝宽尺寸。
研究结果可为特定储层条件下油气井防砂性能的预测与防砂介质的精度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割缝筛管;CFD DEM耦合;正交试验;回归分析;缝宽优化NumericalSimulationStudyonOptimizationofSlotWidthofSlottedScreenTubesDENGFucheng1,GUIFulin1,GONGNing2,ZHANGHaixiong3,GAOZhiwei1(1.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100,China;2.BohaiPetroleumResearchInstitute,TianjinBranchofChinaNationalOffshoreOilCorporationLimited,Tianjin300452,China;3.SinopecStar(Beijing)NewEnergyResearchInstituteCo.,Ltd.,Beijing100010,China)Abstract:Theselectionoftheslitwidthoftheslottedscreentubewillhaveasignificantimpactonthesandcontroleffect,andmostofitisbasedonempiricalformulas.TheinfluencesofdifferentfactorsonthesandcontrolperformanceofslottedscreentubesarestudiedusingtheCFD DEMcouplingmethod,andtheorderoftheinfluencedegreesofthefactorsontheperformanceindicatorsofthescreentubesisdeterminedthroughorthogonalexperiments.Aregressionequationwasestablishedforthesandcontrolperformanceofthescreentube,andtheoptimalselectionmethodfortheslotwidthoftheslottedscreentubewasobtained.Theresultsshowthatthemainfactoraffectingtheflowperformanceandsandblockingperformanceofslottedscreentubesistheslotwidth,andtheanti pluggingperformanceofscreentubesismainlyaffectedbyfluidviscosity;Theoptimalslotwidthobtainedusingtheslotwidthoptimizationmodelissuperiortotheslotwidthobtainedbasedonempiricalformulasintermsofoverallsandcontrolperformance.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ref erenceandguidanceforpredictingthesandcontrolperformanceofoilandgaswellsunderspecificreservoirconditionsandoptimizingtheaccuracyofsandcontrolmedia.Keywords:slottedscreentube;CFD DEMcoupling;orthogonaltest;regressionanalysis;slotwidthoptimization[Citation]邓福成,桂福林,龚宁,等.割缝筛管缝宽优化数值模拟[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9(2):94 102.DENGFucheng,GUIFulin,GONGNing,etal.Numericalsimulationstudyonoptimizationofslotwidthofslottedscreentubes[J].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4,39(2):94 102.邓福成等:割缝筛管缝宽优化数值模拟引 言对于中粗砂岩地层的油气田开采,为了避免过量出砂,多采用机械筛管进行防砂,最常使用的是割缝筛管或绕丝筛管。
药用植物学课件 2-3组织

39
1.纤维——长梭形,壁厚或薄,腔大或小
韧皮纤维
(木质部外纤维)
多位于 多在韧皮部
木纤维 木质部
壁 腔 长度 特性
常为纤维素增厚 木化增厚
小
小或大
长
短
韧性,拉力强 坚硬,支持力强
40
川黄柏的韧皮部纤维群(横切面)
41
特殊: (1)分隔纤维:胞腔中有菲薄的横隔膜。 (2)晶(鞘)纤维:纤维周围的薄壁C中含结晶 (3)嵌晶纤维:纤维壁密嵌细小结晶 (4)分枝纤维
描点表示有色 60
2.分泌腔(分泌囊,油室) ——分泌C围成腔室
形成方式: ①溶生式——
C破裂溶解而成 →周围C常 破碎(桔子等)
②裂生式—— 胞间隙扩大 →周围C完整
61
62
3.分泌道 ——分泌C分离形成间隙 腔道,其分泌C称上皮C, 分泌物贮腔道中。
分类: 树脂道——分泌树脂 油 管——……挥发油 粘液道——……粘液
16
6.通气薄壁组织: 位于:水生和沼泽植物。 特点:C间隙特大,形成互相贯通的通道或气 腔,内贮大量空气。
17
三、保护组织
——包被植物表面,起保护作用 (一)表皮
——常1层(少数2-3层),排列密,无间隙, 外壁较厚,常有角质层、蜡被、茸毛等。
非 腺 毛
18
表皮——最上方1列 特点……
19
夹竹桃的复表皮(叶横切)
piánzhī
55
颓废组织的形成:
——筛管一般只活1年 树木增粗 → 老筛管(1-2年)受挤压破碎 → 颓废组织
*单子叶植物 茎增粗小 → 筛管长期起作用
56
2.伴胞—— 筛管旁的1-多个细小薄壁C(促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割缝筛管表皮计算公式推导
对于简单线性排列的割缝筛管,其表皮系数s sl通过缝宽w s,缝长l s,圆周内割缝数量m s,割缝无因次穿透比λ(其定义为单位管线长度上的割缝长度defined as the length of slots per unit length of pipe);以及井筒半径r w。
图4.2显示了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的简单线性排列下的筛管周围压力分布。
恒定压力边界适用于割缝节点的模拟。
割缝范围内的汇聚流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的径向流范围。
其外边界(1+υ)r w,可以通过割缝将最大半径分割成若干个对称的几何区域来确定(如图4.3)。
通过观察,υ可以表示成如下关系
通过有限元模型结果,当m s=1时υ≈1.5(圆周上只有一个割缝是一种极不常见的情况)
当割缝穿透比不大时,沿着筛管的汇聚流(轴向汇聚流)就需要被考虑进来(见图4.4)。
我们假设通过公式4.1定义的径向流区域的厚度也可以通过割缝的距离函数被表示出来(如图4.5)。
从筛管表面开始计算轴向汇聚流半径γr w取经验值为割缝单元长度的一半,即
这里l Ds(=l s/r w)为无因次割缝长度。
这里给出无因次流动区域A D沿无因次流动路径 D 一个近似流动的几何学描述。
综合针对近似流的公式2.36和2.37给出一个流量无关的表皮系数s slo和湍流比例系数f t,sl。
图4.6显示了割缝筛管流动的示意图。
几何学上流动可以分为4部分,穿过割缝的线性流,由于多重割缝产生的径向流,割缝单元角度分布引起的径向流,以及从筛管流走的径向流。
此外以上流动过渡时,轴向汇聚流需要被考虑进来,特别是当割缝穿透比很小(λ<1)时。
我们假定在汇流带的径向流厚度是到筛管距离的函数。
几何学的近似流动让我们可以通过到筛管距离的函数及其沿流动路径积分来表示流动区域。
割缝内的线性流
割缝筛管打开面积
无因次形式
这里
让K作为割缝内渗透率并积分公式2.38
这里t Ds(=t s/r w)为无量纲的筛管厚度或者是堵塞深度。
同样的,积分公式2.39得到线性流区域
由多重割缝产生的径向流
由于多重割缝产生的径向流由图4.6显示出来。
r1和r2分别表示径向流的几何学内外半径。
Similarly to the equivalent well radius of a fracture (Prats, 1961),等效半径r1为w s/4,r2为r u/n s,假设r u≈w u/2,则r2为w u/2n s。
径向流的泄流区域通过到割缝距离的函数来定义
无因次形式
从割缝起测量的径向流无因次厚度
这里
在径向坐标下积分无因次泄流区域
右侧积分可表示为
带入公式4.14到4.13中得到
同样的,在径向流区域积分公式A-16得到
割缝单元角度分布引起的径向流
由于割缝单元角度分布引起的径向流区域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2和r3。
内半径r2与图4.6中的r u相等。
r3为υr w。
参数υ是割缝单元周向分布数量的函数(公式4.1)。
从割缝起计算的泄流区域如下函数
无因次形式
反向积分无因次泄流区域
对于高割缝密度的筛管(γ<υ),右侧的积分可表示为
将公式4.20代入4.19中,得到
类似的
对于低割缝密度的筛管(γ>υ),右侧的积分可表示为
将公式4.23代入4.19中去
对湍流比例系数进行积分
从筛管流走的径向流
在距离筛管足够远位置的巨大径向流区域是显而易见的。
其内外半径分别定义为r3和r4。
从图4.3可以看出,内半径r3等于(1+υ)r w,外半径定义为r b,则流动区域计算函数为
无因次形式为
反向积分无因次流动区域,得
当γ<υ,上面的公式即为
假设 1/r Db<<1,公式4.30即为
当γ>υ时,从井筒中心开始计算的无因次流动半径厚度可以定义为
这里
接着
将4.35代入到4.28中
同样的
达西流在径向坐标下选择理想条件(例如裸眼完井条件和没有湍流效应)得到
因此,割缝筛管的表皮系数可以表示为
这里
下标l和r分别表示割缝内线性流和割缝外的径向流。
线性流几个组成的流量无关表皮系数和湍流比例系数表示为
对于无堵塞的割缝(k l>>k)时,s SL,l o和f t,SL,l是可以忽略的,径向流构成表示如下:对于高穿透比(γ<υ),添加整合结果,公式4.15,4.21和4.29减去公式4.38得到径向流流量无关表皮系数
另外由公式4.16,4.22和4.31得到
对于低割缝穿透比(γ>υ),由公式4.15,4.24,4.36和4.38得到
由公式4.16,4.25和4.37得
图4.7显示了产生割缝堵塞时割缝筛管附近的压力分布情况。
割缝内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损失。
如果割缝内被地层砂充满(k l=k),由公式4.42和4.43给出的线性流计算方法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并提高了表皮系数及湍流影响。
如果那样的话,s SL,r o和f t,SL,r将可以忽略。
对于交错排列的割缝,我们将得到相对线性排列较小的表皮因子。
Muskat(1949)线性驱动为两口线性交错排列井供液的情况。
他指出,交错排列井系对于屏蔽和漏失特征系统产生任何影响,除非列距离明显小于在这一列中的井距。
同样的,交错排列的割缝特征取决于割缝间距。
筛管单位圆周上的割缝数随着l Du(=l Ds/ )趋近0而产生巨大的影响。
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引入一下公式,其中包含影响割缝角度分布的参数ms’
交错排列割缝的表皮因子可以通过将公式4.1和4.44-4.47中的ms代替为m s’来计算。
如图4.8所示,公式4.48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比较。
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与套管完井和射孔完井方式不同,地层各项异性对于单位圆周上有4个或4个以上割缝单元的割缝筛管完井方式影响并不显著。
筛管方位相对渗透率范围对表皮因子影响不大。
运用坐标转换,转换成为各向同性等效系统,无因次割缝长度可以通过地层渗透率来表示。
这里假设筛管沿X轴方向设置。
将公式4.49代入表皮模型中得到各向异性地层的表皮因子。
图4.9显示了割缝筛管在各向异性储层中的一个表皮因子实例。
储层的各向异性对表皮因子影响并不大。
4.4 储层破坏对割缝或射孔筛管的影响
在裸眼完井中,我们通常用经典的Hawkins’方程来表示地层破坏的表皮系数s fo,
这里k s表示破坏带渗透率,r s表示破坏带半径。
依据Karakas & Tariq(1991)的套管及射孔完井表皮计算模型,推广到割缝管完井,假设破坏带和原始地层渗透率分别为k s和k,我们假设径向流出现在破坏带和未破坏带的边界位置,根据这些假设,总的压力损失可以分解为
(4,71)
假设为达西流,破坏带的压力损失可定义为
这里s l,r o表示割缝管流量无关的表皮系数(包括堵塞表皮)
对于破坏带以外,
从表皮的定义来看,总的压力损失就可以表示为
综合公式4.72,4.73和4.74到公式4.71中,化简得到
公式4.75显示,流体汇聚表皮和地层破坏表皮不能简单的分开。
筛管周围的地层破坏造成常规的破坏表皮s fo(由Hawkins’方程得到),但是同时也增大了筛管的几何表皮。
图4.12显示了表皮模型(公式4.75)的推导假设验证。
模型很好的符合了有限元模拟的结果,除了极浅层的破坏情况(r s≈r w)。
对于各向异性储层当中的椭圆形破坏区域
这里r sH表示水平方向上的破坏突破程度。
流量无关的表皮系数同样收地层破坏的影响。
根据公式2.39,综合沿一个不断高速变化无量纲系数的流动通道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湍流比例系数。
但是为了简便,我们假设整个区域内的湍流比例系数都简单由βDs(=βs/β)表示如下
因此,湍流比例系数在狭窄空间内是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靠近割缝和射孔的位置。
这样,公式4.77将给出一个很好的近似值。
破坏带的割缝/射孔筛管的表皮计算公式就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对于地层砂阻塞割缝的情况(k l=k)时
这里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地层破坏对割缝筛管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其对裸眼完井的影响。
由于破坏带的汇聚流减小了渗透率从而扩大了表皮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