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90.doc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的是(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正确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这样,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因此C为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毛泽东明确提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是在(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正确答案:B解析: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两个务必”思想。
指出中国共产党要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B.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正确答案:D解析: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7(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很小。
虽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但在这些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故B 选项正确。
3.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议员指出:“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劲。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瓦德西和这位议员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地广人多,西方列强无力征服B.瓜分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D.列强主观上想扶持清政府为其代理人本题考查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
瓦德西和法国议员的结论是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前提下得出的。
帝国主义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一原因导致了列强最终暂缓瓜分中国,采取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以华治华”。
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A.太平天国革命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中国近代化肇端于A.太平天国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B.十九世纪七十年代C.甲午战争以后D.清末新政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萍、刘、醴起义D.“二次革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1911年5月,清廷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
这激起了保路风潮,其中最激烈的是A.湖北B.湖南C.广东D.四川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是A.浙江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B.广东海丰县的赤山约农会C.海丰总农会D.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做出正式决定,确定的合作形成是A.民主联合战线B.党外合作C.中共集体加入国民党D.中共党员与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C.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0.doc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0(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分数:2.00)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B.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C.“和平、民主、建国”D.“和平、民主、团结”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分数:2.00)A.争取政治主动,表明和平诚意B.争取国共合作,避免全面内战C.争取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D.争取政治民主化、军队合法化4.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分数:2.00)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B.《停战协定》C.政协五项协议D.军队国家化协议5.1946年,政协召开时,毛泽东指出,“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从此开始”。
政协闭幕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指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
全党要“准备为坚决实现(政协的)这些决议而奋斗”。
这表明(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B.中国共产党准备放弃武装斗争方式C.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民主化道路前途一片光明D.中国共产党准备放弃解放区民主政权6.中共代表团成员李维汉在返回延安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国共谈判破裂了,但我党满载人心归去。
”毛泽东也说过:“在几次庄严的停战协定被蒋介石撕毁得干干净净之后。
在用刺刀向着要和平反内战的学生群众之后,除了存心欺骗的人们或者政治上毫无经验的人们之外,什么人也不会相信蒋介石的所谓和谈了。
”这些表明( )(分数:2.00)A.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B.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使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C.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实际上是一大失策D.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是政治上的失利7.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全部关闭。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30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30(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是(分数:2.00)A.颐和园B.北海C.中南海D.圆明园√解析:解析: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融汇了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珍藏着中国历代图书典籍、文物书画和艺术珍品的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园”。
因此,选择D项。
注:201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1856年),故很重要。
3.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分数:2.00)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呈现错综复杂的状况,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故选项A正确。
4.戊戌维新前进行的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分数:2.00)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要老,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A.它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而来B.它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C.它伴随着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而来D.它伴随着买办、官僚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而来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鸦片战争以后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A.封建势力B.官僚资本与买办资本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的提出者是A.洪秀全B.洪仁歼C.杨秀清D.石达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北伐B.西征C.天京城外的破围战D.天京事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是A.兴中会B.光复会C.同盟会D.华兴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的著作《革命军》的作者是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孙中山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成为自为阶级是在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属于A.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B.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C.旧民主主义革命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表现为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肓从C.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D.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起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大革命失败,得到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规律,以及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及其思想,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理解历史背景:深入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3.分析历史规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4.把握历史意义: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意义,认识历史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辅导书、历年真题等资料进行学习,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02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2020 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知识点概要本章主要讲述从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七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仅用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在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 1956 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成为 20 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新中国成立初期巩面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及经验。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
—、单项选择题1- 1949 年至 1956 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C. 社会主义社会D. 新民主主义社会2.1949 年至 1956 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B. 封建主义体系C. 社会主义体系D. 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3.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A.复杂性B. 过渡性C. 混合性D. 短暂性4.新中国成立初期 ,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 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 没收官僚资本5.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B. 没收官僚资本C. 镇压反革命D. “三反 " 、“五反”运动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A.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C.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D.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社会主义工业化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 国营经济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 合作社经济9.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集中主要力量A.发展轻工业B. 发展军事和国防工业C.发展农业D. 发 展 重 工业10. 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形式是A. 互助组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初级合作社11 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 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的文献是A.《逐步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 题》C-《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义高潮〉按语选》12. 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A.积极发展B. 自愿互利C.稳步前进D.逐步过渡13. 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A. 国家资本主义B. 公私合营C.统购统销D.定息14.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A. 利用B. 限制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15.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实行A. 定股定息B. “四马分肥”C. 加工订货D. 统购包销16.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A.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 新中国的成立C.全国人民B.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D.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7.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90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义和团与部分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B)台湾高山族人民抗击日军
(C)太平军多次重创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D)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 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 )
(A)中日甲午战争
(B)中法战争
(C)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3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5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要求突破封建束缚
(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C)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西方启蒙思想的进步和影响
6 1925年,掀起全国范围内大革命高潮的是( )
(A)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
(B)二七罢工
(C)香港海员大罢工
(D)五卅运动
7 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是( ) (A)古田会议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八七会议
8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中央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B)《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的签署
(C)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9 毛泽东指出:“我们停止阶级斗争的原因,是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外在矛盾,大于内在矛盾,先解决外在矛盾。
”当时“我们停止阶级斗争”有利于(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0 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立的方针是( )
(A)团结、抗战、进步的方针
(B)和平、团结、民主的方针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方针
(D)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1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
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变为( )
(A)消灭富农
(B)限制富农
(C)保存富农
(D)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13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此次整风运动的对象是( )
(A)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享乐主义
(B)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C)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D)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党八股
14 被誉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重要文献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5 党的十五大主题是( )
(A)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政策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衰落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者的相互关系是( )
(A)前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现状、发展社会生产力,后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C)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18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取得胜利的重任(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D)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
19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表现在它是( )
(A)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封建王朝的自救运动
(C)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D)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0 下列属于陈天华著作的有(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21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其中有(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22 下列属于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土地革命中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的是( )
(A)没收一切土地再分配
(B)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C)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D)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3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
(A)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
(B)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4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包括( )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C)反动势力的腐朽与堕落
(D)苏联的军事援助
25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包括(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C)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D)中国大陆基本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