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4v6和PTEN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PTE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意义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PTE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意义【摘要】目的检测PTEN与CD44V6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 法)检测PTEN与CD44V6在82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①PTEN在子宫内膜增生期、单纯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及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呈显著递减趋势,而CD44V6的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TEN、CD44V6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EN 与CD44V6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恶性潜能的分子标志物。
【关键词】子宫内膜;PTEN;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组织化学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复杂性)、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生物学上为一个连续的演变过程,但其病因学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PTEN 是于1997 年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因其独特的作用途径在肿瘤研究中倍受重视,并且PTEN基因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率最高的抑癌基因。
黏附分子CD44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CD44V6作为CD44的变构体,只表达于发生转移或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1]。
本实验通过检测PTEN、CD44V6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内膜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与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妇产科手术切除的子宫组织标本共82例。
按病理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标本40例,子宫内膜增生22例(单纯性增生7例、复杂性增生7例、不典型增生8例), 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宫内膜20例。
CD44v6和PTE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Ex e so 0f CD 4 6 nd pr si n 4 ̄ a FTEN i ga l ad r ca e a n lbl de nc r nd t r l ton o ln c pa ho o y is ea i t ci i o t i g
H ot.D pr e o (Hl , hjHg Q h( H sil uh u 34 0 E x l m eat m fPn ) g .Z etl u1 opt ,Q zo 2 0 4 m } o i 1 1 a
第 2 2巷第 1 期
21 0 0年 1月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Vo . 2 NO 1 1 2 .
J u a fHe ao a ce tbl r ug r o r l p tp n rao iayS rey n o i
Jn 2 l a. 00
C 4v D 4 6和 P E T N在胆囊癌 中的表达及其 与临床病理 的关 系
E皿圃
O jcv T xlet xr s no C 4v n ' N ad t li si wt t lk bete oep r h ep s o f D 46adP’ n h ao h i h cn・ i o e e i I E e ̄ tn p h e r i
i g lbld e c n e .M e h s Ex e so o n al a d r a c 1 t od pr s in fCD4 v a 4 6 nd EN prt i i 43 as s o en n c e
达 和 Pr rEN蛋 白低表 达 与 胆 囊癌 的 分 化程 度 、 理 分 期 及 淋 巴 结 有无 转 移 存 在 相 关 性 胆 囊 癌组 织 中 C 4 6 病 D4 v
肺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 讯 作 者 通
1n
山东医药 2 1 00年第 5 卷第 4 期 0 2
C “ 6与 P N D V C A的表达 呈正 相 关关 系 ( = . 2 , r 04 7 P
< .5 。 0 0 ) 3 讨论
指标 。肿瘤 细胞 的增 殖活 性很 大程 度上 反 映 了其 恶
性程 度 。本 研究 发 现 , 癌 组 织 中 P N 肺 C A表 达 显 著
采用免
疫组化法检测 6 O例肺癌组织及 2 O例正常肺组织 中的 C V 、C A。结果 D 6P N
C V D 6在肺 癌组织 中的表 达显著高
于 正 常 肺组 织 ( 0 0 ) 且 与肺 癌 临床 分 期 、 巴结 转 移有 关 ( P< .5 , 淋 P均 <00 ) P N ,5 。 C A在 肺 癌组 织 中 的 表 达 显 著 高
1 1 临床 资料 .
20 0 9年 1 ~ 0 0年 1 在 山东 月 21 月
省肿瘤 医院接 受 手术 治疗 的 肺 癌 患者 6 O例 , 3 男 7
例, 2 女 3例 ; 龄 3 7 年 2~ 2岁 ; 癌 2 鳞 2例 , 鳞 癌 7 腺 例, 癌 3 腺 l例 ; 肿瘤 高 分化 1 , 7例 中分化 2 3例 , 低
表 1 C lP N D Vl C A表达与肺癌 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 ) 、 , 1
按 20 09年 UC IC颁布 的肺 癌 分期 标 准 分 为 I期 1 8 例, Ⅱ期 2 、 7例 Ⅲ期 1 。所 有病例术 前未接 受放 5例
临床病理参数
n
阴性 阳性 阴性
垒
分化 2 O例 ; 巴结转移 3 淋 9例 , 无淋 巴结 转移 2 例 ; 1
CD44v6和E-cadherin在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D44v6和E-cadherin在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陈宁;尚东;杨岚;李忠民【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1(022)004【摘要】目的为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变异型(CD44v6)和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d)基因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肺癌和15例癌旁组织中CD44v6和E-cd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CD44v6主要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0.05);E-cd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且与肺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0.01、0.05);CD44v6和E-cd在NSCLC中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44v6和E-cd基因对评估肺癌进展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总页数】4页(P330-333)【作者】陈宁;尚东;杨岚;李忠民【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呼吸科;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呼吸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CD44v6和nm23-H1表达的临床意义 [J], 陈清勇;钱斌;吴玉泉;戴晓汶;江中勇2.E-cadherin、CD44V6和HLA-DR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J], 陈清勇;沈四新;钱斌;阎利;吴玉泉;戴晓汶3.E-cadherin和CD44V6蛋白在大肠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J], 雷三林;赵华;冯大作;司中洲4.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E-cadher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刘锟;尤庆生;陈荫椿;黄剑飞5.SRF、Slug和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J], 李岩;李欣;吴爱萍;周海英;吕铮;高杨;任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v6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能 成 为 肾癌 的 恶 性 表 型之 一 , 该 指 标 与 但
病理分级 、 临床 分期 无 明显 相 关性 。
关 键 词 肾细 胞 癌
O3. 5 】9
C 4 v 免 疫 组 化 D46
CM4 I v的 出 现 改 变 了 肿 瘤 细 胞 表 面 黏 附 分 子 的 构 成 和 功 能 , 肿 瘤 细 胞 侵 袭 与 转 使 移 的能 力 增 强 。C 4 v 一 种 含 有 变 异 D 46是 型 v5外 显 子 的 CM 1 I 4拼 接 变 异 体 , 要 主 参 与 细 胞 与 细 胞 、 胞 与 基 质 间 的 特 异 性 细 粘 连 过 程 , 与 细 胞 骨 架 蛋 白结 合 , 与 能 参
染色体短臂 p4—1 。CM4根 据基 因外 1 3 I 子 表 达 方式 的不 同 , 码 两 种 不 同类 型 编
的 蛋 白 ,即 标 准 型 CM4 和 变 异 型 1 s CM4 。在 不 同的 细 胞 CM4由 于 结 构 I v I 的 不 同 而 介 导 不 同 的 功 能 , D 4 在 生 理 C4s 状 态 下 主 要 参 与 细 胞 与 细胞 、 胞 与 问 质 细 之 间 的粘 连 ; 导 淋 巴细 胞 的 归 巢 及 细 胞 介 的 迁 移 。 C 4 v则 主 要 出 现 在 机 体 的 病 D4
肾癌 、 性 黑 素 瘤 等 许 多 肿 瘤 的 发 生 发 恶 展 、 袭 和 转 移 密 切 相 关 , 至 被 认 为 侵 甚 C 4 v 可 作 为 肿 瘤 独 立 的 预 后 指 D46 标 。 。认 为 近 年 来 在 大 鼠胰 腺 癌 细 胞 中研 究 发 现 , 转 移 细 胞 株 仅 表 达 非
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赵先胜; 任志强【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0(13)8【摘要】目的探讨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新鲜肝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量,并与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
分析CD44v6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肝癌组织CD44v6蛋白表达率为91.9%(34/37),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18.8%(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肿瘤的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不同,CD44v6蛋白表达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肝癌患者,CD44v6蛋白表达量(10.56±0.21)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量(4.34±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D44v6是评价肝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CD44v6高表达提示肝癌患者预后不良。
【总页数】2页(P893-894)【作者】赵先胜; 任志强【作者单位】315010浙江省宁波市传染病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肝癌组织中E-selectin、sLeX、sLeA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邓武坚;陈德;钱世鹍;林航;胡海;李强;肖骏琦;陈松伟2.鼻咽癌组织中MMP-9 CD44v6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李宇红;邵建永;姜文奇;顾康生;黄慧强;管忠震3.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和血清sCD44v6水平变化的研究 [J], 李荣华;张辰;王邦茂;张惠彬;崔如众;王天雄;李志刚4.流式细胞术检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J], 李建勇;王伟5.肝癌组织中TGF-β1、β-catenin和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吴志超; 林伯斌; 孙少杰; 王海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6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6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肾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肾癌占恶性肾肿瘤的85%以上,而肾透明细胞癌又占原发性肾癌的70%以上。
目前,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手术不能根治的病人的预后往往不佳。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分子靶向治疗方法,是当前肾透明细胞癌研究的热点。
骨桥蛋白是一种含钙磷酸盐的糖蛋白,是骨组织的重要成分。
近年来发现,骨桥蛋白在肿瘤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骨桥蛋白通过与受体CD44v6的结合,增强肿瘤细胞对外基质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CD44v6是CD44家族的一个剪接变异体,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胃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研究中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6的表达及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仍不多,尤其是在肾透明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仍存在空白。
因此,研究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6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对于深入了解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6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本研究拟采用临床病理学方法,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v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具体思路如下: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以手术切除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诊断标准确诊,排除其他系统和肾外部位的肿瘤转移和并发症。
收集手术后即时冷冻保存的肿瘤组织标本,或者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存放于-80℃低温冰箱。
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
开题报告
题目: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背景: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蛋白能够影响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
研究目的:探究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相关的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通过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观察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的影响。
研究结果:预计该研究将揭示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卵巢癌的表达情况和关联的临床特征,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意义:该研究结果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卵巢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同时,该研究结果还将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程 度 、 测 淋 巴 结 转 移 有一 定 的参 考 价 值 。 预
[ 关键词 】肾肿瘤 ; D 4 6 P E 蛋 白表达 ; C 4 v ;T N; 免疫组织化学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 类号 】R7 7 1 3 . 1 [ 文献标识码 ]A
The e pr s i ns o x e so f CD4 6 a 4v nd PTEN n r n lc l c r i o a a d is ci i a i ni c n e i e a el a c n m n t ln c lsg f a c i
达率分别为 5 .%和 6 . %。肾细胞癌分级 、 17 67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 与 C 4  ̄ 高表达 和 P E D4 T N低表达均 有一定关 系( 0 0 P< .5 P< . 1 ;D 46表达与 P E 00 )C 4v T N表达呈负相关关 系 ( 0 0 ) 结论 :D 46高表达和 P E P< .1 。 C 4v T N低表达 , 对判断 肾细胞癌恶
cr l e t eepes no T N P< .5一 00 )C n uin : erslsgetta h }epes no D 46adl o e t w ht xr i f E ( O0 P< .1 . o d s sT ut ugs t il xrsi f 4 v n w r a di h so P o h e s h g o C o
刘显河 周 文 生。 。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C 4  ̄ 和 P E D4 T N基因在肾癌 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用免 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6 - o例 肾细胞癌 、0例癌 2 旁肾组织 、0例正常肾组织中 I ' C 4  ̄ 的表达 , 1 :E D4 q N、 并结合 临床随访 资料进行分 析。 结果: 肾癌 中 C 4  ̄ 和 P E D4 T N阳性表
c ri o , 0 c s so o m lrn is e d 6 a e f C; d te p to ilge b h vo a ay e . s l T ep st e r ts a cn ma 1 a e fn r a e a t u sa 0 c s so l s n RC An h ah b oo i e a irw sa lz d Re u t h o i v ae n s: i o D 4 6 a d P E n R C we e5 . % a d6 . % , s e t ey T e hsoo ia r dn ,l i a sa i g a d mea ts s p tnilo fC 4 v T N i C r 7 n 1 n 6 7 r p ci l . h itlgc l a i g ci c tg n n tsa e e t f e v g n l o a
sg i c n e M e h d T e e p e so s o 4 v n T N w r x mie y i inf a c . t o s: h x r s in fCD 4 6 a d P E e e e a n d b mmu o i o h mit - t o n 2 a e fP r i n h s c e sr S P meh d i 0 c s so a a t y
LI Xin he Z U a . 。 HOU W e .h n 2 n se g
,
( . eate tfUooyB zo epe o i lB zo nu 3 80; 1D p r n o r g , o uP olS s t ,ohuA h i 6 0 m l h H p a 2 2 Dp r n rl y TeFr f l t o i l B n b dcl oeeB n b n u 2 30 C ia . ea m t Uo g ,h it iae H s t eg uMei lg ,eg u h i 3 04,hn ) t e o f o sA i d p a o f aC l A [ src]Obet e T net a h xrsi s o D 46 ad P E n rnlcl cri m ( C Abt t a jc v : o i sgt te epes n fC 4 v n T N i ea e ae o a R C)ad i l ia i v i e o l n l n t ci c s nl
e p e s n o T g tb s f l n iao r e au t n o e dfee t t n o mos a d p e it n o mp o e tsa i. x r si P EN mih e a u e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c trf v l a i t i r n i i ft o f i o o f h ao u r n r d ci fl h n d smea tss o y
R Cw r or a dwt hs xrs o f D 46a dl xrs o f T N( 0 0 )T eepes no D 4 6W eavl C e cr l e i i epes no 4v wep s no E P< . 1 . xrs o f 4v a ngte e et h h i C n o e i P h i C s i y
26 6
JB n b d C i, rh 2 1 V 13 No 3 e g u Me olMac 0 0, o. 5, .
[ 文章编号 ]10 -20 2 1 )30 6 -3 0 02 0 (0 0 0 -260
・
临床 医学 ・
C 4v D 4 6和 P E T N在 肾癌 中的表 达 及 其 临 床 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