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春季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三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全效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含答案)-推荐下载

_______
亿折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7.下列对《马嵬》(其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
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
( )
亿折网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①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 流下潇湘去? 注 ①此词一题“郴州旅舍”,是宋哲宗绍圣四年秦观在郴州贬所时所作。 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 所有,聊赠一枝春”。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 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④为谁:为什么。 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 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语文优化设计高一必修三答案

语文优化设计高一必修三答案1、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
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
此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红楼梦》共100 回,前60 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 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
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正确答案)2、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下一句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刻画了种种人情世态。
(正确答案)B.《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有丝毫人性之美。
D.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兴趣。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7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1.作者作品晚唐朦胧诗人-—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生活在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割据的现象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过着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46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所作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
其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其中有些作品感伤情调浓重,用典颇多,隐晦难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600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传世。
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2.文题解读《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锦瑟”,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
诗题“锦瑟"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旧说中,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一首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马嵬》(其二)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和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
马嵬,在今陕西兴平西。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军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3.背景探寻《锦瑟》: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诗人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被抛入了牛李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不免终身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其诗朦胧难解的特点。
《马嵬》(其二):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志鸿优化系列丛书篇一:新课标(人教版A)志鸿优化系列丛书高中优秀教案生物必修2新课标(人教版A)志鸿优化系列丛书高中优秀教案生物必修2目录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4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5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4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41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42(一)减数分裂44(二)受精作用56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74 第3节伴性遗传8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93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3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102 第3节DnA的复制112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17第四章基因的表达123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24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39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15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62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62第2节染色体变异171第3节人类遗传病185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200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201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209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23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225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33(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235(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241(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51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章节规划本章是《遗传与进化》(必修②)的开篇,集中描述了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的研究。
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这是在140多年前奥地利学者孟德尔,从个体水平出发,利用植物杂交实验的方法,展开对生物性状的研究来揭示遗传规律的。
由于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因子和揭示了遗传因子遗传的两个规律,使遗传学诞生了。
因而孟德尔成为名垂青史的遗传学的奠基者!孟德尔于1866年发表的《植物杂交实验》论文中,揭示了核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本章内容围绕以上两个定律分两节进行描述。
即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志鸿优化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必修四苏轼词两首

5 苏轼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惊涛.拍岸/文韬.武略B.豪杰./借.助樯.橹/蔷.薇吟啸.徐行/风雨萧.瑟C。
狼狈./疲惫.料峭./俊俏.羽扇纶.巾/至关.重要D.蓑.衣/绳索.斜.照/写.照竹杖.芒鞋/仗.义执言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éi,jǐn/jǐn,tāo/tāo;B项,分别读:jié/jiè,qiáng/qiáng,xiào/xiāo;C项,分别读:bèi/bèi,qiào/qiào,guān/guān;D项,分别读:suō/suǒ,xié/xiě,zhàng/zhàng。
答案:C2。
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
一尊还酹.江月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
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D。
解析:A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
B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
C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不用翻译。
D项“胜”:①动词,胜过,超过;②形容词,景色优美,景色美好.答案:C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2)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4),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6),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7),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8)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答案:(1)也无风雨也无晴(2)淡妆浓抹总相宜(3)只缘身在此山中(4)故书不厌百回读(5)又恐琼楼玉宇(6)但愿人长久(7)一年好景君须记(8)春江水暖鸭先知二、阅读理解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志鸿优化设计 赢在课堂】2014-2015高中语文 课时达标训练2 祝福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达标训练2祝福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悚然(sǒnɡ)谬种(niù)瘦削(xuē)歆享(xīn)B.负疚(jiù) 蹙缩(cù)形骸(hái) 监生(jiàn)C.俨然(yǎn) 炮烙(páo)窥探(ɡuī)牲醴(lǐ)D.草窠(kē)窈陷(yǎo)间或(jiān)朱拓(tà)解析:A项,“谬”应读“miù”;C项,“窥”应读“kuī”;D项,“间”应读“jiàn”。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踌蹰鄙薄聘礼喉咙B.惊惶寒喧怨府诧异C.隐语烟蔼忌讳应酬D.投机忙碌竹杆末路解析:B项,“喧”应为“暄”;C项,“蔼”应为“霭”;D项,“杆”应为“竿”。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代替的一项是()A.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勤劳)B.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平静)C.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庄重)D.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
(终止)解析:A项,“耐劳”除了含有“勤劳”的意思,还含有“忍耐”之意;B项,“安逸”指安闲舒适,“平静”指心情的平定;D项,“中止”指中途停止,“终止”指最终结束。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故国不接纳他,当商鞅被复仇的人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好带着为数寥寥的徒属北上击郑,作无望的困兽之斗。
B.众多文艺界人士全新打造的2014最新造型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种地,搞养殖,很快把自己家的小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6: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不置可否....。
②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感情真挚,犹如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③解读《锦瑟》,只要把握了首联的一个“思”字和尾联的一个“待”字,诗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
④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的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编纂成功《李商隐诗选浅释》。
⑤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
连才华横溢的李商隐,都曾对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于怀....。
⑥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A.①④⑤B.②③⑥C.③⑤⑥D.①②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长恨歌》是首部中国大型实景历史舞剧,是对李、杨的爱情故事的艺术再造,还原了一段恢宏壮观的历史情境。
B.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思念佳人,甚至还让方士为她招魂。
C.李商隐的《锦瑟》对广大读者是熟悉的,千百年来,它以其神秘之美倾倒了无数读者,同时也难倒了很多专家和学者。
D.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都将如镜花水月般,映入历史的回音中。
3.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西安是一块宝地。
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
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关联。
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刻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联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4.请以“李商隐的诗歌中喜欢用典”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志鸿优化设计-赢在课堂】(人教版)2014-2015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 3.11 师说

11
目标导航
师
说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文本助读
1.连线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 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 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 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 深远。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 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 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 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11
目标导航
师
说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文本助读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两者都是助词,宾语 前置的标志) (6)之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⑤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去) 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②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7)而 ③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④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⑤如是而已(表陈述语气)
欤 (yú ) . 襄 (xiānɡ) . 经传 (zhuà n) .
嘉 (jiā) . 2.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李商隐诗两首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搪塞./塞.车拾.遗/拾.阶而上箪食.壶浆/归心似.箭
B.疮.疤/创.伤恫吓./荷.枪实弹蒙.头转向/蒙.头盖脸
C.弦.乐/船舷.滂.沱/庞.然大物含英咀.华/踽.踽独行
D.熨.帖/意蕴.栖.居/栖.栖遑遑椎.心泣血/脊椎.动物
答案:D
解析:A项,分别读sè/sāi,shí/shè,sì;B项,分别读chuāng,hè,mēng/méng;C项,分别读xián,pāng/páng,jǔ;D项,分别读yù/yùn,qī/xī,chuí/zhuī。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项,“端”,①名词,缘故;②名词,尽头,边际。
B项,“及”都是动词,比得上。
C项,“休”,①动词,完结;②副词,不要。
D项,“可”,①副词,难道,哪能;②副词,大约。
3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①。
月榭故香因雨发,②。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答案:A
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角度考虑。
只有A项最为恰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答案:A
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谒山①
[唐]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
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
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5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比慨叹。
解析:这首诗和李商隐的其他诗一样,情感把握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字词,如“乏”“恨”等,加以联想推知。
6请联系诗歌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6分)
答案:主要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以麻姑为典故,想象通过买下沧海来留住时间;由沧海到一杯春露,将沧海变桑田化为一瞬,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极度夸张,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使全诗充满新奇浪漫气息。
解析:这首诗与《锦瑟》相似,从手法上来看,本诗除了用典,还很好地运用了夸张、想象等手法。
赠柳
[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7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塑造的“柳”的形象?(4分)
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解析:此二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
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
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三、表达交流(8分,每小题4分)
9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读李商隐,。
答案: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10(2013·广东肇庆高三二模)仔细观看下面的图画,然后回答问题。
(1)请揭示上面图画中“年年有鱼,餐餐无余”所蕴含的寓意。
(2)请就此寓意,另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子对偶,用语简明,不超过30字。
解析:揭示图画的寓意应体现出“餐桌”“节约”的意思。
宣传标语除语言简明、使用对偶手法外,还要注意紧扣节约的主旨。
答案:(1)“年年有余,餐餐无余”的寓意是厉行节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2)餐桌上不浪费,人格上显高贵。
(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