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1年最新版《高等教育学》笔记27页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 新教材-2011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  新教材-2011复习重点

一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简答论述题为什么要学习高教理论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a.高等教育的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b.高等教育实践只有合乎教育规律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c.高等教育改革更离不开高等教育理论的指导。

注意:教学改革1)改革是破旧创新:破什么旧、创什么新,必须以教育规律为依据 2)传承与创新 3)提出改革方案:小步走、循序渐进 4)实施方案 5)总结:实现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有机统一2.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a.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学术性和技艺性双重特点;b.大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其实在其教师生涯开始之前就有潜在地、无意思的感知;c.大学教师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效果的需要。

注意: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水平,包括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具有必须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的学生满意原则,对社会风气是迎合还是保持合适的批判二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简答论述题教育的本质特点1.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教育需要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我属性的发展;2.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1.高级性:第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第二,高等教育的对象是青年,身心发展相对比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三,教师和学生更加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2、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3、学术性: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基本原则: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4、公益性:5、主体性:大学不仅是使人类掌握科学知识、追求客观真理的摇篮,更是教人如何守望心灵、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高等教育学1-13章 笔记

高等教育学1-13章 笔记
17、狭义的文化是泛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称
18、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19、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20、18世纪以前大学已产生发展科学的职能
21、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2、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3、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4德国柏林大学的产生标志着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
高等教育学
是非判断题
第一章
1、中世纪大学时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5、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6、高等教育不能够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7、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8、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教发展速度和规模不起作用
6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7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第十一章
1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
3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第十二章
3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4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5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6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第八章
1专业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2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得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得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就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得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就是一门以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与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得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得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得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它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得复杂得综合结构。

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教育方针:就是国家在一定得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得需要,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得总得工作方向与奋斗目标,就是教育政策得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得以及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就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得基本指针。

如果就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得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教育目得:具体而言就就是指按一定社会得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得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得高级专门人才。

《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得目得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得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得设置、组织机构间得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得划分等等。

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得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

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得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得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得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得管理。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学习高等教育学有何意义?一、引导观念更新;二、服务政策咨询;三、推动实践发展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芽,后经数千年演变;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具有行会性具有自治性具有国际性洪堡提出两条基本的原则。

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在科研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首先,学者思想言论自由;其次师生教学自由;再次大学独立自主大学的一项新的社会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也通过洪堡和柏林大学的推动而得以确立“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莫利尔法案”和赠地学院的意义在于: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满足了工农业发展和人口激增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拓展了高等学校的职能,显示了联邦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范海斯特别强调了第三项任务的重要性,从而明确了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即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有代表性的洋务学堂,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曾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

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一、理念源于实践;二、理念引领实践三、理念超越实践校长负责制的特点是: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全校的工作,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等,拥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并对全校发展负责。

其优点是:决策程序相对简单、决策效率较高。

其缺点是:校长自身的思想、认识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容易导致其决策失误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公正、低效率等问题,校长作为普通人的随意和自我独断弱点,在其权力缺乏有效规约和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其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等不理智行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1最新版六门综合复习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1最新版六门综合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GJ两方面界定①是GDJY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②是GDJY的性质。

高等教育民主化:指教育机会均、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

人力资本理论所谓的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实例:它不可能降格为一种单一的理论,只是作为标准资本理论在一些经济现象中的应用而存在。

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

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过程中不断发展。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莫里尔法案》: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

所用这些学院在美国历史上统称为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是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概念的表达是“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有文、法、医、神四科,属于专业教育机构,文科是基础科。

七艺指的是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1、中外高教发展起源及过程:以19世纪末为界限,之前为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之后为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含萌芽、雏形、成型、完善;扩张中的高等教育出现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特征。

萌芽阶段,中国殷周出现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西方为寺庙学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为西方教育家,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为中国教育家。

雏形阶段,中国汉代的太学和唐宋时的书院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模仿行会,形成了学生教师校长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

成型阶段,我国停顿,西方在纽曼、阿诺德、赫胥黎、斯宾塞等人努力下,出现了中等教育,自然科学进入大学教堂。

完善阶段,1810年,柏林大学首提“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三原则。

19世纪美国“赠地学院”,树起了大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旗帜。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个别教育、组织研究、系统研究三阶段。

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在教学论》问世。

1852年,英国纽曼《大学的理想》问世。

1880年法国成立“高等教育研究会”。

1978年,潘懋元呼吁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5月我国成立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4年1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1986年7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

2、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和发展。

建立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教育实践,既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既能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又能促进个体的创新。

总之,这种教育实践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3、“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从已有文献看,理解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它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

完整word版教育学复习笔记

完整word版教育学复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题型:1.单选(10X 1分=10)2.判断(10X 1分=10)3.简答(5X 6分=30)4.论述(2 X 10 分=20 )5.案例高等教育发展简史1.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即:礼、4.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5.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中世界大学的特点:①行会性;②自治性;③国际性_______7.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9.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10.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被称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 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

)11.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12.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合拟《奏定学堂章程》,同年颁布,故称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

“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

在高等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招收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毕业者;第三级是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者,修业五年为限,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最后三章1.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①教育性, ②学术性,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高等学校管理原则:①目标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型原则。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笔记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育学)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概述教育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

教育构成要素:(填空)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现代学校教育有专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尤其是有明确的、围绕人的发展制定的教育目标,相比其他因素(遗传、自然、环境)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

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征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建立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人才)具有相当学术性的(承担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

高等教育的特征(填空)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是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三、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和功能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育人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

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首先,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其次,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完善和发展;最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首先,培养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其次,帮助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节奏;最后,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学技术发展。

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其次,创造、更新人类文化;最后,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关关系。

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

8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专业性和广博性的关系?(课本思考与练习)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以知识的广博性为基础的, 是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

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没有大题出现)一、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齐国的稷下学宫;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

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课本思考与练习,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萨莱米大学、蒙彼利埃大学19世纪前称为传统大学(中世纪大学),19世纪后称为现代大学中世纪大学特点: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相当距离的体现: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主张由学者自己处理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享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活动)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学生制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等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愚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大学功能转向科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现代大学的诞生:)德国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科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

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大学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基础上,增加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

代表:美国,1862,《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开始,《莫雷尔法案》:授权政府统购赠地划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当地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是美国历史上的“赠地学院运动”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产生:夏商时代,有大学、小学之分。

大学的开始:汉代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创立的“京师同文馆”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表现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保证。

培养人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科学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高等教育也承担了新的使命-致力于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进而发展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科学教育在倡导之初就包含有将其技术服务于社会的用意,科学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者关系:三个职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科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

社会服务与时间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专才和通才的关系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平等和效率的关系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

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情况,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

缺点:导致人的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的片面性。

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

缺点:知识的快速发展,知识量的急剧增加,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已非易事,而融通更难。

高等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通博与专精相结合,这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难题。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主要区别于受教育者覆盖面的宽窄。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高校成为统治阶段服务的机构。

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时,属于大众教育,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业的建设者,包括部分的国家未来的管理者。

今天,在世界和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15%~50%以内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平等包括3个方面内容(瑞典著名的教育专家胡森):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过程的平等受教育结果的平等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通过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所培养学生数量;外部效率: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关系: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是存在矛盾的,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第四讲高等学校活动的主题一、高等学校教师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以下几方面规定: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知识的发展。

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等)条件性知识的发展。

(必要的教学科学知识,比如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产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能力:设计教学、表达、交往、机智、研究、反思评价、创新等)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教师是一定社会中的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难免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校文化:教师任职所在的学校对教师职业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个人经历: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对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事件”等对教师影响。

自我更新:强调教师专业自主性发挥。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非关注”阶段。

时限: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特点:具备一些“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虚拟关注”阶段时限: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特点:思考对合格老师的要求,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学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萌芽。

“生存关注”阶段时限:新任教师特点: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任务关注”阶段时限:渡过初任期,决定留任特点: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由只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泛的专业发展上来。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时限:业发展为指向。

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专业学习在职前所接受的学科专业训练、师范训练,以及职后为了提升自我价值重新“回炉”进行深造两个方面。

专家引领由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给成长过程中的青年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伴互助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

个人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反思,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的能力发展。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育人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社会服务通过教学和科研直接服务社会。

高等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的大学:教授、副教授比例大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大学:讲师比例大教学为主的专科学校: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比例依次增加。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结构情况。

在高校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二、高等学校学生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影响学生发展的3个基本因素: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后盾。

学校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规定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在同辈群体当中,学生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的特点:(了解一下)身体的特点处于17-23岁,身体发育已经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

心理特点迅速走向成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

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