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错题回顾

合集下载

自考辅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常见错误分析

自考辅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常见错误分析

自考分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常见错误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考试中,考生答题错误大致如下:主要反映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简答题上。

政治经济学许多概念的表述是非常规范和严谨的。

单项选择由于题目难度不大,主要为识记题,因此总体情况比较好,得分率较高,有不少考生得到满分。

多项选择和简答题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稍有难度,失分较多。

单项选择出错较多的,如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备选答案: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

正确答案是B。

又如,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备选答案:A。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正确答案是B。

再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三道题有两道是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平时没有很好地理解,那么其中的几个公式是很难死记的。

多项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如不少考生不能准确判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些考生干脆把备选答案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选了。

对“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一题的选择上,备选答案:A。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D。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正确的选择应当是A、B、C、E,但考生普遍都漏选。

这个问题考核对劳动二重性及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又如,对“资本积聚”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

资本积聚:“1.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2.会增大社会总资本;3.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在教科书中,“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两个概念是放在同一章节中论述的,于是相当部分考生把“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以致无法作出正确选择。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错题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了解政治知识点,笔者在此对政治错题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包括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对社会变革的规律的揭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包括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观,文化自信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法治中国建设。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深入改革的决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治中国建设。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错题及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错题及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错题及重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错题及重点整理单选部分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12】题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正确答案:A第【13】题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第【15】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第【16】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第【17】题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第【21】题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正确答案:C第【29】题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30】题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马克思错题

马克思错题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错2、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正确答案:错3、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正确答案:错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正确答案:错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因此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

正确答案:错7、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正确答案:错9、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资本有机构成。

正确答案:错1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已经不再发生作用了。

正确答案:错13、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正确答案:错1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正确答案:错17、“人权高于主权”。

正确答案:错20、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正确答案:错25、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正确答案:错26、“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正确答案:错2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正确答案:错2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正确答案:错3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错3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错32、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正确答案:错34、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正确答案:错36、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预见性。

正确答案:错37、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正确答案:错38、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

政治错题整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意念移物”或“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属于主观唯心。

3.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属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6.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不能说斗争本身就是发展)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8.鸡蛋从外面打破(外在否定)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内部的自我否定)是生命。

从哲学上讲,这说明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9.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例如: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例如:对于用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深化和发展。

12.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物质标志)。

14.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1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不是人人创造历史。

16.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17.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新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1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表现。

19.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马原选择题错误总结

马原选择题错误总结

马原选择题错误总结1.解释事物发展形势的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

2.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3.物质是运动的。

4.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5.人不能选择规律,也不能改造规律。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7.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9.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

1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2.哲学史上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两种错误理论是(经验论)和(唯理论)。

1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14.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相对性、绝对性、具体性)15.与已知理论相符合就是真理,这是唯心主义真理观。

1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17.社会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总和)。

18.生产力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

19.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20.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商品中)。

21.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22.考察社会总资产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

24.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25.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时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

2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生产资本的构成、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福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易错题

福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易错题

马克思主义易错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就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2.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对立统一的观点4.“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5.把客体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这是旧唯物主义的观点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7.认识是主体对课题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8.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制造使用工具易错题:1.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错误的】2.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一千年。

说明时间是相对的。

3.认为一起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征性,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是不确定的。

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7.整个认识的起点是感觉8.感性认识的特点是通过感官对食物的直接、形象的认识9.概念、判断、推理,这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易错题:1.第一次系统而严密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成熟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2.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庸俗的唯物主义观点3.科学证明,人脑是思维的器官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唯物主义5.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质是内在规定的,属性是外在表现6.事物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不平衡的表现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8.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9.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易错题:1.辩证法所回答的问题是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灵魂石辩证法3.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主要揭示了意识活动的胜利基础4.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5.唯物主义一元论童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6.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变化的不平衡,会造成事物总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7.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完整的表现出来9.目的论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吃老鼠之类的= =1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她的光滑,尝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知觉易错题: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一元论1.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根据是现实性3.价值规律是通过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着说明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4.在事物的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5.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相是从正面直接的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6.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8.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邓小平理论易错题:1.党的十五大在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发展是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4.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产值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称为经济增长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人士上的重大突破时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6.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是国家所有制8.社会主义经很文明的建设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9.有中国特设社会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易错题:1.我国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科学论断,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2.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4.社会主义吃长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5.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商品价值6.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党的十五大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8.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9.社会保障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10.我国经济特区实现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易错题:1.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必须遵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基本方针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过程中有用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劳动耗费之比3.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4.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都是经济调节手段5.市场机制中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6.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一项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着以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具有一定全力和义务的法人实体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10.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省会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易错题:。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易错题解析(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易错题解析(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易错题解析(二)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6.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物质范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范畴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作为人类理性思维的形式,范畴是主观的,但是作为事物本质和关系的反映,范畴的内容是客观的。

具体到物质范畴,作为范畴的一种,它是主观的,同时物质范畴也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反映,物质范畴的内容是由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的。

考生要特别注意“物质”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不能一概而论。

该题中与“物质范畴”相对的“物质”是指客观存在的各种实物。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大纲解析》第10-11页。

7.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指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某种相对稳定的存在形式和状态。

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其表现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和不可穷尽的。

在物质世界当中,每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有自己的规定,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质,彼此有别,由此形成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试题中与“物质形态”相对的“物质”即物质概念。

物质概念抽象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性,即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除了具有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身个别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题回顾绪论单选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绪论多选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第一章单选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性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23.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4.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5.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6.“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题来讲解它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第一章多选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一分为二” B.“合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17.“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8.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和实生物”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