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混合物的检验(二)
高一-高三化学知识点

高一第一学期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2.2海水中的氯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3.2离子键3.3共价键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高一第二学期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从黑火药到酸雨5.2认识物质的量浓度5.3硫酸5.4化学肥料中的主角第五章上课将所有知识过一遍至少需要4次课。
6、提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6.1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6.2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6.3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
第六章高考中大概会占到11分左右,但是不包含隐藏性的问题,这是高考的重点。
,一般仅将知识点过一遍需要至少4次课左右。
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1电解质的电离7.2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7.3盐溶液的酸碱性7.4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第七章一般仅将知识点过一遍需要至少4次课左右。
(只讲基本的知识)高二的上学期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1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9、初识元素周期律9.1元素周期律9.2元素周期表第九章为高考必考章节10、学习集中定量测量方法10.1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10.2结晶水何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10.3酸碱滴定第十章考查机率不大,但是分值很高。
高二第二学期11、认识碳氢化合物的多样性11.1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11.2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11.3煤化工和乙炔11.4一种特殊的碳氢化合物-苯12、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1杜康酿酒话乙醇12.2醋和酒香12.3家庭装潢说甲醛13、检验一些无机化合物13.1离子的检验13.2混合物的检验。
有机知识在高考中的分值很高达到了24-26分,一般讲完知识点,至少需要11次课左右。
物质的检验和混合物的分离-PPT课件

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3的混合物 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验证是 否为酸溶液 C.将氧气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CuO 的试管,除去CO D.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7
4.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 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 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4
试题例析
1.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为了除去硫酸,
可加入适量的( )
A.铁屑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5
2.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 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 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中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 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 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 放的是CO2
A.CuSO4、Na2CO3 C.BaCl2、Na2CO3
B.NaCl、BaCl2 D.NaCl、Na2CO3
20
16.下列各组物质: (1)氯化钠和硝酸钾; (2)碳酸钙和氯化钙; (3)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4)硫酸钡和氯化银。可按溶解、过滤、蒸发 的操作顺序将它们一一分离的是( )
A.只有(1)
12
8.下列各组物质中,利用酚酞溶液和组内物质间的 反应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NaOH、NaCl、HCl B.KNO3、CuSO4、Na2SO4 C.Na2CO3、Ca(OH)2、BaCl2 D.Na2CO3、H2SO4、KNO3
13
专题十三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专题十三混合物成分的探究一、复习目标1.能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混合物成分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并依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2.能基于物质的性质差异、能从定性和定量地角度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探究。
3.能对获取的证据(如现象、数据)等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4.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探究。
二、试题类型及特点(一)气体类典型例题Ⅰ:为了检验一瓶气体的成分,它是由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实验前查阅了资料,知道了浓硫酸(B 瓶)可以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并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说明书:同一气体不能同时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1)将该混合气体通过A 瓶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瓶中,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气体不含。
又从气体说明书排除混合气体不含甲烷。
兴趣小组对混合气体组成提出以下猜想,请补充完整。
猜想一:H2;猜想二:CO;猜想三:。
(2)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C 装置现象和D 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气体,从而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请写出装置D 的化学反应:。
(3)兴趣小组为了证明猜想三不成立,在C、D 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证明还原产物不含。
从而证明猜想二成立。
(4)为安全起见,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首先要。
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
【答案】(1)二氧化碳;H2、CO (2)黑色固体变成红色;Ca(OH)2+CO2=CaCO3↓+H2O(3)水(4)验纯;点燃【考试方向】常见气体的检验【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将该混合气体通过A 瓶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气体不含二氧化碳,则该气体可能是H2、CO 中的一种或两种同时存在。
即猜想一:H2;猜想二:CO;猜想三:H2、CO;(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当观察到C 装置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和D 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气体。
混合物的检验(一)

实验:P81/课堂实验 要求:每人设计一个方案,再前后四个人交流 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检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洁净的玻棒蘸取少量未 存在H+ 知液滴于pH试纸中部,观 溶液显酸性 可能存在NH4+ 察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②另取少量未知液,滴加硝 无白色沉淀 不存在SO42- 酸钡溶液
⒉某未知液可能含有K+、Al3+、Fe3+、SO42-、CO32-、 Cl-、S2-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Ba(NO3)2 未 HNO3 知 液 过滤 白色沉淀A 白色沉淀B 滤 液 AgNO3 HNO3 过滤 滤 液 过量NaOH溶液 过滤 过量 适量 滤 盐酸 白色沉淀D 盐酸 无色溶液E 液 红褐色沉淀C
阅读:P80/最后一个自然节和拓展视野
溶液中多种离子的检验(混合溶液中离子的检出),首先 要注意溶液的颜色和溶液的酸碱性、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
Cu2+在溶液中呈蓝色;Fe3+呈棕黄色。 在强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S2-、 SO32-、CO32-、HCO3-、S2O32-、SiO32-、AlO2-等等。 在强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NH4+、 Mg2+、Al3+、Fe3+、Fe2+、Cu2+、Ag+ 、HCO3- 等等。 在溶液中SO42-、Ba2+不能同时存在; 在溶液中CO32-与Al3+、Cu2+、Mg2+、Ba2+、Ag+ 等离子不能同时存在。 (所以)在Al3+、NH4+、SO42-、CO32-、Cl-中,由 于Al3+、NH4+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而CO32-水解使溶液 呈碱性,故Al3+与CO32-不能同时存在。
在实际工作、科学研究中,混合物的检验是应用最广、 最有价值的一类检验。例如:某种有色金属矿常常混有丰富 的稀有金属,但需要分析成分和含量以决定是否具有开采价 值。这同时说明,混合物的检验更具思考性,推理更具逻辑 性,学习更富挑战性。
混合气体成分的检验

H2还原CuO的 化学方程式:
③ 变浑 变成光 不浑 CO2
。
浊 亮红色 浊 和H2 CO还原CuO的
④ 变浑 变成光 变浑 CO和 化学方程式:
浊 亮红色 浊 CO2
。
若b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CO气体,应采取什么措施?
装置如何改进可确认实验②中H2的存在?
气体X a
b
A
气体 X
A D EF
B BG
至右的顺序填装置编号):
。
•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中的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C瓶石灰水不变浑浊。A瓶
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
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 装置③的作用是
,装置①中所盛放
的是
,作用是
。
• 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
以确证的产物是
。
,它可
• 尾气应如何处理?
。
CO2的检验方法
导出的气体
CO的检验方法
导出的气体
检验装置
尾气 处理
如何证明混合气体中同时含有 CO和CO2?
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
A
B
C
D
CBC A
C检验CO2ຫໍສະໝຸດ 的存在除CO2检验CO2 是否除尽
检验CO 的存在
D
防止尾气 污染空气
H2O的检验方法
导出的气体
H2的检验方法
导出的气体
如何证明混合气体中同时含有 H2和H2O?
干扰问题 1、 CO2存在对CO还原CuO生成的CO2检验的干扰 2、 H2O存在对H2还原CuO生成的H2O检验的干扰 水的问题 1、 检验时要首先检验H2O 2、 吸收时要最后除去H2O
混合气体的检验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检验混合气体含有CO、CO2、H2气体
CuO
无水 CuSO4
A
B
C
D
E
F
原装置
CuO
C D E
无水 CuSO4
B
CuO
C
F
C
A
C
检验CO2是 否除尽
D
无水CuSO4
检验CO2 吸收CO2
吸收水 检验水是否除尽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
10
B
E
无水CuSO4
B
C
F
水煤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水煤气中除了含有CO和H2外, 还含有水蒸气和 CO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检验水煤气含有这四 种物质(假设气体通过装置时均完全吸收或反应)
3
同时含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应先检验 哪种气体?(装置可重复使用)
A
B
C
D
检验顺序: 先二氧化碳,后一氧化碳
C
检验CO2
吸收CO2
B
A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
4
C 检验CO
D
2
检验CO
H2O的检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导出的气体
H2的检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导出的气体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
5
同时含有 H2和H2O的气体,应先检验哪种气体?
CuO
无水 CuSO4
A
B
C
D
E
F
CO2、H2、CO ①三种气体的检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D E B C F ②装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uO
无水
专题12混合气体检验-2023年中考化学重难点复习

专题还原氧化铜与混合气体检验1、掌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2、掌握混合气体检验的顺序知识点一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吸收检验是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特有的实验现象来确定是某种物质。
依据物质特殊性质进行检验(颜色、溶解性、气味)物质的检验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现象(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1、检验的顺序:H2O→CO2→H2→CO具体步骤:用CuSO4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再用CuSO4检验水蒸气(验证氢气的存在)→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典型例题】例1(2021·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二模)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2B.一定含有CO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答案】B【解析】将某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混合气体成分检验》课件

2
分析方法
探索常用的气体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等,以及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3
测量设备
介绍各种用于气体成分检验的测量设备,如气体分析仪、传感器等,以及如何正 确使用和维护它们。
检验内容
主要成分检验
了解如何确定混合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其中可能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杂质检验
学习如何检测混合气体中的杂质,例如水分、油份、颗粒物等,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安全注意事项
学习在混合气体成分检验中如何确保操 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防范潜在风险的措 施。
疑难问题解答
1 常见问题
解答混合气体成分检验中常见的问题,如如 何解决采样偏差、分析误差等。
2 解决方法
探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以提 高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
检验的意义和作用
回顾混合气体成分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以 及为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
《混合气体成分检验》 PPT课件
混合气体成分检验
探索混合气体成分检验的奥秘,了解其原理和目的,以及应用范围和操作注 意事项。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介绍
混合气体成分检验是什么?它是一种通过分析气体样本来确定其中各组分的 含量的方法。我们将探讨其原理和目的。
检验方法
1
采样方法
了解不同的采样方法,包括各种采样容器的选择和采样技术。
应用范围
1 工业应用
混合气体成分检验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化工厂、钢铁厂等。
2 医药化学
了解在医药和化学领域中对混合气体成分的检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生态环境
探索混合气体成分检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大气监测和废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