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60型轮式装载机正转六连杆工作机构设计任务书-最新
装载机反转六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

中 图 分 类 号 : 1 .1 U4 55
引言
装 载机 主 要 用来 铲 、 、 、 散 装物 料 , 一 种 用途 十 装 卸 运 是
装 载 机 的 工 作 机 构
运 用 机 械 动 力 学 仿 真 软 件 ( AMS 建 立 了 某 装 载 机 反 转 六 连 杆 机 构 的 动 力 学 模 型 , 其 进 行 了 仿 真 研 究 , AD ) 对 发 现 在 装 载 机 铲 装 作 业 过 程 中 , 斗 的 最 大 转 动 角 度 达  ̄ 2 .。 经 过 A MS 化 设 计 后 , 斗 的 最 大 转 动 角 度 降 f f 。 从 铲 f 39 , J DA 优 铲  ̄ ] , 9
转 自缸
提 升过 程 中 , 斗有 一 定程 度 的转 动 。 了在 装载 作 业 中减 铲 为
少 物料 的撤 落 , 以下2 办 法 。 有 种 () 动 臂 提 升 过 程 中 , 驶 员 不 停 地 调 整 转 斗 油 缸 的 1在 驾 位置 . 持 铲 斗 的角度 不 变 : 保 () 过 优 化 设 计 的 方 法 使 反 转 六 连 杆 机 构 在 动 臂 举 2 通 升 过 程 中保 持 铲斗 的角 度 不 变 。 第 1 方 法容 易使 驾 驶 员产 生 疲 劳 , 此不 宜采 用 : 2 种 因 第 种 方 法 是 现 在 通 用 的 办 法 。 传 统 的 机 械 设 计 常 采 用 试 算 的
装载 机 的工 作 机构 主要 包 括 转 斗 油 缸 、 臂 、 臂 、 摇 动 铲
分 广 泛 的 工 程 机 械 ,轮 胎 式 装 载 机 由于 其 速 度 快 、 灵 活 机 斗 、 杆 和 动 臂 油 缸 6 部 件 , 为 六 连 杆 机 构 。 因 为 转 斗 连 个 称 又 动 、 率 高 而 被 广 泛 使 用 E2 某 型 装 载 机 在 装 载 物 料 过 程 油 缸 的 运 动 方 向 和 铲 斗 的 转 动 方 向 相 反 .所 以称 为 反 转 六 效 l] -。 中经 常 出现 物料 撤 落 的情况 , 重 影 响 了其 作 业效 率 。 严 经分 析后 认 为 ,物料 撤 落 的主 要原 因是 装载 机在 动 臂 连 杆 机 构 。 某 装 载 机 工 作 装 置 的 结 构 如 图 1 示 [。 所 3 ]
装载机的总体方案设计书及工作装置方案设计书1

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基础建设主要工具和手段的工程机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程机械设备是集机、电、液一体化和信息、激光等高新技术以及审┊┊美艺术于一身的现代机电产品,并且正在向着自动化、远距离控制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装载机作为现代工程机械很重要的一种设备也是如此。
装载机主要用于铲装土壤、┊沙石、煤炭、石灰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以进行推土、起重、、破碎等作业。
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筑工程。
┊在我国,装载机经历了50~60年的发展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国外轮式┊┊装载机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基于液压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各种智能装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装载机的设计、计算操作控制、检测监控、生产经营和维修服务等┊各个方面,使国外轮式转载机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精致”,其自动化程度也得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司机的作业环境,提高了作业舒适性,降低┊了噪声、振动和排污量,保护了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简化维修、降低作业成本,使┊订其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和操作性能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为了满足铲掘┊能力和快速装卸两方面的要求,装载机工作装置采用多级液压系统,工作装置已不再┊┊采用单一的Z形连杆机构,不断研制出集液压、微电子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并广泛应用于轮式装载机的产品设计之中。
国外轮式装载机在其未来技术发展中将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故障诊断线┊系统;采用单一吸声材料、噪声抑制方法等消除或降低机器噪声;通过不断改进电喷┊装置,进一步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量;研制无污染、经济型、环保型的动力装┊┊置;提高液压元件、传感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可靠性与灵敏性,提高整机的机—电—信┊一体化水平;在控制系统方面,将广泛采用电子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换挡变速┊┊装置;普遍安装GPRS定位与质量自动称量装置;开发“机器人式”装载机等。
zl50轮式装载机说明书

前言轮式装载机属于铲土运输机械类,装载机主要用来装卸成堆散料,也能进行轻度的铲掘工作。
由于它适用于建筑、农业、矿山、铁道、公路、水电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在国内外产量与品种的发展都较快,是工程机械中的一个主要机种。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及水电、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多,国外先进工程机械先后涌入中国市场,我国工程机械设施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这也意味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对技术人才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装载机不同的使用要求,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类型。
通常,按使用场合的不同,分成露天用装载机和井下用装载机;接行走系统结构不同,分成轮式装载机与履带式装载机;按卸料方式不同,分为前卸式(前端式)、后卸式与回转式装载机。
该设计主要论述露天工程用的轮式装载机的设计。
轮式装载机的设计,大致要经历:明确任务、调查研究、制订设计任务书,进行整车布置、确定整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各部件的方案设计与强度计算,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试验鉴定和修改定型等这样一些阶段。
对于装载机的设计是否成功,首先是从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好造、好用、好修,具备较高的作业生产串和较低的使用成本来衡量的。
这体现在设计工作中,就是应当使装载机具有较完善的技术经济性能与指标以及先进的部件结构方案。
作者:左凤(陕理工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73班陕西汉中 723003)指导教师:何亚娟摘要本次设计主要进行的工作装置的设计。
装载机采掘和卸载货物的作业是通过工作装置的运动实现的。
装载机的工作装置由铲斗,动臂、摇臂及连杆等组成。
铲斗以铲装物料;动臂和动臂油缸的作用是提升铲斗并使之与车架连接;转斗油缸通过摇臂,连杆使铲斗转动。
动臂的升降和铲斗的转动采用液压操作。
先对装载机的发展概况及设计的指导思想、特点、任务进行概述,然后确定方案,在技术设计部分罗列了ZL50装载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进行了牵引特性计算,工作装置设计。
装载机的总体设计及工作装置设计2

4.3.5 工作装置连杆机构系统运动分析反转六杆机构工作装置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都是与铰接点的坐标有关的参数。
当连杆机构的各铰接点的坐标值一旦确定,这些参数都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主要参数有铲斗位置角、卸载角、卸载高度、卸载距离和倍力系数等。
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定量的评估连杆机构的设计质量,并为进一步修改提供可靠依据。
1.铲斗对地位置角由前面画图所知,G 点和F 点同为一个铲斗上的两个点,所以铲斗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运动可用GF 杆的平面运动来描述,而在铲斗举升过程中的各瞬时对地面的倾角,即铲斗对地位置角,可用GF 与地面的夹角来表示。
(1)铲斗举升平动分析根据前述铲斗举升时应近似平动的要求,应有下列不等式成立,即 210i αα︒-≤ (4-16)式中 —工况Ⅱ时铲斗对地位置角;—各工况时铲斗对地位置角。
经画图得知,在任选的几个位置中均满足式4-16,因此满足其运动要求。
可得如下结论:由于反转六连杆机构在动臂举升时,铲斗的相对运动方向与其牵连运动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只要合理确定各交接点位置,举升平动的要求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
这正是反转六连杆工作机构的优势所在。
(2)铲斗自动放平前述铲斗自动放平性能与下面的描述是等效的,即铲斗由工况Ⅰ开始举升,在举升过程中保持铲斗油缸长度不变,当动臂转角=时,铲斗恰成工况,即卸载状态。
工况Ⅰ和工况Ⅱ时的连杆机构参数只在转斗油缸的长度不同。
若有4140ααϕα-=- (4-17) 成立,则说明铲斗自动放平。
式中 —铲斗最高位置时卸载角。
设计中所给为50°。
—工况Ⅰ时的铲斗前臂与x 轴的夹角,设计中所给为5°。
则-=-=45°。
因此,铲斗能够自动放平。
2.最大卸载高度和最小卸载距离铲斗高位卸载时的卸载高度和卸载距离,必须分别不小于设计任务给定的最大卸载高度和最小卸载距离,否则将影响卸载效率,甚至不能进行高位卸载。
太大时,将增加卸载冲击,损坏运输车辆;过大,虽然有利于装车,但加大了工作机构前悬,降低了整机稳定性。
学术论文:(毕业设计论文)《ZL60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ZL60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摘要装载机属于铲土运输机械类,是一种通过安装在前端一个完整的铲斗支承结构和连杆,随机器向前运动进行转载或挖掘,以及提升、运输和卸载的自行式履带或轮胎机械。
它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和矿山等工程建设。
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对于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本钱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机械化施工中不可缺少的装备之一。
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和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对工程机械需求量迅速增加,因而对其可靠性、维修性、平安性和燃油经济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世纪以来,国外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时期,在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结构和新产品。
总体设计又是装载机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对装载机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以ZL60轮式装载机为研究对象的总体设计是本课题内容。
关键词: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总体布置;匹配;AbstractShovel loader belongs to the transport machinery. It is self-propelled crawler or tire machine by installing a full supporting structure ofbucket and linkage in the front of it, which can move forward to transship or excavate, upgrade, transport and unload along with the machine. It is widely used in highway, railway, construct, hydroelectric power, port,mine and other projects. Loaders have some advantages which have high operating speed, high efficiency, good mobility, easily oper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loader becomes one of the major machines in the earth and rock work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t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equipment in modern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which plays a important rolei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speed, reducing labor intensity,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nd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proje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rapid increased demand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higher requirements relat ed to machinery’ reliability, maintainability, safety and fuel economy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 Since the 20th century, foreig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in which new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structures and new products are emerging constantly.Because overal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oader design, which plays a decis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ader,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is overall design of ZL60 wheel loader as a study object.Key Words: wheel loaders; overall design; general layout; matching目录 TOC \o "1-3" \h \z \ul "_Toc262984810" 1 绪论 REF _Toc262984810 \h 1l "_Toc262984811" 1.1国内轮式装载机开展现状及趋势 REF _Toc262984811 \h 1l "_Toc262984812" 1.2 轮式装载机新技术开展特点 REF _Toc262984812 \h 2l "_Toc262984813"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REF _Toc262984813 \h 2l "_Toc262984814" 2 总体设计的原那么及主要内容 REF _Toc262984814 \h 4l "_Toc262984815" 2.1 工程机械设计原那么REF _Toc262984815 \h 4l "_Toc262984816" 2.2 工程机械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REF _Toc262984816 \h 4l "_Toc262984817" 3 ZL60轮式装载机总体参数确实定 REF _Toc262984817 \h 6l "_Toc262984818" 3.1发动机的功率 REF _Toc262984818 \h 6l "_Toc262984819" 3.1.1运输工况 REF _Toc262984819 \h 7l "_Toc262984820" 3.1.2插入工况 REF _Toc262984820 \h 7l "_Toc262984821" 3.2自重力 REF _Toc262984821 \h 8l "_Toc262984822" 3.3掘起力 REF _Toc262984822 \h 9l "_Toc262984823" 3.4 最大驱动力 REF _Toc262984823 \h 9l "_Toc262984824" 3.5铲斗后倾角及卸载角 REF _Toc262984824 \h 10l "_Toc262984825" 3.6行驶速度和档位数 REF _Toc262984825 \h 10l "_Toc262984826" 3.7装载机作业阻力 REF _Toc262984826 \h 10l "_Toc262984827" 3.7.1插入阻力Px REF _Toc262984827 \h 10l "_Toc262984828" 3.7.2铲起阻力 REF _Toc262984828 \h 11l "_Toc262984829" 3.7.3转斗阻力矩 REF _Toc262984829 \h 12l "_Toc262984830" 3.8铲斗的最大卸载高度Hmax与卸载距离S REF_Toc262984830 \h 12l "_Toc262984831" 3.9最小离地间隙 REF _Toc262984831 \h 12l "_Toc262984832" 4 ZL60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 REF _Toc262984832 \h 14l "_Toc262984833" 4.1发动机 REF _Toc262984833 \h 14l "_Toc262984834" 4.2传动系各零部件结构型式的选择 REF _Toc262984834 \h 14l "_Toc262984835" 4.2.1液力变矩器 REF _Toc262984835 \h 14l "_Toc262984836" 4.2.2变速器 REF _Toc262984836 \h 17l "_Toc262984837" 4.2.3驱动桥 REF _Toc262984837 \h 17l "_Toc262984838" 4.3 转向系 REF _Toc262984838 \h 17l "_Toc262984839" 4.4制动系 REF _Toc262984839 \h 17l "_Toc262984840" 4.5轮胎 REF _Toc262984840 \h 18l "_Toc262984841" 4.6工作装置 REF _Toc262984841 \h 18l "_Toc262984842" 4.7转向与工作液压系统 REF _Toc262984842 \h 18l "_Toc262984843" 5 ZL60轮式装载机的总体布置 REF _Toc262984843 \h 20l "_Toc262984844" 5.1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布置 REF _Toc262984844 \h 21l "_Toc262984845" 5.2 铰接点和传动轴的布置 REF _Toc262984845 \h 23l "_Toc262984846" 5.3摆动桥的布置 REF _Toc262984846 \h 24l "_Toc262984847" 5.4驾驶室的布置 REF _Toc262984847 \h 25l "_Toc262984848" 5.5 转向系的布置 REF _Toc262984848 \h 25l "_Toc262984849" 5.6 工作装置的布置 REF _Toc262984849 \h 26l "_Toc262984850" 5.7 各运动部位校核要求 REF _Toc262984850 \h 26l "_Toc262984851" 5.8桥荷分配和重心位置的计算与调整 REF _Toc262984851 \h 26l "_Toc262984852" 6 ZL60轮式装载机液压油箱的设计 REF _Toc262984852 \h 30l "_Toc262984853" 6.1 油箱的功用 REF _Toc262984853 \h 30l "_Toc262984854" 6.2油箱容积确实定 REF _Toc262984854 \h 31l "_Toc262984855" 6.3 油箱的结构要点 REF _Toc262984855 \h 35l "_Toc262984856" 7 结论 REF _Toc262984856 \h 37l "_Toc262984857" 参考文献 REF _Toc262984857 \h 38l "_Toc262984858" 附录39l "_Toc262984859" 致谢401 绪论品种繁多的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交通运输、能源、矿山、农、林、水利、市政建设和现代化国防建设事业中。
ZL60轮式反转六连杆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设计)任务书

[7]高湖海.装载机械[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8]周岭、张有强.机械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4.8
[9]章跃.机械制造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符春生、张克义.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0.8
附件3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用表)
系(部):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ZL60轮式反转六连杆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
下达任务日期
任务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1、了解国内外装载机的发展与方向;
2、设计及计算装载机工作装置。
研究方法
1、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有关装载机的资料,整理选取相关的资料;
[2]李健成.矿山装载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3]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液压传动[M].化学化工出版社.2017.6
[5]韩泽光、郑夕健、同长虹.机械设计[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1.9
[11]郭利军、倪春迪、盛巍.中文版UG7.0高级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6
进度安排
各阶段工作任务
起止日期
查阅相关资料
1~2周
进行工作机构计算
3~4周
进行机械制图的绘制
5~8周
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
9~10周
整理资料,进行答辩
11~12周
任务下达人签名
ZL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培训教程

05
工作装置的制造与装配
制造工艺流程
原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准备所需规格和数量的原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
切割与成形
使用切割和成形设备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焊接与连接
通过焊接或连接方式将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工作装置。
表面处理
对工作装置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电镀等,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轻量化材料
总结词
轻量化材料能够减小工作装置的重量,提高 装载机的机动性和能效。
详细描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轻量化材料在装载机 工作装置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轻量化材 料能够有效地减小工作装置的重量,从而降 低整机的重量,提高装载机的机动性和能效 。同时,轻量化材料还能够减小工作装置的 惯性,提高其响应速度和作业效率。常见的
工作装置的设计要求
高效性
工作装置应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和可靠性, 以满足生产需求。
稳定性
工作装置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保 证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
安全性
工作装置应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因素,保证 操作安全、舒适。
经济性
工作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以降低总体使用成本。
02
工作装置结构设计
日常维护保养
01
02
03
清洁工作装置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洁 工作装置的表面,去除灰 尘和杂物。
检查油位和密封件
定期检查工作装置的油位 和密封件是否正常,如有 异常应及时处理。
定期润滑
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工 作装置的各个关节进行润 滑,以减少磨损和摩擦。
常见故障排除
液压系统故障
如发现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异常 或油温过高,应检查液压泵、溢 流阀、油缸等部件是否正常。
装载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1.1设计课题我此次设计专题为装载机工作机构设计,要求该装载机装载能力大,机动性好安全可靠,生产率较高,其斗柄是曲线的,铲斗的提起和倾斜由油缸的动作来实现。
1.2装载机的发展历史装载工作是整个地下采矿的重要环节,其工作量最繁重,费时最多,对采矿生产率影响极大。
消耗于这一工序的劳动量占循环时间的30%-40%。
正因为如此,国外许多的国家十分重视装载机械的开发推广与使用。
装载机开始制造是在90多年前。
最早的装载机是在马拉的农用拖拉机前部装上铲斗而成.。
自身带有动力的装载机,是在1920年初出现的,其铲斗安装在两根垂直立柱上,铲斗的举升和下落是用钢绳来操纵的。
从1930年开始,装载机的机构得到较大的改进。
1939年出现了比较先进的轮胎式装载,在40年代装载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1944年,开始用液压代替钢绳控铲斗。
1947年装载机发展成四轮驱动。
1950年出现了第一台带有液力变矩器的轮胎式装载机,它使装载机能够很平稳地插入料堆并且使作增快,同时插入运动,发动机不会因插入阻力大而熄火。
1960年出现了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这使装载机转向性能大大改善,增加了它的机动性能性和纵向稳定性。
60年代的电动装载机。
这是装载机设计的一个新的突破,它进一步增加了装载机的使用围。
今后装载机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工作机构尺寸的增加和机构的改进进一步增加了生成力。
1.3装载机工作机构的特点装载机工作机构由潺斗,铲臂,铲斗座,升降油缸(两个左右对称)侧卸油缸,拉斗油缸组成。
装载机在工作过程中,铲斗是沿料堆底部插入料堆的,斗尖在料堆运动,轨迹如图1-1所示。
图1-1由于铲斗沿料堆底部插入料堆所以插入阻力大,阻力方向与机体的推进方向相反,从而使得装载机有足够的重量和牵引力来克服插力。
以得到足够的插入深度,铲斗插入料堆后,在开始提升的瞬间,料堆对提升的阻力很大,以后就迅速的降低,故在提斗的过程中工作机构承受的负载很不均匀,尖峰负荷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高湖海.装载机械[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8]周岭、张有强.机械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4.8
[9]章跃.机械制造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符春生、张克义.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0.8
[2]李健成.矿山装载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3]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液压传动[M].化学化工出版社.2017.6
[5]韩泽光、郑夕健、同长虹.机械设计[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1.9
(1)ZL60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机构、结构设计和主要构件的强度校核计算;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40页左右不少于1.2万字);
(3)绘制ZL60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装配图一张(A0);
(4)绘制动臂部件图一张(A1);
(5)绘制铲斗部件图一张(A1)。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健成.矿山机械(装载机械部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11]郭利军、倪春迪、盛巍.中文版UG7.0高级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6
进度安排
各阶段工作任务
起止日期
查阅相关资料
1~2周
进行工作机构计算
3~4周
进行机械制图的绘制
5~8周
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
9~10周
整理资料,进行答辩
11~12周
任务下达人签名
任务接收人
签名
教研室指导小组表可根据内容续页;2、本表一式两份,学生、系部存档各一份;3、签名需手写,其他内容电子版填写。
2、查看主要生产厂家的装载机视频案例;
3、与同学配合,向老师请教,做出改进后的装载机;
4、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经验采用计算法和类比法综合运用的方法;
5、根据自己最后的设计,确定最终方案。
主要任务及目标
斗容:3.3 m3额定载重量:6t最大铲取力:180kN最大牵引力:165kN
最小卸载距离:1250mm最大卸载高度:3100mm
附件3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用表)
系(部):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ZL60型轮式装载机正转六连杆工作机构设计
下达任务日期
任务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1、了解国内外装载机的发展与方向;
2、设计及计算装载机工作装置。
研究方法
1、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有关装载机的资料,整理选取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