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西医治疗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西医认为,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心脑血管、肾、眼、足等部位衰竭病变,给糖尿病患者生活和精神上造成无限的伤害。
在治疗上,西医认为既然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受损、功能衰竭,就不可能逆转,就必须长期不间断的用药,才能维持血糖的平稳,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中医认为,糖尿是吃出来的,古代《黄帝内经》中称之为“消渴症”。
古书记载本症是由于喝酒、肥甘过度,因为膏粱厚味而导致体内积热,阴阳失调。
早期为真阴亏损,晚期多为气阴两虚,所以中医认为糖尿病其实是“脾病”,脾是主消化、主运化,如果脾的问题解决了,脾胃调理好了,再加上中药滋阴,进行细胞修复,提高胰岛功能,这样就能达到阴阳双调,糖尿病就能治。
中医认为,治愈糖尿病的标准是,通过中药调节标本兼治,进而达到人体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糖尿病临床症状消失,不打针不吃药,仅靠饮食调理和运动控制就能长期保持血糖的正常范围,没有并发症的发生。
青钱柳降糖神茶壮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即天、地、人和人体上、中、下),三道(谷、水、气)两路(龙、火),毒虚致病、调气解毒补虚为基本理论,认为导致和发生疾病的病因多为“毒”,而这正好与糖尿病显现的病症相吻合。
糖尿病最明显的现象是血糖升高。
血液里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在壮医都被认为是邪毒,邪毒随着血管流动全身,特别是那些毛细血管丰富的脏器及部位,如脑部、眼睛、肾脏、下肢等,都会率先受损,而这些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并使壮医中称为“三道”“两路”受阻,三气不能同步。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作用异常,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高血糖相关疾病。
与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缺乏等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西医用于糖尿病治疗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并发症发生,起到控制病情进展的作用。
而中医治疗糖尿病坚持清热活血和益气养阴为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弥补也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本文对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仅供参考。
1.西医治疗糖尿病控制患者饮食,指导患者每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基础上。
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每次给药0.5g,每日给药1次,选择晚餐随餐服用。
如果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要每日用药2次,选择午餐、晚餐两个时间段随餐用药,每次用药剂量0.5g。
2.中医治疗糖尿病为糖尿病患者选择中药汤剂治疗,药物组方有山药、天花粉、牡丹皮、黄精、泽泻、党参、麦门冬、生地黄、石斛、知母等。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药,其中肝热津伤型患者,药物组方有天花粉15g、葛根15g、麦冬15g、生地15g、黄连15g、黄芩15g、知母10g、地骨皮12g、桑白皮8g;针对阴虚内热型患者,药物组方有山茱萸15g、何首乌15g、生地15g、茯苓15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9g;针对血瘀型患者,药物组方有丹参10g、川芎10g、郁金10g、红花10g、泽兰10g、鬼箭羽10g、山楂10g、当归10g、益母草12g、赤白芍12g、木香10g、葛根8g。
所有药物以水煎服,每日口服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用药2个月,针对患者病情差异,及时调整用药。
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总结糖尿病患者确诊后要及时治疗,患者要终身服药治疗,很多患者担心药物疗效与安全性,很难长期用药治疗。
西药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经肝细胞膜G蛋白促进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提高外周组织摄取糖分能力,以此降低肝糖输出水平,使机体代谢维持在平衡状态,以此起到改善血糖水平的作用。
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

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西药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医治成效不大。
而且由于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故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峻。
与服用降糖西药相较,糖尿病患者利用胰岛素能相对减轻损伤人体的肝、肾等脏器组织,可是,不是每一个糖尿病人都能利用胰岛素,有的糖尿病人不能利用胰岛素,专门是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利用。
而且,胰岛素若是利用不妥容易产生低血糖,因此必需依照胰岛功能的测定才能正确利用胰岛素,还有些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抗体,这时用胰岛素医治成效就不明显,因此要注意对有胰岛素抗体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排除胰岛素抗击的医治,如此利用胰岛素才能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医治功效,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医治成效。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在中药中加入降糖西药的产品,如此的产品对患者的危害就更大了,很多患者感觉服用某些中药产品后血糖迅速下降取得操纵,便以为此种中药是医治糖尿病的好药,却不知其中必有西药(降糖)成份,由于其中的西药(降糖)成份剂量不详,患者服历时往往服用了成倍的剂量,如此不但对脏腑器官的危害更大,而且容易致使低血糖,长期服用损伤人体器官和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进展,更为重要的是延误了患者医治糖尿病的最正确机会,延误了病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更大的痛楚。
真正的中药产品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可是有调剂脏腑、缓慢降糖作用,要紧作用是辨症施治,也确实是对症用药,随症加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采纳中药医治糖尿病能达到从人体内部调理各脏腑器官功能及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成效。
人体的脏腑性能恢复了,血糖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时躯体的体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从而从全然上医治(科学严谨且负责任地说也是并非完全治愈)了糖尿病,从而最大程度上预防并减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通过一段时刻系统地医治,在病情操纵稳固的情形下,服药剂量能够慢慢减量,直至停服药物,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西药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医治成效不大。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一、背景介绍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性健康问题。
据统计,全球有将近4.25亿人患有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快速上升,成为了当下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糖尿病病情的严重与复杂性让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治疗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1. 西医治疗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的是药物疗法。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针对糖尿病的药物,比如降糖药、胰岛素等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但是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所需的药物类型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2. 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秉承的是“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
中医主张个体化的治疗,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式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中医中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降糖、增加体力、补脾的方式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将传统中西医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治疗体系。
通过创新技术和疗法,可以更好地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比如使用中药和针灸等中医疗法,结合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等西医治疗方法。
在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化的治疗方面也更加灵活。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点1. 缩短治疗时间传统的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疗效和治疗时限,但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实现疗效的互补和协同作用,从而更快实现病情的缓解和控制。
2. 提高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促进患者康复。
比如通过中医药和针灸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问题,同时针对西医治疗的疾病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治疗效果。
3.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和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的针灸和推拿以及西医体育锻炼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压力,缓解疼痛并促进身体的康复。
四、研究结果1. 2010年,广东省肿瘤防治院发布了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效果的数据。
中西医诊治糖尿病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
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
制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02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和理论知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
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 制血糖水平。
运动治疗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 平,降低血糖。
饮食治疗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碳水化合物、脂 肪和蛋白质的摄入。
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和控 制能力。
西医预防与控制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早发现、 早治疗。
通过切脉来判断病情。例如,糖尿病患者 脉象可能偏沉、滑数。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中药方剂 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 、生地黄、麦冬、枸杞子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来调节气血 ,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穴位 有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相关经络和穴位来调 节气血,达到治疗目的。常用 的推拿手法有捏脊、按摩腹部 等。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方案,控制热量摄
入,保持营养均衡。
中医预防与调护
饮食控制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 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太极拳等,有助
于调节血糖水平。
心理调适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疾病。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患者所重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根本调理和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在调理体质、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则注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述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是通过理顺人体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实现对疾病的调理。
而西医治疗基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和饮食控制等手段控制血糖水平。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阻力。
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更好,药物副作用也较小。
此外,中医药中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改善内分泌功能的药物也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西医的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现代医学的进展使得人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药物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胰岛素注射被广泛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帮助身体正常利用血糖。
饮食控制和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西医注重科学的营养摄入和合理的运动方式,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非常广阔。
一方面,中医药中的许多有效成分和治疗方法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发现中医药中的多糖、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胆固醇、保护胰岛等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中药制剂、中草药煎剂、膳食补充剂等形式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此外,中医诊断和治疗准则的发展也为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另一方面,西医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方面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西医能够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在开展各种胰岛素的研究和改进,使得注射胰岛素更加方便和准确。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哪些糖尿病是我国人口常发病症之一,糖尿病的病发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障碍有关,是一组代谢类疾病,多饮、多尿以及多食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多以血糖检测而被诊断,糖尿病通常会伴有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血糖的长期升高会导致患者视网膜血管的病变,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此外会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但在临床的治疗中,糖尿病症无法被治愈,通常只有通过药物以及饮食的护理来控制患者的血糖,从而稳定患者的病情,治疗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会进行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本研究中,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糖尿病糖尿病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也是平常所说的“三高”之一,糖尿病通常会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依靠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在尚未达到确诊的阶段,可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治疗的方式进行调节,长期患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终生进行药物治疗。
2.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2.1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坚持滋阴清热,阴虚体质的典型表现就是易“上火”,即身体缺水,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此外容易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耳鸣。
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就与此有关,滋阴常用沙参、玉竹、天冬、石斛等,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状。
(1)消渴丸:由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构成,主治: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具有较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主要治疗2型糖尿病。
黄芪补气升阳,布津摄液;地黄滋肾养阴,清热生津;共为君药。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山药补脾益肾养阴;共为臣药。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止渴;玉米须清热利尿消肿;葛根升阳布津,生津止渴;格列脲为降血糖的西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中西医治疗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迅速增长,每9-10个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报告,世界糖尿病人数约为4.6亿,预计10年后将达到5.8亿。
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但单一的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效果均有限,不能完全限制糖尿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利用我国的特色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这对于提高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既有相似,又有一些不同。
中医根据糖尿病的表现,形象地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有关,西医也认为糖尿病与遗传有关,两者在此不谋而合。
中医还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节,西医认为体脂较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这一点上两者也具有一致性。
不同的是,中医还认为糖尿病是积热伤津,所以导致消渴。
但基于现代科学的西医对糖尿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其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在于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的问题,并根据其不同的机制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约90%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
但对于糖尿病的表现,中西医的出入不大,总体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同时可伴有皮肤瘙痒、视物不清等。
糖尿病的真正危害并不在于上述症状及血糖升高,而在于长期血糖升高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二、中、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西医使用降糖药以控制患者血糖,但长期使用降糖药物,其副作用较大。
而中医的治疗贵在调节身体的五脏平衡、标本同治,使患者
阴阳调和、气血平顺,副作用相对较小,且能达到降糖及预防慢性并发症的目的。
如此,可将中西医治疗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降
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1.西医治疗
西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一般为4种方法,即从药物、运动、饮食、手术等4
个方面治疗。
其中的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分为两类,一类为胰岛素注射,
治疗1型糖尿病及某些2型糖尿病;一类为口服降糖药物,一般用于治疗2型糖
尿病。
口服降糖药物包括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磺脲类药物,罗格列酮等格列酮
类药物,阿卡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双胍类药物,还有其他
如维格列汀、达格列净等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各种机制,如促进胰岛素分泌、减
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葡萄糖利用、促进内脏脂肪转移至体表、减少葡萄糖吸收等,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饮食疗法即合理控制摄入的热量,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均衡饮食,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比例适当,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有规律的
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控制,同时运动后体重降低对
改善胰岛素抵抗也有帮助。
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如胰腺移植及胰岛细胞移植。
2.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为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证候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且
每位医者的治疗方法有其不同之处,但思想基本共通。
如张敏,其将糖尿病分为
5种证候,分别为胃热证、胃肠湿热证、胃肠瘀热证、肝胃虚寒证、脾虚中气不
升证,并根据不同证候,使用不同汤剂治疗,如对胃热证患者,用白虎加人参汤
治疗;对胃肠湿热证患者,用葛根芩连汤治疗。
经长期应用和临床检验,其综合
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疲乏、胸闷、头昏等症状,有效率在90%以上,患者满意度高。
而赵宗江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湿热瘀毒证等5种证候,也根据患者证候使用独到的方剂进行中药治疗,同样具
有相当好的疗效,有效率也在90%以上。
张延群、高彦彬等学者对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并做出突出
贡献。
单独的中药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山楂、葛根、丹参、当归、地龙等中
药可以减少脂肪生成,增强脂质代谢,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胰岛
素抵抗。
黄芪可以活血化瘀、温通血脉,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
冰冷等症状,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除此之外,黄芪在糖尿病足的治疗
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人参、三七、大黄、红花等中药可以从不同方面抑制肾脏的肥大和增生,减
轻患者水肿、蛋白尿等症状,达到缓解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3.中西医结合治疗
既然中药西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均有其独到的优势,那么自然有学者会想到
将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如温胆汤联合胰岛素、参苓白术散联合胰岛素、调气
降糖丸联合二甲双胍、糖脉康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等诸
多中西医联合治疗策略,均比中药、西药单独应用效果更好。
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致残率也较高,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单纯的
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都有其优点,也有其限制,若将两者结合,可以取长补短,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花费。
但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仍处于萌芽阶段,其理论基础较为机械,中
西医的指标也难以相互采信,所以仍有着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
研究。
作者简介:鲁友勇(1981-),男,四川资阳,乐至县高寺镇卫生院,大专,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