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6.10)
2015年下半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教师基本能力考试题

2015年下半年福建省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教师基本能力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个性的____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它是对品德发展的____手段。
A:说服教育法促进B:榜样示范法推动C:陶冶教育法强化D:品德评价法强化3、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单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层次结构论4、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映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____A:准备律B:近因律C:练习律D:效果律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A:演示法B:实验法C:练习法D:讲授法6、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7、提出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班级授课制度,主张“自然适应性”原则的教育家是__。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8、____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A:问题B:问题解决C:理解问题D:问题空间9、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也可以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新奇的学习情境。
A:直观导人B:练习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人10、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__A.两极性B.动力性C.统合性D.遗传性11、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教学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个别教学12、下列史书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汉纪》D:《明史》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__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14、在学与教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学》考试题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____A.收集信息资料B.选择问题情境C.分析解释问题D.解释形成概念2、假定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为已知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属于____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概念学习3、教师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4、德育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即____A.知、情、意、行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C.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和道德观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5、主张“教育即学会关心”的德育模式是____A.认知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6、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____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7、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____个信息项目。
A.3±2 B.5±2 C.7±2 D.9±28、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这些是教育的____A.社会功能B.人口功能C.本体功能D.经济功能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10、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三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____A.福勒B.费斯勒C.赫尔巴特D.杜威11、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____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1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是____A.壬寅学制B.戊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戍学制14、教育是一种____A.生物现象B.心理现象C.自然现象D.社会现象15、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____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16、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的具体实践。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考试试题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____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2、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___A.2岁B.4岁-5岁C.4岁D.6岁3、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____A.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B.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实践性D.普及性、基础性和综合性5、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____A.人的潜能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D.有无心理疾病6、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____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7、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A.5±2组块B.7±2组块C.5±2 D.7±28、学生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和学校所制定的有关日常行为规范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进行判断的能力称为____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C.自我调控能力D.道德评价能力9、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是陆钦斯的____A.白鼠按键取食实验B.白鼠走迷宫实验C.“量杯”实验D.儿童攻击实验10、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1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____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3、儿童对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____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14、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____A.流畅性B.独特性C.综合性D.多维性15、教学测量运用的方法是____A.测验B.观察C.访谈D.实验1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规律的反映。
福建省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笔试考试试卷

福建省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笔试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斯金纳2、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____ 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记忆技能D.运动技能3、”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____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A.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5、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6、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____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7、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____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达标评价D.形成评价8、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__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9、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____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10、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____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11、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都肯定地回答是1,而谷超豪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
这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独立性12、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____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13、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____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14、1942年,罗杰斯在他的著作____中强调咨询过程应当重视当事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和责任,即“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考试试题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____A.倒U关系B.正相关C.负相关D.无关系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____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3、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____A.单一课和综合课B.理科和文科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D.传统课和现代课4、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____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标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____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6、”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具有____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____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____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9、学生因为教师和蔼可亲、知识广博而喜欢其所教课程。
这主要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10、教学测量运用的方法是____A.测验B.观察C.访谈D.实验11、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____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____A.发展认知结构说B.习得三类知识说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D.认识发生论1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____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14、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是在____A.1978年B.1980年C.1986年D.1988年15、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
2015年福建省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练习题及答案试题

2015年福建省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练习题及答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一头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盐溶化了。
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
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
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
可是棉花吸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最适合作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过河的驴子B:盐与棉花C:愚蠢的驴子D:驴子的经验2、培养劳动者是__。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3、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首创。
A:皮亚杰B:雅各布森C:艾里斯D:沃尔帕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这一思维训练方法叫做__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5、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6、一个身穿工商行政管理制服的人从集贸市场走出来。
根据以上陈述,可作出下列哪项判断?A:这个人一定是该市场的管理人员B:这个人一定是上级派来的检查人员C:这个人一定是来买东西的市场管理人员D:这个人可能是其他市场的管理人员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__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8、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__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E:重视个别差异10、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__。
2015福建省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2、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3、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4、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5、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6、人工智能是属于()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D、机器学习7、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8、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9、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 1岁B、 3岁C、 5岁D、 7岁10、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1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12、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3、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14、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1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16、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1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18、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B、斯金钠C、加涅D、金布尔19、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20、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21、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澳苏贝尔D、奥斯本22、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23、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24、奥斯本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D、头脑风暴法2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26、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2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2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29、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3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3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3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B、5 2C、6 2D、7 233、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D、分离焦虑34、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35、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3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3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38、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39、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40、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41、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43、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44、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45、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4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47、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4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49、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50、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1、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52、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53、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托尔曼5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56、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2015年福建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3.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5.”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B、斯宾塞C、杜威D、赫尔巴特6.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8.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9.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0.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11.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12.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A 矛盾性B多端性C复杂性D一致性13.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A班主任工作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C体育竞赛D社会实践14.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2015年福建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
(6.10)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
2.【答案】B 。
3.【答案】A 。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中公教育提供
4.【答案】A 。
5.【答案】D 。
6.【答案】B 。
7.【答案】C 。
中公专家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小学阶段面临的冲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因此人格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答案】B 。
9.【答案】B 。
中公专家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感觉适应不属于学习。
10.【答案】D 。
中公专家解析:教学内容是指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更多详情点击福建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