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与盆底表面肌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观察

( 州 市 第 三 人 民医 院 温 州 市 妇 幼 保健 院 产科 , 江 温 州 3 5 0 ) 温 浙 2 00
【 摘 要 】 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 电刺激用 于产后 尿失禁 患者 的康复效果 。方 法 将在妇产科住 院的 18例产 目 2
后 尿失 禁 患 者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6 4例 , 察 组 采 用 盆 底 肌 肉 训 练 加 盆 底 肌 肉 电刺 激 治 疗 , 照 组 只 进 行 盆 底 肌 肉训 练 , 干 观 对 在
O0 ) . 。结 论 5
盆底肌训练 和盆底肌 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是一种有效 的方法 , 能促进 产后 盆底肌 肉康复 , 提高盆底 肌肉张力 , 减
少 尿失 禁 发生 。
【 键 词】 关 产后尿失禁 ;盆底肌训练 ; 盆底肌电刺激
【 中图分类号】 43 1 R 7. 7
【 文献标识码】 A
预前 、 干预后 6个 月对两组的盆底肌肉张力和产后尿失禁发生率进行 比较。 果 结
观察组在 干预后 6个月 , 阴道静息压 、 阴道收缩
压 和 阴 道 收 缩 持 续 时 间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 察 组 尿 失 禁 情 况 在 干 预 6个 月 后 明 显 好 转 , 于 对 照 组 ( < 差 P O0 )观 优 P
a d v gn sl o ta t nd rt n b t e ohgo p f rs nh n iae tt t a iee c ( OO ) p t nsi n a ia mu cec nrci uai ewe nb t u sat i mo tsidc td sai i ldf rn e P< .5; ai t n l o o r e x sc f e
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年第3期•143 ••临床研究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叶寨芳,余成鹰,祝樟珠(龙游县人民医院,浙江衢州324400)[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2 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 验组和对照组,各10 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盆 底肌力、尿动力学水平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〇. 05),尿动力学 水平高于对照组(P<〇. 05)。
总体而言,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 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提升产妇盆底肌力和尿动力学水平。
[关键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盆底肌力;尿动力学D O I:10.3969/j. is s a1002-1701. 2021.03.075[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21)03-0143-02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孕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病率较 高,是指产妇在腹压突然增大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流出,以尿痛、尿中带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
发病原因为分 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对尿道支撑结构部分造成破坏,盆 底靭带过度扩张,肌力受损[2]。
相关研究表明,电刺激联 合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治疗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为进 一步探究该治疗方法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探索,现报告 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人标 准:(1)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诊断 标准;(2)盆底肌肌力<2级;(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女性尿失禁尿动力学评估和表面电极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研究

郑州大学博士论文(论著I)女性尿失禁屎动力学评估和表面电横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研究溢性尿失禁组与正常对照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w在急迫性尿失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det.pfevoid在充溢性尿失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在充溢性尿失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Mcc在在急迫性尿失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赳.atQma】【和Pdet.m“在充溢性尿失禁组、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P、MCP和sFL在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3最大尿流率(MFR)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9郑州大学博士论文(论著I)女性尿失禁尿动力学评估和表面电极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研究图4残余尿量(PVR)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图5排尿量(w)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图6排尿前逼尿肌基础压力(Pdet.prevoid)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分布图图7膀胱顺应性(Bc)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分布图郑州大学博士论文(论著I)女性尿失禁尿动力学评估和表面电极虢底肌电刺激治疗研究图8虽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cc)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图9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d.atQmax)在正常对照维和尿失禁备组分布图12图10最大逼尿肌排尿压(Pdel.max)在诈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图11最大尿道压(MuP)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图12最大尿道闭合压(McP)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图13静态功能性尿道长度(SFL)在正常对照组和尿失禁各组的分布图4图14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曲线图患者,女,44岁,尿频、尿急、尿失禁5年,B超声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A自由尿流率测定:最大尿流率30ml/s,排尿量为252ml,残余尿量0m1B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及腹压漏尿点压测定: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150m1,膀胱顺应性40ml/cm也0,最大逼尿肌排尿压80cm也0,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为70cIIl}I:0.c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最大尿道压为82cmH20,最大尿道闭合压为71cmH20功能性尿道长度为3.3cm。
盆底肌电刺激在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改善中的作用

Ea r l y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u l at i o n o n i mp r o v e p e l v i c lo f o r f u nc io t n p o s t—p a r t u m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Ma r c h 2 01 4 c h o s e 9 6 c a s e s wi t h p o s t p a r t u m u r i n a r y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t u d y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l l c a 8 c 8 u n d e r w e n t p e l v i c l f o o r
o f c o n t r o l r g o u p , w i t h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0 . 0 5 ) , a n d t h e u r i n a r y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o f s t u d y r g o u p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ol r ro g u p( P<O . 0 5 ) . C o n c l u 。
护理 实践 与研 究2 0 1 4年 第 1 1 卷第 8 期
盆底肌联合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产 后 压 力 性 尿 失 禁 为 产 科 临 床 常见 并 发 症 ,是 1 资 料与 方 法 指 妊 娠 或分 娩 女 性 出现 的尿 失 禁 ,主要 因 阴道 分 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期间直接损伤盆底组织 ,导致引发盆底肌 肉松弛 、
1 . 1 一般资料
选 取本 院 2 0 1 6年 8月 至 l 1 月 收 治
生物 反馈盆底 肌训练 与肌 电刺激 联合治疗 ,效果颇 佳 ,可显 著改善 患者尿 动力学水平 及盆腔 功能 ,有 效
【 关键词 】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 ; 肌电刺激;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生活质量
Th e e fe c t o f p e l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e x e r c i s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e l e c t r o s t i mu l a t i o n o n u r o d y n a mi c s a n d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o f p a i t e n t s wi t h p o s t p a r t u m u r i n a r y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z o n g Me i , Zh a n g Hn g
D O I :1 0 . 3 7 6 0 / c m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7 . 1 0 . 0 1 4
【 摘要 】 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肌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及生活
质量 的影 响。方法 选取本 院 2 0 1 6年 8 月至 1 1 月 收治的 7 2 例 产后压力 性尿失禁患 者 ,依据治疗 方法不
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c u r a t i v e r a t e o f E S B F T o f t h e mo d e r a t e p a t i e n t s wa s h i g h e r( 7 5 %a n d 5 0 %r e s p e c i t v e l y ) t h a n ho t s e o f he t K P F MT ( 5 4 . 6 %a nd 3 6 . 4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 he T c ra u t i v e r a t e o f E S B F T o f t h e mi l d p a t i e n t s w a s 7 3 . 8 %, h i 曲e r ha t n ha t t o f he t KP F MT ( 4 5 .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s E S B F T i s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wa s r e r t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s e d .T h e p r i ma y r o u t c o me wa s a c o mp a is r o n o f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ic f a c y b e t we e n t h e e l e c t r i c a l
・
8l 4・
・
临春 医 学工 程2 0 1 4 年7 月第2 1 卷第7 期
论著 ・
( 临床 工 程 )
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李雯华 ,王小婕 ,张秀清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 妇科 ,广东 佛山 5 2 8 2 0 0 )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价值研究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6月医院产科分娩的94例产妇,统计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
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因素,并对影响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产后1个月盆底肌最大肌电位,Ⅱ型肌耐力预测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
结果: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初产妇构成比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未发生产妇(P<0.05),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产后1个月最大肌电位,Ⅱ型肌耐力均低于未发生产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后1个月最大肌电位,Ⅱ型肌耐力及产次均是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产后1个月盆底肌最大肌电位,Ⅱ型肌耐力预测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1.37和2.00,灵敏度分别为80.77%,84.62%,特异度分别为73.53%,64.7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763,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06%,0.915。
结论:盆底肌最大肌电位,Ⅱ型肌耐力均可作为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敏感指标,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关键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分娩后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孕妇妊娠期间对盆底产生机械压迫,导致产妇盆底支持结构松弛,膀胱尿道下移,盆底组织发生严重变化[1-3]。
此外,分娩过程中容易对盆底造成神经和软组织损伤,增加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4-5]。
孕妇产后打喷嚏、咳嗽、负重等引起腹压增加时尿液容易不自主流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6]。
数据调查显示,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0%~70%[7]。
临床主要采用指压试验、尿动力血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检查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然而,由于患者容易受环境及心理因素影响,检查结果不客观[8-10]。
盆底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1 . 3 调 查方 法及评 定标 准
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6例, 观察组患者 自愿接
受 盆底肌 肉 电刺 激及 生 物反 馈治 疗 , 两 组 患者 在 年龄 、 孕
周、 新 生儿体 重 、 文化程 度和对 治疗依 从性方 面 比较 , 差 异
使 用。
盆底肌 肉电刺激联 合生物反馈训 练治疗产后尿失 禁疗效显著 可靠, 值得在 临床 推广
【 关键词 】 产后尿 失禁 盆底肌 电刺激
生物反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3 3 2 X. 2 0 1 3 . 0 4 . 0 2 1
两组 患者于 就诊治疗 前 , 治疗 结束填 写焦虑 自评量 表
潘红英 : 中 国海 洋 石 油 南 海 西 部 医 院 何华艳 钟雄 英 : 湛 江 市 妇 幼保 健 院 广东湛江 广东湛江 5 2 4 0 5 7 2 5 2 4 0 3 8
选择 2 0 1 0年 7月 ~2 0 1 2年 6月 , 在我 院妇 产科 门诊
阴道有 跳动感 而无 疼 痛 为准 , 使 盆 底 肌 肉被 动 收 缩 , 第2 步采用 生物反馈 训练 治疗 , 按照 屏幕显 示的压 力波形 指导
患 者正确 进行盆 底 肌 肉收 缩 锻炼 , 一 般 每 次 治疗 2 0~3 O
收缩肛 门时 间和训练 时间 。
始 对产 后尿失 禁患者 , 给予盆底 肌 肉进 行 电刺激及 生物反
馈 治疗 , 取得 良好效 果 , 现报 道如下 。 1 资料和 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1 . 2 . 1 观察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尿失禁与盆底表面肌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小榕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36期[摘要] 目的研究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分娩后60 d内发生SUI的89例产妇作为SUI组、分娩后检查正常的9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分析两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SUI组产妇的盆底肌快速收缩值和持续收缩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20 kg、妊娠期糖尿病、便秘史、会阴侧切、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4 kg的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20 kg、妊娠期糖尿病、便秘史、会阴侧切、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4 kg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产后SUI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比无症状产妇显著减弱,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妊娠期糖尿病、便秘史、会阴侧切、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过高是SUI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71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c)-0133-04[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contracti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The parturients in Department of Perinatology, Beijing Maternity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to take retrospective study, 89 cases of parturients occurre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within 60 days after delivery were enrolled in SUI group, 98 cases of parturients with normal examination were enrolled in control group.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contraction for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apid shrinkage and continuous shrinkage of pelvic floor muscle of SU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cases of pregnancy weight gain ≥20 kg, gestational diabetes, constipation, episiotomy, vaginal delivery,neonatal weight ≥4 k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Logistic multi factor analysis showed: pregnancy weight gain ≥20 kg, gestational diabetes, constipation, episiotomy, vaginal delivery, neonatal weight ≥4 kg were the risk f actors of postpartum SUI (P < 0.05). Conclusion Pelvic floor muscle contraction of postpartum SUI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xcessive pregnancy weight gain,gestational diabetes, constipation, episiotomy, vaginal delivery, high neonatal weight are risk factors of SUI.[Key words]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Risk factors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女性PFD的患病率为20%~50%[1-2]。
妊娠和分娩是造成PFD的重要因素,孕期胎儿体重增加对盆底结构的压迫以及分娩过程中对盆底结构的牵拉会造成盆底结构损伤,进而造成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发生,其中以SUI的发病率最高[3-5]。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的损伤会影响肌肉的收缩,进而影响盆底结构的支持功能并造成PFD的发生[6-8]。
目前,关于产后PFD患者盆底肌收缩力及其影响因素尚未见明确报道。
本研究分析了产后尿失禁与盆底肌收缩力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并在门诊接受产后复查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标准如下:①单胎分娩,初产妇;②年龄20~35岁;③产后42~60 d至门诊行产后复查;④既往无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及盆腔手术病史。
共入组187例,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SUI的89例孕产妇纳入SUI组,年龄(30.15±4.42)岁,分娩时孕龄(39.14±4.23)周;将未发生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的98例正常产妇纳入对照组,年龄(29.97±4.19)岁,分娩时孕龄(39.22±4.52)周。
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时孕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盆底肌收缩力评价方法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通过肌电图描记法对盆底肌的收缩力进行测定,选择Glazer盆底功能评估程序,以10 s持续收缩值来评估Ⅰ类肌的收缩力,以快速收缩5次的快速收缩值来评估Ⅱ类肌的收缩力。
1.3 SUI影响因素的调查方法对入组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记录孕期体重增加情况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情况、便秘史、痔疮史、是否进行会阴侧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录入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分类变量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收缩力比较SUI组产妇的盆底肌快速收缩值、持续收缩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产后SU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产后SU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如下:SUI组中孕期体重增加≥20 kg、妊娠期糖尿病、便秘史、会阴侧切、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4 kg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痔疮史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产后SUI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按照下列方法对观察指标进行赋值:孕期体重增加3 讨论女性盆底由多层肌肉、筋膜以及韧带共同构成,对盆腔内脏器官具有支撑作用,在排便和排尿等生理功能的完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10]。
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结构造成损伤并引起PFD的发生,其中以SUI的发病率最高。
盆底肌是女性盆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结构,根据收缩特点可以分为Ⅰ类肌肉和Ⅱ类肌肉。
Ⅰ类肌肉位于肛提肌的深层,具有持续且长久的紧张收缩功能,不易疲劳;Ⅱ类肌肉位于会阴浅层肌肉中,具有快速间断性收缩的功能,容易发生疲劳[11-14]。
在妊娠过程中,胎儿体重增加、体积增大会加大Ⅰ类肌肉和Ⅱ类肌肉受到的牵拉,持续牵拉会引起肌肉损伤;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软产道会对Ⅰ类肌肉和Ⅱ类肌肉造成进一步的牵拉,过度的牵拉会加重肌肉损伤。
盆底肌中Ⅰ类肌肉和Ⅱ类肌肉的损伤表现为盆底肌紧张性收缩和快速性收缩功能的改变,进而会影响盆底结构的支持功能并增加尿失禁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等PFD的发生风险[15-16]。
为了明确盆底肌收缩力与产后SUI的相关性,本研究对产后盆底肌的收缩力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SUI组产妇的盆底肌快速收缩值、持续收缩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就说明盆底肌收缩力降低、收缩功能受损与产后SUI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近年来,关于盆底肌收缩力降低与产后SUI的密切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研究报道了引起产后SUI以及盆底肌收缩力降低的相关因素[17-18]。
妊娠过程中胎儿体重的增加、子宫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会直接压迫盆底支持结构并造成盆底肌发生损伤;分娩过程中,经阴道分娩所造成的盆底肌过度扩张会引起肌纤维断裂、盆底支撑作用减弱[19-20]。
在上述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会影响盆底肌所受到的牵拉,为了明确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与产后SUI发生相关的因素,本研究对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能影响盆底肌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旨在明确SUI产妇和正常产妇间相关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显示:SUI组中孕期体重增加≥20 kg、妊娠期糖尿病、便秘史、会阴侧切、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4 kg的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痔疮史的例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这就初步说明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妊娠期糖尿病、便秘史、会阴侧切、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过高与产后SUI的发生有关。
目前国内学者对产后SUI相关因素的研究仍停留在单因素分析的层面,但是,在SUI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胎儿因素、产妇因素以及分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共同造成盆底支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引起SUI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