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放射性核素在化学、 放射化学 课件(共42张PPT)

第十三章 放射性核素在化学、 放射化学 课件(共42张PPT)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二、实验方法(fāngfǎ): 1、由实验测得t=0和t⇒∞和t时刻固体中的放
射性活度,即可按(13-31)式求得交换度F 2、由计算出的F-Bt表查出Bt值。 3、由t值计算出B。为了得到平均值,一般是
测量不同时刻的F,由表中查出一系列Bt值, 做Bt-t曲线,应为一条直线,直线斜率即B 4、再根据固体半径r求得自扩散系数Ď。
等。 2、医学和生物方面: 医学上的诊断,治疗(zhìliáo);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
研究。 3、化学研究方面: 分子结构研究;化学反响机理研究;各种动力学参数
测定;热力学平衡常数等的测定;分析元素含量等。
第八页,共42页。
三、对标记(biāojì)化合物所需放射性比活度的 估算
如:每分钟计数〔根据测量误差而定〕为A, 那么要求示踪原子的毫居里数q:
第三页,共42页。
4、放射性核素示踪剂的选择 (xuǎnzé)
• 半衰期:根据实验目的及周期长短选择适 合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太长太短都不好。 医用大多项选择择半衰期为几小时到十几 天之间。
• 辐射类型和能量:常用β和γ,β测量效率高, 且容易防护。对需穿过较厚物质(wùzhì)层 那么需用γ射线。如脏器的扫描和γ照相。 对于β,要求Eβ=0.01-2Mev; 对于γ, Eγ=100-600Kev。
第十九页,共42页。
§13-4配合(pèihé)物稳定常数的 测定
一、测定原理〔见讲义〕 关键是引入配合度Ф和函数ψ。然后逐级外推,即可
求得β1、β2……βn。 二、实验方法: 通常是先用实验求得无配体时的分配比D和有配体
时的分配比D’,再按照(13-19)式,以log(D/D’1)对log[L]作图,从直线截距可求得logβn,由斜 率求得配位数n。 由于示踪原子(shì zōnɡ yuán zǐ)方法灵敏度高,可 以在中心离子浓度非常低时进行。

全套课件50p 放射性核素治疗临床应用

全套课件50p 放射性核素治疗临床应用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是
什么?
利用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主动摄取
甲亢、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
利用病变细胞或组织的某些病理特性摄取
转移性骨肿瘤组织具有骨质代谢活跃的特性,因此能聚集于骨的放射性药物 89SrCl、153Sm-EDTMP等用于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及其骨痛。 放射性核素受体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是利用了病变细胞上某些受体或基因的 高表达。
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有效T1/2必须足够长,使病灶能浓聚足够的放射性药物,也使 尽可能多的放射性核素在特定靶部位衰变。T1/2过短的核素不适用于内照射治疗。
选择和评价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指标是 作用容积(volume of interaction)
哪些?
射线粒子所携带的能量是释放在以最大射程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内(作用容积), 以作用容积为指标评价射线的作用,或进行几种射线间的比较,更能反映真实情 况。作用容积越小,射线杀伤病变细胞的效率越高。α 射线的作用容积比β 射线小。
甲状腺外或血管浸润
激进型病理类型患者
ATA指南推荐之
适应症
有远处转移、显著的甲状腺外侵(无论肿瘤大小),肿瘤直径大于
4cm(即使无高危因素)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 肿瘤直径1-4cm伴有淋巴结转移或有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癌患者。结合 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形态、存在中、高危复发 或死亡因素的。C级(高危人群选择性应用)
131I在甲状腺的有效半衰期平均为3.5-4.5d。

131I
发射β射线在组织中的射程平均1mm,最长2.2mm,既能破坏
甲状腺组织,而对甲状腺周围组织影响小。 甲状腺组织可以受到131I β射线的交叉火力照射而遭破坏,使甲状 腺激素生成减少,甲亢缓解或治愈。

核医学PPT教学课件

核医学PPT教学课件

2021/01/21
5
核物理基本知识
• 1.核素 • 2.同位素 • 3.放射性同位素 • 4.同质异能素
2021/01/21
6
射线的种类
• (1).α衰变(Alpha decay ) • (2).β衰变(Beta decay):两种:-β
衰变和+β衰变。 • (3).γ衰变(Gammar decay) • (4).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 • (5).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
2021/01/21
18
2021/01/21
19
心血管系统
•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2021/01/21
20
稳定性心绞痛
• 首选运动负荷心肌显像,不能或不宜做运动试验 者,做潘生丁试验或腺苷试验
• 1. 运动ECG与临床不符 • 2. 运动ECG结果不确定 • 3. 患者有房颤、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E
2021/01/21
7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 放射性衰变与周围环境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的变化毫无关系
• 有一定的规律:即指数衰减规律 • 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的衰变常数 •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通常用半衰期表示T1/2
2021/01/21
8
放射性核素
– 1.反应堆生产: – (1).反应堆辐照法 (2).从辐照过的核燃料中提
取 – 2.加速器生产 –3.核素发生器制备
2021/01/21
9
显像剂在脏器或病变中选择性 聚集的机理
• 1). 细胞选择性摄取:(1)特殊需要物质: 131I;(2)代谢产物或异物,如马尿酸;(3) 特殊价态物质:201Tl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PPT课件

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定期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 维护和校准,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格遵守放射性安全操作规 程,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进度, 避免实验过程中的浪费和延 误
实验结果分析与解读方法
图像分析
1
2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放射性 分布、病灶定位和大小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放射性核素显像 质量控制与安全 防护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介绍
质量控制体系框架
建立包括组织管理、技术操作、设备维护、影像评价 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标准
参照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适用于本机构的质量 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实施
通过定期质量检查、技术评估、影像质量评价等手段, 确保放射性核素显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疗方案。
价值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医学影像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帮助 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和依据。同时,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放射性核素显像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02 放射性核素显像 技术基础
放射性核素种类及特性
常用放射性核素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 显像PPT课件
目 录
• 放射性核素显像概述 •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基础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临床应用 • 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验操作规范 • 放射性核素显像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 • 放射性核素显像新技术发展趋势
01 放射性核素显像 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或体 外的分布来进行疾病诊断或研究的一种医学影像技术。

核医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治疗英文课件

核医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治疗英文课件
Radioiodinated MIBG treatment of pheochromocytoma
Pheochromocytoma
Originate from chromaffin cells (嗜铬细胞)
90% located in adrenal medulla(肾上腺髓质)
Producing and releasing catecholamines(儿茶 酚胺) lead to paroxysmal(陈发性) or persistent hypertension and other symptoms.
Weekly full blood counts as well as hepatic and renal tests for at least 6 weeks
Assessment of response using combined CT/MRI/bone scan/MIBG imaging before the subsequent course.
Pheochromocytoma is selectively uptake 131IMIBG.
Beta radiation emitted from131I-MIBG destroy the cancer cells.
Indication
Disseminated disease (播散病灶) Unresectable pheochromocytoma(不能手术切
Principle
Radioiodinated MIBG is a guanethidine(胍乙啶 ) analog,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norepinephrine(去
甲肾上腺素).
I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adrenal medulla(肾上腺 髓质) and adrenergic neurons(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predominantly.

第九版核医学配套课件 21 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

第九版核医学配套课件 21 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
低于以上标准如何处理 (1)可在治疗前进行干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骨髓增生和功能
恢复。 (2)在排除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下,权衡利弊,血细胞计数的下限可放宽至:
白细胞总数>2.4×109/L,血小板>60×109/L。
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起病较缓,在2个月以上发病的DIC叫慢性DIC,以持续、缓慢的出血或栓塞 为主要表现。慢性DIC多见于肿瘤、死胎滞留等疾病。实验室检查呈代偿型甚至超 代偿型,即血小板计数、PT、APTT处于正常范围,但必须有纤溶亢进的表现,如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增加,或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孙思邈
第21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 肿瘤骨转移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常用放射性药物 第二节 临床应用
重点难点
掌握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适应证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用放射性药物及其特性
了解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综合治疗方法
概述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方式, 乳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易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癌可致骨相关事件。
肿瘤细胞死亡。
一、原理
(四)放射性核素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机制
1. 电离辐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使骨转移病灶缩小、局部骨皮质张力减低; 2. 电离辐射抑制肿瘤致痛性化学物质的分泌,破坏肿瘤组织周围的痛觉传出神经; 3. 电离辐射抑制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炎性物质的产生等。
二、放射性药物
(一)理想的放射性药物
1. 适合的有效半衰期; 2. 能选择性被转移灶所摄取,且有很高的病灶与正常骨组织摄取比; 3. 能迅速从软组织和正常骨组织清除; 4. β射线的能量以在0.5~1.0MeV之间较理想; 5. 伴随有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药物在治疗同时可进行显像,利于观察放射性药物在体

影像核医学课件 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第十五章介入治疗第十六章敷贴治疗

影像核医学课件 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第十五章介入治疗第十六章敷贴治疗

横纹肌肉瘤
• 二、粒子治疗计划系统 • 在过去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由于不能确切的了解
肿瘤的侵犯范围或由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耐受性的限制, 不能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局限 性在于由于只能大约估计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边界,治疗 计划显示剂量曲线没有涵盖整个靶体积。2O世纪90年 代中期,随着适应证选择标准的提高、计算机治疗计划 系统(Therapy plan system,TPS)、术后分析系统和新的 放射性核素的出现,可以确保在三维空间上区分正常组 织和肿瘤组织,能够在三维空间上看到靶体积或正常组 织与等剂量表面覆盖情况,这一特征对于判定肿瘤靶体 积和精确躲避周围关键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肿 瘤与关键器官相邻较近时,如直肠和膀胱。随着新型的 放射性核素的不断研制成功,彩色超声、CT三维TPS 的应用技术和植入技术快速提高,粒子治疗定位更加精 确,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合理。对于那些术后复发的肿 瘤,尤其是外科和放疗后复发的肿瘤,粒子种植治疗无 疑是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组织细胞的损伤。虽然植入放射性粒子发射的射 线能量相对较小,但能持续地对肿瘤细胞进行辐 射作用,因此,放射性粒子可不断地杀伤肿瘤靶 细胞,经过足够的剂量和半衰期,能够使肿瘤细 胞失去增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控制肿瘤的目 的。
• 一、放射性粒子
• 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是将放射性125I封焊于钛 金属壳内,制成约0.8 x 4.5mm 的“籽源”,通过植入器 把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间,使放射性粒子持续低剂量近
• (一) 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报道,2002年美国前列腺癌的新发患者数高达18.9万/年,因 前列腺癌死亡约3.02万人。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70岁以上男性的潜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25%,其中0.95%可 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自l9l4年法国巴黎镭生物学实验室的 Pasteau和Degrais医生首次报道使用镭管经尿道插入治疗前列腺

放射性药物 ppt课件

放射性药物  ppt课件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非放射性被标记物(配体)的作用,是携带 放射性核素并将其浓集在所希望的靶器官或组织,以达到诊断或治 疗的目的。配体可以是一般的化学药物,如二硫丁二钠( DMS, 二疏基丁二酸钠),抗生素如博来霉素(BLM),血液成分如红细 胞(RBC),生物制品如单克隆抗体。但也有一些配体是专门为核 医学诊断或治疗设计的,如大多数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药物的配体 等。
PPT课件
14
1、铝罐 2、玻璃交换柱 3、筛板, 4、淋洗液排出管 5、钼酸锆胶体, 6 、生理盐水进口 接头,7、8、14、 连接胶管, 9、空气过滤 10生理盐水瓶, 11、发生器提把, 12、小铝罐, 13、淋洗液收集瓶 15、淋洗液出口接 头 16、装料管头, 17、塑料外壳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0
核反应堆生产的放射性核素优点是:能同时辐照多种 样品;生产量大;辐照时短;操作简单等。缺点是:多为 富中子核素,通常伴有β衰变,不利于制备诊断用放射性 药物;核反应产物与靶核大多数属同一元素,化学性质相 同,难以得到高比活度的产品。 2、加速器生产回旋加速器是通过电流和磁场使带电粒 子得到加速,以足够的能量克服原子核势垒,引起不同核 反应,生成多种放射性核素。这些核反应可分别用符号 (d, α )、( α ,d)、( α , α )、( α ,n)表示; n为中子,d为氘核,p为质子, α为氦核。
PPT课件
13
二)次级来源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放射性核素母子体系中周期性分离 出子体的装置。放射性母子体系中,母体核素不断衰变,子体核 素不断增加,最后达到母子体放射性平衡。由于母子体系不是核 素,易于用放射化学方法分离。每隔一段时间,分离一次子体, 犹如母牛挤奶,故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又称“母牛”。以母子体系 分离方法的不同,分为色谱发生器、苹取发生器和升华发生器。 当前均以母子体系的核素名称命名发生器,常用 99Mo-99mTc 、 188W-188Re、 82Sr-82Rb、82Rb-82mK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I后2小时进食,对剂量较大的也可采 用分次口服,不能口服者,可静脉给药。
22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六、治疗反应
(一)早期反应: 131I治疗2周以内出现。 (二)晚期合并症: 131I治疗2周以后出现。
23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9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一)典型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表现 ➢ 甲状腺肿 ➢ 眼征
10
11
Diffuse Goiter
Graves’ ophthalmopathy
12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二)治疗方法
15
131I治疗
• 无创,有效,价廉 • 一次治愈 • 副作用小
16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二、131I治疗Graves’ 病的原理
1.甲状腺高度选择性摄取131I,功能亢进的组织摄 取越多,131I 在甲状腺内滞留时间较长,有效半衰期 3~5天。
2. 131I衰变时发出β射线,在组织中平均射程约 1mm,对周围组织一般无影响,对甲状腺细胞则产生 集中照射,使其遭到破坏或功能被抑制,减少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达到治疗目的。
18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四、禁 忌 症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9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五、治疗方法
1.治疗前准备 ➢停止服用影响甲状腺摄取131I的药物和食物 ➢完成相关检查,如甲吸、有效半衰期、血甲状 腺激素水平测定,甲状腺显像,血常规等
放射性核素治疗
Radionuclide Therapy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1
概述 Introduction
Radionuclide Therapy
• 定义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将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或 其标记物引入体内,利用核素发射出的射线的 电离辐射效应,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 疗的目的。
5
甲状腺基础知识
1.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正常 甲状腺约20~25g。 2.甲状腺对饮食中的碘具有特 异的吸收,用于合成甲状腺激 素,维持生长发育,调节代谢。
6
1.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Graves’ disease(GD) 2. 自 主 功 能 性 甲 状 腺 结 节 Autonomous Functional Thyroid Nodules(AFTN) 3.非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NTG) 4.分化型甲状腺癌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17
三、 适 应 症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Graves’ 病 ➢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治疗效果差或治疗后复发或 手术后复发的青少年及儿童Graves’ 病 ➢Graves’ 病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Graves’ 病伴房颤 ➢Graves’ 病合并桥本氏病,内科药物治疗效差,摄碘 率增高的患者
➢ 内科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放射性131I治疗
13
抗甲状腺药物
• 机制 抑制甲状腺素合成 • 持续时间长 • 复发率高 • 副作用 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皮疹、药疹,
粒细胞缺乏。 • 适合 年轻患者,起病缓,病程短,甲状腺小,
妊娠者
14
手术治疗
• 疗效确切 • 费用贵,手术有风险 • 并发症
(一)早期反应
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无任何不适(75% ~ 80%) 全身反应 乏力、头晕、食欲下降、恶心、皮肤瘙痒 局部反应 放射性甲状腺炎 极个别患者可能诱发甲亢危象
24
(二)晚期合并症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1.甲状腺功能低下
131I治疗最常见、重要的并发症。
Hamilton and wrence 131I
甲亢
➢ 1943年Seidlin etal.
131I 甲状腺癌
➢ 1983——1990年
肝癌的介入治疗
➢ 1975年
放射性免疫治疗
➢ 20世纪80年代
放射性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
➢ 20世纪90年代
放射性核素反义治疗
4
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Radionuclide Therapy of Thyroid Diseases
20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2.131I剂量确定 固定剂量法 公式法
甲状腺重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的剂量 131I剂量=
甲状腺最高(或24小时)吸碘率
21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3.给药方法 一般采用一次口服法(空腹),服
• 突眼患者 没有随访,甲功正常后可给予外源性 甲状腺激素,防止眼突加重。
2
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三类: α射线发射体 β射线发射体 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
3
Radionuclide Therapy
发展史
➢ 1905年 居里夫人
镭针 插植治疗
➢ 1936年 wrence
32P
白血病
➢ 1938年 wrence etal. 32P 红细胞增多症
➢ 1942年 Hertz and Roberts
早发甲低 131I治疗后1年内发生,与131I剂量、个体敏 感性相关,为时短暂,可自行消失。
晚发甲低 131I治疗后1年后发生,与131I剂量无关,而 与自身免疫反应和甲亢自然病程转归有关。
25
26
随访
• 2-3个月随访
• 症状、体征、血清甲状腺素,TSH, TgAb,TPOAb,TRAb,血常规等
7
131I治疗Graves’病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GD)
8
131I-Treatment of Graves’ disease
一、概述
Graves’ 病(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是甲亢的 最常见病因,约占临床甲亢患者的80%~85% ,是 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病因不 清,目前公认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