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讲义-第一章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含义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组织和国家政府运作的基础,是实现公共目标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2. 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规范性、效率性和公共性等特点。

具体体现在组织结构、职权划分、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过程等方面。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理论行政管理与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包括资源配置理论、效率经济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目标设定、权衡效率与公平、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2. 社会学理论行政管理与社会学理论相关,包括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组织设计、人员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等提供了理论支持。

3. 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与政治学理论相关,包括公共行政理论、民主行政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制度设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 规划职能行政管理的规划职能包括组织目标的设定、政策的制定、计划的编制等。

规划是行政管理的起始点,是指导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2. 组织职能行政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机构设置、职权分配、工作流程设计等。

组织是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

3. 指挥职能行政管理的指挥职能包括领导、协调、监督等。

指挥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

4. 控制职能行政管理的控制职能包括评估、监督、评价等。

控制是行政管理的保障,是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获取信息、制定决策、评估效果的重要手段。

斯蒂芬_P_罗宾斯第九版《管理学》讲义.pdf

斯蒂芬_P_罗宾斯第九版《管理学》讲义.pdf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行政管理学 1

行政管理学  1

四、本书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
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 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 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 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 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 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但它是否意味着政 府治理的一个新典范时代的到来,现在下 结论还为时尚早。
三、法汉姆及霍顿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
1、采用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3、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 4、改变现行的政策,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 5、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6、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 7、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 均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其共同的特 征是引进公共管理的理念、技术及模型。 这种变化,并不仅仅是一种改革或管理形 态的变化,而是政府角色与市民关系产生 了本质的变化。
二、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
1、即时的专业管理; 2、目标明确与绩效衡量; 3、强调产出控制; 4、转向部门分权; 5、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 实践; 6、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公共管理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 一、公共管理的意义 •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 三、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 四、新公共管理 • 五、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意义
• 一、皮瑞和克莱姆的观点。
公共管理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 政的规范性取向以及一般管理制工具取向 的结合体。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 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这是为职业 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十一、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 变革的问题。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经济学核心考点讲义常文浩2012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经济学核心考点讲义常文浩2012

西北大学行政管理经济学核心考点讲义专题一需求弹性与收益的关系1 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使收益增加,提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反方向变化。

2 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使收益增加,降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同方向变化。

图1 2一般规律:1)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和收益同方向变化。

2)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和收益反方向变化。

3)当需求是单位弹性(价格弹性等于1时),价格变动收益不变。

案例分析:分析“谷贱伤农”现象。

答:因为谷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它本身是缺乏弹性的。

分析需求弹性与收益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使收益增加,提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反方向变化;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使收益增加,降价使收益减少,价格与收益同方向变化。

所以,当谷子降价的时候,农民的收益减少,损害农民的利益。

图3如图所示,当需求缺乏弹性时,提高价格使需求量减少的比例很小,收益增加的面积A远远大于减少的面积B,故价格提高,收益增加,价格收益同方向变化。

专题二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变化一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变化1、需求量的变化: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用沿着需求曲线的上下运动表示。

2、需求的变化: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爱好、预期、买者得数量)对需求的影响,用这个需求线的移动表示。

图4如图所示,当价格从P1上升到P2需求量从Q1减少到Q2,从A点移动到B点。

图5如图所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任何一种情况增加则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向右需求从Q1加至Q2,向左需求从Q1减至Q2。

二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变化1、供给量的变化:价格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是沿着供给曲线上下运动表示的。

2、供给的变化: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对供给量的影响,用这个供给曲线的平移表示。

图6如图所示,当价格从P1上升到P2,供给量从Q1增加到Q2,供给曲线上的A点向B点移动。

行政组织理论课程讲义

行政组织理论课程讲义

第一章:行政组织的概述第一节: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的概念(一)组织概念及特征(西方)组织,英文为Organization,来源于器官(Organ),器官是自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群。

后来又逐渐演变为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

(中国)组织,在我国汉语中,组织的原始意义是编织的意思,即将丝麻织成布帛。

如《辽史·食货志》说:“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总的说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结构论):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它包含三层意思)(1)组织必须具有目标(2)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3)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2、(行为论)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加以协调的活动的权力系统。

3、(系统论)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工作的子系统,当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其他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工作。

4、(管理论)从管理和组织职能关系界定组织: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

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开动组织;监视组织运行。

★我们通常所说的组织,有时是指它的名词形式,即组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有时是指它的动词形式,即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

组织的特征:——有共同的目标或利益;——两人以上的人组成;——内部进行分工协作;——有运行规则;——需要管理。

(二)公共组织概念在现代社会,影响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主要是三大类: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

企业是经济组织,其职能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政府拥有的是社会管理的职能,非营利组织实施的是社会服务的职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均称为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指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非营利组织系统。

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讲义

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讲义

企业行政管理课程讲义第一节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与作用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和指导等活动的总和。

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工作。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1.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企业行政管理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出现冲突和重复工作。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学的行政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

3. 有效控制成本:行政管理可以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确保工作质量:行政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二节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企业行政管理要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从人力资源管理到财务管理,全面把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二、科学性原则企业行政管理需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和决策,合理确定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适应性原则企业行政管理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改进,不能盲目套用模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管理。

四、灵活性原则企业行政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三节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

它旨在保证企业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包括预算控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它旨在合理管理企业的财务资源,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安全。

三、规章制度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企业章程、内部管理规定、员工手册等方面的工作。

《管理学讲义》word版

《管理学讲义》word版

《管理学原理》讲义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学习目的学完本章后,你应该掌握:1. 定义管理2. 区分效率与效果3. 明确管理的特征、性质4.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5. 认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6. 了解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本章提要管理的概念和特征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的特点与内容典型案例分析一、管理的概念㈠、管理的定义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

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没有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定义是: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㈡、管理的基本特征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2、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活动在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而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正因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也才存在和有必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有效的协作需要有组织,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

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的具体形式虽因其社会功能的不同而会有差异,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考点精讲 讲义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考点精讲 讲义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考点精讲讲义一、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1 行政管理学的定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制度和行政方法等规律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1.2 行政管理学的特点•实践性强: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实践的学科,涉及到各级政府机构和行政组织的实际运行和管理活动。

•综合性强:行政管理学综合运用了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1 古典行政管理学古典行政管理学主要关注行政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方法,代表人物有亨利·福尔摩斯、杰拉德·奥尔德里奇等。

2.2 现代行政管理学现代行政管理学更加注重对行政活动的科学研究和规范,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泰勒、亨利·法约尔等。

2.3 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化、精细化和效率化的行政管理方式,代表人物有克里斯托弗·霍奇斯、杰弗里·奎因等。

三、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3.1 法治原理法治原理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要求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严格依法行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3.2 效率原理效率原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要求行政管理者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追求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

3.3 公平原理公平原理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原理之一,它要求行政管理者在权力行使和资源分配中公正、公平、公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4.1 行政组织与行政管理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者需要通过组织设计、人员配置等手段来实现行政目标。

4.2 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行政管理者需要制定决策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的行政行为中。

4.3 行政监督与行政问责行政监督和行政问责是保证行政管理公正、高效的重要手段,行政管理者需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追责。

五、行政管理学的前沿领域5.1 电子政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成为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热点,涉及到政务信息化、网络治理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一)行政的词源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在日常用语中,“行政”这个词,有着很广泛的含义。

“行政”一词在中国古书中最早见于《左传》,在此书中有“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的记载。

因此从词源上看,“行政”一词是指执行政策和政令的意思。

在国外,英文中的“行政”一词是“administration”,它来源于古希腊语。

亚里士多德最早把国家权力分为讨论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其中行政就是指推行和执行政务的意思。

(二)行政概念的三种涵义现代行政管理学所讲的“行政”概念,确切地说,来源于西方的学术传统。

从西方的学术传统来看,“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在近代,从英国的洛克开始,就着手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提出政府要实行分权制。

在他所著的《政府论》中,他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法国的孟德斯鸠进一步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思想,即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

【例】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哲学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马基雅维里【答疑编号0120001】答案:B第二,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现代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提出来的,如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

他们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

按照他们的说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例】从严格意义上说,首先提出真正的行政学的是()A.法国的政治学家B.美国的政治学家C.英国的政治学家D.意大利的政治学家【答疑编号0120002】答案:B第三,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

如美国学者古立克认为,行政是由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s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和预算(budgeting)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即著名的POSDCRB七功能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

它既包括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包括非政府公共机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按照这种观点,并非所有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都是行政,只有政府行政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才是行政。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这个定义至少应包括以下几层意思,或者说,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是一种以政府行政机关为主体的管理,政府行政机关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

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是谁,如果是政府行政机关,则可以称之为行政管理,否则就不是行政管理。

(二)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行政管理的对象首先是社会公共事务。

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可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

政府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其管理只涉及公共领域,因而只有公共事务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对象。

当然,政府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它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内部事务,这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行政机关必须按照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和政策进行管理,行政活动表现为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同时还要接受法院的司法监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事务的服务,如北京城市广播电台中城市管理节目的播出、出租汽车服务等。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求有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取决有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一)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实际上是有关行政管理学究竟属于哪一个领域的学科的问题。

它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

(二)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行政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关系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按照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行政管理学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包含了多个二级学科。

这些二级学科分别是: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等。

在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中,行政管理学是最为基本的一个二级学科。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行政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学科分类来看,公共管理学是一级学科的名称,行政管理学是二级学科的名称,公共管理学包括了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只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研究范围来看,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既有政府组织,也有非政府组织,或称非政府公共机构,或称非营利组织,或称第三部门。

而行政管理学仅仅研究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前者的研究范围大于后者的研究范围,后者的研究范围仅仅是前者研究范围的一部分。

2.行政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来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

管理学可分为有关私人领域的管理学和有关公共领域的管理学,前者如企业管理学,后者如公共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当然也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政府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所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成为研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关系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因此,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首先,就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而言,政治学也是行政管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传统公共行政学看来,政治是法律或政策的制定,而行政是法律或政策的执行。

尽管他们主张要把政治与行政区分开来研究,但制定法律或政策的活动与执行法律或政策的活动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

政治与行政的密切联系决定了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需要政治学的指导。

其次,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代各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内容上总是涉及大量的经济事务;另一方面,在方法论上,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要接受经济学的指导。

由此看来,经济学也是行政管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再次,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一方面,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一方面,社会学中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也是行政管理学研究中需要认真吸取的方法。

因为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其研究离不开社会调查。

最后,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现代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依法行政的条件、过程和规律,这就要求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者懂得法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

(三)行政管理学的含义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就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而言,它属于管理学的子学科,具体说来,属于管理学这个大学科门类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管理学的基本取向。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又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学科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二是政府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和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主要内容有: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等;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等。

行政环境。

主要内容有:行政环境的特点、类型和行政生态模式;经济环境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政治环境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行政权力。

主要内容有: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行政权力的性质及其价值取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

行政职能。

主要内容有:行政职能的含义及其特点,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行政职能的发展;我国行政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机构。

主要内容有: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与作用,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及其类型,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程序与编制管理,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目标及其内容等。

行政管理事务,包括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和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主要有:人事行政管理、财务行政管理、机关行政管理、后勤行政管理等;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主要有:经济行政管理、政治行政管理、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行政管理、社会行政管理等。

行政管理行为。

主要内容有: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与类型;行政组织行为,包括行政组织的设计、行政组织中的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行政组织的变革;行政领导行为,包括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艺术;行政沟通行为,包括行政沟通的种类与形态、行政沟通的方式与过程、行政信息及其在行政沟通中的作用等。

行政管理过程。

主要内容有: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与基本阶段;行政决策,包括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行政执行,包括执行计划的含义、特点以及行政执行的诸环节;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监督的方式、行政监督系统及其内容。

行政管理方法。

主要内容有: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行政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方法即行政指令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行为方法;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包括电子政务的特点与功能、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内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等。

行政管理规范。

主要内容有: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与内容、行政管理规范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法律规范与依法行政,包括行政法律规范的特点、行政法律规范的功能、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行政道德规范与以德行政,包括行政道德规范的特点、行政道德规范的功能、以德行政及其重要意义;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道德规范的关系,以及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