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粉尘爆炸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粉尘爆炸事故调查与防范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粉尘爆炸事故在近年来频繁发生,给企业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自己对粉尘爆炸事故的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粉尘爆炸事故调查与防范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粉尘爆炸事故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此类事故。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系统地学习了国内外多起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了解到粉尘爆炸事故往往发生在粮食加工、化工、金属打磨等易产生粉尘的行业。
事故原因主要是粉尘在一定条件下遇到火源、高温或电火花等激发因素,从而引发爆炸。
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粉尘爆炸原理及危害研究在实习的第二周,我深入研究了粉尘爆炸的原理及其危害。
粉尘爆炸是指在有限空间内,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激发因素产生爆炸现象。
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爆炸速度快、爆炸压力高、燃烧时间长、爆炸波及范围广。
粉尘爆炸事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等方面。
3. 粉尘爆炸防范措施学习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学习了粉尘爆炸的防范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控制粉尘产生:加强生产过程中的通风、除尘、清洁等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2)规范火源管理:禁止在粉尘环境中使用明火、高温设备,加强电火花防范。
(3)设备选型及工艺改进:选用防爆型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粉尘爆炸风险。
(4)安全培训及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4. 实习实践在实习的第四周,我参与了粉尘爆炸事故模拟演练和实际调查。
通过模拟演练,我掌握了粉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包括报警、疏散、灭火、救援等环节。
在实际调查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危害和提出防范措施。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粉尘爆炸事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了粉尘爆炸的原理、危害及防范措施。
易拉罐粉尘爆炸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粉尘爆炸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发生急剧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炸。
易拉罐作为一种常见的包装容器,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因此,研究易拉罐粉尘爆炸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易拉罐粉尘爆炸的原理和过程;2. 掌握易拉罐粉尘爆炸实验方法;3. 分析易拉罐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原理粉尘爆炸实验原理基于以下两点:1. 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发生急剧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炸;2. 易拉罐在制造、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这些粉尘在空气中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
四、实验用品1. 易拉罐若干;2. 火柴;3. 粉尘收集器;4. 通风柜;5. 数据采集仪;6. 计时器;7. 记录本。
五、实验步骤1. 将易拉罐在通风柜内进行清洁,去除表面污垢;2. 使用粉尘收集器收集易拉罐表面的粉尘;3. 将收集到的粉尘放入实验舱内,确保粉尘浓度均匀;4. 使用火柴作为点火源,点燃实验舱内的粉尘;5. 观察实验舱内的爆炸现象,记录爆炸过程;6. 使用数据采集仪记录爆炸过程中的压力、温度等参数;7. 重复实验,分析不同条件下易拉罐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六、实验现象1. 实验舱内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烟雾和热量;2. 爆炸过程中,实验舱内压力急剧上升;3. 爆炸后,实验舱内粉尘浓度降低。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易拉罐粉尘在空气中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2. 爆炸过程中,实验舱内压力急剧上升,温度升高;3. 爆炸后,实验舱内粉尘浓度降低,爆炸现象减弱。
八、实验结论1. 易拉罐粉尘在空气中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2. 爆炸过程中,实验舱内压力急剧上升,温度升高;3. 爆炸后,实验舱内粉尘浓度降低,爆炸现象减弱。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舱内粉尘浓度均匀;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接触点火源,确保实验安全;3. 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粉末爆炸检测报告

粉末爆炸检测报告1. 简介粉末爆炸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灾害,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粉末爆炸检测成为了重要的工作。
本报告将针对某工厂进行粉末爆炸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检测方法粉末爆炸检测主要使用两种方法:测试爆炸性极限(LEL)和最小起爆能力(MIE)测试。
•LEL测试:测试爆炸性极限是指粉尘与空气的最低浓度,当浓度高于该限值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常使用专用仪器进行LEL测试,例如可燃气体检测仪。
•MIE测试:最小起爆能力是指粉尘颗粒在所给条件下引发爆炸所需的最小能量。
MIE测试可以通过电火花放电器或其它专用装置进行。
3. 检测结果分析经过对某工厂的粉末爆炸检测,得到以下结果:•LEL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工厂中存在多个区域的粉尘浓度超过了爆炸性极限(LEL),也就是说发生粉尘爆炸的风险很高。
•MIE测试结果:通过MIE测试,发现工厂使用的某种粉末的最小起爆能力较低,意味着只需要一点点能量就可能引发爆炸。
•安全措施分析:对工厂的现有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其防护措施不足以应对爆炸风险。
包括不合适的通风设施、缺乏灭火设备、不完善的地面防爆处理等问题。
4. 改进建议鉴于检测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提高工厂的粉末爆炸安全:•增强通风设施:合理规划通风系统,确保粉尘不会积聚过多,并及时排除积聚的粉尘。
安装高效的排风设备,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安装灭火设备: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粉尘爆炸,安装自动灭火系统以及手动灭火器具,以阻止火势扩大。
•进行地面防爆处理:采取相应的地面防爆处理措施,例如使用防爆地板或地面涂料,以减少粉尘积聚并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爆炸。
•提供员工培训:培训员工有关粉末爆炸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让员工了解粉末爆炸的危害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和应急处理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检查和维护设备和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进行粉尘测量和爆炸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粉尘爆炸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观学习粉尘爆炸事故预防与处理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粉尘爆炸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市粉尘爆炸事故预防示范企业三、实习内容1. 粉尘爆炸原理与危害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粉尘爆炸的基本原理。
粉尘爆炸是指可燃性粉尘在有限空间内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如火花、高温表面等)迅速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发爆炸。
粉尘爆炸的危害极大,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粉尘爆炸事故的严重性。
2.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企业内部的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展览,了解了多起事故的经过和教训。
这些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粉尘浓度过高: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点火源容易引发爆炸。
(2)点火源:火花、高温表面、静电等都能成为粉尘爆炸的点火源。
(3)通风不良:通风不良会导致粉尘浓度升高,增加爆炸风险。
3. 粉尘爆炸预防措施针对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原因,我们学习了以下预防措施:(1)降低粉尘浓度:通过改善工艺、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强通风等措施,降低粉尘浓度。
(2)消除点火源:严格管理电气设备,防止火花、高温表面等点火源的产生。
(3)加强通风: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
(4)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粉尘爆炸事故的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粉尘爆炸事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事故的发生。
2. 粉尘爆炸事故的危害极大,我们要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3.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粉尘炸事故调查报告防设备与操作规范的审视

粉尘炸事故调查报告防设备与操作规范的审视近期发生的粉尘炸事故引起了广大人们对工业安全和防护设备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有必要对已有的防设备和操作规范进行全面审视和改进。
本报告将对粉尘炸事故中的设备缺陷和操作规范不规范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事故背景粉尘炸事故发生在某化工厂的生产车间,造成了工人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粉尘积聚引发的火花,导致了爆炸。
因此,我们需要审视现有的防设备和操作规范。
2. 设备缺陷分析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后发现,防尘设备存在以下问题:2.1. 抽风设备不完善现有的车间抽风设备无法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粉尘,导致粉尘在车间中积聚。
建议增加抽风设备的数量和功率,以确保车间中的空气清洁。
2.2. 防爆设备缺失在事故中,我们发现厂房内没有安装足够的防爆设备。
这样的缺陷使得粉尘燃烧时无法得到有效的隔离和抑制。
我们建议在厂房内安装合格的防爆设备,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操作规范改进除了设备缺陷外,我们还发现操作规范存在以下不规范之处:3.1. 未经培训的员工在事故中,有部分员工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安全培训,缺乏对粉尘爆炸的认知。
这种情况下,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不慎引发火花,进而引发事故。
我们建议严格对所有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3.2. 未执行规定的清洁流程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车间的日常清洁工作并不完善。
粉尘的积聚和清除成为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建议制定详细的清洁流程,并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确保清洁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4. 解决方案基于上述设备缺陷和操作规范不规范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4.1. 设备改进针对抽风设备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建议对车间进行重新布局,并增加抽风设备的数量和功率。
对于防爆设备的缺失,我们建议立即安装合格的防爆设备,在车间内建立防爆区域。
4.2. 培训计划我们建议制定全面的员工培训计划,包括安全意识、紧急情况应急处理等内容。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粉尘爆炸实验报告实验原理易燃物与O2的触碰范围越大,点燃就越强烈。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1. 化学反应原理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粉尘和空气充分接触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2. 实验仪器:金属罐、小塑料瓶、导管、气囊、胶卷盒(或小塑料瓶)、2 L大塑料饮料瓶、橡皮塞、坩埚钳、铁丝等实验药品:面粉、蜡烛、脱脂棉、酒精等3. 探究方案方案①: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20-1所示)。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金属罐,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方案②:在饮料瓶的底部打一个孔,孔的大小能插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和气囊相连;在瓶壁上打一个较大的孔,孔的大小与橡胶塞一致。
在橡皮塞的正中打一个小孔,将一根细铁丝对折绞合在一起后,穿过橡胶塞,在铁丝的前端绞入脱脂棉。
将胶卷盒去盖后倒扣在瓶口上,实验器就制作完成了。
实验时取适量干燥的面粉于大塑料饮料瓶中,并将胶卷盒倒扣在饮料瓶瓶口上;将带气囊的橡皮管出气口对准瓶中的面粉,并插进粉尘中;拨出橡胶塞,将棉球浸上酒精,点燃酒精棉球并迅速塞进饮料瓶中(如图20-2所示),同时快速按压气囊从橡皮管一端鼓入空气,使饮料瓶中的面粉扬起充满饮料瓶,面粉在饮料瓶中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胶卷盒被高高掀起。
4. 探究评价方案①的成功率不高,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
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有可能将烛火吹灭,扬起的粉尘也太多,可能将烛火扑灭;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扬起的粉尘不够,无法剧烈燃烧而爆炸。
方案②实验装置简单,容易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透明度大、直观性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现象;实验成功率高。
5. 创新思维由于方案①中采用鼓气扬尘实验的成功率低,将鼓气扬尘变成敲击落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为了防止蜡烛在罐体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取一只带盖且密封性良好的金属罐(如奶粉罐),将一个纱布袋绑在罐盖下方,要求留一个口便于添加面粉。
粉尘爆炸设计试验

实验四粉尘爆炸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及任务利用Hartmann管式粉尘爆炸实验仪进行粉尘爆炸实验,定性观察粉尘爆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过程及机理。
1.测定多种粉尘的爆炸下限。
2.合理设计实验方案,以减少实验次数,提高实验精度。
3.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如火光、声音响度、爆破片积炭等现象。
4.分析影响粉尘爆炸发生难易程度的因素及粉尘爆炸的危害特点。
2实验仪器2.1 Hartmann管式粉尘爆炸实验仪结构见图2.1。
2.2仪器使用及工作原理见使用说明书。
1装置防护罩;2装置本体,不锈钢材质,有效容积为1.2;3电热丝点火器;4粉体分散装置;5安全限位器,用以保证防护罩门未关闭时不能引爆;6逆止阀;7电磁阀;8储气罐;9进气电磁阀;10控制面板;11耐振压力表,用于显示储气罐压力,一般工作压力为0.5-0.6;12顶盖,可装泄爆膜或压力传感器;13压力传感器。
图2.1 Hartmann管式粉尘爆炸实验仪结构图3预习报告要求3.1实验前应明确实验目的、原理、过程。
3.2实验分组进行,各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明确实验分工。
3.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实验报告要求4.1总结整理实验现象。
4.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粉尘爆炸的过程及机理。
4.3汇总实验数据,计算粉尘爆炸下限,进行误差分析。
4.4将计算结果与资料结果相比较,分析两者产生偏差的原因。
5思考题5.1分析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有哪些?5.2粉尘爆炸的危害及特点是什么?6仪器使用注意事项6.1实验台周围不应放置易燃易爆危险物质。
6.2外供电压为交流220V,设备外壳需接地。
6.3气源压力应小于1MPa,工作压力(压力表读数)应小于0.75MPa。
6.4实验时必须关闭防护罩的门,实验人员不要在门的正前方站立。
6.5每次测试后应立即关闭“喷粉引爆”按钮。
6.6定期紧固点火线圈紧定螺母,以防线圈和接线柱之间虚接导致线圈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LX-FS-A23754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粉尘爆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原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当剧烈燃烧在有限的空间急速进行时,就会发生爆炸。
实验用品金属罐(易拉罐)、小塑料瓶(眼药品)、塑料片、气囊(洗耳球)、蜡烛、火柴、橡皮管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底侧各打一个小孔,小孔大小比橡皮管外径略小。
2、如图,用橡皮管连接金属罐和小塑料瓶,气囊。
3、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把蜡烛放入金属罐中,并点燃。
用塑料片盖住罐口。
4、快速挤压气囊,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听到响亮的爆炸声,塑料片飞到空中,说明面粉粉尘发生了爆炸。
面粉、煤粉等表面积较大,在空气中与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面粉生产车间严禁烟火。
数学与医学:CT和DNA文章摘要:DNA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具有一种特别的立体结构一一双螺旋结构,后者在细胞核中呈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
可是你知道吗?DNA的这种双螺旋在细胞核中的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这正好是数学中的扭结理论研究的对象,北京大学姜伯驹教授就对此深有研究。
…【编者按】现如今说到DNA和CT人们已经一点都不陌生了,DNA大家都知道是跟遗传有关系的,CT的就更不用多说了,医院里身体检测的常用工具。
可是,你知道吗,DNA和CT的研究出现却是得益于数学理论在其背后的强力支撑,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说二次大战以前,数学主要用于天文、物理,那么,现在数学已广泛的深入到化学、生物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中了,不信?请看下文。
下面三项有关生物、医学和化学的高技术中,数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伩(简称口)的问世是本世纪医学中的奇迹,其原理是基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X射线衰减系数。
如果能够确定人体的衰减系数的分布,就能重建其断层或三维图像。
但通过X射线透射时,只能测量到人体的直线上的X射线衰减系数的平均值(是一积分)。
当直线变化时,此平均值(依赖于某参数)也随之变化。
能否通过此平均值以求出整个衰减系统的分布呢?人们利用数学中的Radon变换解决了此问题,变换已成为CT理论的核心。
首创CT理论的A.M.Cormark (美)及第一台CT制作者C.N.Hounsfiled(英)因而荣获197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另一项高技术是H.hauptman与J.Karle合作,发明了测定分子结构的新方法,利用它可以直接显示被X射线透射的分子的立体结构。
人们应用此方法,并结合利用计算机,已测出包括维生素、激素等数万种分子结构,推动了有机化学、药物学和生物学等的发展,二发明人分享了198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DNA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具有一种特别的立体结构一一双螺旋结构,后者在细胞核中呈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
可是你知道吗?DNA的这种双螺旋在细胞核中的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这正好是数学中的扭结理论研究的对象,北京大学姜伯驹教授就对此深有研究。
同样另一个有关DNA的问题,人的某种遗传学病(如色盲),在一群体中是否会由于一代一代地遗传而患者越来越多? 20世纪初有些生物学家认为确会如此,如果这样,那么势必后代每个人都会成为患者,这一问题在1098年被英国著名的数学家Hardy 利用简单的概率运算,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证明了:患者的分布是平稳的,不随时间而改变,差不多同时,德国的一位医师Weinberg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发现被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
由此可见,在与人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物学、医学领域中,数学也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科学的皇后”始终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贡献着力量。
知识扩展——扭曲理论它是代数拓扑的一个分支,按照数学上的术语来说,是研究如何把若干个圆环嵌入到三维实欧氏空间中去的数学分支。
纽结理论的特别之处是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
平时所见的左手三叶结和右手三叶结(如下图所示)就是扭曲理论的研究内容,你会发现无论怎么摆弄,都不可能把三叶结解开成为一个简单的圆圈。
规范描述实验现象文章摘要: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人云亦云,口语化,相对应的是我们应当做到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和规范化。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做好化学实验,同时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把实验现象完整的描述出来,这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显的尤为重要。
下面概括4种常见问题。
一、以偏概全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
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等。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
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本末倒置不少同学在描述现象时,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等等。
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
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不按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这样,实验现象的描述才具有科学性。
三、人云亦云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有位同学由于没有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导致没有氧气放出,但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分析失败的原因,而是抄袭他人的实验成果。
这种不良的实验风气在中学生身上经常出现。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纠正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是化学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如戴安邦所说“科学教学不单只传知识,而要进行全面的教学,包括人的科学思想和品德的培养”。
四、描述口语化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造成考试中的不必要失分。
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
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
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
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讲解规范,用语贴切。
实验现象的描述需要准确、全面、规范,相信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定能够做到。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文章摘要:生素是一类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维生素对身体的作用在很早以前人类就有了解,航海海员用柠檬汁预防坏血病就是使用维生素的一个例证。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又进一步发现,有4种维生素还可以防止癌症的发生。
红辣椒含有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C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可以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在体内聚集,极大地降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
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如辣椒、苦瓜、青蒜、萝卜叶、油菜、香菜、番茄等。
维生素A维生素A能阻止和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预防胃肠道癌和前列腺癌功能尤其显著。
它能使正常组织恢复功能,还能帮助化疗的病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
番茄、胡萝卜、菠菜、韭菜、辣椒、杏等植物,动物肝脏、鱼肝油及乳制品中直接含有大量维生素A。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它们可以抑制癌细胞生成,还能帮助合成人体内一些重要的酶,调节体内代谢。
粮谷、豆类、酵母、干果、动物内脏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E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抑制致癌物形成。
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还证实,维生素E有防止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作用。
维生素E 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尤其是豆油中;蛋、谷物、胡萝卜、鲜莴苣等食物中含量也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饮食中的维生素基本可满足人体需要,不必过多地服用补充片剂,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高中化学学习:根据基础选择方法文章摘要:高中化学学习,不同基础的人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基础差的主要攻克最基本的知识,步步为营,不要追求,难题怪题。
相反,基础很好的,可以拓宽知识面,为奥赛做准备。
对化学学习态度和基础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法,基础差的同学需要立足课本,识记识背;有一定基础的,要做好预习和复习,并且多做练习;基础很好的,可以提前学习,增加课外知识,强化训练,参加奥赛或者为其他科目复习赢得更多的时间。
一、没有良好基础,思维较差,一心只求及格万岁的1、立足于课本,细心地听课。
课本是知识的源泉与基石,而老师讲课则等于把书本上的文字、实验、图片等加以演示和解释。
基础不好的同学必须要专心致志地听课,切勿神游,并且认真阅读书本内容,有不明白的下课立刻问老师。
2、识记识背。
化学学得不好,一般来说都是因为理解能力不够强,思路不够清晰。
而想培养清晰的思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所以就只能靠勤奋补救。
试着把知识点一五一十背下来直至滚瓜烂熟,这样在做题的时候知识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从而慢慢地把知识理通,理顺,理解。
二、有一定基础及理解能力,想更上一层楼的1、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预习能够让我们对即将学的知识有一个浅层的认识能够提高上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