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3个经典不等式

合集下载

23个经典的不等式专题

23个经典的不等式专题

23个经典的不等式专题1、 证明:2221111+...223n+++< ;2、 若:332a b +=,求证:2a b +≤ ;3、 若:n N +∈,求证:1111...12122n n n≤+++<++; 4、 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求证:111a b c a b c+>+++ ; 5、 当2n ≥时,求证:222111111 (12)123n n n-<+++<-+ ; 7、 若x R ∈,求y = ;8、求函数2cos y θ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9、 若,,0a b c >,求证:2229a b b c c a a b c++>+++++ ; 10、 若,,a b c R ∈,且22225a b c ++=,试求:22a b c -+的取值范围 ; 11、 若,,a b c R ∈,且226a b c --=,求222a b c ++的最小值 ;12、 若,,a b c R ∈,且222(1)(2)(3)11654a b c -+-++=,求a b c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 若,,0a b c >,,,0x y z >,且满足22225a b c ++=,22236x y z ++=,30ax by cz ++=,求:a b cx y z++++的值 ;14、 求证:21153nk k=<∑;(这回比较紧) 15、 当2n ≥时,求证:12(1)3nn<+< ; 16、求证:113135135...(21)...224246246 (2)n n ⋅⋅⋅⋅⋅⋅⋅-++++<⋅⋅⋅⋅⋅⋅⋅ ; 17、求证:1)1...1)<+< ;18、 已知:0x >,求证:ln(1)1xx x x<+<+ ; 19、 已知:n N +∈,求证:11111...ln(1)1...2312x n n+++<+<++++ ; 20、 已知:2n ≥,求证:2(1)nn n >- ;21、 已知:n N +∈,求证:21111 (2)3212n++++>- ; 22、设:...n S =+求证:2(1)2(1)n n n S n +<<+ ; 23、 已知:n N +∈,求证: 1111 (21231)n n n <+++<+++ . 【解答】 1. 证明:2221111+...223n+++< ; 1、证明:221222111111111112(1)1nn n n k k k k k k k k k k n ====⎡⎤⎛⎫=+<+=+-=+-< ⎪⎢⎥--⎣⎦⎝⎭∑∑∑∑.从第二项开始放缩后,进行裂项求和. 2. 若:332a b +=,求证:2a b +< ;2、证明:3322()()()a b a b a b ab ab a b +=++-≥+,即:()2ab a b +≤则:3()6ab a b +≤,333()8a b ab a b +++≤,即:3()8a b +≤即:2a b +≤.立方和公式以及均值不等式配合.3. 若:n N +∈,求证:1111...12122n n n≤+++<++; 3、由:n n n k n +≥+> (1,2,...,k n =得:1112nn kn≤<+ ,则:1111112nn nk k k n n k n===≤<+∑∑∑, 即:111...212n n n n n n n n ≤+++<+++ 故:1111...12122n n n≤+++<++ . 从一开始就放缩,然后求和.4.若:,0a b >,且3ab a b =++,求:a b +的取值范围 ; 4、解:222()244(3)4()12a b a b ab ab a b a b +=++≥=++=++, 令:t a b =+,则上式为:24120t t --≥. 解之得:6t ≥. 均值不等式和二次不等式.5. 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求证:111a b ca b c+>+++ ; 5、证明:构造函数()1xf x x=+,则在0x >时,()f x 为增函数. 所以,对于三角形来说,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 b c +>,那么,()()f a b f c +>,即:11a b ca b c+>+++ .111111a b a b a b c a b a b a b a b c++>+=>+++++++++. 构造函数法,利用单调性,再放缩,得到结果. 6. 当2n ≥时,求证:222111111 (12)123n n n-<+++<-+ ; 6. 证明:当2n ≥时,11n n n -<<+,都扩大n 倍得:2(1)(1)n n n n n -<<+, 取倒数得:2111(1)(1)n n n n n >>-+, 裂项:21111111n n n n n ->>--+, 求和:222211111()()11nn nk k k k k k kk ===->>--+∑∑∑,即: 2221111111 (2321)n n n ->+++>-+ 先放缩,裂项求和,再放缩. 7、若x R ∈,求y =;7、解:y =-=-设:1(,22m x =+,1(,22n x =-, 则:m x ⎛=+ ,n x ⎛=- (1,0)m n -= 代入向量不等式:m n m n -<-得:1y m n m n =-≤-=,故:11y -≤≤.这回用绝对值不等式. 8、求函数2cos y θ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解:将函数稍作变形为:M N y == ,设点(,)M M M x y ,点(,)N N N x y ,则(2,0)M ,(cos ,sin )N θθ-,而点N 在单位圆上,y 就是一条直线的斜率,是过点M 和圆上点N 直线 N 点.直线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范围 就是:11y -≤≤ .故y 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 原本要计算一番,这用分析法,免计算了. 9、若,,0a b c >,求证:2229a b b c c a a b c++>+++++ 9、证明:由柯西不等式:()()()2111a b b c c a a b b c c a ⎛⎫++⋅+++++≥⎡⎤ ⎪⎣⎦+++⎝⎭ 即:()()2111239a b c a b b c c a ⎛⎫++⋅++≥=⎡⎤⎪⎣⎦+++⎝⎭即:()2229a b b c c a a b c ⎛⎫++≥ ⎪+++++⎝⎭柯西不等式.10、若,,a b c R ∈,且22225a b c ++=,试求:22a b c -+的取值范围 ;10、解:柯西不等式:()()()222222212222a b c a b c ⎡⎤+-+++≥-+⎣⎦; 即:()292522a b c ⨯≥-+,故:2215a b c -+≤;所以:152215a b c -≤-+≤. 柯西不等式.11、若,,a b c R ∈,且226a b c --=,求222a b c ++的最小值 ;11、解:设:(2,1,2)m =--,(,,)n x y z =,则:22222(1)(2)9m =+-+-=; 2222n a b c =++;22m n a b c ⋅=--;代入m n m n ≥⋅得:()()222292236a b c a b c ++≥--=;即:2224a b c ++≥,故:最小值为4. 向量不等式.12、若,,a b c R ∈,且222(1)(2)(3)11654a b c -+-++=,求a b c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解:柯西不等式:()()()22222 2213421234a ca b cc⎡⎤--⎛⎫⎛⎫⎡⎤++++≥-+++-⎡⎤⎢⎥⎪ ⎪⎣⎦⎢⎥⎣⎦⎝⎭⎝⎭⎢⎥⎣⎦即:()22512a b c⨯≥++-;故:()525a b c-≤++-≤;于是:()37a b c-≤++≤.柯西不等式.13、若,,0a b c>,,,0x y z>,且满足22225a b c++=,22236x y z++=,30ax by cz++=,求:a b cx y z++++的值;13、解:本题满足:()()()2222222a b c x y z ax by cz++++=++即柯西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故有:0a b cx y zλ===>,即:a xλ=,b yλ=,c zλ=.则:2222222()a b c x y zλ++=++;即:22222222536a b cx y zλ++==++,即:56λ=故:56a b c a b cx y z x y zλ++=====++ .柯西不等式中等号成立.14、求证:21153nkk=<∑;(这回比较紧)14、证明:222212222114411111124412121 n n n n nk k k k kk k k k k k =====⎛⎫=+=+<+=+-⎪--+⎝⎭∑∑∑∑∑1115121232133n⎛⎫=+⨯-<+⨯=⎪+⎝⎭注意变形为不等式的方法,虽然仍是放缩法.15、当2n ≥时,求证: 12(1)3nn <+< ;15、证明:① 由二项式定理得:1212011111111...12nnk n n n n n n k n k C C C C C n n n n n n =⎛⎫+=⋅=+⋅+⋅++⋅+⋅= ⎪⎝⎭>∑ ② 由二项式定理得:11111!11!1111!()!!()!nn n nkn k k k k k k n n C n n k n k n k n k n===⎛⎫+=+⋅=+⋅=+ ⎪--⎝⎭∑∑∑ 1121(1)(2)(1)111...111!!!nn nk k k n n n n k k n n n n k k ===---+⎡⎤=+⋅⋅⋅⋅⋅<+=++⎢⎥⎣⎦∑∑∑ 22211111222213!(1)1nn nk k k k k k k k n ===⎛⎫=+<+=+-=+-< ⎪--⎝⎭∑∑∑本题①由二项式中,保留前两项进行放缩得到:1(1)2nn+>;本题②由二项式中,分子由从n 开始的k 个递减数连乘,分母由k 个n 连乘,得到的分数必定小于1. 于是得到:1(1)3nn+<.16、求证:113135135...(21)...224246246 (2)n n ⋅⋅⋅⋅⋅⋅⋅-++++<⋅⋅⋅⋅⋅⋅⋅ ; 16、证明:()()22221(21)(21)n n n n >-=-+,故:212221n nn n -<+;令:135(21)...246(2)n n S n -=⋅⋅⋅⋅, 246(2)...357(21)n n T n =⋅⋅⋅⋅+ ;则:n n S T <,即:2135(21)246(2)1......246(2)357(21)21n n nn n S S T n n n -<⋅=⋅⋅⋅⋅⋅⋅⋅⋅⋅=++ ;故:n S <①由<即:<,故:代入①式得:n S则:原式=1211...1nnn k k k S S S S ==+++=<=<∑∑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根式或其他式子换成两个相邻的根式差, 然后利用求和来消去中间部分,只剩两头. 17、求证:1)1...1)<+< ; 17、证明:由2>=;即:1121)nnk k ==>=∑ ① 由:()()()22222281811882n n n n ->--=-得:()281n ->==即:281n ->,即:2(21)2(21)1n n n n ++-->,即:21>1-><,多项求和:)111nnk k ==<= ②由①②,本题得证.本题还是采用级数求和的放缩法.18、 已知:0x >,求证:ln(1)1xx x x<+<+ ; 18、证明:(1)构造函数:()ln(1)f x x x =-+,则:(0)0f =.当0x >时,函数的导数为:1'()101f x x=->+, 即当0x >时,函数()f x 为增函数. 即:()(0)0f x f >=; 故:()ln(1)0f x x x =-+>,即:ln(1)x x +<. (2) 构造函数:()ln(1)1xg x x x=+-+,则:(0)0g =. 当0x >时,其导数为:()()2211'()01111x xg x x x x x ⎡⎤=--=>⎢⎥++++⎢⎥⎣⎦. 即当0x >时,函数()g x 为增函数. 即:()(0)0g x g >=;故:()ln(1)01x g x x x =+->+,即:ln(1)1x x x<++. 由(1)和(2),本题证毕.本题采用构造函数法,利用函数单调性来证题.19、 已知:n N +∈,求证:11111...ln(1)1...2312x n n+++<+<++++ ; 19、证明:先构造函数:1()f x x=,在函数图象上分别取三点A,B,C , 即:1(,)A k k,1(1,)1B k k --,1(1,)1C k k ++, 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即:1111()1k kkk dx f k dx xx +-⋅<⋅<⋅⎰⎰ ;即:11ln ()ln kkk k x f k x +-<< ;即:1ln(1)ln ln ln(1)k k k k k+-<<-- ; (1) 1ln(1)ln k k k +-<求和:11111(ln(1)ln )1...2n nk k k k k n ==+-<=+++∑∑; 即:11ln(1)1...2n n+<+++; (2) 1ln ln(1)k k k<--求和:;即:121111...ln(1)231n k n k n +==+++<++∑; 由(1)和(2)证毕.本题采用构造函数法,利用函数的面积积分来证题.20、 已知:当2n ≥时,求证:2(1)nn n >- ; 20、 证明:当21r n ≤≤-时,1r n nC C n >=,即:r n C n > 由二项式定理得:11112(11)(1)n n n nnkk nnk k k C C n n n --====+=>>=-∑∑∑证毕.本题利用二项式定理进行放缩得证.21、 已知:n N +∈,求证:21111 (2)3212n++++>- ; 21、 证明:设:1111 (2321)n n S =++++-,则:111111111111111()()()...(...)234567*********n n n n n n S --=++++++++++++-++-223333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n n n n n >++++++++++++-11111111()()()...()1(1)2222222222n n n n n n =+++++-=+-=+-> 证毕.将1以后的项数,按2的次方个数划分成n 组,每组都大于12,这样放缩得证.22、设:...n S =+求证:2(1)2(1)n n n S n +<<+ ; 22、证明:由(1)122k k k k ++<<=+得:12k k <<+,求和得:11112n n nk k k k k ===⎛⎫<<+ ⎪⎝⎭∑∑ 即:2(1)(1)(2)(1)22222n n n n n n n n n S ++++<<+=< 即:2(1)2(1)n n n S n +<<+.本题首先构建含有.23、 已知:n N +∈,求证: 1111 (21231)n n n <+++<+++ . 23、 证明:设:111 (1231)n S n n n =++++++ ; 采用倒序相加得:111111112...131********n S n n n n n n n n ⎛⎫⎛⎫⎛⎫⎛⎫=++++++++ ⎪ ⎪ ⎪ ⎪++++-++⎝⎭⎝⎭⎝⎭⎝⎭; 各括号内通分得:()()()()()()()()424242422...131********n n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 即:()()()()()()()()1111(21)...131********n S n n n n n n n n n ⎡⎤=+++++⎢⎥++++-++⎣⎦①;由:()()()()222(1)(31)21212121n n n n n n n n n ++=+-++=+-<+⎡⎤⎡⎤⎣⎦⎣⎦; ()()()()()222(2)(3)21(1)21(1)21121n n n n n n n n n +=+--++-=+--<+⎡⎤⎡⎤⎣⎦⎣⎦; ()()()()()222(3)(31)21(2)21(2)21221n n n n n n n n n +-=+--++-=+--<+⎡⎤⎡⎤⎣⎦⎣⎦; ……()()()()()222(31)(1)21(2)21(2)2122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共有:(31)(1)121n n n +-++=+项.将上述不等式代入①式得:()()()()2222111(21)(21)...(21)121212121n n S n n n n n n ⎡⎤+>++++=+⋅=⎢⎥++++⎢⎥⎣⎦; 即:1n S > ② 另:1111112122......2123111111n n n S n n n n n n n n ++=+++<+++=<=++++++++; 即:2n S < ③由②和③,本题得证.本题中n S 有(21)n +项,将其放缩为同分母的分式是解题关键.附加题:若:2n n a =, 求证:12311113 (234)n a a a na ++++<. 证明:2312311111111......23222322n n a a a na n ⎛⎫⎛⎫++++=++++ ⎪ ⎪⋅⋅⋅⎝⎭⎝⎭ 2334111111111 (22222)222222n n +⎛⎫⎛⎫<++++=++++ ⎪ ⎪⋅⋅⋅⎝⎭⎝⎭1332111111111321122222241122n -⎛⎫⎛⎫- ⎪ ⎪=+⋅<+⋅=+= ⎪ ⎪ ⎪ ⎪--⎝⎭⎝⎭。

高中6个基本不等式的公式

高中6个基本不等式的公式

高中6个基本不等式的公式高中6个基本不等式的公式总的来说,高中数学中的6个基本不等式公式是:(一)、二次不等式:ax²+bx+c>0;(二)、三角不等式:sinα+cosα>1;(三)、平方和不等式:a²+b²>2ab;(四)、指数不等式:an>bn;(五)、对数不等式:lnA<lnB;(六)、比较不等式:a>b。

一、二次不等式所谓的二次不等式,指的是形如ax²+bx+c>0的不等式结构,它是十分重要的,用来描述我们一类由双曲线组成的函数。

双曲线函数是一类非线性函数,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不会改变函数的存在形式,尽管其具体的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三角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是一类与三角学相关的不等式,它们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正确推理出三角形的其他特征。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sinα+cosα>1,这个不等式说明了在三角形内,任意一个角的正弦值是小于它的余弦值的,而它们的和则要大于1.三、平方和不等式平方和不等式有助于我们正确推断出空间里的形状的特性,它的形式如a²+b²>2ab,它推断了如果有两个边的长度为a和b,其和的平方要大于两者的乘积,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正方形都有其两条边之和要大于两边乘积的特性。

四、指数不等式指数不等式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数学不等式,它们由an>bn构成,例如4²>2³,这种不等式用来推断出当前指数的大小的变化,即指数不等式可以用来推断出更大的数值要比较小的数值大。

五、对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是由lnA<lnB构成的一类逆函数,即任何一个大于0的数值,当它们取反数之后所得到的值都是小于0的,但是它们仍然可以用来推断出比较大小的特性。

六、比较不等式比较不等式是一类用来推断出大小的不等式,它们最为重要的形式就是a>b,它们能够用来快速准确的推断出大数比小数大的情况,不需要拆分细节就可以迅速的把握出其大小之间的差异。

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数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运算和解法等。

一、基本性质1. 不等式符号:在不等式中,常见的符号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

这些符号表示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2. 不等式性质:不等式有着类似于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例如:- 传递性:如果a > b且b > c,则a > c。

- 加法性:如果a > b,则a + c > b + c。

- 乘法性:如果a > b且c > 0,则ac > bc。

3. 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是一类特殊的不等式,其中涉及到了绝对值的概念。

常见的绝对值不等式包括:- |x| > a,其中a为正数,解为x > a或x < -a;- |x| < a,其中a为正数,解为-a < x < a。

二、不等式的运算1. 不等式的加法和减法:如果a > b,c > d,则有以下规律:- a + c > b + d;- a - c > b - d。

2. 不等式的乘法和除法:如果a > b,c > 0,d > 0,则有以下规律:- ac > bc;- a/c > b/c(当c > 0);- ad > bd(当d > 0);- a/d > b/d(当d > 0)。

三、不等式的解法1. 不等式的图像法:将不等式对应的不等式图像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图像上的点的位置,得出不等式的解。

例如,对于不等式2x + 3 > 5,可以将该不等式转化为2x + 3 = 5的等式,再通过图像判断2x + 3大于5的区间。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有以下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b等价于b<a。

②传递性:a>b。

b>c则a>c。

③可加性:a>b等价于a+c>b+c,其中c为任意实数。

同向可加性:a>b,c>d,则a+c>b+d。

异向可减性:a>b,cb-d。

④可积性:a>b,c>0则ac>bc,a>b,c<0则ac<bc。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a>b>0,c>d>0则ac>bd。

异向正数可除性:a>b>0,0bc。

a>b>0,则a^n>b^n,其中n为正整数且n>1.⑦开方法则:a>b>0,则√a>√b。

⑧倒数法则:a>b>0,则1/a<1/b。

2、几个重要不等式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不等式:a/b+b/a>=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2+b^2+c^2>=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b/c+c/a>=3,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a-c|+|c-b|,对任意实数a,b,c成立。

3、几个著名不等式以下是几个著名的不等式:a-b|<=√(a^2+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1)√(b^2+1),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ab+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b,对任意正实数a,b成立。

经典不等式23种不等式

经典不等式23种不等式

经典不等式23种不等式1、大于等式:若x>y,则x≥y。

2、小于等式:若x<y,则x≤y。

3、不等式:若x≠y,则x≠y。

4、加法不等式:若a+b>c,则a+b≥c。

5、减法不等式:若a-b<c,则a-b≤c。

6、乘法不等式:若ab>c,则ab≥c。

7、除法不等式:若a/b<c,则a/b≤c。

8、比较不等式:若x>y,则x·z>y·z。

9、一次不等式:若ax+b>0,则x>-b/a。

10、二次不等式:若ax2+bx+c>0,则x>-b/2a-√(b2-4ac)/2a。

11、立方不等式:若ax3+bx2+cx+d>0,则x>-b/3a-∛(b3-3abc+2d)/3a。

12、指数不等式:若a·cn>0,则n>lg a。

13、对数不等式:若a>b,则ln a>ln b。

14、平方根不等式:若a2>b,则a>√b。

15、立方根不等式:若a3>b,则a>∛b。

16、反比例不等式:若1/x>y,则x<1/y。

17、正比例不等式:若x>y,则kx>ky。

18、极限不等式:若limx→∞f(x)>L,则f(x)>L,对任意的x均成立。

19、重组不等式:若a+b>c+d,则a>d或b>c。

20、多项式不等式:若p(x)>q(x),则有关x的多项式p(x)-q(x)的系数均大于0。

21、三角不等式:若a>b,则sin a > sin b。

22、函数不等式:若f(x)>g(x),则f(x+h)>g(x+h),其中h为任意实数。

23、条件不等式:若A>B且C>D,则AC>BD。

不等式高中数学公式

不等式高中数学公式

不等式高中数学公式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数学中的大小关系和数值范围的判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不等式公式和相关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等式。

一、基本符号和性质在不等式中,我们常常使用以下几个基本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1. 大于:>,表示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2. 小于:<,表示一个数小于另一个数;3. 大于等于:≥,表示一个数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4. 小于等于:≤,表示一个数小于或等于另一个数。

不等式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2. 加法性:如果a>b,那么a+c>b+c;3. 减法性:如果a>b,那么a-c>b-c,其中c为任意实数;4. 乘法性:如果a>b,且c>0,那么ac>bc;如果a>b,且c<0,那么ac<bc;5. 除法性:如果a>b,且c>0,那么a/c>b/c;如果a>b,且c<0,那么a/c<b/c;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例如:2x+3>5,x-4<7等。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需要注意不等号的方向,解的过程如下:1. 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将不等号改为等号,得到2x+3=5;2. 解方程得到x的值:2x=2,x=1;3. 根据不等号的方向确定x的取值范围:由于原不等式中的不等号是大于号,所以解为x>1。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

例如:x^2-3x+2>0,x^2-4x-5≤0等。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如下:1. 将不等式化为二次方程: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得到x^2-3x+2=0;2. 求出方程的解:解得x=1,x=2;3. 根据二次方程的图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确定x的取值范围:- 当不等式为大于号时,解为x<1或x>2;- 当不等式为小于等于号时,解为1≤x≤2。

高中常用基本不等式

高中常用基本不等式

高中常用基本不等式1. 引言不等式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关系,用于描述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基本的不等式,这些不等式在解决问题、证明数学命题以及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中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包括一些重要的定理和推论,以及一些常见的解法技巧和应用示例。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我们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不等式求解各类问题。

2. 一元二次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保号性、移项性、放缩性和合并性。

下面将对这些性质进行详细介绍。

2.1.1 保号性对于实数集合上的不等式,如果将不等式中的实数替换为另一个实数,而不等式的符号保持不变,则称符号的保持为保号性。

具体而言,保持大于号(>)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保持大于等于号(≥)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如果a > b,则有a + c > b + c,其中c是任意实数。

同样地,如果a ≥ b,则有a + c ≥ b + c。

2.1.2 移项性不等式的移项性允许我们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数,而不改变不等式的符号。

具体而言,对于不等式 a > b,我们可以同时加上一个数c,得到 a + c > b + c。

同样地,对于不等式 a ≥ b,我们可以同时加上一个数c,得到 a + c ≥ b + c。

2.1.3 放缩性不等式的放缩性允许我们在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一个正数,而不改变不等式的符号。

具体而言,对于不等式 a > b,如果c是一个正数,则有 ac > bc。

同样地,对于不等式a ≥ b,如果c是一个正数,则有ac ≥ bc。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c是一个负数,则放缩性不成立。

例如对于不等式 a > b,如果c是一个负数,则有 ac < bc,并不成立。

2.1.4 合并性不等式的合并性允许我们将多个不等式合并为一个复合不等式。

高中数学不等式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不等式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不等式公式总结高中数学不等式公式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公式进行总结。

1. 常见的不等式类型在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不等式类型有:- 大于等于不等式:a >= b,a > b,a <= b- 大于小于不等式:a > b,a < b,a <= b- 等于不等式:a = b,a > b,a < b- 小于等于不等式:a < b,a <= b,a >= b2. 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关键。

常见的不等式的解法有:- 化简:将不等式转化为同除以一个非零数,解出不等式的值。

- 移项:将不等式中的项逐步移项,化简不等式,解出不等式的值。

- 合并同类项:将不等式的同类项合并,化简不等式,解出不等式的值。

- 代入解法:将代入的数或式子代入不等式中,解出不等式的值。

3. 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领域。

在代数中,不等式可以用来解决方程、不等式、矩阵等。

在几何中,不等式可以用来解决向量、平面图形等。

在三角函数中,不等式可以用来解决三角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周期等问题。

4. 不等式的拓展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除了掌握常见的不等式类型和解法外,还需要掌握一些不等式的拓展。

常见的不等式的拓展有:- 区间端点不等式:对于区间 [a,b],如果 a < c < b,则 a 和 b 的中点 c 的取值范围应该大于等于 a 和 b 的平均值。

- 区间端点不等式的应用:例如,在区间 [a,b] 中,如果 a > c > b,则 a 和b 的中点 c 的取值范围应该大于等于 a 和 b 的平均值。

- 不等式的平均值不等式:对于任意的实数 a 和 b,如果 a > b,则 a 和 b 的平均值应该大于等于 a 和 b 的最大公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