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磁场、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放射性、噪声、光线、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设备、
仪器、仪表、材料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理化试验人员应对理化试验规定的理化环境
定期进行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
5.2.6测量房等精密工作间应保持恒温、清洁、照明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5.2.7生产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库房严格按技术资料、工艺流程记录卡等发放原材料和零部
件。
5.2.8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
品的清洁度要求。
5.2.9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5.2.9.1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有关要求。
5.2.9.2操作工人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整理工作台,清洁保养设备,保持整洁,以达到生产、试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序号
修改日期
修订内容
版次
修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目的
通过对工作环境因素的控制,做好污染预防,确保过程质量稳定,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
6引用文件

7相关记录
序号
名 称
编 号
保存期限
保存方式
保存地点
1
《温度、湿度记录表》
3年
纸质
各使用部门
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劳动保护措施。
5.3.7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并按规定着装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5.4库房的控制要求
5.4.1物品标识清楚、摆放整齐、包装、放置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管理,达到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3.参考资料无4.术语和定义工作环境: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

5.职责5.1品保部负责现场生产环境的管理与检查。

5.2生产车间负责对工作环境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检查。

6.工作程序6.1根据产品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建立工作环境的管理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干燥、无污染、适宜的照明,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满足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6.2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分类放置,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定期整理生产现场,对已完成生产的剩余物料及时退回仓库,废料、不良品、报废品应及时清理运至碎玻璃区或废品区,损坏或报废工具、工装夹具、设备等及时处理不得长期在车间存放。

6.3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吸烟、吃饭、睡觉、会客、化妆和服药等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6.4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工装、工具进行管理,使得生产现场规范、有序,组织和建立文明生产的工作环境。

生产区内工具、设备、工作台面等应清洁、无积尘。

6.5生产区应清洁卫生,无不清洁的死角。

6.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6.7生产区应有相应的卫生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放于规定位置,不得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产生影响。

6.8进入一般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严禁不穿戴工作服、鞋、帽进入生产车间。

6.9运输通道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通道的清洁、畅通。

6.10仓库对所储存物品予以分类并划分区域,并有明显标识易于识别。

设立明显的禁烟和防火标识,保证仓库的通风、干燥,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在适当地点并标识,化学物品的存放应独立并设明显的安全警示。

6.11行政部对生产车间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有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限期予以整改,并填写《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规定员工工作、产品生产及存储等环境控制,确保员工工作环境、人员安全及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厂区环境、办公室、产品生产以及仓库等环境控制。

3 职责与权限3.1 生产部:负责生产环境的控制实施和维护,保证生产区域设施设备、人员、物品和生产过程符合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3.2 品质部:巡查监控生产工作环境。

4 内容及流程4.1 厂房设施环境控制总要求4.1.1 公司外部环境不能影响产品质量,厂房设计和建造应能满足产品生产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1.2 公司应远离辐射源、污染源等有害员工身心健康的环境,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4.1.3 厂房周围要有消防通道,进入车间的人流和物流应分开;办公区、生产洁净区、常规生产车间与仓库等应有效隔离。

4.1.4 应配置防止蚊虫、老鼠等动物进入的设施,确保产品质量和人员身心健康,例如安装灭蚊虫灯、捕鼠/灭鼠/驱鼠器等设施,具体执行《厂房防虫防鼠管理规程》。

4.1.5 公司内应配备充分的消防设施,确保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4.2 人员办公区环境控制4.2.1 人员办公区应配备空调等调节环境的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工作环境。

4.2.2 公司执行工作环境管理,保持公司内部环境清洁、有序分类摆放、整体条理清晰。

4.3生产车间、检验场所的环境控制4.3.1 各作业区应配备空调等调节环境的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工作环境:a) 生产车间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28℃,相对湿度控制在30%-80%;b) 检验场所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28℃,相对湿度控制在30%-80%;c) 老化测试间的老化环境控制按《产品老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4.3.2 各作业区按《防静电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只有接受过相应ESD 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ESD 防护区。

未经培训的人员(访客)必须有受过培训的人员陪同才能进入ESD 防护区,确保满足法规和产品质量要求。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含流程)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含流程)

有限公司程序文件工作环境管理程序文件编号:QG/ATECH 009HJ01-20061.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善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适用于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工作现场。

3. 术语和定义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厂房维护、灯光照明、噪声、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等)。

整理——将工作场所中的物品区分为需要品与不需要品,对需要品加以妥善保管,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整顿——将整理后所留下的需要品或所腾出的空间作一整体性的规划,使物品随时保持在立即可取的状态。

清扫——彻底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工作环境清扫干净,并且时刻保持工作场所的环境处于干净状态。

清洁——维持清扫的成果,使所负责的工作区域维持干净、整洁的状态,设法消灭污染源。

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4. 职责4.1 人事行政部负责收集有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

按有关规定进行教育。

4.2 人事行政部负责每月进行一次工作环境的检查。

4.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辖区域内工作环境管理的实施及监督,按有关规定进行教育。

4.4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安全检查工作。

5. 流程6. 内容6.1 消防安全管理6.1.1 维管部应根据公司内不同场所的防火要求,合理配备消防器材,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的培训。

消防器材在指定地点存放,要放置有序,且保持良好状态;员工负责保管好各自工作区域的消防器材,无火情时,任何人不准擅自动用。

严禁在消防设施周围堆放其他物品,应确保消防安全。

6.1.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半年对消防器材及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的状况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对消防器材组织进行一次保养、补充和更换,以确保消防安全设施始终齐全有效,发现不合格及时通知责任单位整改。

某公司工作环境管理程序范本

某公司工作环境管理程序范本

某公司工作环境管理程序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某公司提供一个工作环境管理程序的范本,以确保公司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健康和舒适。

本程序范本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健康和舒适的要求,以及员工参与和管理工作环境的措施。

2. 目标本工作环境管理程序的目标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消除或降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风险。

•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疾病和工作相关健康问题的发生。

•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3. 工作场所安全3.1 安全规章制度•公司应建立适当的安全规章制度,规定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行为和注意事项。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并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3.2 设备和设施安全•公司应定期进行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员工发现设备或设施存在问题应立即报告,确保及时修复和替换。

3.3 紧急事故处理•公司应建立紧急事故处理程序,包括火灾、地震、自然灾害等各种紧急情况。

•所有员工必须了解紧急事故处理程序,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4. 健康保护措施4.1 环境污染控制•公司应确保工作环境没有空气、水或土壤污染等有害物质。

•定期检测和监控环境污染情况,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4.2 噪音和辐射控制•公司应采取措施减少工作场所的噪音和辐射,以保护员工的听力和健康。

•定期测量和监测噪音和辐射水平,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4.3 人机工程学考虑•公司应关注员工的工作姿势、工作环境布局等,确保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

•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少员工的工作疲劳和伤害。

5. 员工参与和管理5.1 员工反馈渠道•公司应设立员工反馈渠道,鼓励员工提供对工作环境的反馈和建议。

•员工的反馈和建议应及时处理和回复,适当采纳并改进工作环境。

5.2 员工培训和参与•公司应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包括工作环境管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鼓励员工参与工作环境管理,例如参与安全委员会、环境监测等工作。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管理部
2.1针对生产、检测、储存等环境需求讨论及查对现状。
2.2明确工作环境要求,若现状有不符合或欠缺,则由权责单位改善。
2.3由各部门审核完成后,管理部汇总制定《工作环境需求》。
3
相关单位
3.1若有新增产品系列时,应查对工作环境需求,并加以更新、维护。
3.2新环境需求确认及审核按第2条要求进行。

7
管理部
工作环境管理的记录,按《记录管理程序》要求管理。




原版次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
核准
审核制订订ຫໍສະໝຸດ 记录原版次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
核准
审核
制订
xxxxx有限公司
制订日期
-11-10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页次
2/2
生效日期
-11-20
版次
A0
制订部门
管理部
编号
P0603
序号
作业流程
责任部门
作业内容及说明
使用表单
4
制造部
计划管理部
品管部
相关部门
各相关责任单位应维护本单位范围内的工作环境,以满足产品品质要求。
5
4.作业内容
序号
作业流程
责任部门
作业内容及说明
使用表单
1
工程部
品管部
制造部
计划管理部
1.1由工程部、品管部、制造部、计划管理部收集产品图纸、检验标准等相关资料提出工作环境需求。
1.2由制造部针对机器设备及配套基础设施绘制厂房、车间、科室平面布局图;仓储科绘制仓库平面布局图。
2
工程部
品管部
制造部
计划管理部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有效控制影响产品实现符合性的工作环境,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工厂影响产品实现符合性的工作环境的管理。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识别、确定及管理影响产品实现符合性的工作环境。

3.2厂务部负责工作环境管理的监督和稽查。

4.工作程序4.1资源配置生产部依满足顾客及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配备生产环境相关设备设施:a)配置相关的设备设施,如抽风机、排风扇、冷风机、吸尘器等,以保证工作环境温度适宜,通风状况良好。

b)配置温湿度计,控制温湿度对生产的影响。

c)配置相关的照明设施,以保证环境光线充足可视。

d)配置相应的噪音隔离和防尘措施。

e)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f)通道应有明确的“安全出口”标识和安装应急灯,以策安全。

g)建立相应的化学品存放区和废弃物管理区。

4.2生产环境管理a)生产环境相关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依《生产设备控制程序》进行。

b)各机械设施应与区域工作搭配下启用(如照明灯、吸尘器)。

部分原物料、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的存放区受温度、湿度及其它因素影响的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

c)工作区的化学品应统一保管、统一发放,并分类摆放,同时有明确的标识。

d)在合理的位置建立废弃物管理区,防止废弃的有害物质在工作区扩散,并作定时回收和处理,以保障工厂设施和员工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

e)车间有明确的区域划(线)分。

如成品区、半成品区、良品区、不良品区;f)厂容、厂貌干净整齐,生产秩序良好;g)人流、物流通道畅通,并有明确的文字标识和划线处理。

h)工作期间不能穿拖鞋、工作场所的噪音不得超过85分贝,并在噪音区配带耳塞和耳罩。

部分工作区域还应配戴口罩。

i)工作场所所需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栓和灭火器,有明确的标识和颜色区分。

4.3检查:对持续运作的工作环境做相应的记录、定期检查、预防。

a)生产部对工作环境作不定时检查,对不适宜之工作环境重新作出评估、改善方案和预防措施。

工作环境管理作业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作业程序
2.2适用于本国际标准ISO/TS16949:2002(第六章)之相关规定。
三、定义:无
四、权责:
4.1公司所有单位工作环境的维持,工安维护管理及健康维护,督导工安卫教措施督导改善及教育倡导。
五、作业方法:
5.1作业流程图:(无)
5.2工作环境维持
5.2.1为了落实工作环境的维持之推行,各单位之环境应主动保持清洁,若有缺失主管应督导促改善,并鼓励全体同仁维护工作环境之整洁干净,提高工作效率,制造出好产品。
5.3.5各单位执行工作时,所应注意之安全事项,必须符合法规要求,且必要时应建立相关工作指导书及倡导方式,使员工了解及遵守。
5.4健康维护:
5.4.1工作场所应维护空气清新,避免噪音,确保良好质量工作环境。
5.4.2逐步建立现代化使制程闷热、噪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不良减低以增进员工健康,提升工作效率。
5.5管理情境:
5.2.2各单位之工作区域内之对象,加以归类,使物品皆有定点定位,并排列整齐;不需要之物品则依状况给予保存或报废处理之。
5.3.3每日实施清洁工作,各单位自行决定轮流值日方式,倾倒垃圾,并予以分类处置。
工作环境管理作业程序
文件编号
HU-P-01
发行日期
2007-07-05
页次
2/3
版本
B
5.2.4不随地弄丢烟蒂、纸屑及放置私人对象,确实遵守作业标准与规范,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
5.3职业安全(工安)
5.3.1仓库及易燃地区应规定全面禁烟,严格管制烟火,杜绝任何可能发生之危险因子。
5.3.2主管应经常加强倡导工安卫生注意事项,提醒全员共同维护防范。
5.3.3公司应尽量设置吸烟区及于适当场所设置防火装置(如消防设施、灭火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1 各单位根据其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 况划分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负责人员,并 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A
Q/6DG13.605-2003 工作流程 A
组建 5S 检查小组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内容说明
第 2页 共 3 页 使用表单
工作区域环境要求
B
6.3 组建 5S 检查组: 6. 1 制造工程部领导及主管人员组成生产现场 3. 检查组,经理部领导与主管人员组成工作现场检 查组。 6.4 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 6.4.1 通道的环境要求 6.4.1.1 通道宽度要求 a.主通道为 2 – 2.5m(旧厂房 1.2m) 。 b.有推车通过的(副通道)为:1.2 – 2m。 c.仅供人通过的副通道为:0.8 – 1.2m。 6.4.1.2 通道线要求:线宽为 5cm,用黄色胶 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 6.4.1.3 通道的其它要求: a.在通道上不可停留和存放任何物品。 b.要时常保持通道地面干净,有油污时 应即清除。 6.4.2 工作场所的环境要求: 6.4.2.1 经常清理地面,使其清洁、干净,不 可有油渍(油污)或水渍。 6.4.2.2 工作场所内不可放置 3 日内不使用的 物料。 6.4.2.3 零件、产品或材料不可直接置于地面 上,并且对其要有一定的标识。 6.4.2.4 消防栓与公告栏前均不可有障碍物。 6.4.2.5 现场车行道、人行道及安全通道要畅 通,地面应平整无破损。 6.4.2.6 检测仪表、仪器应放置有序,位置适 当,便于使用和操作,防止变形和工序磕碰伤。 6.4.2.7 工位器具按规定位置摆放,不能超出 规定的标准线。 6.4.2.8 厂区内严禁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乱 扔垃圾。 6.4.3 工作区域的标识要求: 6.4.3.1 区域线规定 a.合格区:绿色油漆或绿色胶带,5cm 宽。 b.不合格区、可疑品区或警戒线:红色油漆或 红色胶带,5cm 宽。 c.作业区域、待检验区域、待作业品区域,定 位线或通道线等:黄色、白色油漆或黄色、白色 胶带,5cm 宽。 6.4.4 机器设备的环境要求:设备摆放须整齐、 干净,不准放置与当前生产无关的物品。 6.4.5 材料、物品及料架的环境要求: 6.4.5.1 材料、物品摆放须整齐,并以标示牌 作明确标识。 6.4.5.2 料架须摆放整齐,并且牢固。 6.4.6 仓库、储存室的环境要求:
4. 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厂房维 护、灯光照明、噪声、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等) 。 整理: 整理:将工作场所中的物品区分为需要品与不需要品,对需要品加以妥善保管,不需要品则进 行处理或报废。 整顿: 整顿:将整理后所留下的需要品或所腾出的空间作一整体性的规划,使物品随时保持在立即可 取的状态。 清扫: 清扫:彻底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工作环境清扫干净,并且时刻保持工作场所的环境 处于干净状态。 清洁: 清洁:维持清扫的成果,使所负责的工作区域维持干净、整洁的状态,设法消灭污染源。 素养: 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 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5. 职责
5.1 各单位负责现场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 5.2 经理部负责工作现场(办公室)的检查和监督。 5.3 5S 管理推进办公室(设在制造部)负责现场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
6.工作流程和内容 6.工作流程和内容
工作流程 工作环境规划/策划 工作内容说明 6.1 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 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 高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公司对工作环境进行 策划和规划。 6.2 责任区域划分 工作环境责任区域划分: 使用表单
YES
检查结 果判定
现场管理检查 表
NO
按 《纠正和预防控 制措施》 进行作业
效果维持
资料归档
7. 附件 (无)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6DG13.605-2003
工 作 环 境 管 理 程 序
2003-04-20 发布
2003-05-01 实施
有限公司
发 布
Q/6DG13.605-2003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第 1页 共 3 页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 条件。
Q/6DG13.605-2003 B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第 3页 共 3 页
工作环境实施
6.4.6.1 光线的照明亮度应适宜,仓库、储存 的区域应通风、不积水、不潮湿。 6.4.6.2 仓库、储存室存放的物品、材料如以 纸箱储存,须有叠放高度的限制。 6.4.7 工装环境要求: 6.4.7.1 工装储存、保管须定位放置,并明确 标识。 6.5 工作环境实施: 6.5.1 每班上班生产前及下班生产结束后,须对 其工作区域地面、工作桌内外、机器设备(包括 测量设备) 、内外/原物料存放区、废料箱及周边 环境进行清扫工作,并在生产过程中随时保持其 工作区域环境整洁有序,下班时须做好交接班记 录。 6.5.2 必要时,各生产现场、车间及厂房的工作 区域的环境须设专人每天对其进行清扫工作。 6.5.3 各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及其它生产废料 必须放置于废料箱中或指定的地点。其具体作业 由相关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作业。 6.5.4 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 、成品、 包装材料必须整齐放置于指定区域,并对其以标 签或标识牌予以明确标识,严禁将其零乱堆放, 其具体作业由相关部门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程序》进行作业。 6.5.5 除当班生产所需的推车外,其它工序的推 车、出货台车必须分类停放于推车存放区内,不 得随意乱停、乱放。 6.6 5S 定期检查: 6.6.1 5S 检查组每月一次对所有生产现场按规 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 5S 检查, 并将检查的结果记 录于“现场管理检查表”中。 6.7 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按《纠正和预防控 制程序》 中之规定填写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要 求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和提出纠正/预防 措施,并于下次进行 5S 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 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 定要求 6. 单位领导带头坚持开展日常 5S 活动, 8 使人人 都知道日常 5S 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自觉参加活动, 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并逐渐养成习惯。 6.9 与工作环境管理有关的质量记录之保管,由 相关部门依《记录控制管理程序》进行作业。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现场。
3. 引用文件
Q/6DG13.809-2003 Q/6DG13.719-2003 Q/6DG13.813-200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厂制造[2002]第 78 号 《关于深入开展生产现场 5S 管理的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