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台湾有线电视产业之现况与发展

合集下载

4台港澳广播电视事业现状

4台港澳广播电视事业现状


• •
• 商业二台也是中文台,听众多为年轻人,以音 乐节目、综艺节目以及纯音乐节目为主,全天 24小时播出,主要用粤语播音 • 商业英文台是英文台,收听对象主要是25岁 以上有较高收入的商务人员及专业人士及外籍 人士等。它的播出内容主要以信息、清谈和国 际流行歌曲为主。 • 三个台都采用娱乐与资讯并重的方针,除有针 对性地办好娱乐、服务性节目外,每半小时都 会报一次新闻,争取最高的新闻时效。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或无线电视, 1967年11月19日正式开播,成为香港第一家提供无 线电视播映的电视台。 “无线”开播时就分中文、英文两个台,中文台称 “翡翠台”,英文台称“明珠台”。 翡翠台每天用粤语播出23小时左右,它比较重视节 目内容的通俗性和娱乐性,时事信息节目、大型综 艺节目、电视剧、体育比赛转播以及一些受欢迎的 杂志类节目等有比较高的收视率,在香港电视竞争 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台港澳广播电视事业现状
一、台湾广播电视事业
• “中视”、“台视”、“华视” • “台视”——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视”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它是台湾地区第一家商业电视台,1969年9月, 台视开始试播彩色节目。 1970年4月,《群英会》成为第一个固定播出的 现场直播彩色节目。 到1972年4月台视庆祝成立10周年时,彩色节目 比例已达到80%。
• 1996年3月31日开播,前身是卫星电视中文台, 覆盖两岸三地。 • 该台集娱乐、服务、信息、电影、电视剧为一 体,全部节目用普通话24小时播出 • 目前,凤凰卫视已开播中文台、资讯台、欧洲 台、美洲台、电影台5个频道。
• 凤凰卫视从1997年3月开始逐步增加新闻报道 量,不仅创出了新闻节目的特色,而且对世界 重大突发事件能够作出迅速反应和及时报道。 • “香港回归”、“黛安娜王妃葬礼”、“9·11 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事件的新闻直 播报道中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 • 同时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名牌节目和明星主持人

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业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需求也变得日益强烈。

下面将从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来分析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中国大陆地区是广播电视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

通过电视台、广播台和网络媒体等多渠道传播,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媒体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广播电视媒体在传递新闻信息、文化艺术以及教育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电视节目也开始向网络平台转型,为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观看体验。

港澳地区的广播电视业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具备了良好的广播电视业发展环境。

香港的广播电视台数量众多,涵盖了新闻、娱乐、音乐、财经、体育等各个领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节目选择。

澳门虽然地域相对较小,但仍然致力于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通过创新性的节目内容和高质量的制作水平,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台湾地区的广播电视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台湾的广播电视台数量众多,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新闻、娱乐、综艺、电视剧等各个领域。

台湾的电视节目在华语地区拥有较高的影响力,成为许多人的关注焦点。

未来,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广播电视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观众的媒体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不断创新,提升用户体验,适应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内容监管,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推动广播电视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业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媒体体验。

中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多样化媒体内容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第一章1.分析《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内容和意义。

3.试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第二章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针。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3.试述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4.试述“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5.如何评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第三章1.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特点是什么?3.简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试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5.试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6.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1.试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2.简评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3.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5.试析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和后果。

6.“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7.试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实质、后果和教训。

8.试析庐山会议转向反右倾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1.“八字”方针是如何制定的?贯彻执行“八字”方针采取了哪些措施?2.如何评价七千人大会?3.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如何评价十年建设?4.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5.试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

第六章1.试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2.“二月抗争”评析。

3.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如何被粉碎的?4.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内容及其成效。

浅析近年台湾影视产业发展的停滞与复苏

浅析近年台湾影视产业发展的停滞与复苏

浅析近年台湾影视产业发展的停滞与复苏崔友(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本文微信网页版摘要:曾经的台湾影视作品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不可小 觐,但经历短暂辉煌后却脚步停滞,近年来,台湾影视产业逐 渐呈复苏态势。

本文以台湾影视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为线,从 灿烂时期的台湾偶像剧、文创电影切入,横向对比大陆剧集、曰韩影视冲击下所导致的产业停滞。

近年的台湾影视产业在作 品内核、题材创新、扩大合作等方面积极求变转型,从而在蜕 变之中迎来又一春。

总之,分析台湾影视产业的变化历程有诸 多借鉴意义,知往鉴今能够更好地推动两岸影视产业的发展 升级。

关键词:影视产业 偶像剧 台湾电影 发展在两岸三地之中,台湾地区的影视产业刻着浓厚的台湾 当地文化的印记,成为了两岸当代艺术中散发光芒的一颗明 星。

但是自21世纪以来,台湾电视剧产业出现短暂的辉煌 后,近十年来,台湾影视产业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冰河停 滞期。

台湾影视产业停滞期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但台 湾的影视创作者们一直坚持着推动台湾影视行业的前进与 蜕变。

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形式与风格不同以往的台湾电视 剧和电影的诞生,台湾地区的影视产业出现了又一春的复苏 迹象。

一、台湾影视着经的辉煌灿烂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再次繁荣 起来,出现了一批有思想,接受过中西方教育的中产阶级的 艺术新星。

观众们从追求视觉刺激的功夫武打片和琼瑶式爱 恨纠葛的言情片中走来出来,开始寻求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生 活的影视作品。

台湾电影的新浪潮在此背景之下孕育而生,琼瑶式言情片转战为小荧幕的电视连续剧后反而广受好评。

(一)风靡一时的台湾偶像剧2001年〈流星花园>_经播出,就以骄人成绩打破台湾 电视剧收视纪录,并保持了五年。

〈流星花园> 电视剧改编于 曰本作者神尾叶子的漫画〈花样男子〉,讲述了贫穷女高中 生与四个富家贵公子的青春恋爱故事。

〈流星花园〉捧红了 男子团体F4和女主角徐熙媛等人,引发红遍亚洲的偶像效 应。

从台湾网络电视(IPTV)发展现状看大陆网络电视(IPTV)产业的发展前景

从台湾网络电视(IPTV)发展现状看大陆网络电视(IPTV)产业的发展前景

从台湾网络电视(IPTV)发展现状看大陆网络电视(IPTV)产业的发展前景作者:高佳温皎阳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从台湾网络电视发展的现状来分析大陆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前景。

指出大陆的网络电视发展尽管仍面临一些困难,但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良好,用户数会快速增长;运营市场发展趋势在电信与广电内容提供商逐渐融合,彼此合作,优势互补下,会具有更好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网络电视;台湾网络电视;大陆网络电视;产业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网络技术以及电信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从IP网上传输信息和数据。

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网络电视(IPTV)产业迅速发展。

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2年,中国大陆网络电视用户可望达到3500万。

相比较起步较晚发展却迅猛的大陆网络电视产业,台湾的网络电视发展状况可以带给大陆网络电视产业新的思考。

从媒体整合的观点看,台湾已经进入了5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Electronic、Cellular Phone、Content)时代,其中又以网络与数字电视的网电交汇趋势,特别对新时代的传播技术发展、阅听大众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球即将进入数字化电视时代,网络电视(IPTV)产业也必将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形势。

一、网络电视(IPTV)概念网络电视(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普通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网络电视(IPTV)服务:一是计算机,二是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

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台湾网络电视(IPTV)产业的发展现状网络电视(IPTV)已经被广电业、电信业、甚至一些软件业者视为新的利益增长点。

目前台湾参与网络电视(IPTV)服务的业者主要有中华电信MOD(电信运营商)、年代数字媒体IMTV(内容提供商)、以及Seednet(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台湾有线电视的发展概览及其思考

台湾有线电视的发展概览及其思考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O特别推荐——海峡传播台湾有线电视的发展概览及其思考方苏(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台湾有线电视历经在“社区共同天线”、非法“第四台”和合法化经营的曲折发展后,最终将台湾带向了多频道电视的时代,整个行业也跃居亚洲首位,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有线电视行业却深陷发展困局。

本文就台湾有线电视发展中的“第四台”的崛起与非法存在、有线电视的合法化动因及发展乱象根源等特殊问题,结合台湾社会转型和传媒产业变迁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解读。

关键词:社区共同天线第四台多频道时代媒体乱象公共利益有线电视被公认为20世纪继电视之后的又一伟大发明。

有线电视的诞生,很好地弥补了无线电视图像收视不良、传输频道匮乏、节目内容单调等局限,成为“一种足以对无线电视构成结构性挑战的传播科技”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普及开来。

众所周知,欧美等国的有线电视事业发展最早,大概起步于1950年代,成熟于198。

年代。

台湾有线电视的发展则明显晚于欧美地区,迟至1969年花莲地区才出现了服务小范围的共同天线系统(被视为台湾有线电视的“鼻祖”);但台湾有线电视事业发展后劲十足,在历经四十余年的萌芽、勃发、开放经营,已成长为传媒市场中的一支引人瞩目的生力军——早在2004年,台湾有线电视的市场普及率即超过80%,广告收入达到182亿元,”唧便是近些年来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行业发展疲软,但台湾有线电视行业整体实力仍不容小觑。

而在另一方面,台湾有线电视市场素以“激烈竞争”著称,近些年来更是深陷发展无序、乱象丛生的泥淖,繁荣与混乱并存的局面,构成了台湾传媒行业别具一格的独特景观。

透过这些表层景象,深入剖析台湾有线电视发展的各个阶段,全面追踪台湾有线电视的发展脉络,就可以描摹出一幅关于台湾有线电视乃至台湾电子传媒生态的“肖像图”,获得认识台湾传媒产业发展变迁的“知识地图”。

台湾有线电视拍卖何以倍受热捧?

台湾有线电视拍卖何以倍受热捧?

2l ̄ 97 oo 41戴
行业视 点
另一私募基金集 团麦格理 ,同年凯雷再从 东森集 团手上 ,买下凯擘 ( 原名东森媒体
香港 媒体研究 咨询机 构 Me i P n r 表示 ,公 司 现有 1 5 da ates r 万有 线 电视 用户 , 1 A i MP ) s a( 的资料显 示 ,中 嘉网络拥 有 2 1 将 挑战 1 5 A 0 5 万之 目标 。中嘉 集 团同 4
因为 外商 进入 台湾 ,可带 来三项 好处 :
机顶盒及相关周边投资额将超过3 0 。 0t  ̄
中 嘉 董 事 长 马 查 尔 ( a l s H. Ch e r
系统 造成 的问题 。
中嘉网络 之 所以 能吸 引投资 者的广
台湾 经 济 发 展 的 早 期 ,当 局 设 计
泛兴 趣 ,部分原 因在 于台湾 信贷 资金 充 Mc l y # 2 日表 示 ,公 司计 划 未 了许 多诱人 的条 件 ,吸引 外商 到岛 内投 E )7 3 9 r o
卫脯
DI 丌_L T & I U L I E A G A V PM l M DI T

侉为命 湾布线电 领头 视 _ 的中弗网络公司(h a e okSs m ) C i t r Yt s n N w e 印将被出售 有多 家固陋私_股李 人 l 謇囝和 夺t 企 毒示譬 趣 聋 g 墁怖窟_8 孛 于 月_ l 月 进行, . . 惩亚洲弘 李公司 凯( p lr ) 霉 M P t r 犄把所特・ an } 络6o l 崭网 o0 / 的l 柏 J_ 霉! 9 晕 = 权 共征 97 年斥资约 导 侣 元购入的 碴部分殴 . 旃的 杈,H 佶值已 2 幕 述2 . !
台湾有线电视市场的利润一向率居娅洲之 ,随着)20年涌入该领域的外国投资者寻求收回投资,市场交易活  ̄ , 07

台湾电视新闻业总论

台湾电视新闻业总论

台湾电视新闻业总论浙江万里学院新闻学07级专业某小组学生讨论研究台湾电视主要是民营或党营的商业电视。

自1987年全面解禁以来,以西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为旗帜,台湾实行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的媒介制度。

而台湾面积仅3.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300多万,却拥有上百家有线和无线电视公司。

在粥多僧少的情况下,突显本台特色,追求高收视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岛内电视媒体都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的目标。

一、台湾电视新闻业的基本情况台湾电视新闻是伴随着台视在1962年10月10日的开播而问世的,接着是1969年10月31日开播的中视、1971 年10 月31 日开播的华视,连同民视,成为现在台湾商业运营的电视机构的主流无线电视台。

全台湾有线电视划分为51 个经营区, 由64家有线电视机构分别经营, 其中中森、和信、资讯集团等几大传播集团控制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新闻节目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结合台湾地区特殊的社会情况,电视新闻的产制常受到来自各方政治势力的影响和干预,如台视有金融财政的背景、中视有国民党的背景、华视有军方的背景、民视则有民进党的背景。

由此台湾媒体的蓝绿分野一样明显。

台湾媒体中立者少,大多数不是亲蓝就是亲绿。

东森、TVBS 、中天、中视等电视媒体较倾向于泛蓝阵营。

台视、民视、华视、三立等电视媒体较倾向于泛绿阵营。

台湾电视新闻业目前正处于频道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结构趋向整合的时期,经济形势的变化、传播科技的发展、政策法规的改变等外部因素都会对它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台湾电视新闻业的特点台湾媒体在制作电视新闻时,善于隐性地表达立场。

各电视台的新闻,都着重于记叙性的播报事实。

而新闻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从立法院中的打闹到选举时千奇百怪的作秀,都是台湾媒体追逐的热点。

同一事件的多种表述是台湾新闻标榜“言论自由”、“可以包容不同的声音”的具体表现。

主要特点有:1、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报道,务求突出独家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台灣有線電視產業之現況與發展本章概述有線電視產業沿革與未來發展趨勢,首先,介紹有線電視系統之基本設備與傳輸技術的革新;接著,描述有線電視發展簡史與重要法規設立之意義,並針對市場上整併與集團化情形進行分析;最後,說明系統業者與政府如何因應產業數位化之趨勢,以創造雙贏的局面,帶領產業走向健全之發展。

第一節 有線電視系統之基本架構有線電視(CATV )是將電視訊號、聲音及其他資訊由中心系統設備送出,經由幹線電纜、放大器、分歧器、分配器等傳送系統設備,送到訂戶之末端設備為止。

CATV 中心系統設備是由接收天線和前置放大器、頻道變換器、混合裝置等頭端相關設備,與頭端攝影機和攝影棚等製作設備所構成;CATV 傳送系統設備是透過最有效率的設備組合,將中心系統產生的下行信號傳送至訂戶端;CATV 末端系統設備為訂戶端的接受設備,如頻道轉換器和擾頻解碼器等。

此外也有由末端往頭端回送的上行信號,形成雙向系統,如圖2-1所示。

資料來源︰陳克任(1999)。

圖2-1:有線電視基本圖有線電視系統包含頭端和網路,頭端是由各種電視廣播及衛星節目的信號接收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自動增益控制(AGC )、指標信號的產生器以及音樂卡帶、自製錄影帶、KTV 碟影等CATV 相關裝置所構成,可接收各種訊號或自製節目,經過適當的調變,由下行通道送出;網路架構則屬於樹狀分支(tree中心系統設備頭端自主廣播設備等and branch),包括幹線(trunk)、分配線(feeder)和訂戶引進線(drop),幹線是指頭端至分配中心之纜線系統,分配線是指分配中心至訂戶引進線之纜線系統,訂戶引進線則是指將有線電視或有線廣播信號由分配線分歧至用戶終端之纜線系統。

由於傳統的有線電視網路是以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為傳輸媒介,幹線及分配線每隔三百至五百公尺就必須增加一級放大器以加強訊號強度,同時也會增加雜訊,因此,傳統的有線電視網路架構雖符合成本效益,但有傳輸品質不佳、傳輸訊號受到距離限制、很難提供雙向服務…等缺點。

目前全球有線電視網路的主流是以光纖(optical fiber)作為骨幹架的光纖同軸混合式(hybrid fiber/coax, HFC)架構,光纖部分可採用星狀結構或樹狀結構,為未來新型雙向服務提供一個經濟架構。

未來有線電視會趨向全光纖化的目標,雖然目前全球光纖通訊的應用仍以電信為主,但近幾年的建設,使大部分先進國家長途電信網路光纖化的目標已接近完成的階段,因此,通訊服務業者的建設重心已由長途網路轉移至光纖用戶迴路(FITL),加上全球電信與有線電視互跨經營領域的趨勢,未來有線電視網路光纖化的比率,將會穩定的成長。

整體而言,未來有線電視的發展方向在於使用數位技術及提供雙向的互動式服務,提供收視戶更優質的收視品質與服務,這不僅是在工程技術上的突破,同時也將引領有線電視相關產業的發展與脈動。

第二節台灣有線電視之起源與演進台灣有線電視起源於「社區共同天線」,若從共同天線合法化開始至今,已將近有三十年的歷史。

早期台灣處於無線電視時代,住戶僅需安裝天線即可接收電視台的訊號,但對於山區或偏遠地區的居民而言,由於山勢的阻隔,使用一般的天線可能仍無法清楚接收三台的訊號,雜訊問題嚴重,為了改善當時收視不良的情況,1969年,花蓮縣豐濱鄉開始出現「社區共同天線」(community antennatelevision)4,隨後在台中縣的大甲、清水以及南投縣的埔里地區也陸續出現,當時是以錄製三台節目,再利用同軸電纜傳送至偏遠地區收視戶的方式,改善收視品質。

1979年,行政院頒佈「電視增力機、變頻器及社區共同天線電視設立標準辦法」,正式將社區共同天線合法化,接受法令的管制與約束,當時登記有案的共同天線共計140家左右,由於收費相當低廉,每個月約100元至200元之間,且業者多半擁有衛星訊號接收設備,住戶安裝社區共同天線除了能改善收視品質,亦能收看衛星節目,因此,在收視不良地區頗為盛行。

直到非法第四台的出現,原先純為解決收視不良的共同天線業者也轉而經營第四台,市場競爭漸趨激烈。

第四台為有線電視台的前身,亦可說是未經合法的有線電視。

1976年,台灣第一家「第四台」在基隆悄悄發跡,基隆地區有一小販,以自家錄影機為傳送節目源頭,並與鄰居以纜線相連接,播放錄影帶節目,使當地居民在家中便可觀賞錄影帶。

當時第四台由於不受「社區共同天線設備設立辦法」之約束,在節目上變化較多,除了轉播三家電視台外,也透過衛星,大、中、小耳朵接收鄰近國家和日本NHK電視台節目,未經授權的錄影帶、A片拷影帶、盜錄院線片、側錄國外節目、自國外選購節目、自製節目等皆成為其節目之來源。

1986年,共同天線業者組成「共同天線設備協會」,少數無法加入協會的業者,即以「第四台」的名號加入市場,第四台是以多樣化的節目內容,增加院線片、摔角、股票、批判政府及限制級等節目的改良式共同天線,相當受到各地觀眾的歡迎,但當時第四台仍屬於非法行業,業者的規模、成本及投資皆是相當簡陋,只要幾台錄放影機再加上匹配器以及放大器就可以收取費用而維生。

由於當時尚未有著作權法的保護,因此拷貝、盜版猖獗,業者挾帶著低廉價格的優勢,各自劃分地盤,從4關於共同天線最早的起源,有花蓮豐濱與台中大甲兩種說法,其中花蓮豐濱是比較多學者認可 的看法。

中獲利。

隨後幾年,愈來愈多的業者加入此項服務,由於市場上存在過多的經營者,地盤劃分相互重疊,利益衝突,使業者間流於惡性競爭,因此,當時第四台雖然很盛行,但本質上卻是不健全的發展。

直到1992年5月著作權法通過及1993年有線電視法實施後,國內有線電視產業的亂象才得到控制。

民間非法第四台經營的這十餘年間,業者除了需與同業競爭外,也必須與政府展開捉迷藏式的遊戲,根據行政院1992年公布的資料,當年度剪斷的電纜線就高達40萬公斤,相當於1986年至1991年的總和,此現象除了顯示當時非法第四台的猖獗外,亦隱含三台節目已無法滿足一般收視戶的需求,但政府對於有線電視的開放,仍然採取拖延的步調。

直到業者結合民意代表對政府施壓,以及1992年美國向我施壓301條款,政府才於1993年8月11日公佈「有線電視法」,並依據有線電視法,於同年11月制定「有線電視節目播送系統暫行管理辦法」,開放檯面下的第四台經營業者辦理登記,授予有線電視籌設許可證,5解決非法第四台猖獗的問題,使有線電視產業得以健全發展,當時市場上共有611家播送系統業者取得經營執照。

接著於1994年1月公告有線電視區域劃分方式,以縣市行政區為原則,將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劃分為51個有線電視經營區,每區最多核准5家經營,且業者不得跨區經營。

同年2月公佈「有線電視系統申請須知」,經過六梯次的審議後,於1995年發出第一批有線電視系統籌設許可證,至當年年底,共有57家籌設成立,此一時期合法頻道業者蓬勃發展,節目規劃趨向多元化。

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加上政府限制一區五家的壓力下,6發展不良或經營績效不彰的系統台漸漸被淘汰或合併,業者紛紛以產業升級為目標,市場上出現大規模整併的現象。

各家業者在不同的競爭型態下,出現收費標準不一的情形,新聞局再依「有線電視節目播送系統暫行管理辦法」第13條,對有線電視系統收費標準、有線播送系統傳輸纜線頻寬及頻道規劃進行管制。

5依據有線電視審議委員會審議規則第12條。

6此法條於1999年有線電視廣播法中取消。

1993年及1994年是台灣有線電視的關鍵年,除了有線電視法的實施之外,其他與有線電視相關的政策也一一浮現,如著作權法的實施、政府開放大型衛星接收系統,供三戶以上用戶及機關團體申請、…等;台北世貿大樓展出台北國際電工器材,特別開闢有線電視專區,現場並說明各種節目如何經過有線電視系統播出,讓國人更瞭解有線電視產業;有線電視業者在台北市成立「有線電視傳播發展協進會」時,行政院長及新聞局長均前往祝賀,顯示政府對於有線電視產業的重視。

此外,擁有一些雄厚資金的集團也進入有線電視產業,如力霸集團以及取得香港衛星獨家代理權的和信集團,就連國民黨營事業博新育樂公司也積極併購現有業者,計畫進軍有線電視,以上幾項有利因素奠定了今日有線電視蓬勃發展的基礎。

隨著傳輸技術的進步,大量光纖與同軸電纜的鋪設,有線電視收視品質愈來愈好,節目內容也愈來愈多元,收視戶快速成長,但在政府一區五家的限制下,整合、併購仍不停地進行,集團介入經營,使市場結構產生變化,也反映了一些問題,如獨占、惡性競爭、收視費率、偷接戶等等。

為因應系統市場快速發展所出現的問題,政府於1999年1月15日三讀通過「有線電視廣播法草案」,明文規定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系統業者及頻道供應商的定位,也規範基本頻道及付費頻道的意義,象徵我國有線電視正式步入軌道的開端。

表2-1:有線電視發展簡史時間重要記事意義1968年民間出現「社區共同天線」第四台的前身1976年台灣第一家第四台於基隆出現第四台的出現1979年行政院頒佈「電視增力機、變頻器及社區共同天線電視設立標準辦法」社區共同天線合法化1986年共同天線業者組成「共同天線設備協會」「第四台」名號的出現1992年「著作權法」通過當時盜版猖獗的情形受到控制1993年政府公佈「有線電視法」合法的有線播送系統成立1994年將台灣地區劃分為51個經營區,每區最多核准5家經營業者大規模整併的原因之一1995年發出第一批有線電視系統籌設許可證合法的有線電視系統成立1999年三讀通過「有線電視廣播法草案」有線電視正式步入軌道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第三節有線電視產業之整合情形有線電視自開放起,新聞局總共受理200餘件設立申請案,1995 年發出第一批有線電視系統籌設許可證,1997年6月完成審議,歷經六次審議,共計156家業者獲得籌備許可。

但截至2008年4月,取得經營許可並開播之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僅剩62家,其餘經營者皆遭合併而消滅。

目前存在的47個經營區中,有32個區域為一區一家的情況,而其他15個區域內,也各只存在兩家經營者,可見有線電視產業歷經十餘年的發展,市場結構已逐漸收斂為獨占或寡占經營,系統業者之壟斷力也逐年提升(詳見表2-2)。

表2-2:歷年有線電視系統經營區家數統計時間一區一家(區) 一區兩家(區)一區三家(區)一區四家(區)一區五家(區)合計(家)1996.8 8 12 10 10 5 127 1997.3 9 15 11 8 3 119 1998.1 14 17 8 7 2 110 1998.12 16 14 12 3 2 1021999.11 18 23 4 1 1 852001 27 20 1 0 0 682002 30 17 0 0 0 64 2004.4 31 16 0 0 0 632007.1 32 15 0 0 0 622008.4 32 15 0 0 0 62 資料來源:江耀國等(2004);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