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化学。。。。(DOC)
化学催化的名词解释

化学催化的名词解释化学催化是一种利用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过程。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反应能够以更快的速率进行,同时又不被反应消耗。
这种反应速率的提高对于很多工业过程和生物体系中的关键反应至关重要。
1.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释:一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二是通过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反应进行的反应路径。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首先要克服一定的能量阻障才能达到转变态,然后再转变为产物。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个更低能量的反应路径,使得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克服这个能量阻障,从而促进反应。
2. 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气相催化剂,一类是固相催化剂。
气相催化剂主要在气相反应中发挥作用,常见的气相催化剂有金属氧化物、酸和碱等。
而固相催化剂则广泛应用于气相、液相和固相反应中,如金属催化剂、酶等。
3. 催化反应的应用催化反应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石油和石化工业中,催化反应被用于裂化、重整和加氢等过程,以提高燃料的质量或转化废物为有用的化合物。
此外,催化反应还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例如,药物合成中常用的还原、氧化和酯化等反应都是通过催化剂来实现的。
4. 可持续发展与催化反应在当前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催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催化剂能够加速反应速率,因此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反应条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催化反应还可以提高废物利用率,增加产物的选择性,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因此,催化反应在实现绿色化学以及高效能源转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催化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精确控制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人员可以实现针对特定反应的高效催化效果。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合金、孔洞结构和晶面等,可以调控催化剂对活性位点的暴露度和吸附能力,从而提高催化性能。
此外,利用计算化学和表面分析等技术手段,也可以加深对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解,并指导催化剂的优化设计。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催化剂应用总结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催化剂应用总结引言有机化学催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减少能量消耗并改善反应产率。
本文总结了高中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催化剂及其应用情况,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催化剂,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效果。
催化剂分类与应用金属催化剂1. 铂族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铑等)在氢化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们能催化烯烃、炔烃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将不饱和化合物还原成饱和化合物。
2. 镍催化剂常用于氢解反应和还原反应,如将芳香烃还原为醇类化合物。
3. 钯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羧酸酯和芳香酰胺的转化反应中,将它们转化为醛、醇或酸等化合物。
有机催化剂1. Lewis酸类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三氟化硼(BF3)催化醇与酸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
2. 硫酸催化剂常用于酸催化的醇与脂类化合物生成醚类化合物。
酶催化剂酶是一类天然的催化剂,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例如,酶催化剂葡萄糖氧化酶可使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
催化剂的影响与注意事项1. 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对反应的效果影响很大,需要根据反应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2. 催化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催化剂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3. 催化剂的再生利用与废弃物处理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合理利用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
结论有机化学催化剂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反应成本和能量消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注意:本文所述催化剂的应用情况仅是一般性总结,具体应用需参考相关学科和实验教材的指导。
催化化学复习资料

1。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2。
催化剂的组成: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载体。
主催化剂又称活化组分,是多元催化剂中的主体,是必须具备的组分,没有它就缺乏所需要的催化作用.共催化剂是和主催化剂同时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二者缺一不可.助催化剂是加到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但却能显著地改善催化剂效能,包括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
载体是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分散剂、粘合剂、支撑体。
3。
催化剂反应性能好坏的指标: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4。
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具有稳定活性的时间。
包括化学稳定性、耐热稳定性、抗毒稳定性、机械稳定性。
5。
物理吸附:是靠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实现的,由于这种作用力较弱,对分子结构影响不大,可把物理吸附看成凝聚现象。
6。
化学吸附:是气固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吸附分子的键合状态,吸附中心和吸附质之间发生了电子的重新调整和再分配.化学吸附属于化学键力。
由于这种作用力强,对分子吸附分子的结构有较大影响,可以把化学吸附看成是化学反应。
ngmuir方程依据的模型:a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b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c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才能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d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8.BET等温方程:根据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吸附,假设a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自由表面对所有分子的吸附机会相等,分子的吸附、脱附不受其他分子存在的影响。
B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引力,因此在第一吸附层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第三等多层吸附。
9.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提供质子的物质称为B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B碱10。
酸碱电子理论:凡是能提供电子的物质为L碱,凡是能接受电子的物质为L酸。
催化化学书籍

催化化学书籍催化化学是化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涉及到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应用等方面。
因此,有很多优秀的书籍涵盖了催化化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被广泛推崇的催化化学书籍。
1. "催化化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Catalysis)- Masakazu Anpo, Yutaka Ono这本书是催化化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涵盖了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机制以及催化反应的表征等内容。
此外,该书还探讨了催化剂合成和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等相关话题。
对于学习催化化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指南。
2. "催化剂的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Catalyst Design)- Challa S. S. R. Kumar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作者以反应工程和材料科学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以及应用等方面。
此外,还介绍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反应机理的相关概念。
对于催化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 "现代催化科学:表征和设计"(Modern Catalysis: Surface Science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Vladimir Ponec, Geoffrey C. Bond这本书以催化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讨论了催化剂的表征和设计方法。
书中详细介绍了表面科学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并探讨了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反应机理的关系。
此外,该书还论述了催化剂的合成和应用等实际问题。
对于从事催化化学研究和工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4. "催化化学原理与实践"(Catalysi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John T. Davies 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催化化学教科书,介绍了催化剂的种类、合成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催化化学复习题

精品文档催化化学复习题起酸催化与载体起氧化催化作用,AlOB.Pt32作用选择题只作为载体而没起脱氢催化作用,AlO)C.Pt1.一般用于填充床的球形催化剂的颗粒直径为(A32有催化作用C.20~40mm A.1~20 mm B.2~ 10mmO只起酸催化作用D.Pt起脱氢催化作用,AlD.8~14目32(C )10. 苯加氢变环己烷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是2.关于催化剂描述不正确的是(C)A.催化剂量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无关B.反A.AlO B.VO C.Ni/AlO322253 D .CuO 应速度通常与催化剂量成正比11.C.加速反应但不参加反应者也是催化剂D.参乙醇在?-AlO 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属于(B) 32 A.气液多相催化反应B.气加反应后催化剂会有变化但很微小固多相催化反应3.?-Al 是(A) O32 C.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均A相催化反应D性载体.碱性载体12.MgO载体是一般来讲反应器直径与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比应控制在(D) 4.(B) A.酸性载体B.两性载体C.中性载体D.碱性载体.A1-5 B.5-1013.下列选项中关于物理吸附的描述正确的是:(10-15.C)CA.物理吸附前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15-20 D. B. 物理吸附涉及的是价键力 5.浓硫酸催化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是(D)C. 物理吸附热一般较小酶液多相催化反应A.液- B.D.物理吸附总是吸热的。
催化反应14..C .液固多相催化反应D均载体不可用于( D)A.改进催化剂的机械强度相催化反应B.改变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各种应力的能力6.正丁烯异构为异丁烯选用的催化剂是(C)C A .过渡金属催化剂B.改变由于温度相变引起的各种应力的能力过D.改.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15.关于吸附描述不正确的是(B) D.酸性催化剂C .碱A.在不同温度下,可能不同的化学吸附机理占优势性氧化物催化剂B?工业上用于空气氧化乙烯制环氧乙烷的7.Ag/-Al.尽管温度不同,吸附层的活动性相同催O 32C 和化剂中Ag?-Al.吸附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作用力不同可分为化学分别作为O(B) 32吸附和物理吸附B.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 A .主D.催化与化学吸附直接相关催化剂和载体16.C.载体和主催化剂助.对氮气有化学吸附作用的金属是(D) DA.Ag B.Na 催化剂和主催化剂C中对各组分作用描述正确OO-Al合成氨催化剂8.Fe-K.Mn D.Fe 32217.的是(A )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吸附热的测定方法:(B)A 量热法B是结OAlO是电子助催化剂,KFeA.是主催化剂,从转化率计322算构助催化剂C测不同温度下的脱附速率是结构助催化剂O Al是主催化剂,O 与.BFeK D 从不同温322度的吸附等温线计算OK是主催化剂,Fe.OAl是结构助催化剂,是电C32218. 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时,(子助催化剂C)A 轨道数目改变是结B O轨道能级改Al是电子助催化剂,FeO是主催化剂,K.D322变构助催化剂C能级低于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9. Pt/Al D (A) 重整催化剂中各组分所起的催化作用是能级高于O32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O起酸催化与载体Al起脱氢催化作用,Pt.A 32(B) 作用关于化学吸附描述不正确的是19.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化学吸附在比吸附物沸点高得多的温度也可A.导电率上升,化学吸附量低B.导电率减少,化学吸附量低以发生C.导电率上升,化学吸附量高DB.化学吸附的吸附量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单.导电率减少,化学吸附量高调地减少30.根椐吸附与催化的“火山形原理”,下列说法哪一种C.化学吸附与吸附活化能有关是正确的.化学吸附可有较大的温度范围变动(C) D A20.下列氧化物属于绝缘体的是(C) .吸附越强,反应活性越好B.吸附越弱,反应活性越好O B A.ZnO .Cu2C.AlOC.中等吸附强度,反应活性最好D.中32等吸附强度,反应活性最差D.NiO31.下列哪一种物质最不易被过渡金属活化(A)21.在过渡金属中,下列哪种物质的化学吸附最弱(A)A.甲烷.乙烯A.乙烷B C.乙B.乙烯C.乙炔.苯炔D D.苯32. 关于结焦描述正确的是(A)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CO不同吸附态因素的是A 结焦的催化剂要更换或再生 B 结焦的量)(D不会高于20% C 温度和压力 A 金属的类别B遮盖率结焦增 D D 浓度 C 结焦后活性组分覆盖在碳上(A) 加了可达的表面积23. 累积性化学吸附使只能制备低含量金属负载型33.下列催化剂制备方法中, 1 B.半导体A.半导体电导增加,吸附覆盖度可以达到催化剂的是(C) 电导减少,吸附覆盖度可以达到1离C.A.沉淀法半导 C.半导体电导增加,化学吸附量只能很有限DB.机械混合法D.浸渍法体电导减少,化学吸附量只能很有限子交换法(A) 应控制34.金属氧化物属于24. ZnO(A) 用沉淀法制备窄分布的小颗粒催化剂时,.成核速率比长大速率快C.Bp型半导体.绝AnA.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成核速率比长大速率慢B 缘体D 25. 下述方法不是将氧化物分散于大表面积载体的方.成核速率与长大速率相当C .与成核速率和长大速率无关D B法:()T.方程式的导出是基于(B) 35. B .C 干燥沉淀A B 离子交换E.LangmuirA.化学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借用浸渍D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D26.下列不属于化学组成和结构表示的是()Langmuir.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借用B 元素组成、结构和含量A B 表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面的组成Langmuir C可能呈现的表面功能基的性质和含量.物理吸附的单分子层理论,借用C D 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物相间相互排列的方式Freundlich.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借用B1.5~15nm27. 孔半径范围在的孔现在称为()D 的非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中大孔中间孔 B C 微孔A(C) ZrO的目的是O36.在D大孔?-Al中加入少量SiO或者2322 O A.增加(D) ?-Al比表面关于晶体的表面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28.32 B.降低?的比表面-Al.A 晶体表面的原子处于与体相中的原子不同的O32O.增加状态C?-Al的热稳定性32.它的配位数小于体相中原子的配位数B?-AlO的热稳定性D.降低32(D) 37. .它的相邻原子没有完全补足C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所用银催化剂的适宜载体是SiO?晶体表面质点的排列完全和晶体体相中平等D.A.-AlO.B232O.CSiO-Al 于表面的任何平面中的排列一样322型的n在OD29. N .O?半导体ZnO半导体上分解时会使ZnO-Al322(B) (D) 催化剂在催化反应时能够38.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加快正向反应速度,降低逆向反应速度; C.毛细管孔径越小,发生凝聚所需的蒸汽压越低B.缩短达到反应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提高D.发生凝聚所需的蒸汽压与毛细管孔径关系不平衡转化率;大.降低反应活化能,改变热力学平衡常数;C46.催化裂化过程中,D.降低反应活化能,改变反应历程。
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通过提供一个能量有效的反应途径,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化学、能源、环境和医药等领域。
下面是一些常见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的例子。
1.酶催化剂: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代表。
酶在生物体内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如消化食物、合成物质等。
酶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低能量消耗等优点。
2.转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例如,钯催化剂常用于氢化反应、交叉缩合反应等。
金属催化剂可以提供有效的活化位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3.齐特尔催化剂:齐特尔催化剂常用于聚合反应中。
例如,钛齐特尔催化剂被广泛用于聚合丙烯、乙烯等。
4.五氧化二钒催化剂:五氧化二钒催化剂可用于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
五氧化二钒可将氮氧化物(如NOx)还原为氮气和水。
5.铂催化剂:铂催化剂常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中。
它可以将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
6.锂催化剂:锂催化剂可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各种反应,如还原、氧化等。
锂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7.过渡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不对称合成中。
它们可以催化诸多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偶联反应等。
8.碱催化剂:碱催化剂可用于酯化、烷基化等反应。
对于许多有机反应,碱催化可大大提高反应速率。
9.氧化剂催化剂:氧化剂催化剂可用于氧化反应,如醇的氧化、烃的氧化等。
例如,二氧化锰常用作氧化剂。
10.鲍耳催化剂:鲍耳催化剂可用于烯烃的水化反应。
鲍耳催化剂可以将烯烃转化为醇。
除了以上提到的催化剂,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催化剂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率,还可以使反应更加环保和节能。
催化剂的发展和应用在加速科学和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催化化学中的术语

催化化学中的术语催化化学是一门研究催化剂和催化过程的学科,其在化学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催化化学中的常用术语:1. 催化剂(Catalyst):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2. 催化作用(Catalytic Activity):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生的影响。
3. 催化剂设计(Catalyst Design):根据反应需求,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
4. 催化剂制备(Catalyst Preparation):制作催化剂的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沉淀、浸渍、溶胶-凝胶等。
5. 催化剂表征(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通过各种表征技术(如X RD、SEM、TEM、XPS等)来分析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6. 催化反应(Catalytic Reaction):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7. 催化过程(Catalytic Process):包括催化反应及其相关的操作和设备。
8. 绿色催化(Green Catalysis):采用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和催化过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9. 纳米催化(Nanocatalysis):利用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或催化载体,提高催化效果。
10. 生物催化(Biocatalysis):利用生物催化剂(如酶、微生物等)进行化学反应。
11. 均相催化(Homogeneous Catalysis):催化剂和反应物在同一相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12. 多相催化(Heterogeneous Catalysis):催化剂和反应物在不同的相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13. 氧化催化(Oxidation Catalysis):催化剂促进物质氧化反应的过程。
14. 还原催化(Reduction Catalysis):催化剂促进物质还原反应的过程。
15.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催化剂促使反应物在两相之间进行转移的过程。
(完整版)催化化学习题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题1. 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的比活性是相对于催化剂某一特定性质而言的活性。
例如:催化剂每m2的活性。
2. 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剂有效地加速平行反应或串联反应中的某一个反应的性能。
3. 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固体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冲击和本身的质量以及由于温变、相变而产生的应力的能力,统称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4. 催化剂的密度:实际催化剂是多孔体,成型的催化剂粒团体积包括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空隙V隙、颗粒内部实际的孔所占的体积V孔和催化剂骨架所具有的体积V真,即V堆=V隙+V孔+V真。
(a)堆密度;(量筒)(b)颗粒密度;(压汞法)(c)真密度(氦气法)5. 催化剂的比表面:通常以1g催化剂所具有的总表面积m2/g6. 催化剂的比孔容:1g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
ml/g7. 催化剂的孔隙率:多孔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内部所有孔道的总体积占催化剂颗粒体积的百分数。
8. 催化剂的孔分布:除了分子筛之外,一般催化剂中的孔道直径大小不一。
不同大小的孔道占总孔道的百分数称为孔分布。
不同范围的孔径(r>200nm称大孔,r<10nm 微孔,r为10~200nm过渡孔) 有不同的测定方法。
9. 催化剂的平均孔半径:一般固体催化剂(分子筛除外)中孔道的粗细、长短和形状都是不均匀的,为了简化计算,可以把所有的孔道都看成是圆柱形的孔,并假定其平均长度为L,平均半径为r。
10.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其活性的衰退是由于反应介质中存在少量杂质,或是由于催化剂在制备时夹杂有少量杂质而引起的,则称为催化剂的中毒。
11. 催化剂的寿命:催化剂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可以保持活性和选择性的时间称为催化剂的寿命。
12. 催化剂的活化:催化剂在投入实际使用之前,经过一定方法的处理使之变为反应所需的活化态的过程。
13. 转化数:单位活性中心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转化的反应分子数14. 转化率:反应物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转化为产品和副产品的百分数15. 产率:反应产物的量相对于起始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数产率、选择性和转化率三者的关系为:产率=选择性*转化率16. 时空产率: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所得某一产物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催化简史1、催化剂这一概念历史上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家于何年何刊物中正式提出的?答:1836年,瑞典科学家贝采利乌斯(J.J.Berzelius)在《物理学与化学年鉴》中首次提出“催化剂”这一概念。
2、催化剂的本质是什么?它最早由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家于何年提出?答:催化剂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把一个比较难发生的反应变成了两个很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这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反应物的角色,第二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生成物的角色,所以说从总的反应方程式上来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工业合成氨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历史上由于合成氨催化剂和工业化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是哪个国家的哪两位?答:工业合成氨催化剂为铁触媒,其主要成分为Fe、Al2O3、K2O,由于合成氨催化剂和工业化研究,德国科学家哈伯(F.Haber)获得1919年诺贝尔化学奖,博什(C.Bosch)获得1931年诺贝尔化学工程、高压设备奖。
4、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历史上是由谁最早发明的?其主要组成为何?答: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历史上是由德国科学家齐格勒(K.Ziegler)最早发明的,其主要组成为四氯化钛-三乙基铝[TiCl4-Al(C2H5)3]。
5、历史上最早模仿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而发明聚丙烯合成催化剂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家。
他所发明的聚丙烯催化剂的组成为何?答:历史上最早模仿合成高压低密度聚乙烯的催化剂而发明聚丙烯合成催化剂的是意大利科学家纳塔(G.Natta),他所发明的聚丙烯催化剂的组成为三氯化钛-三乙基铝[TiCl3-Al(C2H5)3]。
第二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1、什么是催化剂?什么是催化作用?催化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催化作用的特征主要有哪四个方面?答:催化剂是这样一种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使化学反应趋于平衡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而它本身的组成、数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即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
其本质为改变了反应机理,降低了活化能。
催化作用的特征主要有:①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②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③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④催化剂有寿命。
2、均相催化体系、复相催化(或多相催化)体系的真实含义各是什么?答:均相催化体系是指催化剂与反应介质不可区分,与介质中的其他组分形成均匀物相的催化反应体系;复相催化(多相催化)体系是指催化剂自成一相的催化反应体系。
3、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寿命是何含义?活性有哪几种表示方式?各方式如何表示?答:催化剂的活性是催化剂影响反应进程变化的程度。
活性的表示方式:①转化率: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量占原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②时空产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催化剂上所生成产物的量;③反应速率常数:单位反应物浓度条件下,单位催化剂上,单位时间生成产物的量;④转换频率:单位时间,单位活性中心上反应发生的次数。
催化剂的选择性是专门对某一反应起加速作用的性能(定性),是指所消耗的原料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分率(定量)。
催化剂的寿命是指催化剂从开始使用至活性下降到经济上不值得再用的程度所经历的时间。
4、产率和选择性各如何表示?有何差别?答:产率是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某反应物的量占该反应物进料总量的百分数。
表达式为:Y(产率) = (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指定反应物的量/指定反应物进料的量)×100%选择性是所消耗的原料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分率。
表达式为:s(选择性) = (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指定反应物的量/已转化的指定反应物的量)×100%其差别在于产率指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指定反应物的量占总的进料量的百分比,而选择性指占已转化反应物的量的百分比。
Y = xs,x为转化率:x (转化率)=(已转化的指定反应物的量/指定反应物进料的量) ×100%5、从功能来看,固体催化剂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发挥什么作用?答:固体催化剂通常由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三部分组成。
活性组分本身具有催化活性,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载体是催化活性组分的分散剂、黏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起分散、固定、支撑作用;助催化剂是加入到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但把它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构造、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6、催化剂失活通常有哪四个原因?答: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有:中毒、积碳、活性成分丢失和烧结。
第三章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扩散1、采用固体催化剂的多相催化反应,由反应物到产物,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答:主要经过的阶段有:传递-扩散-吸附-表面反应-脱附-扩散-传递。
2、什么是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本质差别是什么?答:吸附是由于某种力的作用,是物质A附着在物质B表面的过程。
物理吸附借助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力弱,吸附热小,是可逆的,无选择性;化学吸附借助于化学键,吸附热大,一般不可逆,有选择性,且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饱和性。
3、化学吸附有哪几种类型?吸附态是何含义?答:化学吸附的类型主要有活性吸附和非活性吸附、均匀吸附和非均匀吸附、解离吸附和非解离吸附。
吸附态指被吸附时的形态。
4、吸附等温线是哪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剂孔大小有何对应关系?答:吸附等温线是压力p与吸附量V之间的关系曲线。
基本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类型Ⅰ的等温线是一种多微孔固体(孔径≤2 nm),类型Ⅱ和Ⅲ是大孔固体(孔径>50 nm),类型Ⅳ和Ⅴ属于过渡性孔的固体(孔径为2~50 nm)。
5、什么是吸附等温方程?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方程对应于第几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推导理论吸附等温方程时,朗格缪尔做了哪些假设?针对单一气体非解离吸附过程,朗格缪尔是如何推导的?答:除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本性外,吸附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压力。
达到平衡时的气体吸附量称为平衡吸附量,他是吸附物系(包括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对于给定的物系,在温度恒定和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称为吸附等温式或吸附平衡式。
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方程对应于Ⅰ类型的吸附等温线。
推导理论吸附等温方程时,朗格缪尔做的假设有: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即吸附中心能量相同;吸附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每个吸附分子占据一个吸附位,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针对单一气体非解离吸附过程,朗格缪尔推导如下:吸附速率:r a = k a p(1-θ)脱附速率:r d = k d p(1-θ)吸附平衡常数K = k a/k d平衡时:r a = r d →θ/(1-θ) = Kp→θ = Kp/(1+Kp)6、推导BET 吸附等温方程式时做了哪些假设?该方程式适用于化学吸附还是物理吸附?具体使用时适用范围还有何限制?答:推导BET 吸附等温方程式时做的假设有:①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分子吸附、脱附不受其他分子影响;②物理吸附借助于分子间力,被吸附的分子与气相分子之间仍有此种力,故可发生多层吸附,但第一层吸附与以后多层吸附不同,后者与气体的凝聚相似,吸附达平衡时,每一吸附层上的蒸发速率必等于凝聚速率,故能对每层写出相应的吸附平衡式。
该方程式适用于物理吸附。
受到的限制有:物理吸附为分子间力,吸附达到平衡时,每个吸附层上的蒸发速度等于凝聚速度。
7、TPD 图中的峰数、峰位置、峰面积各给出何信息?答:TPD图中的峰数表示吸附中心个数,峰位置表示脱附速率最大时的温度,峰面积表示脱附量大小。
第四章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1、什么是酸催化剂?什么是碱催化剂?答:酸催化剂指活性中心为酸性中心的催化剂;碱催化剂指活性中心为碱性中心的催化剂。
2、工业酸催化剂主要有哪些类型?答:液体酸:H2SO4、H3PO4、HCl水溶液、醋酸等;固体酸:①天然黏土类:高岭土、膨润土、活性白土、蒙脱土、天然沸石等;②担载酸:H2SO4、H3PO4等液体酸浸润于载体上,载体为SiO2、Al2O3、硅藻土等;③阳离子交换树脂;④活性炭在573 K下热处理;⑤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Al2O3、TiO2、V2O5、CdS、ZnS等;⑥金属盐:MgSO4、ZnSO4、Bi(NO3)3、AlPO4、TiCl3、BaF2等;⑦复合氧化物:SiO2-Al2O3、MoO3-CoO-Al2O3、杂多酸、合成分子筛等。
3、工业碱催化剂主要有哪些类型?答:液体碱:NaOH 水溶液、KOH水溶液等;固体碱:①担载碱:NaOH、KOH浸润于SiO2、Al2O3上;碱金属、碱土金属分散于SiO2、Al2O3、炭、K2CO3上;R3N浸润于Al2O3上;Li2CO3/SiO2等②阴离子交换树脂;③活性炭在1173 K下热处理或用N2O、NH3活化;④金属氧化物:MgO、BaO、Na2O、TiO2等;⑤金属盐:Na2CO3、K2CO3、CaCO3、(NH4)2CO3、Na2WO4·H2O、KCN等;⑥复合氧化物:SiO2-MgO、ZrO2-ZnO等;⑦用碱金属离子或碱土金属离子处理、交换的合成分子筛。
4、酸催化剂主要催化哪些类型的反应?这些反应需酸催化剂的强度顺序如何?答:主要有异构化、醇类脱水、聚合反应、催化裂解、骨架异构化、烷基化、歧化、酰基化等,所需酸催化剂的强度逐渐增强。
5、酸碱催化剂所催化反应有何本质共性?答:酸碱催化剂所催化的反应一般以离子型机理进行,催化过程中以质子转移步骤为特征,有质子转移的反应均可用酸碱催化剂催化。
催化剂可同时催化正逆反应(微观可逆性)。
6、酸催化剂所催化反应有何本质特性?为何酸催化剂能催化这类反应?答:催化剂与反应物作用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与另一反应物作用或自身分解,生成产物并释放H+。
L酸与B酸往往催化不同反应。
7、碱催化剂所催化反应有何本质特性?为何碱催化剂能催化这类反应?答:催化剂与反应物作用生成负碳离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与另一反应物作用或自身分解,生成产物并释放OH-。
8、固体表面酸中心的酸性的强弱可用酸强度函数表示,请给出其定义。
答:定义为:H0 = p K a + lg([B]a/[BH+]a)其中[B]a和[BH+]a分别表示未解离的碱指示剂和共轭酸的浓度,p K a为共轭酸BH+解离平衡常数的负对数。
9、指示剂法测固体酸中心强度和浓度有何优缺点?答:优点:简单直观,利用各种不同p K a值的指示剂,就可求得不同强度酸的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