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注水技术适应性研究及应用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考试期末复习题——《油藏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考试期末复习题——《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1、复杂断块油田2、切割注水3、井筒存储效应4、采油速度5、水侵系数K26、试采7、地层系数8、含水上升率9、储量丰度10、表皮效应和表皮因子11、注水方式12、驱动指数13、底水锥进14、面积注水15、周期注水16、产量递减率17、视粘度18、单储系数19、导压系数20、油田开发21、调查半径二、简述题1.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2.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后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3.若规定采油井为中心注采单元为“正”,试绘出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井位画在节点上),写出这种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并通过绘图说明如何将油井转注把“反”九点法井网变为五点法井网。

4.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产生的影响。

5.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

6.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

7.油藏物质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方程的推导方式。

8.水压驱动的开采特征。

9.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及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

三、综合应用题1.给出弹性水压驱动的形成条件,推导其物质平衡方程式,并指出这种驱动方式的生产特征(画出示意图)。

2.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3. 叙述MBH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4. 推导考虑毛管力、重力,一维均质地层的分流量方程,分析影响含水率大小的因素?《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1、复杂断块油田:含油面积小于l km2的断块油藏,且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50%以上的断块油田,称为复杂断块油田。

2、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较小的面积,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3、井筒存储效应:在压降或压力恢复试井中,由于井筒内流体的压缩性或其它原因,往往会出现在油井开井和关井时,地面流量和地下流量不相等,出现了续流和井筒存储现象,而这两种现象对压降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产生的影响叫井筒存储效应。

周期注水的概念

周期注水的概念

周期注水的概念周期注水是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为了增加油井产量和延长产油周期,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油井中注入水来提高地层压力,并实现油水相的位移和扩展。

其技术原理是通过注入一定量的水,使地层压力上升,改变地层渗透性,增加原油的渗流速度,从而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油田的寿命。

周期注水的概念最早是在欧美国家提出并应用于油田开发中。

在油井开采初期,井底压力高,渗透性好,原油能够自然流出。

然而,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渗透性下降,原油产量开始下降。

为了维持油井产量,延长油田的寿命,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尝试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开采井流动。

周期注水的具体操作一般分为准备工作、注水施工和评价三个阶段。

首先,需要在油田中选取合适的井位进行注水,根据地层构造、地质特征和油藏特点等因素,确定注水的时间、点位和注水量。

其次,进行注水施工,包括井口处理、水源准备、水泵选型和注水管道的架设等工作。

最后,在注水施工一定周期后,通过监测井底压力、生产产量和地层渗透性等参数,评价注水效果,确定后续的注水计划。

周期注水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采收率:周期注水能够增加地层压力,改变地层渗透性,促使原油向开采井聚集。

注入的水能够将原油推出储层,实现有效的排油和位移效果。

因此,周期注水能够提高采收率,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2. 延长油田寿命:通过周期注水,可以维持油井产量,并且延长了油田的寿命。

在油井开采进入后期时,注入水能够恢复地层压力,改善储层渗透性,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使油田的开采周期延长。

3. 提高水驱效果:周期注水可以提高地层的压力,通过改变渗透性和温度条件,改善油水相剖面,促进油水两相之间的位移。

此外,周期注水还可以降低油井的产油阻力,提高渗流速度,促使更多的原油从储层中流出。

4. 减少环境污染:周期注水可以充分利用油田上的水资源,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同时,在注水过程中,注入的水可以将地层中的污染物稀释和冲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利用周期注水提高长8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周期注水提高长8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周期注水提高长8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分析摘要:周期注水技术是改善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一种水动力学技术。

本文阐述了周期注水的采油机理,结合合水油田长8油藏超前注水开发见注入水快,同一井组采油见效时间、采油强度差别大等问题,周期注水对提高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一种可行性分析。

关键字:周期注水体积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开发效果前言周期注水亦称间歇注水、脉冲注水等,是通过改变油水井工作制度,在地层中引起压力波动,从而达到降低含水率和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

它是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简单易行的优点。

一、原理简述1.驱油机理周期注水的机理主要是压力扰动弹性效应,即通过注水量和采液量的改变造成地层压力的重新分配和注水波及区内油水在地层中的重新分布。

在此过程中,利用油层弹性力排油作用和毛细管力滞水排油作用,达到增加产量和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完整的周期注水过程包括注水恢复地层压力(或注水升压)和消耗地层压力采油(或采油降压)两个阶段。

2. 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①油藏原始属性参数,包括储层非均质性、各层之间的水动力连通程度以及地层岩石表面性质和流体性质等;②注水方式,包括周期注水前开采时间、注水量变化幅度和周期更换频率等指标。

2.1储层结构及非均质性储层结构及非均质性对周期注水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储层结构越复杂及非均质性越强,层间渗透率差别越大。

在周期注水过程中,压力场变化对流体层间交换的相对作用越强,周期注水效果越好2.2岩石表面润湿性岩石表面润湿性对低渗透基质岩块中的毛细管力滞留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2.3地层流体的弹性作用地层原油的气油比率越高,地层流体的弹性系数也越大,周期注水时的弹性排油作用也越明显。

2.4地层原油粘度粘度越大,周期注水的效果越好。

2.5周期注水的有利时机。

实施周期注水前常规注水开采时间越短,综合含水率越低,周期注水实施效果越显著。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注水井测试工艺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量。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注水井测试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以适应油田开发的需求。

本文将对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前沿技术的应用1. 高精度测井技术高精度测井技术是注水井测试工艺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测井工具,对井下地层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以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性质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评价注水效果和调整注水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测井工具往往存在测量精度不高、数据不稳定等问题,导致测井结果的可靠性不高,给注水井测试工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高精度测井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测井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注水井测试工艺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注水井测试工艺中,地质建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地质建模方法主要依靠地质勘探、地质统计等手段,而这些方法存在对地质信息的精确度和完整性要求较高的缺点。

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则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地质物理模型,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三维建模,精细地描述地下地质构造和性质,为注水井测试工艺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3. 智能化井下监测技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井下监测技术在注水井测试工艺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该技术通过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安装在井下设备中,实时监测井下地层情况、流体运动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等,并通过智能分析和处理算法,实现对井下情况的实时监控和预测。

这对于及时调整注水工艺和解决井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趋势的展望1. 多学科交叉融合未来,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将会更加普遍,以适应注水井测试工艺对于不同领域知识的需求。

地质学的三维建模技术需要物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智能化监测技术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

-分层注水工艺适应性评价--采油院

-分层注水工艺适应性评价--采油院

一、实施概况
结合水驱层系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油藏上提出了有效动用 剩余潜力储层开发要求:实施细分开发层系、层系重组、完善注 采井网等,实现平面及纵向均匀驱替,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油田稳产基础,提高 水驱采收率。从而在工程上对分层注水提出了更高要求。
沙二12 沙二13 沙二14 沙二15 沙二16 层 沙二21 位 沙二23 沙二24 沙二34 沙二35 沙二36 沙二37
7086
7792
7440
7962
8528
9059
2369
2312
2467
2619
2582
2611
2728
2782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年2369口增加到
100
2012年2782口;
98
96
94
方案分注率:由
92
90
88.4
88
88.1%提高到95.4%。 86 84
防腐管井数(口) 普通管井数(口) 防腐管数量(万米) 普通管数量(万米)
防腐油管井数增加2570口,由 39%提高到60.4%。
普通油管井数减少611口,由61%下 降到39.6%。
一、实施概况
“十一五”以来分层注水实施效 (3)分注层段合格率大幅提高 果:
%
%
80 72.6
70
60 53.8
50
细分注水 高温高压 出砂油藏 套变井
韵律层挖潜
层间差异大 管柱蠕动严重
出砂 聚合物返吐
井筒尺寸变小
➢封隔配水一体化注水工艺技术 ➢精细卡封定位注水工艺技术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意义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通过向油田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促进原油开采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油田采收率:注水可以有效地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增加采收率,提高油田开采效率。

2. 延长油田生产寿命:随着原油开采的进行,油田压力逐渐下降,导致原油开采困难。

通过注水可以保持地层压力,延长油田生产寿命。

3. 优化油田开采方式:注水技术可以使原本无法采集的残余原油得到开采,有效利用油田资源。

4.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采油方式常常伴随着大量地面污染和二次污染问题,而注水技术可以减少这些污染,保护环境。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意义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生产寿命、优化开采方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对油田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背景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通过向油层注入水来维持油层压力,提高原油开采效率。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油田逐渐枯竭,对于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石油工业领域,注水开发技术早已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油田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气水比的增加,传统的注水开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对油田采收率的要求。

对油田注水开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注水开发技术有了更高的期望。

通过对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研究,可以不断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对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油田开发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发展方向。

2. 正文2.1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原理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是指向油层注入水或其他推动剂,以增加油藏的有效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开发技术。

细分注采与周期注水结合调整试验

细分注采与周期注水结合调整试验

细分注采与周期注水结合调整试验摘要:萨北开发区北二西东块二类油层目前正处于空白水驱阶段,该区块具有油层发育差、水淹程度高、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

暂时没有注聚的计划,为减缓产量递减,实现年度产量的平稳运行,对该区块进行细分注采与周期注水相结合增产试验。

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提高原油采收率、控制含水,同时也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为二类油层在今后生产过程中的开发提供思路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萨北开发区分注采与周期注水结合试验1 区块地质状况描述萨北开发区北二西东块二类油层开采SII组油层,在垂向上共分17个小层,均属于河流—三角洲沉积。

它们在沉积成因上分属5种类型:低弯曲分流沉积砂体,SII15+16a、SII15+16b、SII1+2b、SII13+14b;高弯曲分流沉积砂体,SII7+8a、SII7+8b、SII10+11a、SII10+11b;内前缘相枝状三角洲沉积砂体,SII1+2a、SII9、SII12SII2+3a、SII13+14a、SII2+3b;内前缘相过度三角洲沉积砂体,SII4;内前缘相坨状三角洲沉积砂体,SII5+6a、SII5+6b。

渗透率介于0.1~0.5µm2之间,有效厚度介于0.5~2m之间,单元间渗透率级差在1.4~3.5之间。

本区块的油层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大,从泛滥平原到分流平原、三角洲内前缘,不同沉积环境的各类砂体组合到一起,造成了比主力油层更严重的非均质性的油层,与泛滥平原河流相沉积为主的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总体上呈现河道砂发育规模明显变小、层数增多、厚度变薄、渗透率变低、平面及纵向非均质变严重的特点。

特别是内前缘沉积砂体,由于河道砂体规模的变小以及表外层和尖灭区的发育,砂体的连通性极差,平面非均质相当严重。

由水淹层解释资料可知,该区块中高水淹所占比例达到75.2%,低水淹21.7%,未水淹仅为3.1%。

纵向上看,中高水淹主要集中在厚油层的底部渗透率相对较高的层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顶部渗透率相对较低的薄差层;在平面上看,二类油层层内河间砂零星分布,对注采关系具有遮挡作用,形成平面的河道边部滞留剩余油。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
周期注水是油藏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增注方法,通过循环注入水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本文将针对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进行探讨,包括周期注水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周期注水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来改变油藏的流体分布和压力分布,从而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在周期注水的过程中,首先注水压力将油藏中的原油推向采油井,通过提高注水压力和改变注水时间等方式,可以增强对油藏中原油的驱动作用。

周期注水可以改变油水界面的位置,减少水的通道和通流路径,从而提高水驱效果。

周期注水还可以通过增加沉积物的分布和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增强油藏的储集和存储能力。

周期注水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等。

高渗透油藏的周期注水效果较好,因为水能够更容易地渗透到孔隙中,推动原油流动。

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周期注水的效果。

周期注水的注入参数和注入时间对其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周期等。

适当选择和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周期注水的效果。

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采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增注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周期注水的效果。

聚合物的加入可以减少水的通道,增加水驱效果。

而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可以改善水油界面的亲合性,促进油的驱动。

利用化学驱和热驱等增注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加周期注水的驱油效果。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周期注水的应用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升速度,提高最终采收率(见图 1)。
(1)注水初期:周期注水产油量、采出程度、含水率
变化趋势与常规注水基本相同。
(2)注水突破后:周期注水产油量降低速度、含水
率明显低于常规注水,为周期注水主要见效期,采出程
度逐渐高于常规注水,致使最终采收率明显高于常规
注水。
1.2
60
周期注水
1.0
常规注水
50
0.8
同步周期注水
主要分布于裂缝侧向。
异步周期注水 图 2 不同类型周期注水示意图
3.1 周期注水方式优选
交替升降注水
剖面上,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高渗段储层吸水
按注水井排排列方式划分为三种注水方式 (见图
好,吸水剖面以尖峰状和指状为主,剩余油呈“互层式” 2),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选。
分布,主要分布在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和注入水未波及
1/1/18
1/1/22
DATE
图 3 试验区不同注水方式累产油变化曲线
0.80 0.70
FWCT VS. DATE(F-PREDICT_E100) FWCT VS. DATE(F1-3_E100)
交替注水
异步周期
同步周期
1/1/26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 1/1/10
1/1/14
第 38 卷 第 愿 期 2019 年 愿 月
石油化工应用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Vol.38 No.愿 粤怎早. 2019
周期注水技术适应性研究及应用
吉子翔,张 静,李 乐,帅举奎,高 翔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摘 要:受裂缝及非均质性影响,超低渗透油藏注水方向性特征明显,水驱“三大”矛盾突出,导致注水效率不高,低效无 效循环严重。因此,如何提高油藏注水效率,延缓产量递减,增加可采储量,是现阶段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效益 的关键。本文在以往周期注水经验指导下,通过坚持科学选井选层、合理参数制定、加强效果评价、优化制度调整,加强 周期注水适应性研究,以探索经济有效、易于大规模推广的开发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关键词:周期注水;适应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285(201怨)园8-0050-04 DOI:10.3969/j.issn.1673-5285.201怨.园8.013
1 周期注水机理研究
周期注水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通过压力场的调
整,产生的附加窜流能起到调节油层间矛盾的作用,使
更多的水从高渗层进入低渗层,更多的油从低渗层进
入高渗层,使常规水驱滞留的原油得到动用;周期注水
将会削弱毛管力窜流,是油田开发的有利因素[1-3]。
对比常规注水,周期注水能够减缓递减、降低含水
PV 数
图 1 周期注水和常规注水产油量(左)、采收率(中)、含水率(右)变化对比
* 收稿日期:圆园员9原05-15 作者简介:吉子翔(1986-),男,2010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师,现为采油九厂油田开发技术员。
第8期
吉子翔等 周期注水技术适应性研究及应用
51
裂缝方向
1/1/18
1/1/22
DATE
图 4 试验区不同注水方式含水率变化曲线
1/1/26
52
石油化工应用 2019 年
FOPT VS. DATE(F2-5_E100) FOPT VS. DATE(F2-2_E100)
400000FOPT VS. DATE(F2-1_E100)
5d
10 d
300000
30 d
40 d
FOPT FOPT
VS. VS.
DDAATTEE((FF22--34__EE110000))
20 d
第 38 卷
200000
100000
0 1/1/10
1/1/14
1/1/18
1/1/22
DATE 图 5 试验区不同注水周期累产油变化曲线
0.80
FWCT VS. DATE(F2-5_E100) FWCT VS. DATE(F2-2_E100) FWCT VS. DATE(F2-1_E100)
的幅度逐步减小,周期注水效果变差,目前超低渗透油 周期注水、交替升降注水开发效果优于同步周期注水
藏主力油藏含水在 40 %~60 %,符合转周期注水开发 (见图 3、图 4)。
的时机。
3.2 注水周期优选
利用理论公式计算(式 1,式 2)和数值模拟法,对
3 周期注水参数确定
比不同注水周期,周期为 30 d~40 d 效果最佳,增油量 最好,含水上升率较低(见图 5、图 6)。
40
0.6
30
0.4
20
0.2
10
(3)开发晚期:周期注水产油量、含水率逐渐接近 常规注水。
2 周期注水适应性研究
2.1 储层物性特征适合实施周期注水 周期注水条件下的油水交渗流动,主要是毛管力
和弹性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储层非均质性、油层连通 性、原油黏度、润湿性、气油比有关;超低渗透油藏储层 具有强非均质性、高气油比、低黏度的特征,适合实施 周期注水。 2.2 储层剩余油富集,具备实施周期注水的潜力
平面上,水驱呈多方向性,整体采出程度较低。孔 隙渗流区,油井间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裂缝窜流区, 采油井与注水井连通,裂缝侧向驱替范围有限,剩余油
100
80
60
40
周期注水 常规注水
20
周期注水 常规注水
0
0
0
0
24
6 8 10 12 0 2 4
6 8 10 12 0
24
6 8 10 12
PV 数
PV 数
结合理论计算和油藏数值模拟,对注水方式、注水
周期和周期注水量三个主要参数进行优选。
FOPR VS. DATE(F-PREDICT_E100) FOPR VS. DATE(F1-3_E100)
160 交替注水
140
异步周期
2
T=
0.5L 浊
同步周期
(1)Leabharlann 12010080
60
40
20
0 1/1/10
1/1/14
同步周期注水:注水井排同升、降水方式;
的区域。
异步周期注水:注水井排交替升、降水方式;
2.3 油藏处于中高含水阶段,需要转周期注水开发
交替升降注水:注水井排内相邻水井交替升、降水
任何阶段由常规注水转为周期注水都能够有效改 方式。
善开发效果,但含水跃60 %以后,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
根据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对比三种注水方式,异步
FWCT VS. DATE(F2-3_E100) FWCT VS. DATE(F2-4_E100)
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