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课件2
经济社会学第二章经济社会学及其研究

• (2)经济组织:银行、保险公司、公司和工业部门等;
• (3)经济关系:经济组织与非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工会等; • (4)经济阶层:企业家、经济分层、分层与流动、工作环境、职业分化、 经济态度、经济理论与意识形态等; • (5)其他:福利国家、国际经济、通货膨胀、合同、货币、正式经济与非 正式经济等。
四、发展的经济社会学
• 康奈尔大学已是当代美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重镇,在23名 教师中,近一半的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集中了斯威德 伯格、倪志伟(Victor Nee)、赫德仓姆(Peter Hedstrom)、布瑞顿(Mary Brinton)、赫克森 (Douglas Heckathorn)等著名经济社会学教授。康奈尔 大学的经济社会学研究集中在以下领域。 • (1)经济社会学的奠基性思想。 • (2)从生命路线(life course)的视角对妇女职业进行定 量研究。 • (3)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学以及发达的资本主义 经济社会学; • (4)发达资本主义中的公司和组织的边缘研究。
一、社会网络与经济社会学
• 经济社会学家关注用经典社会学方法来理解经济行为,特 别关注影响经济规则形成与演变的四个因素:政治制度、 经济模型、社会网络及经济理念。 • 1 政治制度塑造市场 • 佩罗(Charles Perrow)和高柏的研究都验证了国内的政 治制度如何使不同的国家产生了独特的经济制度和市场形 式。佩罗研究了美国寡头企业的崛起(Perrow,2002), 高柏研究了日本产业行会和卡特尔的兴起,研究显示政治 制度结构决定了塑造经济制度和规范的主体,以及这些制 度和规范的基本内容(Gao,2004)。
•
二、经济社会学的定义
• 1976年,斯梅尔瑟第一次给经济社会学下了明确的定义, 他指出:“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变项 和解释模型,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斯梅尔瑟,1987)。美国康奈尔 大学社会学系给出的经济社会学定义为:经济社会学是借 助于已有的社会学概念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市场、网络、 公司、产权、性别、工作和许多经济现象都是经济社会学 研究的内容。
《经济与社会》优质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2

《经济与社会》优质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经济与社会》这一章节,具体内容为第二单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部分内容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出发,详细阐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市场经济本质和基本规律,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实际分析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关系,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教学重点则是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五大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经济与社会》学习指导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得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在我国实际运用。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市场经济基本概念、五大规律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大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例题类似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促进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印象。
六、板书设计1. 市场经济五大规律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大特征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市场经济五大规律。
(2)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答案:(1)市场经济五大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生产要素分配规律。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坚持党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有关市场经济案例,分析其成功或失败原因。
经济社会学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社会学
背景
• 房地产调控问题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房地产
业内、媒体和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是现 在无论是政策所集,还是争论的聚焦,大多数都是在开发 和交易环节,政府的有关政策现在看来也大量是围绕着开 发和交易在出台。
• 消费比重里面很大一块是住房 ,特别是恩格尔系数下降
值观念、道德取向、审美情趣、风俗习惯以及反映在产品 上的文化范畴和文化倾向。产品消费文化对社会分层的 作用是以产品为载体的。 2.媒体消费文化
媒体消费文化是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刊传播 的有关消费的文化信息和意义以及反映在商品广告中 的文化倾向。它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来影响社会分层 的。
PPT文档演模板
就此在这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社会学
建议
• 第一,要提倡合理适度的消费。我们应该以提高和改善居
住条件为理,大家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肯定是要改善和 提高的,这是我们要坚持的一个大道理,但是还要适度,
以满足基本需求为度,所以要合理、要适度 。
• 第二,要提倡渐进梯度的消费。购房是为了养人,不能本
即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是一个社会流动的过程。社 会流动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动态化。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社会学
总结及建议
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分层 依据。然而根据目前中国居民购房及住房现状来看,很多 地方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以科学 的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建设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战略思想,我们要搞好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加强对消费 观念、消费方式、消费模式的引导,建立起健康、文明、 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1. 1.炫耀性
2.
即通过“引人注目”的消费来表现地位身份。
在消费符号层面上,存在着富裕符号与贫困符号的对立。
谢谢
3. 2.品味性
即社会分层是建立在消费文化资本的基础上。在现
代,一种与高雅身份相适应的消费品位不仅取决于经济 资本,而且愈来愈取决于文化资本。因此,消费文化成
为人们向上阶层升级的增殖力。
1.
(三)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表征
3.区隔性 即通过构筑消费差异来维护阶层的区别边界。“上层
阶级的人们发展出排他性的消费模式用来表达和巩固本阶 级成员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意识地生产 一些带有文化标识且能被认为是代表社会上层生活品。 4.流动性
在商品房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市场细分,不仅是从 价格和位置来区分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客户群,而且从房地 产产品本身的特色加以区分社会阶层
(二)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化的影响机制
1.产品消费文化 产品消费文化是指凝结在产品中的关于消费的价
值观念、道德取向、审美情趣、风俗习惯以及反映在产品 上的文化范畴和文化倾向。产品消费文化对社会分层的 作用是以产品为载体的。 2.媒体消费文化
中国的房奴
• (一)城市居民住房分化形
成的社会分层
• (二)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
化的影响机制
• (三)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
化的社会分层表征
(一)城市居民住房分化形成的社会分层
1.空间位置的差异
城市居民住房的空间位置的差异在现代房地产市场的 发展中,逐渐形成符号化分类标志这一点 。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经济社会学课件详尽版(依据周长城老师教材)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经济社会学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及学术思想❖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1、名称由来经济学: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前提:资源的稀缺性对象:理性选择行为。
经济人假设(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目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社会学:是从整体出发,通过和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
社会学经济学经济学:个体、理性、利益社会学:整体、感性、责任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定义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斯梅尔塞:狭义: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
广义:在狭义的理解的基础上,还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斯廷施凯姆:经济社会学是通过审查制度的类型和社会谋求生计的技术限制把经济力量的巨大运动和个人行为连接在一起的。
➢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汪和建: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发展历史一、学术思想渊源❖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一、阿弗里德·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经济社会学课件

• 毛利人的“昊”:来源与群体 • 3、斯金纳个体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 (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内容 • 1、成功命题 • 2、刺激命题 • 3、价值命题 • 4、剥夺——满足命题 • 5、攻击——赞同命题 • 6、理性命题
• (三)霍曼斯交换理论的缺陷 • 1、心理还原主义 • 2、将人与动物的行为反应方式等同 • 3、把人的行为都看成理性行为 • 4、过于强调社会交换的公平原则
• 2、新古典综合学派 • 1948年(美)萨缪尔逊《经济学》
• 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同凯恩斯 的宏观经济理论及分析方法综合在一起,对凯恩斯经 济学说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 3、货币主义学派 • 197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米尔顿 •弗里德曼
• 经济不稳定是由于货币供求出了问题,只要充分发挥 市场机制,实行货币自由放任制度,就不会产生经济 危机。政府的最佳选择是稳定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 的增长率等同与经济的增长率。
• (三)理性选择理论的三个特征 • 1、方法论追求个体主义 • 2、行动者力求实现最优化 • 3、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基础上能够实现社会的优化,
即达到帕累托最优化
• 帕雷托最优的定义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 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 境变好。
• 帕雷托改进的定义是: 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 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第二节 社会学及其发展
•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人与社会的关系 • 二、社会学的发展 •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 孔德、斯宾赛、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 •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 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
《经济与社会》精品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2

《经济与社会》精品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经济与社会》这本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的第二章节“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体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理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经济与社会》学习指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分析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4.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3. 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细节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于本节课而言:1. 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是难点。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课件详尽版(依据周长城老师教材)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经济社会学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及学术思想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1、名称由来经济学: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前提:资源的稀缺性对象:理性选择行为。
经济人假设(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目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
社会学ᑐ经济学经济学:个体、理性、利益社会学:整体、感性、责任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定义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斯梅尔塞:狭义: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
广义:在狭义的理解的基础上,还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斯廷施凯姆:经济社会学是通过审查制度的类型和社会谋求生计的技术限制把经济力量的巨大运动和个人行为连接在一起的。
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汪和建: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发展历史一、学术思想渊源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一、阿弗里德·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