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i2的强韧化及氧化烧蚀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铌合金MoSi2抗氧化涂层制备及组织性能分析

铌合金MoSi2抗氧化涂层制备及组织性能分析

H am n eK i i
J hnh a i Z ogu a
Li o gu t n jn H
C e ay n h nD o o g
H ul u G oi n
( eop c eerhIstt o ae a A rsaeR sa ntue f tr l Poes g eh o g , e i 10 7 ) c i M i s& r si s c nl y B in c n T o j g 0 0 6
维普资讯
铌 合 金 Moi抗 氧 化 涂 层 制 备 及 组 织 性 能 分 析 S 2
何开 民
文 摘
贾中华
吕宏 军
陈道 勇
10 7 ) 00 6
胡 国林
( 航天材料及工 艺研究所 , 北京
在铌合金棒试样上喷涂 M 粉 高温烧结制得 M 层 , o o 然后在添加 活化剂的 S 粉 中扩散渗制得 M . i o
在铌合金上制备的 M S 涂层 , oi : 高温下形成氧化 钼是挥 发性 氧化 物 , 形 成 比较 纯 的玻 璃 质 SO 层 , 可 i 因而具有良好 的抗氧化性能 ; oi M S 与铌合金有相近
P e a a i n a d S r cu e P o e t a y i fOx d t n r p r t n tu t r r p r An l ss o i a i — o y o Re it n o i ssa tM S 2 Co t g o l mb u Al y a i s f r Cou i m l s n o
貌、 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 , 抗氧化和抗热 震性能试验验证 了涂层具有 的综合性能。
2 实验
陷的情况下, 造成裂纹底部铌合金的快速氧化。采用 加入其 他元 素 的方 法 使硅 化 铌 改 性 可 达 到 减 少 穿 透

MoSi2的强韧化及氧化烧蚀性能研究

MoSi2的强韧化及氧化烧蚀性能研究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MoSi2的强韧化及氧化烧蚀性能研究THE RESEARCH OF STRENGTHENING, TOUGHENING, ABLATION AND OXIDATION OF MOLYBDENUM DISILICIDE BASED COMPOSITE徐东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7月国内图书分类号:TB332国际图书分类号:620工学硕士学位论文MoSi2的强韧化及氧化烧蚀性能研究硕 士 研究生:徐东明导 师:张幸红教授申 请 学 位:工学硕士学 科、专 业:材料学所 在 单 位: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答 辩 日 期:2007年7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TB332U.D.C: 620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THE RESEARCH OF STRENGTHENING, TOUGHENING, ABLATION ANDOXIDATION OF MOLYBDENUMDISILICIDE BASED COMPOSITECandidate:Supervisor: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Speciality:Affiliation:Date of Defence: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Xu DongmingProf. Zhang Xinghong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School of Astronautics July, 2007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金属间化合物MoSi2由于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而成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热门候选材料。

但MoSi2的室温断裂韧性低,高温强度不足使其还不能立即应用于该领域。

MoSi2

MoSi2

Vo i c mp c en o c e p c i ey b i e d p r il .I i t d o tt a i d n u h ea i n lS2 o a tr i f r e r e t l y wh s ra a t e d s v k n cs ti p n e u h t n ig o tt e r lt 一 So f o
用 。文 章 最 后 指 出 , 建立 相成 分与 性 能 的对 应 关 系有 助 于 工 艺 优 化 及 其 系 统 性 研 究 。 关键词 金 属 间化 合 物 强 韧 化 裂 纹 反 射 晶界 钉 扎 复 合 材 料
中图分类 号: 1 64 2 TG 4 . 1
文献标识码 : A
; a e . I s p i td o t t a o o i y t e i i e fc ie wa o i r v h lv t d t mp r t r p p r t wa o n e u h t c mp st s n h ss s f t y t mp o e t e ee a e e e a u e e e v
1 1

同制 备技 术及 特点 。
表 1 几种高 温材料的性能
新 型 C/ C复 合 材 料 具 有 优 良 的高 温 强 度 , 但
抗 氧化 【 ; 然金属 铝化 物 ( 2虽 N卜 A , —A ,e lTi lF
等系 ) 有 良好 的抗 氧 化 性 和 低 的 密 度 优 势 , 具 生TiA 及其 复合 材料 已可 以代替 Ni 超合 金 , 3I 基 使 用 温度并 无 明显提 高 。 K. u dc a B n sh h等对 高 于 15 0℃氧 化 气 氛下 具 0 蓝 潜力 的材 料进行 了遴选 , 果见 表 13: 用 结 1 】 可 以 看 出 SC 和 Mo i i S2是 最 佳 备 选 材 料 。

MoSi2及MoSi2基材料的强韧化

MoSi2及MoSi2基材料的强韧化

MoSi2及MoSi2基材料的强韧化
来忠红;朱景川;王丽艳;李明伟;李国伟;尹钟大
【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艺》
【年(卷),期】2000(008)002
【摘要】MoSi2以其较高的熔点、适中的密度和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成为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金属间化合物,但其室温脆性和低的高温强度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 从合金化和复合化等方面对MoSi2及MoSi2基高温结构材料的强韧化作了概述.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来忠红;朱景川;王丽艳;李明伟;李国伟;尹钟大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6.4+12
【相关文献】
1.Si3N4颗粒和纳米SiC晶须强韧化MoSi2基复合材料 [J], 柳公器;周宏明;肖来荣;易丹青;张路怀
2.MoSi2及MoSi2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新进展 [J], 彭可;易茂中;冉丽萍
3.MoSi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强韧化机理 [J], 文小浩;游航;韩小云;丁小芹;张学彬;徐金富
4.多相强韧化MoSi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J], 徐金富;陈胜;吴海飞;文小浩
5.MoSi2材料的强韧化研究进展 [J], 徐兵;王德志;吴壮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渗镀二硅化钼耐蚀

渗镀二硅化钼耐蚀

渗镀二硅化钼耐蚀、耐热材料产品Molybdenum Disilicide Grads Material Product.(简称MDGM)二硅化钼(以下简称 MoSi2)属金属间化合物,它的性能介于陶瓷和金属之间,原子结合方式是共价键与金属键混合。

具有陶瓷和金属的综合性能。

MoSi2熔点高(2030℃),它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具有在多数酸、碱、盐等介质条件下耐腐蚀的功能(氧化性酸和盐除外),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高的热稳定性,还具有抵抗钠、锡、铅、锂、铋等熔融金属液浸蚀的本领。

过去许多科技工作者利用MoSi2上述特性,制造 MoSi2高温发热元件,高温热电偶保护套管;制造熔炼钠、锡、铅、锂、铋等金属的坩埚和原子反应堆装置的热交换器;还制造飞机、火箭、导弹的某些零部件。

过去 MoSi2零部件生产均采用先制造 MoSi2粉末,再用冷压烧结或热压法生产制成。

此工艺使 MoSi2制品尺寸和形状受到很大的限制。

采用此工艺生产出的MoSi2制品还存在两个致命的缺点,即室温下具有陶瓷的脆性,高温下具有金属的塑性,热强性很低。

化工、石油、冶金、建材行业很赏识 MoSi2的优良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能。

但由于受制造技术限制,许多零部件无法加工成型,加之 MoSi2室温脆、高温强度低等因素的制约,使 MoSi2一直无法在耐热及耐蚀工程中大范围推广使用。

而渗镀二硅化钼梯度材料产品(以下简称 MDGM )的研制成功,使推广应用 MoSi2的三大制约因素均迎刃而解。

MDGM 是传统 MoSi2产品脱胎换骨后的新产品,该产品是在钢或高温合金基体表层,通过高能离子渗镀MoSi2,进行基体材料的表面改性,形成具有两种材料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

在室温下,基体材料的韧性使 MDGM 不脆了,耐蚀功能则由渗镀在表层的 MoSi2承担;在高温时,高温强度则由所选高温合金的基体材料决定,表层抗高温氧化的职责由 MoSi2负责。

因此, MDGM 一上市就受到了化工、石化、冶金、建材和机械等行业的青睐。

不同致密度的MoSi2材料在1200℃的循环氧化特性

不同致密度的MoSi2材料在1200℃的循环氧化特性
Re u t s o h tt e “ e t g i n tfu d i l Mo i ma e aso i i d at r 8 .I i f u d t a h e st a s l h w t a h s p si ” s o n n al S 2 tr l x dz f 0 h t s o n h t e d n i h s n o i e e 4 t y n s e t lr lt n t e p si g .T e o i ai n c r flwe e st s mp e s o s t —t p o i ai n k n t s o h o e s n i eai o t “ e t ” h x d t u e o a o h n o o rd n i a l h w y wo se xd t i e i .B t o c
的箱式炉中进行 , 每隔一定的时间取出样品 , 自然冷却
后采用分析天平 ( 感应量 1 g 称其质量 , 0 ) 样品氧化
的累计时间为40h 8 。利用 D A vne 8一 dac 型全 自动 X 2 2 氧 化层 表面 物相分 析 .
射线衍射仪分析表面的相组成 , 采用带能谱 的 K K YY
护膜 , 阻止了氧化 的进一步发生 。氧化层 相组成 由表至里按 照 S 2 oS - M S 逐渐演化 。 i 一M i- oi O ,* : -
关键 词 : o i; M S 致密度 ; 高温氧化 ; Ps n ” “ et g 现象 i 中图分类号 : G 4 . T 16 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2 3— 0 9 2 0 ) 6— 0 1— 3 0 5 6 9 ( 06 0 0 8 0
tefs s g 0—1h n escn a e( 4 0h e r byl er ie c uew t df rn x a o a . h r ae( itt )adt eo ds g 1— 8 )n al o e n a n t sc r i iee t i t nrt h t y i k i h od i e

协同复合材料的强韧化及机理研究

协同复合材料的强韧化及机理研究
Si,N。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抗热震性能,相对 较高的室温断裂韧性,在高温下与MoSi2在热力学 上稳定。Si3N4的添加不仅可提高MoSi2的力学性 能,并可大幅度提高其抗氧化性能…】。Robert等人 [12】的研究表明,在MoSi2中添加30%~50%的Si3N4, 可在其表面形成Si20N保护性薄膜,大幅度提高其 抗氧化能力,避免“pest”氧化发生。作者前期研究 工作[13】表明,添加Si3N4可大幅度提高MoSi2的室 温韧性及抗弯强度。SiC颗粒及其晶须作为MoSi2 的强韧化剂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具有显著的强韧 化效果,研究表明B4],经热压法制备的SiC/MoSi2 纳米复合材料在1520 K时的弯曲强度从77 MPa提
万方数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第38卷
低能解理面发生一些变化,同时削弱了晶界,致使沿 晶断裂分量有所增加。从图3b、3c和3d可看出,添
加强化相的复合材料的断口宏观上表面不平,微观上
1实验
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纯度为99.9%的MoSi2原料 粉末,其平均粒度为2.5 lam;伊Si3N4的纯度为99.9%, 粒度小于l lam:口.SiC晶须的纯度为98%,直径小于 0.5 LLm,长径比大于10,采用盐酸和氢氟酸酸洗、超 声波分散后,烘干待用。三者按一定的体积含量进行 配料,与若干WC球装入尼龙罐并加入适量的无水乙 醇,加盖密封后放在滚筒式球磨机上混合48 h,随后 干燥过筛并倒入石墨模具,在30 MPa压力下,加热 到1700℃热压30 min制成西52 mm×6 mm的坯材, 其组成分别为MoSi2、MoSi2—20%Si3N4(p)、 MoSi2—20%SIC(。)、MoSi2-20%Si3N4(p)-20%SIC(。)。
色的区域的Si02,其中M05Si3和Si02是由MoSi2和 02在热压条件下的高温反应所致(式(2))。Si02在XRD 分析中未能被检测出来可能是由于样品中Si02的量 较少缘故。

MoSi2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研究进展

MoSi2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研究进展
展 。在基体相 方 面 , 有关 Mo i 为基 体 的研 究 大幅 度增 长 , S。作
键。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可改善其韧性并提高它们的强度。其 中, 将各种强化相 引入 金属硅化物基体 中 , 制备金属硅化 物基 复 合材料是最有希望 的强 韧化 方法 , 已成 为研究 工作 的重 点。在 众多的金属硅化物中, 适合作复合材料基体的有 Moi Ts i S 、i 。 。 S、 N 5i和 v S 等。其中尤以 Mo i的综合性能最佳 , Mo i bS 。 3i Sz 对 S 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最多 , 这种 复合材 料具 有很 大的潜力 发 因为 展成为 10 ̄10℃温度范围内应用的结构材料。 20 60 金属硅化物基复合材料 (MC 是 以金 属硅化 物为基 体 。 S ) 以
Ab t a t sr c
Th i y tms eman s se ,mir sr cu ea d p o ete ,itra ep o lm ,o iain b h vo n p l eo tu t r n r p ris n efc rb e xd t e a i r da p i o a —
Mo i,c mp sts S2 o o i ,mirsr eu ea d p o e t s e c o tu t r n rp ri e
O 前言
许多过渡金属硅化 物和难熔 金属 硅化 物具有 熔点 高、 性 弹
wl e 提出 了将 Moi l S 。作为结构材料使 用的建议。他 注意 到 M S 卓越的抗氧化性能 , oi 。 并且测定 了它的某些高温力学性能, 如强度、 蝙变抗力和热冲击性能等等。他还对 MoiAl 3 S — z 复 z 0 合材料作 了一 些开 创 性 的研究 工 作 。发现 Moi的 低温 脆性 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MoSi2的强韧化及氧化烧蚀性能研究THE RESEARCH OF STRENGTHENING, TOUGHENING, ABLATION AND OXIDATION OF MOLYBDENUM DISILICIDE BASED COMPOSITE徐东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7月国内图书分类号:TB332国际图书分类号:620工学硕士学位论文MoSi2的强韧化及氧化烧蚀性能研究硕 士 研究生:徐东明导 师:张幸红教授申 请 学 位:工学硕士学 科、专 业:材料学所 在 单 位: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答 辩 日 期:2007年7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TB332U.D.C: 620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THE RESEARCH OF STRENGTHENING, TOUGHENING, ABLATION ANDOXIDATION OF MOLYBDENUMDISILICIDE BASED COMPOSITECandidate:Supervisor: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Speciality:Affiliation:Date of Defence: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Xu DongmingProf. Zhang Xinghong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School of Astronautics July, 2007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金属间化合物MoSi2由于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而成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热门候选材料。

但MoSi2的室温断裂韧性低,高温强度不足使其还不能立即应用于该领域。

并且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服役环境非常恶劣,需经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和高温燃气流的冲刷。

所以MoSi2的抗热震性和抗动态氧化能力也是必须考察的重点。

碳化硅晶须(SiC w)是缺陷很少的陶瓷单晶体,它具有很大的长径比。

因此碳化硅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达到14GPa,弹性模量能够达到700GPa,是一种很理想的陶瓷增韧体。

采用SiC w增韧MoSi2,改善MoSi2的本征脆性,并提高其抗热震性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为提高MoSi2粉体烧结的本征驱动力,采用湿法球磨的方法将MoSi2粉体的中位粒径降低到 1.80μm。

选用非离子型分散剂聚乙二醇和无机电解质类分散剂焦磷酸钠做为SiC w的分散剂,选用无水乙醇做为SiC w的分散介质。

采用超声振动加球磨混合的方法对SiC w进行分散。

实验结果表明SiC w 在基体MoSi2中的分散效果良好。

在1600℃的烧结温度和 30MPa的烧结压力下,保温时间1h热压烧结制备了MoSi2\SiC w和MoSi2\SiC p复合材料。

通过对体系的烧结动力学研究,发现SiC w含量为30vol%的试样的致密化速率曲线明显不同于SiC w含量为20vol%和10vol%的试样。

晶须含量对烧结致密化影响明显,而晶须的形状对烧结的影响不明显。

通过力学性能的测试发现SiC w的加入明显改善了MoSi2的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随SiC w含量的提高而上升。

由于SiC w竹节状的外形和热膨胀失配引起的残余压应力,SiC w和MoSi2界面解离困难,限制了晶须桥联和晶须拔出等重要韧化机制作用的发挥。

主要的韧化机制是裂纹偏转、晶粒细化和残余应力韧化。

使用氧-乙炔烧蚀实验装置考察材料的抗热震能力和动态氧化能力。

理论计算表明:强度的提高是MoSi2\SiC w复合材料抗热冲击断裂性提高的主要原因,而热膨胀系数降低则是MoSi2抗热震损伤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尽管理论计算表明SiC w的加入能提高MoSi2的抗热震性,但在实际的热震测试中,试样均发生了热震破坏。

即使是SiC w含量高达30vol%的MoSi2\SiC w复合材料也还是不能有效地抵抗热冲击破坏。

1710℃动态氧化条件下MoSi2\SiC w表面生成致密的SiO2保护层,4min内- I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没有烧蚀。

1817℃,表面的SiO2氧化层发生了严重退化。

关键词二硅化钼;碳化硅晶须;烧结动力学;韧化;热震;动态氧化-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termetallic compounds MoSi2 is a hot candidate material for next generation of aero-engine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oxidation resistance at high temperature. However, MoSi2 use is limited by the brittlenes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low strength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components of aero-engine need to withstand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the high-temperature gas flow erosion. So 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nd dynamic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MoSi2 must to be researched.SiC whiskers (SiC w) ha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its little defects and high aspect ratio. Its tensile strength can be up to 14 GPa and elastic modulus can reach to 700 GPa. Therefore using the SiC w as the toughening agent to improve the intrinsic brittleness of MoSi2 and enhance its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MoSi2 powder was wet milled to 1.80 μm for enhancing the intrinsic driving force of sintering.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sodium pyrophosphate were used as the dispersant of SiC w. And ethanol was choosed as the dispersion medium. Ultrasonic vibration and milling mixed approach were used to scatter the SiC w.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SiC w were well dispersed in MoSi2 matrix. MoSi2\SiC w and MoSi2\SiC p composites material were prepared by the hot pressing sintering.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was 1600℃ and the holding pressure was 30 MPa. Densification rate curve of MoSi2\30vol% SiC w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MoSi2\20vol%SiC w and MoSi2\10vol%SiC w by studying the sintering kinetics of the system. The content of the SiC w affected on the densification significantly. And the shape of whisker is not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sintering.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mprovement of MoSi2 by the adding of SiC w was significant.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ro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iC w content.As the bamboo-shaped outer surface of SiC w and the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results from thermal expansion mismatch between SiC w and MoSi2, interface debonding is very difficult. Two important whisker toughening mechanisms of whisker bridging and pullout were both limited to- I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laying their roles.The main toughening mechanisms are crack deflection, grain refinement and residual stress toughening.The oxygen-acetylene device was set up for the thermal shock and oxidation dynamic testing. Calculations shows the rise of strength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increasing of thermal shock fracture resistance in MoSi2\SiC w composite. And lower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was account for the rising of thermal shock damage resistance in MoSi2\SiC w. Alth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SiC w was able to improve the material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ll of the samples were damaged in the actual thermal shock tests. It was infered that MoSi2\30vol%SiC w has a higher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han MoSi2\20vol%SiC w and MoSi2\10vol%SiC w by studying the surface and the fracture macrograph of the thermal shocke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SiC w.MoSi2\SiC w generated compact surface SiO2 protection layer at 1710℃dynamic oxidation conditions. So there was no ablation in 4 min.And the silica oxide layer began to severely degrade up to 1817℃.Keywords MoSi2, SiC w, toughening mechanism, thermal shock, dynamic oxidation- IV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MoSi2的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及性能 (2)1.2.1 MoSi2的组成及晶体结构 (2)1.2.2 MoSi2的微观组织 (3)1.2.3 MoSi2的性能 (4)1.3 MoSi2的复合化 (7)1.4 SiC w的结构、性能及对MoSi2性能的影响 (9)1.4.1 SiC w的结构及性能 (9)1.4.2 SiC w对MoSi2性能的影响 (10)1.4.3 SiC w\MoSi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11)1.5 国内外关于MoSi2及MoSi2\SiC w的研究进展 (13)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第2章材料与试验方法 (17)2.1 材料体系及成分设计 (17)2.1.1 原料分析 (17)2.1.2 成分设计 (19)2.2 试验及表征方法 (20)2.2.1 密度及相对密度测试 (20)2.2.2 粉体粒度测试 (21)2.2.3 力学性能测试 (21)2.2.4 成分及组织结构分析 (22)2.2.5 热震 (22)2.2.6 动态氧化 (23)第3章制备工艺及烧结动力学分析 (24)3.1 制备工艺 (24)3.1.1 MoSi2粉体细磨工艺 (24)- V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2 晶须的酸洗工艺 (26)3.1.3 分散工艺 (27)3.1.4 烧结工艺 (28)3.2 烧结动力学分析 (28)3.2.1 扩散蠕变理论模型 (28)3.2.2 实际烧结曲线 (31)3.2.3 第二相对烧结的影响 (34)3.3 本章小结 (37)第4章力学性能及韧化机制 (38)4.1 微观组织分析 (38)4.1.1 MoSi2的微观组织分析 (38)4.1.2 MoSi2\SiC w的微观组织 (39)4.1.3 MoSi2\SiC p的微观组织 (40)4.2 力学性能 (40)4.3 MoSi2的断裂模式及本征脆性 (42)4.4 界面解离条件 (43)4.5 残余应力大小计算 (44)4.6 MoSi2\SiC w增韧机制探讨 (47)4.6.1 裂纹偏转机制 (48)4.6.2 晶须拔出机制 (49)4.6.3 晶须对裂纹的桥联 (50)4.6.4 晶粒细化 (50)4.6.5 晶须断裂 (52)4.6.6 残余应力增韧 (53)4.7 以减弱残余应力为目的的界面设计 (54)4.7.1 改性剂的选择 (55)4.7.2 增韧效果 (55)4.7.3 结果分析 (56)4.8 本章小结 (58)第5章热震及动态氧化 (59)5.1 热震性能研究 (59)5.1.1 SiC w对MoSi2抗热震性的影响 (59)5.1.2 热震性能分析 (65)- VI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3 C的加入对抗热震性的影响 (68)5.2 动态氧化 (70)5.2.1 氧化机制 (70)5.2.2 氧化结果 (72)5.2.3 氧化结果分析 (74)5.3 本章小结 (74)结论 (76)参考文献 (77)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80)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80)致谢 (81)- V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航空航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