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中共一大选举了___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 )(分数:2.00)A.陈独秀√B.毛泽东C.李达D.张国焘解析:3.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 ( )(分数:2.00)A.陈独秀B.李大钊√C.瞿秋白D.蔡和森解析:解析:1919年9月至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4.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分数:2.00)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李达解析:5.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_________阶级和_________阶级的政党。
( )(分数:2.00)A.买办资产/民族资产B.中产/民族资产C.小资产/中产D.民族资产/城市小资产√解析:解析:国民党早期在孙中山领导下,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几经挫折,并没有多少实力。
6.1925年5月,以__________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 )(分数:2.00)A.保路运动B.辛亥革命C.五卅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解析:国共合作后,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到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7.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 )(分数:2.00)A.与国民党密切合作B.掌握武装革命的领导权√C.多与共产国际合作D.从思想上建设党解析:解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了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本题难度系数为0.8)()A.经济侵略B.文化侵略C.军事侵略D.宗教渗透2.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4.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5.放火烧毁了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园”的侵略者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A.八国联军B.英军C.英法联军D.法军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7. 通过侵华战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留兵驻守”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8.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的殊死搏斗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D.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侵略者的战斗10.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中侵入西藏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1.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5)()A.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B.中法战争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1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5)()A.《中国丛报》B.《北华捷报》C.《字林西报》D.《万国公报》13.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林则徐B.严复C.洪秀全D.康有为15.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林则徐B.严复C.魏源D.康有为16.1894年11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洪秀全B.严复C.孙中山D.康有为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考研政治真题近代史纲要36题

考研政治真题近代史纲要36题1、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单选题] *A.①②③B.②③④(正确答案)C.①③④D.①②④2、关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答案)3、在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真正坚持()[单选题] *A.马克思主义(正确答案)B.社会主义C.民主和法治D.独立自主4、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科学发展观②毛泽东思想③习近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单选题] *A.①③④(正确答案)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其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 ?)[单选题] *A.从2020年-2035年(正确答案)B.从现在到2020年C.从2035年-2050年D.从2020年-2050年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单选题]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答案)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61. 纳税人应该自觉履行纳税人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力。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94. 消费能促进生产,所以在消费中多用一次性用品。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20. 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
* [单选题] *A、无偿性(正确答案)B、免费性C、平等性D、公平性10、4.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的是(? )[单选题] *A.原始社会(正确答案)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奴隶社会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单选题] *A.“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正确答案)B.“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D.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12、84.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经济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题量:47题一、单选题(共45题,共90分)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正确答案:A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正确答案:A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正确答案:B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正确答案:B5.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正确答案:A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正确答案:C7.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正确答案:C8.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正确答案:D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正确答案:A10.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在中国东北公然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美国与俄国• B.日本与俄国• C.英国与日本• D.美国与英国正确答案:B11.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解析:C。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最主要的是()。
A.政治侵略B.军事侵略C.经济虐夺D.文化渗透解析:B。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解析:D。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4.中国近代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解析: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5.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解析:C。
颁布于1853年冬,《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6.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长沙战役B.北伐受挫C.天京事变D.安庆失手解析:C。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救亡国存解析:B。
2024年(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4年(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不是西方列强发动殖民扩张的目的。
A.传播资本主义文明B.实现更多的剥削,掠夺C.攫取巨额财宝D.获得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2.抗日战争成功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
A.中美民族冲突B.中日民族冲突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冲突3.在中国近代,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4.中国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歼灭资本主义B.复原国家经济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建立国营经济5.()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B.太平洋战争爆发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战役6.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为动身点。
A.捍卫中华文明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C.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D.推翻封建统治制度7.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8.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一些侵略权益是()。
A.关税自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汉口,九江英租界9.外国人不仅仅在租界里享有领事裁判权。
A.正确B.错误10.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缘由是()。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社会制度的腐败C.经济技术的落后D.中国军队军事素养低下11.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1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命题正确选“A”,反之选“B”。
)1.鸦片战争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B2.近代历史上,魏源最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世纪末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B4.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A5.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第一任首席军机大臣是李鸿章。
B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A7.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A8.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A9.1924年改组后的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联盟。
B10."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最早由毛泽东在八七会议提出。
A11.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12.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立即改减租减息为“耕者有其田” B1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遵循了客观规律要求、反映了人民愿望。
B14.清末“洋务新政”的目的在于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B1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主、民生三大主义。
B16.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A17.1961年前后中共关于国民经济的方针是"整顿、巩固、充实、提高"。
B18.鸦片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的维新派与顽固守旧势力的矛盾乃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B19.石达开出走并全军覆没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20.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的目的在于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B21.最先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张之洞。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经济侵略B.文化侵略C.军事侵略D.宗教渗透2.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4.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5.放火烧毁了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园”的侵略者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八国联军B.英军C.英法联军D.法军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7. 通过侵华战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留兵驻守”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8.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的殊死搏斗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D.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侵略者的战斗10.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中侵入西藏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1.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B.中法战争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1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5)( )A.《中国丛报》B.《北华捷报》C.《字林西报》D.《万国公报》13.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林则徐B.严复C.洪秀全D.康有为15.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林则徐B.严复C.魏源D.康有为16.1894年11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洪秀全B.严复C.孙中山D.康有为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D.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侵略者的战斗
10.19 世纪 70 至 80 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 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中侵入西藏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16.189411 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洪秀全 B.严复
C.孙中山 D.康有为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 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本题难度 系数为 0.7)()
A.《江宁条约》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D.《马关条约》
2.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这些不平等条约 有(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伊犁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A.八国联军 B.英军
C.英法联军 D.法军
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 为 0.6)()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
7. 通过侵华战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规定外国军队有 权在北京使馆区 “留兵驻守”的不平等条约是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1.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本题难度系数 为 0.5)()
A.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B.中法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1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本题难度系数 为 0.55)()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13.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 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控制中国内政
B.操纵中国外交
C.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
D.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4.1842,《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C.军事侵略 D.宗教渗透
2.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
6.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陆海军将领有(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左宝贵 B.丁汝昌
C.邓世昌 D.刘步蟾
7.1840 至 1919 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 其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资本—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
8.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 数为 0.6)()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本题难度系数 为 0.8)()
B.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武器落后
D.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123 下一页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4.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 度系数为 0.8)()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
5.放火烧毁了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 园”的侵略者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9)()
A.广州、上海 B.厦门
C.福州 D.宁波
5.19 世纪 70 至 80 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 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下列行为与英国有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 为 0.65)()
A.入侵云南 B.入侵西藏
C.入侵广西 D.入侵新疆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 1 页:试题第 2 页:答案与解题思路
第 1 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本题难度系数 为 0.8)()
A.经济侵略 B.文化侵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本题难度系数为 0.85)()
A.林则徐 B.严复
C.洪秀全 D.康有为
15.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林则徐 B.严复
C.魏源 D.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