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03 第三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

第三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第一节理论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 1963)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的,美国学者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C, 1978)在研究美国大西洋城旅游发展时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 Butler, 1980)提出的。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如图6.1所示。
1.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
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2.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
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
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一些本地居民为适应旅游季节调整生活方式,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
4.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游客增长率将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
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
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会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因为这一切会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
旅游地在这一阶段有了界线分明的娱乐、商业区,以前的设施有可能成为二级设施而满足不了需要。
03-第三章活性污泥法030916

F/M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有机底物的浓度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与残存的有机底物呈正比,为一级反应;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也开始下降;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在逐渐下降,直至在本期的最后阶段下降为零,但微生物的量还在增长;活性污泥的能量水平已下降,絮凝体开始形成,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以及沉淀性能均较好;由于残存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出水水质有较大改善,并且整个系统运行稳定;一般来说,大多数活性污泥处理厂是将曝气池的运行工况控制在这一围的。
因此,活性污泥法中的需氧量:
式中: ——曝气池混合液的需氧量, ;
——代每 所需的氧量, ;
——每 每天进行自身氧化所需的氧量, 。
二者的取值同样可以根据经验或试验来获得。
5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物从废水中被去除的实质就是有机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与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水得到了净化,微生物获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长。一般将这整个净化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 初期吸附;② 微生物代;③ 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与浓缩。
2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1
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的SVI一般为50150ml/g;
三、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03 第三章 防触电技术

(b)
L1
断线后
L2
无设备 漏电,但
L3
三相负 PEN
荷不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衡,导
致0点
“漂移”
U≠0
P1=1000W
U1=127V
P2=2000W U2=253V
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和设备烧毁
PEN
L1
L2
L3
PEN
U≠0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断
(c) 断线后 无设备 漏电,但 工作零 线被切 断
4)围墙:室外落地安装的变配电设施应有完好的围墙。围墙的 实体部分的高度不应低于2.5m。
三、安全距离 1、安全距离的意义 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
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 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2、安全距离的规定 安全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运
就可以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控制在安全范 围之内,而且接地电流被接地保护电阻分流, 流过人体RP的电流很小,保证了操作人员 的人身安全。
L1
保护接地
L2
的原理就
L3
是给人体
并联一个
很小电阻,
以保证发
生故障时,
RP 减小流过
IP
人体的电
流和承受
的电压很
小。
二、 TT系统原理
TT系统——设备外壳及配电网均直接接地。原理:当一项漏电,则电流经RN 及RE构成回路,流经人体电流较小。
绝缘材料及制品
棉纱、布带、纸
105
黄(黑)蜡布(绸)
120
玻璃布、聚酯薄膜
0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案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案例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案例 1 南京条约案例呈现:1840 年英国借口林则徐在广州销毁鸦片、妨碍通商,派“远征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 年 8 月英国侵略者乘战胜之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也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它是中国在英国侵略者的炮舰威胁下签订的,开创了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用条约形式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恶劣先例。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规定英国从中国取得许多特权,主要内容有: 1 、割占香港, 2 、勒索赔款 3 、五口通商 4 、协定关税 5 、废除行商制度。
此外,条约没有谴责英商贩毒的罪行,反而说,林则徐勒令英国官员和商人交出鸦片并予以销毁,是错误的,中国必须给予赔偿。
这实际上等于承认鸦片输入是合法的。
《南京条约》为掠夺奴役中国人民开了恶劣的先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它使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此后,中国逐渐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实施,加速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产地。
第三,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和鸦片大量输入所产生的银荒,使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毒害和负担更加沉重。
——摘自梁为楫郑则民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5-16 页案例讨论:( 1 )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是什么?案例点评: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打败了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接着,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改变,由统一的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3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Ⅱ)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Ⅱ)★知识网络第1讲 弧度制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 识 梳理1.任意角的概念:设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在坐标平面内.终边绕顶点旋转即可产生正角、负角和零角.象限角:若角α的终边在第k 象限,则称α为第k 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构成集合为{}360,S k k Z ββα==+⋅︒∈2.弧度制的概念:与半径等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rad (弧度)的角.角度与弧度的互化公式:1rad =180π︒()57.35718'≈︒=︒;1︒= 180πrad3扇形的弧长公式:l = r α(扇形的圆心角为α弧度,半径为r );扇形的面积公式:S =21122lr r α== 4.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点(,)P x y ,设(0)OP r r =≠ 则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xcot ,sec ,csc x r ry x yααα=== 5.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sin α上正下负横轴零,cos α左负右正纵轴零,tan α 交叉正负横轴零.6.三角函数的定义域★重 难 点 突 破1.重点: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弧度制处理三角式的化简,求值等问题。
2.难点: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理解弧度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3.重难点:理解弧度的意义,正确地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和扇形弧长和面积的计算.(1)角的范围的确定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和结合终边相同的角的表达式。
问题1:若α是第三象限角,试求α2 、α3 的范围.点拨:依据象限角的表示法将α表示出来后,再确定α2 、α3 的范围,再进一步判断α2、α3所在的象限. :∵α是第三象限角∴k ²360°+180°<α<k ²360°+270°(k ∈Z ) (1)k ²180°+90°<α2<k ²180°+135°(k ∈Z )当k =2n (n ∈Z )时,n ²360°+90°<α2 <n ²360°+135°当k =2n +1(n ∈Z )时,n ²360°+270°<α2 <n ²360°+315°∴α2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2)k ²120°+60°<α3<k ²120°+90°(k ∈Z )当k =3n (n ∈Z )时,n ²360°+60°<α3 <n ²360°+90°(n ∈Z )当k =3n +1(n ∈Z )时,n ²360°+180°<α3 <n ²360°+210°(n ∈Z )当k =3n +2(n ∈Z )时,n ²360°+300°<α3 <n ²360°+330°(n ∈Z )∴α3为第一或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2)扇形弧长和面积的计算严格按公式进行转化。
03 第三章 纳米材料的能带理论及基本效应

能带模型
能带结构的描述方法:
能带中能级的汇集结构、密集程度,通常用 态密度N(E)表示。 N(E)定义为:晶体中单位体积、单位 能量宽度内存在的能级(或量子状态) 总数。 根据自由电子模型,金属中电 子的态密度(包括自旋)为:
1 2m N (E) 2 2 E 2
3 2
费米能级在能带中的位置由载流子平衡浓度和电中性条件计算得出。 电中性条件:n0 + NA- = p0 + ND+ 本征半导体 —— T = 0K时,导带和禁带的中央:
NC 1 1 EF ( EC EV ) kBT ln 2 2 NV
本征半导体中电子按能量的分布
费米能级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
金属晶体中电子占据态的密度为:
1 2m E n( E ) 2 2 ( E EF ) / kBT 2 e 1
3 2
1 2
单位体积中被占据态的密度n(E) = f (E) N(E)
费米能级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费米能级EF 的物理含义及其在能带中的位置:
§2. 纳米粒子的能带结构
1)金属纳米粒子的能带结构 2)半导体纳米粒子的能带结构
金属纳米粒子的能带结构
1 2m 1 N (E) 2 2 E 2 2
块 体 Au
3 2
宏观尺度的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其能带可以 看作是连续的。
金属纳米粒子的能带结构
从原子的离散能级到块体材料的准连续能带
能带模型
能带内电子的填充——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绝对零度时,电子由下至上依次 填满低能级(许容能带),留下的较 高能带是空的。依电子填充的实际情 形,形成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03-第三章:炔烃

三、氧化反应
• 炔烃和氧化剂反应,往往使碳碳叁键断裂,最后得到完全
氧化的产物——羧酸或二氧化碳。
CH CH R C C R'
KMnO4 H2O
KMnO4 100oC
CO2 + H2O
O
O
R C OH + R' C OH
• 在缓和的氧化条件下,二取代炔烃的氧化可停止在
二酮的阶段。
CH3(CH2)7 C
C-H
0.120
0.106
0.133
0.108
0.154
0.110
1)s轨道的电子较p电子接近原子核,故杂化轨道的s成分越多,则在杂化 轨道上的电子越接近原子核。乙炔分子中的Csp- Hs 键,因sp杂化轨道的 s成分大(50%),其电子云更靠近原子核。
2)乙炔分子中有两个形成键,且sp杂化轨道参与了碳碳键的组成。
和叁键时,首先在双键上发生卤素的加成。
Br
低温
Br
+ Br2
• 炔烃的亲电加成不如烯烃活泼,是由于第一步得到的烯基
碳正离子不如烷基碳正离子稳定。从电离势能来看,从乙炔 分子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比乙烯更大。
(B)与氢卤酸的加成
• 炔烃可和氢卤酸HX(X = Cl、Br、I)加成,但不如烯烃易
进行,不对称炔烃的加成按马尔可夫尼克夫规律进行。
(2)液氨还原
H3C
H
CH3C≡CCH3
Na,NH3(l)
或Li,HNHEt
H
CH3
反应机理:
.R
Na
RC≡CR’
H-N··H2 R
H
·R
Na
·· H
R
R
03--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修订)

例3-5 :
已知 M 2kN m,OA r 0.5m,θ 30; 1
求:平衡时的 M 2及铰链O,B处的约束力.
解:取轮,由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的性质,画受力图.
M 0 M1 FA r sin 0
解得 FO FA 8kN
取杆BC,画受力图.
M 0
FA'
r
sin
M2
0
解得 M2 8kNm
F 'd Fd
力矩的符号 M F 力偶矩的符号 M O
3.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 意移转,且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 臂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
=
=
ABC ABD
ABC?ABD
M FR,Fi R FRd1 2ABD
M
F,
Fi
Fd
2ABC
=
=
=
=
l
q dx x
0
l
0
x2 l
q dx
得 h 2l 3
例3-4
已知:M1 M 2 10N m, M3 20N m, l 200mm;
求: 光滑螺柱AB所受水平力.
解:由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的性质, 其受力图为
M 0
FAl M1 M2 M3 0
解得
FA
FB
M1 M2 l
M3
200N
力偶矩 M F d 2 1 F d 2ABC
2
二. 力偶与力偶矩的性质 1.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力偶对任意点取矩都等于力偶矩, 不因矩心的改变而改变.
M F d
MO1 F
F,
d
F
x1
MO1 F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渤海和黄海呈半封闭状 态,与中国大陆哪些地理现 象有密切联系。
东海
面积77×10 4 km 2 ,是 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 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 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 平均水深349m,最深点为 2719m。
课堂作业: 1.在图中叠绘注入河流。 2.指出舟山群岛、澎湖列岛
和上海、杭州、温州、福
二、海底地貌(P109)
渤海、黄海、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 间,南海海盆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 交接地带。 板块运动建造了中国海域的地质格局。在此基础上,
环海陆地上的河流把丰富的物质输送入海,沉积到海底,
进一步改造了海底的形态。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 。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则此线 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大陆 坡、海槽、深海盆以及岛缘大陆架。
板块边缘模型——近海成因
(一)大陆架(P109) 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 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
陆架上,其外缘转折点水深约在100~170m,大陆架宽度
为240~650km,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南海的大 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两广沿岸大陆架宽约180~260 km,转折点水深150~200m。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 宽处仅十几千米。
渤海:辽东湾、滦河口、渤海湾、
中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
莱州湾 舟山渔场位于东海北部、长江口 黄海:海洋岛、海东、烟威、石 东南外海位于钱塘江口外、长江 岛、青岛、海州湾、吕泗、大沙、 沙外
口渔场之南,其范围为29°30ˊ~
31°00ˊN,125°00ˊE以西海区, 东海:长江口、口外、舟山、鱼
山、温台、闽东、闽中、闽南、 面积约为14350平方海里 台北、台东
四、海洋能资源(P126)
我国沿海各种形式的海洋能蕴藏量总功率约4×108~5×108 kW。其 中温差能最为丰富,其次是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盐差能。
我国潮汐能资源蕴藏量大,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97×104 kW,年发
电量624×108 kW· h。潮汐能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东海沿岸,以 福建和浙江最多,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88%。
三、海洋水文(P111)
(一)海水温度
影响因素: 纬度 海岸与海区形态 海流与潮汐 气象变化
水温年均值: 渤海约12℃ 黄海约16℃ 东海约22℃ 南海约26℃
中国近海表层水温度
(二)海水盐度(P112)
影响因素: 河川径流量 海流性质和强弱 蒸发量 降水量 盐度年平均值由北 向南逐渐升高。 渤海约30‰ 黄海3l‰ 东海33‰~34‰ 南海34‰以上
镁在海水中
含量很高,仅次于 氯和钠,居第3位。
提取
重水核聚变反应可 水的核聚变反应,
可释放出相当于 释放出相当能量,海水中 256t石油燃烧所产 约有200×108 t重水。 生的能量。
一吨海水中所含重
中
国
海
域
(三)海水资源利用(P121) 海水资源,专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 利用。由于世界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而海水却极为丰富, 通过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中的淡水开发出来,是未来 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海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 经济效益较好的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特别是 在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生活用水(如冲洗、 除尘、消防等)和耐盐植物灌溉。这是海水资源开发 另一领域。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中国是一个海岸漫长、海域
辽阔、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
富的国家。
第一节
海域环境
一、海域范围(P108)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 东海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 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 布。总面积约473×104 km2。 海域划分依据:地理位置、
海域轮廓、海洋物理性质、生 物体系、海底地貌。
海冰开发与利用
•中国最高纬度的海区冬季结冰。 •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降低盐度。 •渤海海域内水深较浅,盐度较低。
•辽东湾是最理想的海冰开采基地,严重低温年重现期为6年。
•较低温年的保证率为80%,平整冰层厚度10~20 cm。 •工厂化转化海冰为淡水的选址应设在渤海湾的塘沽以北。 •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用于沿海地区农田灌溉和工业冷却等。
(一)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二) 滨海砂矿(P125) 含矿的岩石风化后的碎屑就近入海,在海流、潮流作用下,
于海岸带沉积形成矿种多、资源丰富的砂矿带。滨海砂矿经济
价值明显,一些在工业、国防和高科技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矿藏 即来源于滨海砂矿。
已探明具有工业储量的滨海砂矿有锆石、独居石、锡石、
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铬铁矿、铌铁矿、钽铁矿 、砂金、金刚石和石英砂13种。已探明重要矿产地90多处,各 种矿床200多个。 自然环境和成矿条件的差异,造成滨海砂矿的分布很不平 衡,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未 统计在内)4省区几乎占矿床数的90%,储量更在90%以上。滨 海砂矿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2省。
(一)鱼类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鱼类有1694 种,其中150多种属重要经济 鱼类。仅分布于我国海域的 特有鱼类主要有广东鳐、中 华鲟、白鲟、中华小公鱼、 尖头银鱼、 短头鳗鱼、黄唇 鱼、中华马鲛等。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共有20278种,以鱼类、头足
类、虾蟹类为主,其中以鱼类
数量最大。
(三)主要渔场(P118)
(二)海水中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P119)
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 的开发价值。据计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含有3 750×104 t固体物质,其 中除氯化钠约3 000×104 t外,镁约450×104 t,钾、溴、碘、钍、钼、 铀等元素也不少。 碘在海水中 溴的浓度较高,
平均为67×10-3 mL/L, 地球上99%以上的溴 都储存在海水里,故 溴有“海洋元素”之 称。 的浓度只有0.06× 10-6,属于微量元 素。
钾在海水中的
总量为500 ×1012 t 以上。海水中所含 钾的储量远远超过 钾盐矿物储量。
铀海水中的总
量非常可观,达 45×108 t,相当于 陆地储量的4500倍。
州等城市的位置。
南海
面积约350×10 4 km 2 ,平均深 度1212m,大陆架以下为阶梯状大 陆坡,大陆坡向下为水深大于 3500m的中央盆地,最深处可达 5377m。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 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课堂作业: 指出巴林塘海峡、民都乐 海峡、巴拉巴克海峡、苏禄海、 卡里马塔海峡等的方位。
南海:汕尾、甲子、汕头、东沙、
中沙、西沙、南沙、珠江口、电 白
(四)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2)河口、港湾和海水养殖密集区近岸水域存在不同程 度的污染问题。 (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4)珍稀海洋生物濒危。
二、海水化学资源(P119)
(一) 海盐
2月表层盐度分布图 8月表层盐度分布图
(三)海流(P113)
两大系统: 一是外来的黑潮暖 流; 二是海域内生成的 沿岸流和季风漂流。
思考:黑潮暖流
对中国近海环境 的影响。
黄海、渤海及东海海流系示意图
南海海域的海流 较为复杂。过去认为, 从表层至200 m深处 的上层水体都在季风 的制约下流动,夏季 东北漂流,冬季西南 漂流。后来发现,在 广东外海冬季期间, 海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并非总体都是如此, 在较深的水深处,有 一狭窄的逆风向海流, 且流速较大。
潮差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 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 海最大,渤、黄海次之, 南海最小。杭州湾最大, 澉浦、尖山等地在5 m以 上。
(五)海域环境评价(P115)
• 优势 (1)区位优越。 (2)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 (3)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 (4)海洋环境类型多,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 (5)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条件月15日)
辽东湾 自然成冰
三、海底矿产资源(P122)
主要油气盆地:
渤海油气盆地 大陆架上既有长期的陆地湖泊环境, 南黄海油气盆地 又有长期的浅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 东海含油气盆地 有机物和泥沙沉积,形成了数千米至 珠江口油气盆地 万米厚的沉积层,其油气资源之丰富, 莺歌海含油气盆地 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近海海域共发 北部湾含油气盆地 现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大陆架上 台湾浅滩盆地 深海区含油气盆地 已发现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
•海岸灾害
(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 (2)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3)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 (4)赤潮。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二)虾蟹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的虾类 有300多种、磷虾类42种、 蟹类600多种,产量最多的 是对虾、毛虾、鹰爪虾、 白虾、龙虾及三疣梭子蟹 、青蟹等。
一、海洋生物资源(P117)
海盐是我国盐业资源的重点,5 000多年前(仰韶时期)就已从海水 中生产食盐。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北方沿海滩涂,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高温、少雨、强日照、 多风同期集中在4—5月,成为我国盐田的集中分布区和海盐生产基地。 北方海盐生产分为辽宁、长芦、山东和江苏四盐区。 地下卤水资源是渗漏到地下的浓缩海水,其浓度一般比海水高 2~6倍,从中不仅可提取氯化钠、氯化钾、芒硝等,而且含有溴、 碘、铀、锶、铜等多种元素。据调查,莱州湾沿海、河北、天津、 辽宁沿海地区均有地下卤水发现。
(二)大陆坡(P110) 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
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
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 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坡底水 深范围在800~4200 m,坡度 2°40',最大坡度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